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6《油畫伏爾加纖夫》課文全解 鄂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6《油畫伏爾加纖夫》課文全解 鄂教版(通用)(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油畫《伏爾加纖夫》課文全解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詞積累:
風起云涌:比喻多種事物或力量并起,發(fā)展迅速,聲勢浩大。
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礎穩(wěn)固堅實,不容易動搖。
蓬首垢gòu面:頭發(fā)蓬亂,臉上很臟。形容儀容邋遢,不整潔。
襤lán褸lǚ:衣服破爛。
憨直:憨實直爽。
羸léi弱:瘦弱。
悲愴chuàng:悲傷。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朱伯雄,著名美術史淪家、教育家、翻譯家。1951年考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即魯迅美術學院前身),后人中央美術學院深造,成為中國第一個美術史論碩土:研究生。他還籌建了中國美術學院史論系,并擔任了第一任系主任,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
2、學生。朱伯雄精通英、法、俄等多種語言。多年來,他頻繁來往于歐洲、東南亞、美國等國。擔任著美國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美術史論系客座教授,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通過講學方式,他不僅向外宣傳了我們國家的美術理論研究成果,而且?guī)Щ貋泶罅课鞣浆F(xiàn)代藝術的信息和資料,為史論專業(yè)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2、相關知識:
⑴列賓(1844-1930年),俄國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上半期最偉大的畫家,他以其無比豐富的創(chuàng)作和卓越的表現(xiàn)技巧,把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繪畫藝術發(fā)展到高峰。列賓出生在哈爾科夫省丘吉耶夫村一個屯墾士兵家庭,自幼酷愛繪畫,少時畫過圣像畫,19歲時為報考美術學院來到彼得堡,先隨克拉姆斯柯依學畫,
3、20歲時考取了美術學院,在學院里受到嚴格的繪畫基礎訓練。學習期間經常參加克拉姆斯柯依組織的“星期五晚會”活動,結識了進步文化人,閱讀到進步文藝作品,接受了民主主義影響,和克拉姆斯柯依、斯塔索夫等親密往來,通過他們受到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啟蒙文藝思想影響,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藝術觀。
1871年以《睚魯兒女的復活》這一宗教題材畫獲學院金獎并出國留學。1873年作為留學生訪問了歐洲許多藝術勝地,文藝復興的美術并沒有使列賓滿足,在給斯塔索夫信中還發(fā)泄了對拉斐爾作品的不滿。他在國外學習三年,回國后定居莫斯科,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活動。列賓是一位全能的繪畫大師,他不僅是肖像畫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風俗畫家、歷史畫家
4、,他以寫實的藝術手法直接描繪革命者題材,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覺醒了的大眾形象。他的寫實主義繪畫技巧已爐火純青。他自己說過:“在繪畫上我的主要原則是,要按原樣畫素材。對我來說,色彩筆觸、筆法技巧等已不是問題,我所執(zhí)著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對象的本來面貌?!毕袼@樣充滿生氣的作品在世界繪畫中也不多見。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氣和光線之中,都統(tǒng)一在微妙的色彩調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獨特的構圖和色調。形體和色彩、素描與繪畫的有機統(tǒng)一,使他的作品充滿無限的生命力。他曾被倫勃朗和印象派吸引,爾后又崇拜委拉斯開茲和哈爾斯。
