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第13課 張衡傳課時優(yōu)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第13課 張衡傳課時優(yōu)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課時優(yōu)案1
解釋文中加點詞語,并翻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語言現象。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游歷,游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古代設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府),遂通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書),貫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學問和技能)。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驕傲自大)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他總是舉止穩(wěn)重,恬淡寧靜,不喜歡結交世俗之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古義是沒有去任職),連辟公府不就(屢次被公府征召而不前去就任)。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過度奢侈)。衡乃擬(模仿)班固《
2、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委婉地勸諫)。精思傅會(古義是文章的組織、布局、命意、修辭),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奇)其才,累(屢次)召不應。
衡善(形容詞作動詞,通曉、擅長)機巧,尤致思(用心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素常)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古義是特地征召)拜郎中,再(兩次)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研究考驗)陰陽,妙盡璇璣之正(規(guī)律,道理),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總是)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通“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通“樽
3、”),飾(裝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大)柱,傍(通“旁”,旁邊)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接受)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撥動)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古義是激越、傳揚,此指清脆響亮),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查尋受震的龍所指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發(fā)生的方位了)。驗(檢驗)之以事,合契(符合)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從書籍文獻記錄看,還從沒有記下過用儀器預測地震的事)。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古義為有學問的人)咸怪其無征(沒有應驗)。后數日驛(指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
4、至,果地震(此處省略介詞“于”)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發(fā)生)。
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在下位的人),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指皇宮),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痛恨)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宦官們害怕張衡說自己的壞話,都給他遞眼色)。衡乃詭對(未用實話回答)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形容詞作動詞,看清楚),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離京,離開朝廷)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典章法制);又多豪右(豪族大戶。右,右族,即豪族),共為不軌。衡下車(指官吏初到任),治威嚴,整法度,陰知
5、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暗中查知奸黨的姓名,將他們同時逮捕、拘押,于是上下敬畏、恭順,人們稱贊他政治清明)。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三年,上書乞骸骨(指封建社會中大臣年老請求辭職),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梳理文章結構脈絡,完成填空。
答案 不慕名利 治法威嚴,政績斐然
2.下列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衡年輕時就很有才能,通五經,貫六藝,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穩(wěn)重淡泊,不喜歡結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B.張衡擅長術學,精通天文,懂得歷法推算,設計制作了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學方面的論著。
C.候風地動
6、儀精巧靈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況下指示發(fā)生地震的方向,隴西地震一事使人們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張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來外放擔任河間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樹立威嚴,整頓法度,逮捕奸黨,贏得了稱贊。
答案 B
解析 “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學方面的論著”錯,除此之外他還有文學、歷法、術學等很多方面的著作?!抖┵x》就是文學作品。
3.下列對課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與文學方面的成就,表達了作者對傳主由衷的敬仰之情。
B.第1段中,作者用了“不行
7、”“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了張衡不慕名利的高潔品格。
C.第4段中,作者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強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地動儀檢測地震的準確無誤。
D.張衡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斗爭一事,“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表現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則表現了他的政績卓然。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項,“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與文學方面的成就”錯,課文重點介紹了張衡在科學方面的成就。
一、基礎檢測
1.對下列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衡不慕當世 當世:權臣大官,當權者
B.京師學者
8、咸怪其無征 征:征服
C.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D.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 發(fā):撥動
答案 B
解析 B項,“征”,應驗。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以精銅鑄成
B.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驗之以事
D.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答案 D
解析 D項,“以”是連詞,表目的,用來。其他三項都是介詞,用。
3.下列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公車特征拜郎中
B.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C.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不好交接俗人
答案 B
解析 B項,古今都為“違反法紀”。A項,古
9、義為官署名,今義為公家的車;C項,古義為方向,今義為相對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D項,古義為結交,今義為移交和接管。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A.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
B.素善留侯張良
C.漁人甚異之
D.其一人夜亡
答案 B
解析 B項與例句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例句中的“善”意為“擅長”,B項意為“與……交好”。A項,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看。C項,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D項,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5.下列句式特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B.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10、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D.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答案 B
解析 A、C、D三項為狀語后置,B項為賓語前置。
二、精段鑒賞
閱讀下面的課文選段,完成6~9題。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
11、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
12、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6.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B.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C.尋其方面/乃知震之
13、/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D.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答案 B
解析 此斷句題,一定要關注“所字結構”、虛詞的用法、特殊句式,如“所在”“所記”,是“地震的方位”“記載的內容”的意思,且“震之所在”結構完整,據此可排除A、C兩項;“驗之以事”“未之有也”分別為介詞結構后置句和賓語前置句,各自意思完整,據此排除D項,選B項。
7.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三輔:漢朝稱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所管轄的長安附近的三個地區(qū)。
B.孝廉:漢朝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之人稱為孝廉。
14、C.班固《兩都賦》中“兩都”指西漢都城長安和東漢都城洛陽,而張衡的《二京賦》中的“二京”則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xiāng)去。
答案 C
解析 C項,張衡的《二京賦》中的“二京”也指長安和洛陽。
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衡為人“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不僅影響了他在仕途上的發(fā)展,也影響了他的學業(yè)和科學研究。
B.張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來源于他對理論的精心研究,對科學實驗的極度重視,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對科學事業(yè)的堅強決心和毅力。
C.張衡創(chuàng)作《二京賦》“因以
15、諷諫”,可見他具有憂國憂民之心,“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可見他嚴謹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D.張衡學識廣博,雖才華高過世人,但并不驕傲自滿,這正是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重要前提,他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答案 A
解析 張衡的為人對他的仕途有一定的影響,但不能說對他的學業(yè)和科學研究有影響。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譯文:
16、
(2)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
譯文:
答案 (1)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總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從太史令上離任后,過了五年,又回到這里。
(2)皇帝曾經向張衡問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誰。宦官害怕張衡說自己的壞話,都給他使眼色。張衡于是沒對皇帝說實話。
解析 關鍵詞:(1)慕、輒、徙、去;(2)疾、毀、目、詭。注意信息完整,語句通暢。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