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版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第三部分 講重點 解答題專練 第3講 立體幾何教學案 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高考)2020版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第三部分 講重點 解答題專練 第3講 立體幾何教學案 理(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3講 立體幾何
■真題調研——————————————
【例1】 [2019·全國卷Ⅰ]如圖,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別是BC,BB1,A1D的中點.
(1)證明:MN∥平面C1DE;
(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解:(1)連接B1C,ME.因為M,E分別為BB1,BC的中點,所以ME∥B1C,且ME=B1C.
又因為N為A1D的中點,所以ND=A1D.
由題設知A1B1綊DC,可得B1C綊A1D,故ME綊ND,因此四邊形MNDE為平行四邊形,所以MN∥ED.
又MN?平面EDC1,所
2、以MN∥平面C1DE.
(2)由已知可得DE⊥DA.以D為坐標原點,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的方向為y軸正方向,的方向為z軸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則
A(2,0,0),A1(2,0,4),M(1,,2),N(1,0,2),=(0,0,-4),=(-1,,-2),=(-1,0,-2),=(0,-,0).
設m=(x,y,z)為平面A1MA的法向量,則所以
可取m=(,1,0).
設n=(p,q,r)為平面A1MN的法向量,則所以
可取n=(2,0,-1).
于是cos〈m,n〉===,
所以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為.
【例2】 [2019·全國卷
3、Ⅱ]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點E在棱AA1上,BE⊥EC1.
(1)證明:BE⊥平面EB1C1;
(2)若AE=A1E,求二面角B-EC-C1的正弦值.
解:(1)由已知得,B1C1⊥平面ABB1A1,BE?平面ABB1A1,故B1C1⊥BE.
又BE⊥EC1,所以BE⊥平面EB1C1.
(2)由(1)知∠BEB1=90°.由題設知Rt△ABE≌Rt△A1B1E,所以∠AEB=45°,故AE=AB,AA1=2AB.
以D為坐標原點,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為單位長,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則C(0,1,0),B(1,1,0)
4、,C1(0,1,2),E(1,0,1),所以=(1,0,0),=(1,-1,1),=(0,0,2).
設平面EBC的法向量為n=(x,y,z),
則即
所以可取n=(0,-1,-1).
設平面ECC1的法向量為m=(x1,y1,z1),
則即
所以可取m=(1,1,0).
于是cos〈n,m〉==-.
所以,二面角B-EC-C1的正弦值為.
【例3】 [2019·全國卷Ⅲ]圖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組成的一個平面圖形,其中AB=1,BE=BF=2,∠FBC=60°,將其沿AB,BC折起使得BE與BF重合,連接DG,如圖2.
(1)證明:圖2中的
5、A,C,G,D四點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
(2)求圖2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
解:(1)由已知得AD∥BE,CG∥BE,
所以AD∥CG,
故AD,CG確定一個平面,從而A,C,G,D四點共面.
由已知得AB⊥BE,AB⊥BC,故AB⊥平面BCGE.
又因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
(2)作EH⊥BC,垂足為H.
因為EH?平面BCGE,平面BCGE⊥平面ABC,
所以EH⊥平面ABC.
由已知,菱形BCGE的邊長為2,∠EBC=60°,可求得BH=1,EH=.
以H為坐標原點,的方向為x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6、H-xyz,則A(-1,1,0),C(1,0,0),G(2,0,),=(1,0,),=(2,-1,0).
設平面ACGD的法向量為n=(x,y,z),則
即
所以可取n=(3,6,-).
又平面BCGE的法向量可取為m=(0,1,0),
所以cos〈n,m〉==.
因此二面角B-CG-A的大小為30°.
【例4】 [2019·天津卷]如圖,AE⊥平面ABCD,CF∥AE,AD∥BC,AD⊥AB,AB=AD=1,AE=BC=2.
(1)求證:BF∥平面ADE;
(2)求直線CE與平面BDE所成角的正弦值;
(3)若二面角E-BD-F的余弦值為,求線段CF的長.
解:
7、依題意,可以建立以A為原點,分別以,,的方向為x軸,y軸,z軸正方向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可得A(0,0,0),B(1,0,0),C(1,2,0),D(0,1,0),E(0,0,2).設CF=h(h>0),則F(1,2,h).
(1)依題意,=(1,0,0)是平面ADE的法向量,又=(0,2,h),可得·=0,又因為直線BF?平面ADE,所以BF∥平面ADE.
