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 基礎終極突破 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比擬、借代、對偶素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高考語文 基礎終極突破 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比擬、借代、對偶素材(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此資料由網(wǎng)絡收集而來,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識。
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比擬、借代、對偶
一、比擬
1.概念
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和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等幾種形式。事實上,前一種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兩種形式則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種類:
判斷下列比擬句的種類:
A.他驕傲自滿,取得一點成績,尾巴就翹得天樣高. (擬物)
B.風雨能摧殘櫻花,但是頂風冒雪,櫻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臉么?(擬人)
C、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擬
2、人)
D、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擬物)
E、老支書直截了當?shù)叵逻_了任務:“讓你帶一隊人馬把黑龍?zhí)兜乃疇康缴较碌膲巫永飦怼!?(擬物)
3、比擬與比喻的主要區(qū)別是:
比擬意在“擬此為彼”,彼此交融,常常體現(xiàn)在動詞上,而擬體始終不出現(xiàn);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常常體現(xiàn)在名詞和名詞短語上,喻體必不可少。
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模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
4、比擬的作用
①感情色彩鮮明;②描繪形象生動;⑧表意更加豐富。
二、借代
l.概念
借代是用機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
3、修辭方式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
2.判斷下列借代的種類:
(1) 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用特征代本體。(“紅眼睛”代阿義)
(2)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具體代抽象。(“槍桿子”代革命軍隊)
(3) 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專名代泛稱。(“雷鋒”代具有雷鋒精神的人)
(4) 一隊紅領(lǐng)巾唱著山歌走下山來。形象代本體。(“紅領(lǐng)巾”代少先隊員)
(5)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部分代整體, (“低眉”代“低頭”)
(6) 專弄丈墨,為壯士捧腹。結(jié)果代原因。 (“捧腹”是“笑”的結(jié)果)
(7) 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fā)對青銅。材料代本體。 (“青銅”代鏡子)
4、
(8)你怎么不把龍井沏上。產(chǎn)地代本體(龍井代茶)
(9)他一天抽一盒“阿詩瑪”。 牌號代本體(阿詩瑪代煙)
3.借喻與借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相同點:
它們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xiàn)。
(2)不同點:
①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用借體稱代本體,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例如“紅旗指處烏云散”中,“紅旗”指人民軍隊,是借代;“烏云”喻黑暗勢力,可還原為明喻,是借喻。
②構(gòu)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guān)性,而構(gòu)成借喻的基礎是喻體和本體的相似性,例如:
A.我們?nèi)フ夷莻€歪嘴巴算賬。(借代)
B.我們?nèi)フ夷莻€寄生蟲算賬。(借喻
5、)
③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之間的關(guān)系比較固定,如“紅領(lǐng)巾”只代少先隊員:而借喻的喻體和本體之間的關(guān)系是靈活的,如“太陽”可比喻共產(chǎn)黨、新中國、青年等。
④借喻可改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我們可以說“共產(chǎn)黨像太陽”,卻不能說“少先隊員像紅領(lǐng)巾”。
4、借代的作用: ①以簡代繁;②以實代虛;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⑤引人聯(lián)想;⑥形象突出;⑦特點鮮明;⑧具體生動。
三、對偶
1.概念
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對稱的‘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古人有《笠翁對韻》,其“一東”韻譜中寫到:“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 日
