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專版)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一 論述類文本閱讀練習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5063966 上傳時間:2022-06-11 格式:DOCX 頁數(shù):10 大?。?7.49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山東專版)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一 論述類文本閱讀練習_第1頁
第1頁 / 共10頁
(山東專版)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一 論述類文本閱讀練習_第2頁
第2頁 / 共10頁
(山東專版)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一 論述類文本閱讀練習_第3頁
第3頁 / 共10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山東專版)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一 論述類文本閱讀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專版)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一 論述類文本閱讀練習(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論述類文本閱讀(A) 限時:20分鐘 總分:18分 一、(2019河北石家莊一中高三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9分)   殷商末年,周武王繼位后,得知商紂王的主力軍隊遠征東夷,朝歌空虛,即率兵伐商。當時,周武王率本部及八個方國部落軍隊進至牧野。商紂王驚聞周軍來襲,調(diào)動少量的防衛(wèi)兵士和大量奴隸,開赴牧野迎戰(zhàn)。以數(shù)量而論,商軍的兵力超過了周軍,但由于匆忙結(jié)陣,士氣低落,加上奴隸們陣前倒戈,最后慘敗。對此,《尚書·武成》記載:“受(紂王)率其旅若林,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gu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生活于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披覽至此,大不以為然,說:“盡信《書》,則不如

2、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這里的“書”特指《尚書》,亦即《書經(jīng)》,《武成》是其中的一篇。孟子認為,《尚書》中的記載未可盡信,并舉出了具體實例。這一論斷得到了后世學者的認同。宋代理學家張載、朱熹等,還就此做了進一步引申與發(fā)揮,強調(diào)讀書要“有疑”,且在“無疑處有疑”,要“濯去舊見,以來新意”,因為懷疑方能開啟覺悟之門。 《公羊傳》中有所謂“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的說法。其實,成文的歷史,又有哪一種不是間接的傳聞呢?那類“生無旁證,死無對證”的事,所在多有。何況“俗皆愛奇,莫顧實理”。東漢王充《論衡·藝增》對此做了進一步闡

3、述,專門駁斥了古代一些典籍“增益其實,以致失實”的現(xiàn)象。他說,《尚書》中贊美堯帝的德政,說是“協(xié)和萬國”,實際上當時,“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盡于三千之中矣”,說是“萬國”,“褒增過實”了。他還舉出《尚書·武成》篇言,“武王伐紂,血流漂杵。助戰(zhàn)者多,故至流血如此”。他認為,“言血流浮杵,亦太過焉”?!鞍肝渫醴ゼq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頓血流,輒燥入土,安得杵浮?”再者,“周、殷士卒,皆赍盛糧,無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這種種陳述與批駁,都至為確鑿。古時是這樣,那么近世呢?王充接著又列舉了漢代言過其實的事例:郎中賁光上書光武帝,言漢文帝“時居明光宮,天下斷獄三人”,以頌美文帝。光武帝當

4、即予以駁斥:文帝并不在明光宮居住,斷獄也不是三個人,正式澄清了事實。為此,王充慨嘆道:“漢為今世,增益功美,猶過其實,況上古帝王久遠,賢人從后褒述,失實離本,獨已多矣?!? 當然,這里還有一層復雜的關系。如果把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書籍都看作史書的話,那么,對其所記失實部分予以切責,當然沒話可說;但《詩經(jīng)》本身又是文學作品,如果句句都這樣要求,就有些過于苛刻,甚至是“刻舟求劍”了。比如,《詩經(jīng)》云:“鶴鳴九皋,聲聞于天?!蓖醭浼右耘g,“言其聞于天,增之也”“人無在天上者,何以知其聞于天上也”。這就未免過于苛刻了。看來,學術研究應該合理區(qū)別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不可一概而論。 (摘編自王充閭《國粹