晚年的列賓作品中很少看到他早年的那種戰(zhàn)斗姿態(tài)。他開始尋求新的創(chuàng)作道路,聽從托爾斯
5、泰的教導,對純粹藝術發(fā)生了興趣,與斯塔索夫分道而行了。列賓到了晚年對社會政治問題感到厭倦和迷惘,從而使他走進了脫離現(xiàn)實的純藝術之中。
⑵《伏爾加纖夫》是列賓在19世紀80年代初創(chuàng)作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油畫中的杰作。這是畫家親眼目睹的情景,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列賓決定把這一苦役般的勞動景象畫出來,狹長的畫幅展現(xiàn)了這群纖夫的隊伍,陽光酷烈,沙灘荒蕪,穿著破爛衣衫的纖夫拉著貨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進。纖夫共11人,分為三組,每個形象都來自于寫生,他們的年齡、性格、經歷、體力、精神氣質各不相同,畫家對此都予以充分體現(xiàn),統(tǒng)一在主題之中。全畫以淡綠、淡紫、暗棕色描繪頭上的天空,使氣氛顯得慘淡,加強了全畫的悲劇性
6、。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這是一篇介紹繪畫的文章,依次介紹了俄國著名畫家列賓的油畫《伏爾加纖夫》的創(chuàng)作背景、具體內容和藝術成就。
二、文章脈絡
全文可以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紹油畫《伏爾加纖夫》的創(chuàng)作背景。
第二部分(4-11),介紹油畫《伏爾加纖夫》的具體內容。
第三部分(12)介紹油畫《伏爾加纖夫》的藝術成就和對參觀者的影響。
三、寫作方法
1.依次介紹,突出個性
畫面共有11個人,怎樣介紹既具體清楚又具有整體感?作者采取了分組依次逐個介紹的方法。11個人,分為3組,4+4+3,然后從第一組開始,逐個介紹,使瀆者既有完整的印象,又對每一個纖夫有具體
7、的了解。對這3組共11個纖夫,文章沒有平均使用力量去介紹,而是有主有次,有詳有略。3組中間,前兩組介紹較詳,第3組介紹較略;11個纖夫中間,岡寧和拉里卡介紹較詳,其他人較略,后二個介紹最略。這樣的介紹,既清楚,又突出了畫面的重點,符合油畫的創(chuàng)作主旨。
介紹繪畫,尤其是人物畫,“動靜”關系是比較難以處理的。畫面是靜止的,而人物卻是鮮活的;人物呈現(xiàn)在畫面的外在的特點比較好介紹,人物內在的性格、氣質、情感卻難以鑒賞和介紹。本文能夠較好地將人物,特別是重要人物外在特征和內在個性結合起來介紹,透過外在的衣著、動作、表情去表現(xiàn)人物的內在思想情感。例如岡寧,他不僅是走在拉纖隊伍最前面的人,更是這個群體的悲
8、劇性主角。文章介紹了他“身上的麻布衫滿是補丁”,說明他的貧困,這是他拉纖的經濟原因;介紹“他的頭上畫了一塊包頭的破布”,顯示他“古希臘哲學家”的氣質,這是他成為“主角”的思想原因;介紹他“兩手下垂,胸前那一根纖索繃得很緊”,表現(xiàn)他忍受著肉體的痛苦;通過他“那雙深陷的眼睛”、突出的前額,顯出了他的智慧。人物的這些外在特征,加上他“神父”“唱詩隊指揮”的經歷,讓人想見他此時拉纖所承受的精神上的痛苦,同時感受到他堅韌的性格和“內在的意志力”,——過人的智慧和堅強的性格都是“領頭”人物所必需的。藉此,作者完成了對“一個俄羅斯農民長者或智者的典型”的介紹,讀者也仿佛看到了一位拉纖群體靈魂人物的栩栩如生的
9、形象。
2.畫面介紹和背景介紹兼顧
文章的標題是《油畫(伏爾加纖夫)》,對畫面的介紹是文章的主體,作者用了8個自然段(全文共12個自然段)介紹油畫的具體內容,使我們獲得了對畫面形象,特別是人物形象從外在特片到內在精神的全面清楚的了解。但是,對于這樣一幅極富盛名的藝術品,對于它的深刻內涵和藝術成就,很有必要結合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去賞析,以求得更為全面更為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因此,作者在正式介紹油畫內容之前,花了3個自然段的篇幅,從繪畫藝術、列賓生平和社會現(xiàn)實等三個方面作了背景介紹,這些背景介紹無疑能使我們每位讀者對這幅著名油畫的主題、創(chuàng)作意圖和創(chuàng)作風格有更為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四、問題探究
1.
