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18版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 考前三個月 第一章 核心題點精練 專題三 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 精練十一 欣賞人物形象》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江蘇專用)2018版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 考前三個月 第一章 核心題點精練 專題三 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 精練十一 欣賞人物形象(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核心題點精練十一 欣賞人物形象
文學(xué)就是人學(xué)。人物形象是文學(xué)類文本尤其是小說閱讀與考查的核心。盡管考生對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題訓(xùn)練有加,但是概括不準、不全面的問題依然突出。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是二輪復(fù)習(xí)訓(xùn)練亟待解決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槐樹下的戰(zhàn)爭
老 舍
①一號搬來了兩家日本人,一共有兩個男人,兩個青年婦人,一個老太婆,和兩個八九歲的男孩子。自從他們一搬來,冠曉荷儼然自居為太上巡長,他命令白巡長打掃胡同,通知鄰居們不要教小孩子們在槐樹下拉屎撒尿。他囑咐倒水的“三哥”,無論天怎么旱,井里怎么沒水,也得供給夠了一號用的——“日本人是要天天洗澡的,用的水多!別家的水可以
2、不倒,可不能缺了一號的!”
②一號的兩個男人都是三十多歲的小商人。他們每天一清早必定帶著兩個孩子——都只穿著一件極小的褲衩兒——在槐樹下練早操。早操的號令是廣播出來的,大概全城的日本人都要在這時候操練身體。
③七點鐘左右,那兩個孩子,背著書包,像箭頭似的往街上跑去,由人們的腿中拼命往電車上擠。他們不像是上車,而像兩個木橛硬往車里釘。下學(xué)以后,他們賽跑,他們爬樹,他們在地上滾,他們相打——打得有時候頭破血出。他們想怎么玩耍便怎么玩耍,好像他們生下來就是這一塊槐蔭的主人。他們愿意爬哪一家的墻,或是用小刀宰哪一家的狗,他們便馬上去做,一點也不遲疑。
④他們家中的婦人永遠向他們微笑,仿佛他們兩個
3、是一對小的上帝。就是在他們倆打得頭破血出的時候,她們也只極客氣地出來給他們撫摸傷痛,而不敢斥責(zé)他們。他們倆是日本的男孩子,而日本的男孩子必是將來的殺人不眨眼的“英雄”。
⑤全胡同中,只有冠曉荷和一號來往。曉荷三天兩頭的要拿著幾個香瓜,或一束鮮花,或二斤黃花魚,去到一號“拜訪”。他們可是沒有給他送過禮。曉荷唯一的報酬是當由他們的門中出來的時候,他們必全家都送出他來,給他鞠極深的躬。他的躬鞠得比他們的更深。他的鞠躬差不多是一種享受。鞠躬已畢,他要極慢的往家中走,為是教鄰居們看看他是剛由一號出來的,盡管是由一號出來,他還能沉得住氣!即使不到一號去送禮,他也要約摸著在他們快要回來的時候,在槐樹下徘徊
4、,好等著給他們鞠躬。
⑥鄰居們討厭那兩個日本孩子,因為那兩個孩子喜歡用頭猛撞冠先生,也同樣的撞別人。他們最得意的是撞四大媽,和小孩子們。他們把四大媽撞倒已不止一次,而且把胡同中所有的孩子都作過他們的頭力試驗器。他們把小順兒撞倒,而后騎在他的身上,抓住他的頭發(fā)當作韁繩。小順兒,一個中國孩子,遇到危險只會喊媽!
⑦小順兒的媽跑了出去。她的眼,一看到小順兒變成了馬,登時冒了火。在平日,她不是護犢子的婦人;當小順兒與別家孩子開火的時候,她多半是把順兒扯回家來,絕不把過錯安在別人家孩子的頭上?,F(xiàn)在,她卻想到了另一條路兒上去,她以為日本人滅了北平,所以日本孩子才敢這么欺侮人。她不甘心老老實實的把小孩兒
5、扯回來。她跑了過去,伸手把“騎士”的脖領(lǐng)抓住,一掄,掄出去;騎士跌在了地上。又一伸手,她把小順兒抓起來。拉著小順兒的手,她等著,看兩個小仇敵敢再反攻不敢。兩個日本孩子看了看她,一聲沒出的開始往家中走。她以為他們必是去告訴大人,出來講理。她等著他們。他們并沒出來。她松了點勁兒,開始罵小順兒:“你沒長著手嗎?不會打他們嗎?你個膿包!”小順兒又哭了,哭得很傷心?!翱?!哭!你就會哭!”她氣哼哼的把他扯進家來。
⑧祁老人不甚滿意韻梅惹日本人,但見孫媳婦真動了氣,沒敢再說什么,而把小順兒拉到自己屋中,告訴他:“在院里玩還不行嗎?干嗎出去惹事呢?他們厲害呀,你別吃眼前虧呀,我的乖乖!”
