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龍門縣龍城一中八年級語文下冊《23馬說》學(xué)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廣東省龍門縣龍城一中八年級語文下冊《23馬說》學(xué)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3 《馬說》
一、課前自學(xué)
(一)釋題及作者簡介
1.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近。
2.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的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二)基礎(chǔ)識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祗(??? ) ?駢(??? ) 盡粟(??? ) 一石(??? ) ?槽櫪(??? ) 食馬者(
2、)
2.解釋字詞。
祗: 一食: 雖: 且: 安:??? 材: 通: 外見: 等: 策之: 執(zhí)策:
3.翻譯句子。
(1)不以千里稱也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4)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3、
二、課堂導(dǎo)學(xué)
(一)明確學(xué)習(xí)目標
(二)檢查預(yù)習(xí)情況
(三)研習(xí)課文
1.整體感知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guān)系的?
(2) 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2.品讀課文,思考問題
(1) 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伯樂指的是什么?食馬者指什么?
4、
(2) 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3)對于“千里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態(tài)度?
3.翻譯句子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
4.探究質(zhì)疑
你覺得作者是僅僅在替千里馬鳴不平嗎?請談?wù)勛约旱目捶ā?
三、達標練習(xí)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釋。
(1)才美不外見。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3)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4)其真無馬邪?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2.解釋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
(1)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之不能盡其才
(2)執(zhí)策而臨之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無馬也 其真不知馬也
3.下列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馬之千里 B.盡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D.策之不以其道
四、鞏固提高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
6、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執(zhí)策而臨之
B.策之不以其道 / 不以物喜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D.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2.將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千里馬不能發(fā)揮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認為怎樣才能發(fā)揮“千里馬”的才能?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將原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