5、:人文傳承書》)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孟子認為周武王是仁君,商紂王是暴君,因而牧野之戰(zhàn)不會慘烈到“血流漂杵”的程度。 B.宋代一些理學家不僅認同了孟子對《尚書》的懷疑,而且還發(fā)展了孟子的“懷疑”論。 C.王充認為從牧野之戰(zhàn)的作戰(zhàn)地點和當時的行軍習慣來分析,當時既無杵,更無“漂杵”的可能。 D.對于《尚書·武成》的懷疑,孟子著眼于仁人無敵于天下,而王充更注重親往實地調(diào)查考證。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以“牧野之戰(zhàn)”為立論基礎,從“古時”到“近世”,列舉了史書失實的現(xiàn)象并分析了原因

6、。 B.本文多次引用王充對《尚書》的陳述與批駁,這些都能佐證“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觀點。 C.文章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強調(diào)了學術研究中懷疑精神的可貴。 D.王充舉漢光武帝駁斥賁光上書之事的例子是為了證明“近世”之事尚且易流于不實,何況遠古之事。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史書中出現(xiàn)記載失實現(xiàn)象的原因,是記載者為迎合“俗皆愛奇”的風氣而穿鑿附會。 B.要傳承國粹人文,就要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有了懷疑的態(tài)度,就能去偽存真,產(chǎn)生新學說。 C.文學作品更強調(diào)藝術的真實,因而學術研究無須關注文學作品中史實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D.

7、本文認為王充對《詩經(jīng)》的質(zhì)疑過苛,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觀點。 1.答案 D “而王充更注重親往實地調(diào)查考證”于文無據(jù)。根據(jù)“案武王伐紂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頓血流,輒燥入土,安得杵浮”可知,王充只是進行了合理分析,并不能說明他“親往實地調(diào)查考證”。 2.答案 C 文中沒有運用對比論證。 3.答案 D A.原因解說不全面,由文中的“《公羊傳》中有所謂‘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的說法?!螞r‘俗皆愛奇,莫顧實理’”可知,“為迎合‘俗皆愛奇’的風氣而穿鑿附會”只是原因之一。B.“就要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有了……就能……”說法過于絕對。C.“因

8、而無須關注文學作品中史實的真實性和合理性”錯誤,藝術的真實和歷史的真實固然不同,但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也可作為學術研究的參考資料。 二、(2019山東師大附中考前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9分)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國際形勢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zhàn)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挑戰(zhàn)、邁向美好未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大國關系事關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努力推動大國間的文明對話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   世界各大國均擁有豐富多彩的偉大文明。中華文明兼收并蓄,融合了黃河文明、 長江文明和北方

9、草原文明等,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與其他各種文明碰撞、交流、融會,為推動世界文明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歐洲文明同樣極富歷史文化底蘊,無論是希臘的雕塑、羅馬的萬神廟、拜占庭的鑲嵌畫,還是哥倫布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的望遠鏡,都是歐洲文明的綺麗瑰寶。   中國與歐洲各國文明的對話源遠流長,其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不同文明之間能夠?qū)崿F(xiàn)互容、互鑒、互通。自 2014 年啟動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以來,中法兩國在教育、科技、文化、藝術、社會等領域的交流發(fā)展迅速,而以此為依托的雙邊政府交流、民間交往、經(jīng)貿(mào)往來也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趨勢。近年來,中德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邁上新的臺階,兩國陸續(xù)建立了高級別財

10、金對話、外交與安全戰(zhàn)略對話、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等機制,為各領域合作持續(xù)推進提供了動力和保障。中俄兩國民眾相知相親的歷史舉世公認,已經(jīng)成了兩國關系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兩國文化在彼此國家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不斷提升,已經(jīng)成了當今大國之間文明對話的典范。   將歐洲文明與美洲文明相結(jié)合的美國文明,發(fā)展成為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文明的迅猛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價值觀。然而美國國務院政策規(guī)劃事務主任基倫·斯金納就中美關系發(fā)表談話,將中美關系界定為“文明較量”,宣稱美國正在制定基于“文明沖突”的對華關系框架,從而將中美關系渲染至所謂“文明沖突”的層面。在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的 21 世紀,這