⑨晚間,瑞宣剛一
6、進門,祁老人便輕聲地告訴他:“小順兒的媽惹了禍嘍!”瑞宣嚇了一跳。他曉得韻梅不是隨便惹禍的人,而不肯惹事的人若一旦惹出事來,才不好辦?!霸趺蠢玻俊彼鼻械貑?。
⑩老人把槐樹下的一場戰(zhàn)爭詳細地說了一遍。
?瑞宣笑了笑:“放心吧,爺爺,沒事,沒事!教小順兒練練打架也好!”
?韻梅也報告了一遍,她的話與神氣都比祖父的更有聲有色。她的怒氣還沒完全消散,她的眼很亮,顴骨上紅著兩小塊。瑞宣聽罷,也笑一笑。他不愿把這件小事放在心里。
?可是,他不能不覺到一點高興。他沒想到韻梅會那么激憤,那么勇敢。他不止?jié)M意她的舉動,而且覺得應(yīng)當佩服她。由她這個小小的表現(xiàn),他看出來:無論怎么老實的人,被逼得無可奈何的
7、時候,也會反抗。在黑暗中,才更切迫的需要光明。正因為中國被侵略了,中國人才會睜開眼,點起自己心上的燈!(選自《四世同堂》,有刪改)
1.第⑤段中冠曉荷鞠躬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他怎樣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巴結(jié)日本人自覺主動;(2)享受做奴隸的感覺;(3)總想炫耀與日本人的關(guān)系。
2.請簡要概括小說中小順兒媽韻梅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
答案 老實本分,與人為善;憎恨侵略者,有反抗精神。
3.請分析小說結(jié)尾處畫線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國人的內(nèi)心具有反抗精神與不屈的斗志;(2)民族危亡促使人民激發(fā)出這樣的精神;(3)作者從正在覺醒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4.文中用大量筆墨敘寫兩個日本小孩,請?zhí)骄窟@樣寫的意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
答案 (1)凸顯了日本孩子刻苦堅韌、野蠻好斗的性格;(2)側(cè)面展現(xiàn)了北平淪陷后的社會環(huán)境;(3)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對其國民的毒害;(4)日本孩子的野蠻行徑導(dǎo)致沖突產(chǎn)生,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5)與中國孩子的懦弱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民族災(zāi)難的深層思考。
一、分析概括人物要準確
無論是整體分析人物形象還是局部分析人物的性格心理,其前提是準確。一旦失“準”,滿盤皆輸。如何做到準確呢?
1.善于把握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雖說小說作者不能像散文那樣直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但還是把自己的態(tài)度傾注在作品人物身上,一定能表現(xiàn)出來的。其表現(xiàn)形式有兩方面。一是對人物形象進行直接評論,雖
10、然這種文字很少,但有的作品畢竟有。要把這些文字找出來。二是借助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說出,這是較為普遍的方式。如果作者情感態(tài)度是正面的,就用褒義詞概括;如果是反面的,則用貶義詞;如果是正反都有,那就從優(yōu)缺兩方面客觀評價。
2.特別注意從文中尋找能直接點明人物形象的詞語,把這樣的詞語用在答案中,自然能提高答題的準確度。
3.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等表現(xiàn)放在上下文語境中,尤其是放在全篇中前后觀照,綜合評判,必要時要結(jié)合作品的大背景來評判。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行為觀念與他的身份、地位、經(jīng)歷、教養(yǎng)等聯(lián)系在一起。
4.對于時代距離較遠的人物或外國小說中的人物,分析時一定要結(jié)合歷史時代特點,以及外國的文化
11、觀念和生活習(xí)慣,不可用我們自身固有的、現(xiàn)代的眼光和思維觀察、思考。
5.學(xué)會使用術(shù)語答題。(參見《步步高大一輪復(fù)習(xí)講義》此部分)
二、分析概括人物要全面
1.要找足找全有關(guān)該人物形象的所有文字。這些文字有主要,有次要;有正面,有側(cè)面;有集中,有分散。只有把這些文字、材料都找足找全,才能保證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2.特別要注意從情節(jié)發(fā)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為不少考生只是簡單地羅列、判斷,沒有從整個情節(jié)中看待人物。
3.充分認識小說中的人物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其思想心理、行為表現(xiàn)總是復(fù)雜、多變的,要有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概括的意識。這里,特別注意把握人物的多重角度。扮演的角色不同,
12、表現(xiàn)出的思想性格也就不同。
4.注意區(qū)分題干用語:形象特點與性格特點?!靶愿裉攸c”包括人物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態(tài)度及價值觀甚至深層次的思維觀點等較穩(wěn)定的特征;“形象特點”主要以“性格特點”為中心,可以把人物的肖像、身份、地位、職業(yè)等考慮進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一條街濃縮了一個時代
