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配套Word版教案22《禮記》二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配套Word版教案22《禮記》二則(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優(yōu)秀領先 飛翔夢想
22 《禮記》二則
第1課時 雖有嘉肴
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朗讀并背誦課文。
2.學習類比說理的方法。
3.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一、導入新課
“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八臅褰洝狈謩e是哪幾部典籍?“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蛟S同學們對《禮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要勤于鉆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
2、好規(guī)劃,有的放矢;“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禮記》,領悟為學之道。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掌握背景,疏通課文文意
1.背景介紹。
本文節(jié)選自《禮記正義》?!抖Y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
2.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正讀音
嘉肴(jiā yáo) 自強(qiǎng) 兌命(yuè) 學學半(xiào)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雖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強也(自我勉勵)
⑤雖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⑥教學相長(增長,
3、促進)
⑦是故學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異義詞
①雖有嘉肴(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4)翻譯下列句子
①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明確: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親自品嘗,就不會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②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確:因此只有學習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4、。故曰:教學相長也。
明確: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勵。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明確文章主旨
1.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從反面設喻類比,為引出下文觀點做鋪墊。
2.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論述的?(論證思路)
明確:本文主要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3.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5、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4.“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明確: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說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將學的部分暗含其中,說得含蓄委婉,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
二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引用論據來補充強調觀點的,二者并非并列關系,而是主從關系。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教學本身是
6、一個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就像《師說》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只是“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而已,這節(jié)課上我們師生做到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不足之處
字詞基礎梳理中,部分同學對古今異義詞的理解和記憶不夠,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有點跟不上,這個需要布置相應的練習,爭取在學習過程中消化吸收。
第2課時 大道之行也
1.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xiàn)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一、導入新課
7、
儒家學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對社會進行了美妙的設想,從孔子的天下歸仁、近悅遠來、四海之內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樂、百姓“親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協(xié)調、群居和一、四海之內若一家等等,無不勾畫出一幅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美妙藍圖。今天我們學習的《大道之行也》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所勾勒的理想社會。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學生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選賢與能(jǔ) 講信修睦(mù) 幼有所長(zhǎng)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謀閉而不興(xīng) 貨惡其棄于地也(wù)
2.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停頓和語氣。
3.
8、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粗知文義。
4.教師點撥。
(1)通假字
①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選舉)
②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
(2)古今異義詞
①大道之行也(古義: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今義:寬闊的道路。)
②女有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回歸。)
③盜竊亂賊而不作
作(古義:興起。今義:做某事,從事某種活動。)
④是謂大同(古義:代詞“這”。今義:常用作判斷詞,或與“非”相對。)
(3)一詞多義
①閉:A.是故謀閉而不興(閉塞)
B.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關閉)
②謂:A.是謂大同(動詞,叫作)
9、
B.予謂菊(動詞,認為)
【教學提示】
鼓勵學生體驗觀察社會,說說自己對“大同”社會的見解和感受。
目標導學二:研讀課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據文義,全文可以分為幾層?
明確: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边@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根本特征),是總說,以下幾句是分述。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痹斒觥按笸鄙鐣幕咎卣鳌5谌龑樱骸笆枪手\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確:“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按?/p>
10、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按蟮乐小?,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3.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語句,并做解釋。
明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薄疤煜聻楣笔钦f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屬于任何個人;“選賢與能”是說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擔任社會職務;“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的關系,講求誠信,遠離欺詐,崇尚和睦,防止爭斗。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因材施教,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已有注釋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讀,沒有再講;一看就明白的句子不用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不足之處
拓展討論后沒有及時予以肯定和評價,這樣會影響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下次課堂上的拓展延伸會格外注意這一點。
第 4 頁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