11、種“文明沖突說”完全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人類文明的悲哀。   文明的生存和進步離不開交流互鑒,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鑒中才能不斷前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要想擁有充滿自信的文明,其前提是要擁有對其他文明包容欣賞、樂于交流的心態(tài)。只有交流互鑒,尊重、包容不同的文明,自己的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   2019 年是中美建交 40 周年。中美交往 40 年來的教訓和啟示說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唯有合作才是正確選擇。在中美利益已經(jīng)高度融合的今天,在經(jīng)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新時代,中美雙方更應該承擔大國應承擔的特殊責任

12、,摒棄冷戰(zhàn)思維,謀求合作共贏。 (摘編自潘震《大國文明對話的時代意義》) 4.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身處巨大變局之中,世界各國都擁有深入發(fā)展所帶來的希望,也都需要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 B.以希臘的雕塑、羅馬的萬神廟等為代表的歐洲文明同中華文明一樣豐富多彩而偉大。 C.中法兩國在科教文藝等領域的交流帶動了雙邊政府交流、民間交往和經(jīng)貿(mào)往來。 D.美國文明,主要是因為其源于歐洲文明,才得以發(fā)展成為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 5.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以當今世界希望與挑戰(zhàn)并存為立論前提,為大國間的文

13、明對話指明了方向,并由此指向了中美關系問題。 B.文章采用舉例論證、引用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今國際形勢下推動大國間文明對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文章列舉了中法、中德、中俄之間文明對話的成功案例,旨在說明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大國間文明對話的典范。 D.文章以美國文明蘊含多元文化價值觀為依據(jù),堅決反對“文明沖突說”,提倡“摒棄冷戰(zhàn)思維,謀求合作共贏”的理念。 6.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根據(jù)中美交往 40 年來的教訓與啟示,如果美國堅持“文明沖突說”,必然兩敗俱傷。 B.如果沒有對其他文明包容欣賞、樂于交流的心態(tài),那么自己的文明可以充滿自信但

14、無法充滿生命力。 C.美國的“文明沖突說”雖然對其本國而言有利,但無法順應 21 世紀的時代潮流。 D.只要堅持在交流中互相借鑒,在合作中謀求共贏,世界各國的文明就能得以生存和進步。 4.答案 D 強加因果。原文是“將歐洲文明與美洲文明相結(jié)合的美國文明,發(fā)展成為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文明的迅猛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可見美國發(fā)展成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原因是“歐洲文明與美洲文明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多元文化的價值觀”。 5.答案 C “旨在說明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大國間文明對話的典范”錯,原文是“中國與歐洲各國文明的對話源遠流長,其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不同

15、文明之間能夠?qū)崿F(xiàn)互容、互鑒、互通”。 6.答案 A B.由原文“要想擁有充滿自信的文明,其前提是要擁有對其他文明包容欣賞、樂于交流的心態(tài)”可知,“對其他文明包容欣賞、樂于交流的心態(tài)”是文明“充滿自信”的條件。C.“美國的‘文明沖突說’雖然對其本國而言有利”于文無據(jù),由原文最后一段分析可知,“文明沖突說”對美國也不利。D.“只要……就……”的表達過于絕對。 2.論述類文本閱讀(B) 限時:20分鐘 總分:18分 一、(2019陜西西安中學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9分)   張岱年先生主編的《中華的智慧》一書中“智慧”一詞是張岱年先生對應于西方哲學的原義“愛智”提出的,體現(xiàn)

