《2018-2019學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章末復習課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章末復習課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三章 章末復習課
【知識體系】
[答案填寫]
①大小?、诜较颉、坌巫儭、苓\動狀態(tài)?、軬=mg?、挢Q直向下?、咧匦摹、嘟佑|?、釓椥孕巫儭、獯怪苯佑|面 ?沿繩收縮的方向 ?F=kx ?擠壓 ?相對運動 ?相對運動趨勢 ?粗糙 ?相對運動 ?相對運動趨勢 ?二力平衡 ?F=μFN 等效替代 平行四邊形定則 三角形定則
主題1 物體的受力分析問題
受力分析就是把指定物體(研究對象)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來,并畫出受力圖.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是由它受力的情況決定的.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是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基礎,也是學好力學的先決條件.
1.
2、受力分析的步驟.
2.受力分析的方法——整體法和隔離法.
(1)整體法:以系統(tǒng)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的方法,一般用來研究不涉及系統(tǒng)內(nèi)部某物體的力和運動.
(2)隔離法:將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從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進行分析的方法,一般用來研究系統(tǒng)內(nèi)物體之間的作用及運動情況.
3.受力分析時要注意的問題.
(1)只分析研究對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對象對其他物體施加的力.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錯誤地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2)如果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以用假設法分析.
(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復地列為物體所受的力.因為合力與分力是等效替代關系.
(4)受力分析一定
3、要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特別是物體處于臨界狀態(tài)的受力分析.
【典例1】 (多選)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與斜面體P連接,P與固定擋板MN接觸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斜面體P此刻所受到的外力個數(shù)有可能為(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解析:MN與P接觸時有兩種情況,若接觸時無彈力,此時P受重力和彈簧的支持力,A項正確;若接觸時有彈力,則P平衡時必然還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靜摩擦力,因此P應受四個力作用,故C項正確.
答案:AC
針對訓練
1.如圖所示,在豎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a、b兩物體一起沿粗糙豎直墻面勻速向上運動,則關于它們受
4、力情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a(chǎn)一定受到4個力作用
B.b可能受到4個力作用
C.a(chǎn)與墻壁之間一定有彈力和摩擦力
D.a(chǎn)與b之間一定有摩擦力
解析:將a、b看成整體,其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F作用,二力平衡, a與墻壁間沒有彈力和摩擦力作用,C錯誤;對物體b受力分析,其受到重力、a對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a與b之間一定有摩擦力,b受到3個力的作用,a受到4個力的作用,A、D正確,B錯誤.
答案:AD
主題2 圖解法分析力的動態(tài)問題
1.圖解法解動態(tài)平衡問題的條件.
(1)物體在三個力作用下處于靜態(tài)平衡狀態(tài).
(2)三個力的特點為:一個力大小、
5、方向都不變,該力一般為重力或與重力相等的力;一個力方向不變,大小改變,第三個力大小方向均改變.
2.圖解法分析三力動態(tài)平衡問題的思路.
(1)確定研究對象,作出受力分析圖.
(2)明確三力的特點,哪個力不變,哪個力變化.
(3)將三力的示意圖首尾連接,構造出矢量三角形;或?qū)⒛沉Ω鶕?jù)其效果進行分解,畫出平行四邊形.
(4)根據(jù)已知量的變化情況,確定有向線段(表示力)的長度變化,從而判斷各個力的變化情況.
【典例2】 (多選)如圖所示,小球放在光滑的墻與裝有鉸鏈的光滑薄板之間,當墻與薄板之間的夾角θ緩慢地增大到90°的過程中( )
A.小球?qū)Ρ“宓膲毫υ龃?
B.小球?qū)Φ?/p>
6、壓力減小
C.小球?qū)Φ膲毫ο葴p小后增大
D.小球?qū)Ρ“宓膲毫Σ豢赡苄∮谇虻闹亓?
解析:根據(jù)小球重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將重力G分解為使球壓板的力F1和使球壓墻的力F2,作出平行四邊形如圖所示,當θ增大時,F(xiàn)1、F2均變小,而且在θ=90°時,F(xiàn)1有最小值,等于G,所以B、D項正確.
答案:BD
針對訓練
2.用細繩AO、BO懸掛一重物,BO水平,O為半圓形支架的圓心,懸點A和B在支架上.懸點A固定不動,將懸點B從圖所示位置逐漸移到C點的過程中,試分析OA繩和OB繩中的拉力變化情況.
解析:如圖所示,在支架上選取三個點B1、B2、B3,當懸點B分別移動到B1、B2、B3各點
7、時,AO、
BO中的拉力分別為FTA1、FTA2、FTA3和
FTB1、FTB2、FTB3,從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出,F(xiàn)TA逐漸變小,且方向不變;而FTB先變小后變大,且方向不斷改變;當FTB與FTA垂直時,F(xiàn)TB最小,然后FTB又逐漸增大.
答案:OA繩中拉力逐漸減小,OB繩中拉力先減小后增大
統(tǒng)攬考情
本章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彈力、摩擦力的理解.二是關于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有關計算.高考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包含摩擦力的受力分析.平衡問題的討論和計算,主要考查正交分解法、整體法、隔離法的應用.高考中對本章的單獨考查時而出現(xiàn),也經(jīng)常與其他知識綜合考查.高考題型以選擇題為主,分值在
8、6分左右.