(2)依題意,=(-1,1,0),=(-1,0,2),=(-1,-2,2).
設n=(x,y,z)為平面BDE的法向量,則即不妨令z=1,可得n=(2,2,1).
因此有cos〈,n〉==-.
所以,直線CE與平面BD
8、E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設m=(x,y,z)為平面BDF的法向量,
則即
不妨令y=1,可得m=.
由題意,有|cos〈m,n〉|===,解得h=.經(jīng)檢驗,符合題意.
所以,線段CF的長為.
■模擬演練——————————————
1.[2019·南昌二模]如圖1,矩形ABCD中,AB=3,BC=1,E,F(xiàn)是邊DC的三等分點.現(xiàn)將△DAE,△CBF分別沿AE,BF折起,使得平面DAE、平面CBF均與平面ABFE垂直,如圖2.
(1)若G為線段AB上一點,且AG=1,求證:DG∥平面CBF;
(2)在(1)的條件下,求二面角A-CF-B的余弦值.
解:(1)如圖,分別
9、取AE,BF的中點M,N,連接DM,CN,MG,MN,
因為AD=DE=1,∠ADE=90°,
所以DM⊥AE,且DM=.
因為BC=CF=1,∠BCF=90°,
所以CN⊥BF,且CN=.
因為平面DAE、平面CBF均與平面ABFE垂直,
所以DM⊥平面ABFE,CN⊥平面ABFE,
所以DM∥CN,且DM=CN.易知∠EAB=45°,由余弦定理,得MG2=2+12-2××1×=,
所以AM2+MG2=2+=1=AG2,
所以∠AMG=90°,
所以△AMG是以AG為斜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MGA=45°,
而∠FBA=45°,則MG∥FB,故平面DMG∥平面
10、CBF,又DG?平面DMG,所以DG∥平面CBF.
(2)連接GE,以G為原點,分別以AB,GE所在直線為x,y軸,以過G點并垂直于平面ABFE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1,0,0),B(2,0,0),E(0,1,0),F(xiàn)(1,1,0),C,
所以=(2,1,0),=,
連接GF,由題知GF⊥BF,由(1)知GF⊥CN,故GF⊥平面CBF,
從而=(1,1,0)是平面CBF的一個法向量.
設n=(x,y,z)為平面AFC的法向量,則
即
取x=-2,則y=4,z=3,n=(-2,4,3),
所以cos〈,n〉==,
由圖知二面角A-CF-B為鈍角,
故所求二面
11、角的余弦值為-.
2.[2019·合肥質檢二]如圖,三棱臺ABC-EFG的底面是正三角形,平面ABC⊥平面BCGF,CB=2GF,BF=CF.
(1)求證:AB⊥CG;
(2)若BC=CF,求直線AE與平面BEG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取BC的中點為D,連接DF,如圖.
由題意得,平面ABC∥平面EFG,平面ABC∩平面BCGF=BC,平面EFG∩平面BCGF=FG,從而BC∥FG.
∵CB=2GF,∴CD綊GF,
∴四邊形CDFG為平行四邊形,
∴CG∥DF.
∵BF=CF,D為BC的中點,
∴DF⊥BC,∴CG⊥BC.
∵平面ABC⊥平面BCGF,且平面A
12、BC∩平面BCGF=BC,CG?平面BCGF,
∴CG⊥平面ABC,又AB?平面ABC,
∴CG⊥AB.
(2)連接AD.
由△ABC是正三角形,且D為BC的中點得,
AD⊥BC.
由(1) 知,CG⊥平面ABC,CG∥DF,
∴DF⊥AD,DF⊥BC,
∴DB,DF,DA兩兩垂直.
以D為坐標原點,DB,DF,DA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
設BC=2,則A(0,0,),B(1,0,0),F(xiàn)(0,,0),
G(-1,,0),
∴=(-2,,0).
∵CB=2GF,∴=2,∴E,
∴=,=.
設平面BEG的法向量為n=(x,y,z
13、),
由可得,
令x=,則y=2,z=-1,
∴n=(,2,-1)為平面BEG的一個法向量.
設AE與平面BEG所成的角為θ,
則sinθ=|cos〈,n〉|=|=.
∴直線AE與平面BEG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2019·廣州綜合測試一]如圖,在三棱錐A-BCD中,△ABC是等邊三角形,∠BAD=∠BCD=90°,點P是AC的中點,連接BP,DP.