16、出自覺的對話意識和民族意識。他說:“西方哲學所取得的成果可謂之‘西方的智慧’。中國古代哲人志在‘聞道’,道即真理,亦即最高的智慧。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歷代哲學家所提出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亦可謂之‘中華的智慧’?!睆堘纺晗壬鷮ⅰ暗馈备爬椤叭松馈薄白匀恢馈薄爸轮馈?涉及宇宙觀、倫理觀、方法論等內(nèi)容。   若想真正觸及中華智慧,個案研究必不可少。毫無疑問,精當?shù)膫€案研究是本書的特點。比如討論老子,闡釋了“‘道’為‘萬物之宗’”“道法自然”“柔弱勝剛強”等問題,立論相當準確地概括了老子思想中尚柔、尚自然、反造物主的精神本質(zhì)?!叭绻f孔子僅對鬼神、上帝有所懷疑的話,那么老子的道則徹底推倒了上帝的寶

17、座,開創(chuàng)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無神論傳統(tǒng)?!边@個論斷是有理據(jù)的。在老子的“道”出現(xiàn)之前,上帝有著無上的榮光,其派生出的文化也充斥著權力與等級關系。老子獨特的“道”論正是時代的產(chǎn)兒,他將人類從上帝的權威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充分肯定人的價值與意志,而他所肯定的價值和意志毫無上帝的影子,他徹底與權威決裂。關于儒道之區(qū)別,張岱年先生認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倫理體系之上增加了一個自然而然的價值取向,并非簡單否定儒家倫理。儒家希望通過每個人,特別是君王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達到天下太平,萬民幸福;老子希望社會的治理者采取約束強制的手段,追求實現(xiàn)自然而然的理想秩序。這樣通脫中肯的見解在書中比比皆是。   張岱年先生堅持

18、以唯物史觀指導文化研究,主張綜合中西文化之長,創(chuàng)造新型的中國文化。他一生致力于正確理解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以期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張先生沒有將中國文化當作西方文化的注腳,也沒有將中國文化當作人類文化中的異類,而是努力將中國文化融入人類文明的歷史洪流之中。他在本書《序言》中說:“中國哲人,在一定意義上,富于探索精神……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彼此立說不同,但都肯定‘窮理’的必要。都肯定世界是有理的,學問在于認識此理,生活在于體現(xiàn)此理。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哲學可以說富于理性精神。但是,這種‘窮理’的傳統(tǒng)卻沒有和重視實證的態(tài)度結(jié)合起來,以致沒有孕育出近代實證科學?!贝朔N高屋建瓴

19、的中國文化觀,成為本書重要的綱領與血脈。本書一方面尋繹著“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又試圖以歷史唯物論的理論視野觀照先秦諸子、魏晉玄學與宋明理學家,超載他們的舊哲學。他在書中提出,任何文化形式不是教條地、理念性地存在的,而是往往存在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闡釋中。中華文化的復興與其時代性的保持,依賴于我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科學、現(xiàn)代的解讀和實踐。 (摘編自李瑞卿《建構(gòu)中華智慧譜系——評張岱年主編中華的智慧》)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張岱年先生認為,老子以“道”的思想理論徹底顛覆了上帝的無上地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無神論傳統(tǒng)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 B.《中華的

20、智慧》一書認為,從某個意義上講,“中華的智慧”是指中國歷代哲學家所提出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是有別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 C.在看待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的問題上,張岱年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絕不應該是西方文化的附屬,這一認識的形成是因為他能堅持以唯物史觀指導文化研究。 D.《中華的智慧》中提到的“道”,不同于西方的“愛智”,是接近于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開門見山提出論題,然后圍繞論題運用材料進行分析,最后提出要古為今用,復興中華文化的觀點。 B.文章第三段引用《中華的智慧序言》的原文證明了中國哲人是富于探索精神的