真題例析
(2017·天津卷)如圖所示,輕質(zhì)不可伸長的晾衣繩兩端分別固定在豎直桿M、N上的a、b兩點,懸掛衣服的衣架鉤是光滑的,掛于繩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果只人為改變一個條件,當衣架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繩的右端上移到b′,繩子拉力不變
B.將桿N向右移一些,繩子拉力變大
C.繩的兩端高度差越小,繩子拉力越小
D.若換掛質(zhì)量更大的衣服,則衣架懸掛點右移
解析:設兩桿間距離為d,繩長為l,Oa、Ob段長度分別為la和lb,則l=la+lb,兩部分繩子與豎直方向夾角分別為α和β,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繩子中各部分張力相等,F(xiàn)a=Fb=F,則α=β.滿足2F
9、cos α=mg,d=lasin α+lbsin α=lsin α,即sin α=,F(xiàn)=,d和l均不變,則sin α為定值,a為定值,cos α為定值,繩子的拉力保持不變,衣服的位置不變,故A正確,CD錯誤;將桿N向右移一些,d增大,則sin α增大,cos α減小,繩子的拉力增大,故B正確.
答案:AB
針對訓練
(2015·山東卷)如圖,滑塊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塊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緊靠滑塊A(A、B接觸面豎直),此時A恰好不滑動,B剛好不下滑.已知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A與B的質(zhì)量之比為( )
A.
10、B.
C. D.
解析:滑塊B剛好不下滑,根據(jù)平衡條件得mBg=μ1F;滑塊A恰好不滑動,則滑塊A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把A、B看成一個整體,根據(jù)平衡條件得F=μ2(mA+mB)g,
解得=.選項B正確.
答案:B
1.(2017·全國卷Ⅲ)一根輕質(zhì)彈性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的兩點上,彈性繩的原長也為80 cm.將一鉤碼掛在彈性繩的中點,平衡時彈性繩的總長度為100 cm;再將彈性繩的兩端緩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點,則彈性繩的總長度變?yōu)?彈性繩的伸長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 )
A.86 cm B. 92 cm C. 98 cm
11、D.104 cm
解析:設彈性繩的勁度系數(shù)為k,左、右兩半段繩的伸長量ΔL==10 cm,由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可知,鉤碼的重力G=2kΔL=1.2kΔL,將彈性繩的兩端緩慢移至天花板上同一點時,鉤碼的重力G=2kΔL′,解得ΔL′=0.6ΔL=6 cm,則彈性繩的總長度變?yōu)?0 cm+2ΔL′=92 cm,故選B.
答案:B
2.(2017·全國卷Ⅱ)如圖,一物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保持F的大小不變,而方向與水平面成60°角,物塊也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A.2- B. C. D.
解析:F水平時:F=μmg;當保持
12、F的大小不變,而方向與水平面成60°角時,則Fcos 60°=μ(mg-Fsin 60°),聯(lián)立解得:μ=,故選C.
答案:C
3.(2016·全國卷Ⅱ)質(zhì)量為m的物體用輕繩AB懸掛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緩慢拉動繩的中點O,如圖所示.用T 表示繩OA段拉力的大小,在O點向左移動的過程中( )
A.F逐漸變大,T逐漸變大
B.F逐漸變大,T逐漸變小
C.F逐漸變小,T逐漸變大
D.F逐漸變小,T逐漸變小
解析:對結點O受力分析,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均不變,水平拉力F的方向不變,繩拉力在轉(zhuǎn)動,滿足三力平衡的動態(tài)平衡,如圖所示:
可得,水平拉力F逐漸增大,繩的拉力逐漸
13、增大,故選A.
答案:A
4.(2016·全國卷Ⅰ)如圖,一光滑的輕滑輪用細繩OO′懸掛于O點;另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塊b.外力F向右上方拉物塊b,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F方向不變,大小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物塊b仍始終保持靜止,則( )
A.繩OO′的張力也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
B.物塊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
C.連接a和b的繩的張力也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
D.物塊b與桌面間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
解析:物塊b始終保持靜止,可知物塊a也始終保持靜止,滑輪兩側繩子的夾角也不變,可知連接物塊a和b的繩的張力等于物塊a的重力,
14、所以連接物塊a和b的繩的張力保持不變,夾角不變,所以,繩OO′的張力也不變,故A、C錯誤;對物塊b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可知,若F方向不變,大小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時,重力mg和繩子的拉力FT保持不變,所以,物塊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物塊b與桌面間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故B、D正確.
答案:BD
5.(2014·課標全國Ⅱ卷)某實驗小組探究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長度(圈數(shù))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一均勻長彈簧豎直懸掛,7個指針P0、P1、P2、P3、P4、P5、P6分別固定在彈簧上距懸點0、10、20、30、40、50、60圈處;通過旁邊豎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讀出指針的
15、位置,P0指向0刻度.設彈簧下端未掛重物時,各指針的位置記為x0;掛有質(zhì)量為0.100 kg的砝碼時,各指針的位置記為x.測量結果及部分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n為彈簧的圈數(shù),取重力加速度為9. 80 m/s2).已知實驗所用彈簧總圈數(shù)為60,整個彈簧的自由長度為11.88 cm.
數(shù)據(jù)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20
30
40
50
60
k/(N·m-1)
1
16、63
①
56.0
43.6
33.8
28.8
0.0061
②
0.0179
0.0229
0.0296
0.0347
(1)將表中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n為橫坐標,為縱坐標,在圖給出的坐標紙上畫出-n圖象.
(3)圖中畫出的直線可近似認為通過原點.若從實驗中所用的彈簧截取圈數(shù)為n的一段彈簧,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圈數(shù)n的關系的表達式為k=________N/m;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自由長度l0(單位為m)的關系的表達式為k=________N/m.
解析:(1)①k==N/m≈
81.7 N/m;②= m/N≈0.0122 m/N.
(3)由作出的圖象可知直線的斜率為5.7×10-4,故直線方程滿足=5.7×10-4n m/N,
即k= N/m
由于60圈彈簧的原長為11.88 cm,則n圈彈簧的原長l0滿足=,可得k=
.
答案:(1)①81.7?、?.0122 (2)略
(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