6、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從這里,我們可以了解一點對偶的常識。
2.判斷下列對偶的種類
(1) 時維九月,序?qū)偃铩?王勃《滕川詞序》)
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2)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3)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澤東《水調(diào)歌頭.游泳》)
串對(流水對)。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guān)系的對偶形式。
7、
另外,根據(jù)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shù)相等、同性相對、結(jié)構(gòu)相同、平仄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a、b(對聯(lián)屬于嚴對)。寬式對偶,只要達到對嚴式對偶的五條要求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3.對偶的結(jié)構(gòu)
(1)成分對偶。例如:
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時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
(2)句子對偶。例如: 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4.對偶的作用
①整齊勻稱,節(jié)奏鮮明;②音調(diào)鏗鏘,有音樂美;③表意凝煉,抒情酣暢;④便于吟誦,易于記憶。
5.對偶與對比的不同點
(1)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對比的基本特
8、點是“對立”。
(2)對偶主要是從結(jié)構(gòu)上說的,它要求結(jié)構(gòu)對稱,字數(shù)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jié)構(gòu)形式如何。
(3)對偶里的“反對”就其意義說是對比,就其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xiàn)象。
6、排比與對偶的區(qū)別:
①對稱性與平列式。對偶是兩個語言單位,而排比是三個以上的語言單位。對偶必須對稱。排比要求結(jié)構(gòu)大體相似,字數(shù)要求不甚嚴格。
②排比經(jīng)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使排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lián)是不重字的。
③對偶以要求平仄對仗為準,排比則無此要求。
鞏固練習:
1、讀下面一首元曲。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 )
9、
秋風遠塞皂雕旗,明月高臺金鳳杯。紅妝肯為蒼生計,女妖嬈能有幾?兩蛾眉千古光輝,漢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戰(zhàn)馬空肥。
A.“紅妝”、“峨眉”都是“借喻”,喻西施和王昭君,突出了古代美女的特點。
B.“女妖嬈能有幾”是反問,后面寫昭君和西施,表現(xiàn)了兩位女性的偉大。
C、戰(zhàn)馬空肥”一句與“紅妝肯為蒼生計”形成對比,譏諷統(tǒng)治者對強敵不抵抗,不如紅妝女見義勇為。
D.“越吞吳”中的“吞”字,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越國之兇暴貪婪。
(解析)A項不是“借喻”而是“借代”。B項“女妖嬈能有幾?”是設問。后面以昭君和西施作答。D項“吞”不是擬人。體現(xiàn)的是越國的氣勢之盛。
(答案)C
2、選出
10、能與“綠楊煙外曉寒輕”組成對偶句的一項 ( C )
A.紅豆啄殘鸚鵡粒 B.江流曲似九回腸
C、紅杏枝頭春意鬧 D、暗香浮動夜黃昏
3、下列對聯(lián)中,與橫批“政通人和”最匹配的一副是 ( C )
A.桃紅柳綠看大好河山都成錦繡 春種秋收望無邊土地盡是黃金
B.祛瘟神掃垃圾四海證明辭舊歲 正黨風從民意萬家歡樂迎新春
C.舉大事辦好事干實事群眾滿意 舉賢人薦能人當仆人百姓歡心
D好理論好政策好路線樣樣都好 新國家新社會新人民事事皆新
(必須與“政通人和”照應)
4.對下列古詩句中加點的詞語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
A“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薄昂稀?、“斜
11、”是擬人寫法,把綠樹、青山寫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用“知”、“潛”把春雨人格化,寫成有知覺、有靈性的東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氣蒸”、“波撼”是夸張的寫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偉氣勢.
D.“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鼻嫉押雾氃箺盍庇昧藬M人的手法。
(解析)B項“雨”能“知”,是擬人手法;“潛”是“偷偷地”,也是把“雨”人格化了.C、句的修辭手法解說也正確.“氣”能把“云夢澤”“蒸騰”起來,“洞庭之波”能將岳陽城撼動,確定運用了夸張的手法。D句“羌笛”能“怨”
12、,運用了擬人。只有A句“合”的意思是“連接在一起”,“斜”是個描述青山形象的形容詞,說它們有人的感情,是不合實際的,沒有擬人。
(答案)A
5、仿照下面例句的修辭手法和句式,以自己任選的一個名詞為開頭寫一段話,要求與例句語意連貫。
例句: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仿寫:(解析)例句描繪了一種詩一般的和諧優(yōu)美的意境,仿寫句要保持這種特點。例句第一句用了擬人和比喻,第二句用了兩個比喻。仿寫時要先想到恰當?shù)拿鑼懺掝},再想貼切的喻體。要注意展開相似聯(lián)想。“?!比绱耍帮L、雨、水、葉、花”等會不會也如此呢?