21、,中國哲學是富于理性精神的。 C.作者在分析的過程中,大量引用了張岱年先生作品的原文,具體地展示了《中華的智慧》的哲學觀點,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D.張岱年先生認為建構(gòu)中華智慧譜系的方法就是加強個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觀,這也是本文展開充分論述的兩個重要角度。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張岱年先生的這本書能真正觸及中華智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進行了精當?shù)膫€案研究。 B.因為張岱年先生認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倫理體系上增加了一個價值取向,所以說道家思想其實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補充。 C.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孕育出實證科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窮理的傳統(tǒng)沒有和重

22、視實證的態(tài)度結(jié)合起來。 D.張岱年先生主張必須綜合中西文化之長來創(chuàng)造新型中國文化。 1.答案 A B.“是有別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說法錯誤,張岱年先生認為“道”是最高的智慧。C.“這一認識的形成是因為他能堅持以唯物史觀指導文化研究”錯誤,強加因果,原文是“張岱年先生堅持以唯物史觀指導文化研究,主張綜合中西文化之長,創(chuàng)造新型的中國文化”。D.“是接近于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錯誤,原文是“張岱年先生將‘道’概括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觀、倫理觀、方法論等內(nèi)容”,與老子“道法自然”的概念不同。 2.答案 D “張岱年先生認為建構(gòu)中華智慧譜系的方法就是加強個案

23、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觀”錯誤。文章是從個案研究和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兩個方面展開的,但并不代表這是張岱年先生構(gòu)建中華智慧譜系的方法。 3.答案 B “道家思想其實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補充”于文無據(jù),原文是“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倫理體系之上增加了一個自然而然的價值取向,并非簡單否定儒家倫理”。 二、(2019湖南師大附中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9分)   隨著傳統(tǒng)藝術熱逐漸升溫,習琴者日漸增多,這是好事。與此同時,人們也普遍存在著對古琴的“誤讀”,即認為古琴是一種表演性樂器,需要登臺演出。其實在古代,彈琴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人們借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因此,社會對琴人要求很高:

24、演奏者除了具有高超的演奏技術外,還要具備較高的個人修養(yǎng)和道德情操。   以古琴演奏動作來說,要求“彈欲斷弦”“按令入木”,但“用力不覺”,這與太極拳、傳統(tǒng)書畫異曲同工,看上去儒雅、簡靜、柔和,實則蘊含著強大的爆發(fā)力。   從古琴音樂特質(zhì)來說,最重要的是其“靜美”之質(zhì)。古琴音量不大,但聲音堅實、有厚度,猶如古代的磬或編鐘,具有“金石之聲”,散音厚實,按音悠長,音質(zhì)內(nèi)斂。當前的古琴演奏會,尤其是古琴與交響樂隊合作時,人們經(jīng)常給古琴加上擴音技術,其實是對古琴音質(zhì)特性的背離。歷史上,最早提出琴“性極靜”的是嵇康。崔遵度在《琴箋》中也提出“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審美思想。這份清凈恬淡正是古琴音樂區(qū)別

25、于其他音樂的特性,追求“真空妙有”,追求更深遠的思想空間與藝術境界。   古琴在當代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習琴者與傳統(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技法的割裂。琴自古與文人聯(lián)系在一起,孔子當年在杏壇教學時就弦歌不輟。清代徐祺將琴曲分為三個層次:悅耳、悅心、養(yǎng)心。悅耳易懂,而理解悅心進而養(yǎng)心的作品則需具備一定的儒、道、禪傳統(tǒng)文化積累。禪宗對古琴音樂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宋代,虞山派徐上瀛在《溪山琴況》中認為,“明心見性”是琴的至高境界,其可貴之處在于將禪宗理念與古琴美學結(jié)合,從而使古琴音樂相對此前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變得更為細膩、深刻,意境營造也更為形象化且富于哲理:講究陰陽和合、天地人諧和。比如《山居吟》一曲,描寫的就是一個人