(1)證明:平面ACD⊥平面BDP;
(2)若BD=,且二面角A-BD-C為120°,求直線AD與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因為△ABC是等邊三角形,∠BAD=∠BCD=90°,
所以Rt△ABD≌Rt△C
14、BD,可得AD=CD.
因為點P是AC的中點,則PD⊥AC,PB⊥AC,
因為PD∩PB=P,PD?平面PBD,PB?平面PBD,
所以AC⊥平面PBD.
因為AC?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BDP.
(2)解法一:如圖,作CE⊥BD,垂足為E,連接AE.
因為Rt△ABD≌Rt△CBD,
所以AE⊥BD,AE=CE,∠AEC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
由已知二面角A-BD-C為120°,知∠AEC=120°.
在等腰三角形AE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AC=AE,
因為△ABC是等邊三角形,
則AC=AB,所以
AB=AE.
在Rt△ABD中,有AE·B
15、D=AB·AD,
得BD=AD,
因為BD=,所以AD=.
又BD2=AB2+AD2,所以AB=2.
則AE=,ED=.
由CE⊥BD,AE⊥BD可知BD⊥平面AEC,則平面AEC⊥平面BCD.過點A作AO⊥CE,交CE的延長線于O,則AO⊥平面BCD.
連接OD,則∠ADO為直線AD與平面BCD所成的角.
在Rt△AEO,∠AEO=60°,所以AO=AE=1,
sin∠ADO==.
所以直線AD與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解法二:如圖,作CE⊥BD,垂足為E,連接AE.
因為Rt△ABD≌Rt△CBD,
所以AE⊥BD,AE=CE,∠AEC為二面角A-BD-C
16、的平面角.
由已知二面角A-BD-C為120°,知∠AEC=120°.
在等腰三角形AE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C=AE,
因為△ABC是等邊三角形,則AC=AB,
所以AB=AE.
在Rt△ABD中,有AE·BD=AB·AD,
得BD=AD,
因為BD=,所以AD=.
又BD2=AB2+AD2,所以AB=2.
則AE=,ED=.
以E為坐標原點,以向量,的方向分別為x軸,y軸的正方向,以過點E垂直于平面BCD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E-xyz,則D,A,向量=,
平面BCD的一個法向量為m=(0,0,1),
設直線AD與平面BCD所成的角為θ,
則cos〈m,
17、〉===-,
sinθ=|cos〈m,〉|=.
所以直線AD與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4.[2019·長沙一模]已知三棱錐P-ABC(如圖1)的平面展開圖(如圖2)中,四邊形ABCD為邊長等于的正方形,△ABE和△BCF均為正三角形.在三棱錐P-ABC中:
(1)證明:平面PAC⊥平面ABC;
(2)若點M在棱PA上運動,當直線BM與平面PAC所成的角最大時,求二面角P-BC-M的余弦值.
解:(1)如圖,設AC的中點為O,連接BO,PO.
由題意,得PA=PB=PC=,
PO=BO=1.
因為在△PAC中,PA=PC,O為AC的中點,
所以PO⊥AC.
因
18、為在△POB中,PO2+OB2=PB2,
所以PO⊥OB.
因為AC∩OB=O,AC,OB?平面ABC,
所以PO⊥平面ABC.
因為PO?平面PAC,所以平面PAC⊥平面ABC.
(2)由(1)知,BO⊥PO,由題意可得BO⊥AC,所以BO⊥平面PAC,
所以∠BMO是直線BM與平面PAC所成的角,
且tan∠BMO==,
所以當線段OM最短,即M是PA的中點時,∠BMO最大.
由PO⊥平面ABC,OB⊥AC,得PO⊥OB,PO⊥OC,OB⊥OC,以O為坐標原點,OC,OB,OP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則O(0,0,0),C(1,0,0),B(0,1,0),A(-1,0,0),P(0,0,1),M,=(1,-1,0),=(1,0,-1),=.
設平面MBC的法向量為m=(x1,y1,z1),
由得
令x1=1,得y1=1,z1=3,即m=(1,1,3)是平面MBC的一個法向量.
設平面PBC的法向量為n=(x2,y2,z2),
由得
令x2=1,得y2=1,z2=1,即n=(1,1,1)是平面PBC的一個法向量.
所以cos〈m,n〉===.
結合圖可知,二面角P-BC-M的余弦值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