(答案)風在我們的臉頰上
13、輕拂著,慈母一般.那感覺柔柔的,暖暖的,像春雨滋潤大地,像甘露灑上心頭。
6.閱讀下面語段,按要求做題。
有人說。塔太招搖,總是標榜著自己的存在;橋卻謙恭,永遠承受著別人的重踏。而我說,塔最勇敢,總是挺直了堅實的腰板;橋卻怯懦,始終屈服于狹窄的河道。也有人說,輕浮如塔,穩(wěn)重如橋,天真的塔以為沿它向上可以進入美麗的天堂,其實還在原點;橋卻忠誠而默默地工作,運送往來的人們到達幸福彼岸。而我說,塔很堅強,劇烈的震動不能把他摧毀,橋卻脆弱,行進的隊伍便可將它踩垮。然而,如果塔和橋能攜手共魁,互補短長呢?假如塔是領(lǐng)航員,那么橋就是奮力劃槳的水手;假如橋是——那么塔就是 。
①參照前后的句式特點,把
14、畫線句改寫成對偶句。
答
②在空缺處填人恰當?shù)恼Z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比喻句. .
答:
答案:①塔太輕浮,天真地以為可以進入天堂;橋卻穩(wěn)重,忠誠地運送人們到達彼岸。
②“士兵”,“指揮若定的將軍”。(或“渡船”,“指引方向的舵手”)。
7、(1995年全國高考試題)
[ ]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當?shù)囊豁椀氖?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
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這首詞從一
15、般敘述,轉(zhuǎn)入到一問一答,然后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這一道題,從用詞、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幾個方面對這首詞進行了分析。在這道題中,A項是關(guān)于用詞方面的分析,指出“不消”二字所包含的深層含義,這一理解是正確的。B、C兩項是關(guān)于修辭方面的分析。在B項中,“綠”和“紅”都是以特征代本體,是借代修辭。 “肥”和“瘦”是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這一項也是正確的。C項中說是用了“設問”修辭也是正確的,因為在“知否?知否”這一問句之后緊接著用了“綠肥紅瘦”來作答。D項是對寫作手法的分析,從全詞來看,作者的確是通過對海棠綠肥紅瘦
16、的描寫來抒發(fā)她的感傷情緒,而這種感傷又來自她對春光的留戀和惜別。但是,作者在表達這種留戀和惜別的
煩悶心情時,是通過委婉含蓄的一問一答(“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以及最后兩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來輕輕透露的。
答案: D
8、[ C ]對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連用多個喻體,多方面、多角度地闡明了“理想”在人生中的重大作用。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風得意、壯懷激烈;有的情愛幽怨、離愁別緒;有的憤出嫉俗、憂國憂民;有的悲秋傷逝、嗟老嘆
17、悲……
——用排比句的方式,將抒情的種種內(nèi)容列舉出來,讀起來酣暢淋漓。
C.黑龍江人常說,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會發(fā)芽。
——“插根筷子都會發(fā)芽”的說法是在打比方(應該是夸張),以寫土地的“肥沃”,表現(xiàn)黑龍江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形象鮮明生動。
D.思前想后看《左傳》,書往右翻;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東放。
——上聯(lián)嵌入方位詞“前”、“后”、“左”、“右”,下聯(lián)嵌入方位詞“東”、“西”、“南”、“北”,他們在句中各自相對,相映成趣。對偶構(gòu)思奇妙,幽默詼諧。
9、仿照下面文字的擬人手法,選取新的事物,另寫一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與原句字數(shù)相同) 小 溪
從不高聲喧嘩顯示自己,
只默默地在崇山峻嶺中,
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10、請對出下聯(lián)
勤能補拙 兢兢業(yè)業(yè)育桃李
儉可養(yǎng)廉 勤勤懇懇作園丁
冬去山明水秀 術(shù)業(yè)宜從勤學始
春來鳥語花香 韶華不為少年留
窮而有志思壯舉 學海無涯勤可渡
學不自滿求創(chuàng)新 書山萬仞志能攀
樹雄心攻克科學堡壘 指點江山春光滿目
立壯志攀登世界高峰 激揚文字彩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