26、住在山上,以天地為廬,以清流為帶,以高山為屏障,人完全跟自然、天地、宇宙融合為一,傳遞出精神世界的豁達、開闊和高潔。   因此,要真正理解古琴,就不能滿足于一般意義上的悅耳動聽,而要了解傳統(tǒng)文化,對傳統(tǒng)琴曲哲理意蘊有所領悟。相應地,要真正彈好古琴,應該追求技、藝、道三者合一。追求琴道不是可以忽略技巧,而是要在掌握扎實演奏技巧、充分表現(xiàn)古琴音樂藝術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歷史上,古琴藝術曾一度衰落。20世紀30年代,今虞琴社成立,提出重新振興古琴。之后北京古琴研究會成立。而今,不僅民間習琴者眾,而且很多專業(yè)音樂院校如中央音樂學院等紛紛設立古琴專業(yè),將其歸入民族樂器系。 今天,很多人彈奏

27、古琴不得琴藝精髓。這個現(xiàn)象值得審視和反思。在古琴領域,當務之急是繼承古人傳統(tǒng)衣缽,不過這一關就談不上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具體而言,我們還是應該以吳景略、查阜西、管平湖等老一輩琴家的原曲版本為參照,好好體會研習這些作品凝聚的歷代琴學精華。如是,古琴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發(fā)展,才有真正根脈延續(xù),才有強健藝術生命力。 (選自吳釗《古琴之美在文化》,有刪改) 4.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演奏古琴既要求其剛健有力,又要求用力而不覺,類似于打太極、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書畫作品,講究柔中有剛。 B.作者認為古琴的美就是靜美,細微的音量傳遞出一種厚實悠長的意蘊,具有區(qū)別于其他音樂的清凈

28、恬淡的特性。 C.真正理解古琴的人,不滿足于一般意義上的悅耳動聽,還能領悟傳統(tǒng)琴曲的哲理意蘊。 D.學習古琴,首先要繼承古人的有關思想、技能等,好好體會研習名家作品凝聚的琴學精華。 5.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第二段將古琴和太極拳、傳統(tǒng)書畫進行類比,就是為了突出古琴演奏的動作要領。 B.第四段以《山居吟》一曲為例,證明了“明心見性”是琴的至高境界。 C.第二、三、四段并列,從古琴的演奏要領、音樂特質(zhì)等方面為第五段的結(jié)論提供了依據(jù)。 D.文章先寫習琴者日漸增多,最后對彈琴者提出建議,核心是對古琴之美的文化闡釋。 6.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

29、的一項是(3分)(  ) A.彈奏古琴,如果動作幅度太大,看起來或許神采飛揚,實則犯忌,背離了古琴的文化意蘊。 B.給古琴加上擴音技術,是對古琴音質(zhì)特性的背離,所以大型演奏會就不會安排古琴演奏。 C.如今,很多古琴彈奏者無法領悟琴藝精髓。只要古琴彈奏者能繼承古人傳統(tǒng)衣缽,古琴文化就能在當代得到傳承與發(fā)展。 D.專業(yè)音樂院校紛紛設立古琴專業(yè),將其歸入民族樂器系,將來的優(yōu)秀古琴家就來自音樂學院古琴專業(yè)。 4.答案 B “古琴的美就是靜美”說法錯誤。原文是“從古琴音樂特質(zhì)來說,最重要的是其‘靜美’之質(zhì)”,“靜美”是從古琴的音樂特質(zhì)角度而言的,“最重要的”不等于“就是”。 5.答案 B 舉《山居吟》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古琴“講究陰陽和合、天地人諧和”。 6.答案 A B.作者認為給古琴加上擴音技術,是對古琴音質(zhì)特性的背離,但這不能決定大型演奏會就不會安排古琴演奏。C.“只要……就……”說法絕對。原文是“在古琴領域,當務之急是繼承古人傳統(tǒng)衣缽……才有強健藝術生命力”。D.優(yōu)秀古琴家可來自音樂學院古琴專業(yè),也可來自民間。 - 10 -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