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梅縣實驗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詩兩首導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北省黃梅縣實驗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詩兩首導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一、課 題
《詩兩首》
編寫
二、本課學習目標與任務:
11.背誦這兩首詩。
2.理解兩首詩的意思與內(nèi)涵。
3.教育大家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困難要樂觀,在人生選擇的關鍵時期要慎重。。
三、知識鏈接:
材料一: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被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長篇小說《上校的女兒》等。
《假如生活欺騙你》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政府流放之時。這是一段極為孤獨寂寞的生活。面對12月黨人起義前后劇烈動蕩的社會風云,普希金不僅同火熱的斗爭相隔絕,而且與
2、眾多親密無間的摯友親朋相分離。孤寂之中,除了讀書、寫作,鄰近莊園奧西波娃一家也給詩人愁悶的幽禁生活帶來了一片溫馨和慰藉。這首詩就是為奧西波娃15歲的女兒姬姬所寫的,題寫在她的紀念冊上。
材料二: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農(nóng)民詩人。1874年生于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11歲時喪父。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qū)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yè)后,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nóng)民詩人”。羅伯特·弗洛斯特16歲開始寫詩,20歲時正式發(fā)表第一首詩歌。他勤奮筆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詩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頓
3、以北》(1914),《山間》(1916),《新罕布什爾》(1923),《西流的小溪》(1928),《見證樹》(1942)以及《林間空地》(1962)等。1912年,弗羅斯特38歲,這一年他在生活中作出了重要的選擇:夫婦倆商量后,決定到異地去闖一條路,找一個生活程度比較低、有利于寫詩的環(huán)境。他們賣掉了祖父給他的農(nóng)場,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來到了茫茫大海彼岸的英國。
四、自學任務(分層)與方法指導:
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朗讀詩歌2—3遍,完成下列問題。
掌握下面的詞語的意思。
憂郁:
瞬息:
懷戀:
二、認真閱讀鏈接材料一有關作者和
4、寫作背景的材料,結合課文,提取有用信息。
我提取的有用信息:
三、結合詩歌和你的體驗,說說對“生活欺騙了你”的理解。
四、提取詩歌關鍵語句填空。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 ,不要 ;要 ,要 ;
因為 ,因為
。
自學小結:詩人告訴我們,面對人生挫折,要 、堅強,詩人的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來源于對未來的信念。
五、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與拓展:
小組討論下面的問
5、題,并推舉一人全班交流。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中的“一切”的含義。
我的意見:
同學意見:
2.怎么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句話。
我的理解:
同學的理解:
3、讀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覺得有沒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交流記錄:
六、自學與合作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及記錄
3.我提出的疑惑:
解答記錄:
4.老師講解記錄:
當堂檢測題
讀詩,回答問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xiàn)在卻常是憂
6、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人給了你怎樣的叮囑?(4分)
2、你認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4分)
3“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一句中的“憂郁”還可以用什么詞替換?(4分)
4、“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一句,語氣上有什么特點?(4分)
5、這首詩蘊含了什么道理?試著談談你的理解。(4分)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學習目標:
1.理解“路”的象征意義和詩中的哲理。
2.能感悟詩人的選擇。
四、自學任務(分層)與方法指導:
朗讀詩歌2—3遍,完成下列問
7、題。
一、 掌握下面的詞語的意思。
涉足:
佇立:
幽寂:
二、 閱讀鏈接材料二的作者簡介,結合詩歌,說說詩中“路”的象征意義。
“路”的象征意義:
我是從詩中的
看出的。
再讀詩歌,按步驟完成下列自學任務。
一、 詩歌共分四節(jié),分節(jié)朗讀,理解大意,完成填空。
1.第一節(jié),寫詩人站在岔路口,遭遇道路選擇的尷尬和無奈?!? ”一詞可看出作者的無奈,“佇立”一詞反映了 。
2.第二節(jié)寫詩人
8、 。“荒草萋萋”“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可看出這條路不平坦,不同尋常。
3.第三節(jié)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但又 的復雜心理。
4.第四節(jié)寫詩人對未來的想象。“嘆息”一詞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
二、我的自學疑惑及問題:
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與拓展:
1.“我”在岔路口為何要“久久佇立”?結合詩歌末尾一句,說說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我的意見:
同桌意見:
2.詩人選擇了一條“旅人”很少的路,這給你怎樣的啟示?
我的意見:
同桌意見:
六、自學與合作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及記錄
3.
9、我的疑惑解決情況及全班交流記錄:
4.老師講解記錄:
【小結】這首詩表面上寫了自然界的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我們從中至少可悟出的道理有:人生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所以要 ;
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 。
當堂檢測
1.結合句子的內(nèi)容解釋第一、二節(jié)中兩個加點的詞。(2分)
(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詩句中標出第三節(jié)詩的節(jié)奏。(5分)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3. 下面的理解不合詩意的一項是:( )(3分)
A、選擇什么路反映什么樣的思想性格,看得出來,詩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間分出的兩條路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詩人對它們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時去涉足”,讓他“久久仁立”,因為一旦選定了其中一條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條路的機會。這里面透出了一絲淡淡的惆悵。
C、詩人依自己的判斷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但他并不因為不能行走另一條路而后悔自責。他領悟到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種不可擺脫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從容平靜的心態(tài)去接受它。
D、詩人告訴我們,他要從荒蕪的土地上踏出一條路來,他堅信: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