10、如何看待這部作品的價值?
油畫《伏爾加纖夫》以其嚴肅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態(tài)度、精湛的藝術手法,對沙皇農奴制的深刻批判和對農民的深情關切的主題,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對廣大讀者作普及性的介紹和推薦,讓更多的人,包括青少年,了解它,理解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本文的介紹既重點突出,又全面周到,不僅可以讓讀者了解這幅名畫,而且能使讀者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提高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
2.從這部作品可看出藝術與社會現(xiàn)實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本文以確鑿的實例具體說明,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實踐的產物,這種創(chuàng)作理念和鑒賞理念,對于豐富和提高讀者,包括青年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乃至人文素養(yǎng)都是極有益處的。文章在背
11、景介紹部分說到,19世紀中葉,俄國的農奴制度雖然被廢除,但是其殘余“依然嚴重阻礙著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俄國的民主解放運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一定會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揭露和批判這些腐朽和沒落的東西,并滿懷信心地去迎接未來,從這個角度講,《伏爾加纖夫》是時代的產物。文中還說,1869年的一天,列賓在涅瓦河畔親眼看到“一幕使他吃驚的現(xiàn)象”,即一群動物般的纖夫,正“套著繩索在拉平底貨船’,他們乞丐樣的形象、奴隸般的勞動,讓畫家“感到震顫”,深切的同情心、高度的責任感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他決心”把這一切“畫下來”,可見,也是生活的源泉澆灌了《伏爾加纖夫》這朵藝術之花。文章這
12、方面的價值取向,是我們應該高度關注的。
【練習解答】
第一題:前三段介紹了油畫《伏爾加纖夫》的創(chuàng)作背景,包括畫壇背景、畫家背景和社會背景。
聯(lián)系:有了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社會生活和畫家對生活的感悟,才有油畫《伏爾加纖夫》的產生;《伏爾加纖夫》是對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社會生活和畫家思想情感的藝術反映。
啟示:社會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也是藝術家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動力。鑒賞藝術作品,離不開對作家生活和作品產生時代的了解。
第二題:略
第三題:斯塔索夫的評論,高度評價了列賓的思想境界和藝術成就,贊揚了列賓及其作品的現(xiàn)實性、民族性和人民性。
第四題:略
【類文品讀】
淺談中國畫的欣
13、賞
中國的各種傳統(tǒng)藝術,詩文、繪畫、書法、音樂、戲劇、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獨特的體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甚至相互包含的。繪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內涵最豐富的藝術形式,蘊含著傳統(tǒng)哲學、古典文學以及宗教理念等,其中以繪畫的詩性特征最為突出。傳統(tǒng)中國畫追求詩、書、畫合一,這里的合二,并不是單純指要有與畫面相呼應的詩文,而是指要在繪畫中能找到詩情,即通常所說的“畫中有詩”;而古典詩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畫出來往往就是一幅空靈簡約的山水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中有畫”。因此,中國畫和詩都愛以山水境界作為表現(xiàn)和吟詠的中心,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說:“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這是繪畫和詩歌的相