謝 冕
①一條街,幾座坊巷,卷起了一個時代上空的漫天風(fēng)云,這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一個奇跡。
②這條街是福州的南后街,這些坊巷是福州的三坊七巷。坊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是出將入相的衣冠錦繡之地,是花團錦簇的文化名街。
③三坊七巷有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據(jù)統(tǒng)計,這
13、里先后出過十位尚書、十位總督、三位海軍總長、一百五十一位進士,以及眾多的詩人學(xué)者。衣錦、文儒、光祿、朱紫,但看這些命名,代表是淵博、儒雅、高貴和韻致。一首詩表達了這里有別于一般城市的特殊風(fēng)韻:“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幽幽墨香中,朗朗書聲里,閩都遺韻,左海風(fēng)流,唯此為盛。
④光祿坊有一座“光祿吟臺”,現(xiàn)在成了榕城詩人墨客命詩吹歌的場所。吟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熙宗年間。當時的福州太守程師孟,善文墨,有政績,修道山亭,曾請文豪曾鞏作《道山亭記》。程太守常小憩光祿坊,閩山保福寺僧人為此鐫刻“光祿吟臺”以彰其德。曾任光祿卿的太守有感賦詩曰:“永日清陰喜獨來,
14、野僧題石作吟臺。無詩可比顏光祿(南朝顏延之,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每憶登臨卻自回?!鳖V侨舸耍t恭若此,由此可見其風(fēng)雅。
⑤文儒坊舊稱儒林坊,是儒林學(xué)士匯聚之所。其實三坊七巷訴說的不僅是文士詩家,這里也記述了那些守疆衛(wèi)國、叱咤風(fēng)云的赤血男兒。遠去歲月的鼎盛,已是歷史的光榮記憶,就近代中國而言,從三坊七巷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甲午海戰(zhàn)、黃花崗起義,都有八閩男兒的淚痕與血跡。多么難忘的歷史印記!
⑥林則徐紀念館在宮巷。在那里,我們不僅聽到他的華彩詩文,更聽到他臨陣一呼的氣勢。時勢艱難,他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書寫了浩氣長存的一片心??上阎静怀?,謫遷萬里,他為此閱盡人間苦樂,卻是矢志不移。先后任職多
15、地總督,幾度出任欽差大臣,屢進屢出,屢升屢降,實為常人所難承受。他是一個文人,卻充當了號令三軍的統(tǒng)帥;他有偉大的抱負,卻為時勢所不容?!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至今還激勵著萬千國人。
⑦粉墻黛瓦之間,花木掩映之下,那些亭臺樓閣,那些游廊曲徑,無不充盈著、流蕩著一股浩然正氣。近代以來一批優(yōu)秀人物從南后街的坊巷走出,走向廣袤的國土和世界,傳播新思想,引進新事物,他們一步步地前行著,改造著帝國的積弊,并引向新的開端。為開發(fā)民智,為改變國運,他們無所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的智慧、青春乃至生命,譜寫并傳播著一曲為挽救民族危亡的慷慨悲歌。一條街、幾座坊巷,燈影梧桐,碧血斜陽,這里的沉思和吶喊幾乎托起
16、了一個時代。
⑧舊時的南后街并不寬敞,很窄,街兩旁都是店鋪,那是一條繽紛燦爛的文化街。這里的繁盛,有人將之與北京的琉璃廠相比擬:“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閑書市去,見多未見還開懷?!?
⑨近時讀到一組竹枝詞,其中一首談到福州燈市:“中亭列炬耀如繩,橋北橋南最不勝。猶是春江花月夜,十年夢斷后街燈。”記得幼時,每年的元宵和中秋,看花燈總是首選南后街。那里燈月交輝,流光溢彩,極盡一時之盛。而且那里不僅是展出,還有銷售,那里的燈彩做工考究,保持了悠久的工藝傳統(tǒng)。
⑩這是一條讓人感動并引為驕傲的街道,這是我們的心靈系之的家園。一條街,濃縮了半部中國近代史。(有刪改)
1.請簡要概括文
17、中“三坊七巷”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歷史悠久;(2)人才輩出;(3)文化厚重;(4)名聲顯赫;(5)繁盛。
2.請根據(jù)文章第④段的詩句,簡要分析程太守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喜獨來”寫出了程太守的閑適、清雅;(2)“野僧題石作吟臺”寫出了程太守有德政、受愛戴;(3)“無詩可比”“卻自回
18、”寫出了程太守的謙恭、睿智;(4)賦這首詩表現(xiàn)了程太守的風(fēng)雅、善文墨。
3.請結(jié)合文章第⑦段內(nèi)容,理解“托起了一個時代”的內(nèi)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傳播思想,開發(fā)民智;(2)激濁揚清,弘揚正氣;(3)勇赴國難,挽救民族;(4)改寫歷史,影響巨大。
4.請?zhí)骄孔髌方Y(jié)尾畫線句的意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后街走出了許多影響近代歷史的風(fēng)流名士;(2)南后街的許多仁人志士參與了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3)南后街的許多文士詩家影響著近代的文學(xué)和思想;(4)表達了作者對南后街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