14、互滲透和包含。
縱觀整個中國畫壇,以題材來論,山水畫是主流和中心,也是理解和欣賞中國畫的難點。因此,對中國畫的鑒賞主要是針對山水畫而言的。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古代的畫家就把自然山水視為充滿靈性的象征,并對山林川澤表現(xiàn)出無限的向往。南朝著名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峰岫曉嶷,云林森渺,圣賢映于絕代,萬趣融其神思”,意思是說高峻壯麗的峰巒,森渺無際的煙云林木,皆永恒地映照著圣賢的高潔情懷和神緒。畫家追求暢神,在與大自然的親近過程中,深深感悟到精神超脫的自由與暢快,并將這種對于自然、人生的感悟用繪畫表現(xiàn)出來。因此,通常情況下,畫家所要表現(xiàn)的并不是具體的真山、真水,而是在體察自然之后的經過沉
15、淀的心中的山水。因此,在欣賞一幅繪畫時不能以寫實主義的眼光去體察。
中國畫有自己的透視法,即所謂的散點透視以及由此產生的空間布局,一個節(jié)奏化的變幻的空間。宋代畫家郭熙在其所著《林泉高致?山水訓》中提出的“三遠”法可以說是中國畫的透視法,“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勢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叭h”的景色常常是在同一幅畫作中表現(xiàn)出來,也就構成了山水畫的多層次、多角度空間,這已經不是現(xiàn)實的以一角度所見的空間,而是全局。對于同一片山色景物,畫家的視線是流動的,轉折
16、的,“仰山巔,窺山后,望遠山”,由高轉深,由深轉近,再趨向平遠,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節(jié)奏化的過程。在表現(xiàn)“三遠”的空間上,中國古代畫家發(fā)揮了自己豐富的藝術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出一些程式化的表現(xiàn)手法。例如,體現(xiàn)高遠用流泉飛瀑來襯托,李白有詩“飛流直下三千尺”即是高遠的佐證;深遠用云來表現(xiàn);平遠之景則用浩渺煙波來構建。這是中國山水畫中最常見的形式。所以在賞析一幅畫作時,要展開充分的想象力去體會。
以上所說的是從宏觀上把握中國畫的精神實質,具體到每幅畫作,則可以從技法、構圖和主題幾個方面考量。其中主題是一幅畫所要表現(xiàn)的實質性內容,把握主題才是對一幅繪畫最終極的理解和欣賞。例如,明唐寅《菊石圖》軸,作
17、者僅用水墨繪叢生的菊花、山石、蘭草,畫面極其簡淡。右上角自題詩一首:“彭澤先生懶折腰、葛巾歸去意蕭蕭,東籬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碑嫾医枧頋上壬粸槲宥访渍垩?,歸隱山林的放逸情懷言明心跡,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這是理解和欣賞這幅畫的重點和關鍵。(有刪節(jié))
1.什么是“詩中有畫”和“畫中有詩”?這最早是對誰的詩畫作品的評價?
2.“彭澤先生懶折腰,葛巾歸去意蕭蕭,東籬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詩中的彭澤先生指的是誰?指出畫線詞語各出自東籬先生的哪部作品。
3、對中國畫的鑒賞主要是針對什么而言?
4、為什么在欣賞一幅繪畫時不能以寫實主義的眼光地體察?
5、具體到每幅畫的鑒賞重點要
18、把握什么?為什么經?
6、山水畫的多層次、多角度是如何構成的?
7、作者認為在賞析一幅畫作時,要展開充分的想象力去體會,對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8、以《楓橋夜泊》為例,談談你對“詩中有畫”的理解。
(參考答案:1.古典詩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畫出來往往就是一幅空靈簡約的山水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中有畫”。在繪畫中能找到詩情,就叫做“畫中有詩”。王維 2.陶潛;《歸去來兮辭》;《飲酒》?!?.對中國畫的鑒賞主要是針對山水畫而言的。 4.通常情況下,畫家所要表現(xiàn)的并不是具體的真山、真水,而是在體察自然之后的經過沉淀的心中的山水?!?.重點要放在主題的把握上,因為主題是—‘幅畫所要表現(xiàn)的實質性內容,把握主題才是對—幅繪畫最終極的理解和欣賞?!?、中國畫有自己的透視法,即所謂的散點透視以及由此產生的空間布局,這種節(jié)奏化的變幻的空間,在同一幅畫作中表現(xiàn)出來,也就構成了山水畫的多層次、多角度空間。 7.結合中國畫透視法“三遠”的特點來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