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理論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埃里克森人格理論課件.ppt(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埃里克森提出社會化發(fā)展理論。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y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1950年發(fā)表他最重要的著作兒童期與社會,描繪了有關人生的八個階段。這是對弗洛伊德理論的發(fā)展。,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發(fā)展是一個生物人在一定的社會文環(huán)背景中的適應 既強調生物學的影響,同時也強調文化、社會因素 強調自我的主導和整合作用 每個人的成長都體驗著一定順序的生物、心理和社會事件,所以人格發(fā)展也是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階段向前發(fā)展,(一)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基本觀點,(一)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基本觀點,在整個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兩種危機: 一種是橫的危機,即個人在每
2、一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否可以因在兩種對立的特性之間獲得平衡而順利地向下一階段發(fā)展; 另一種是縱的危機,即個人的整個發(fā)展是否能在自我同一性的作用下導致最終的完滿解決。,(二)艾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中引起的緊張和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 (1)嬰兒前期(018個月):信任-懷疑;希望品質。 (2)嬰兒后期(18個月3歲):自主-羞恥;意志品質。 (3)幼兒期 (36歲):主動-內疚;目標品質。 (4)童年期 (612歲):勤奮-自卑;能力品質。,,(5)青少年期(1218歲):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忠誠品質。 (6)成年初期(1825歲):親密-孤獨;愛的品質。 (7)成年
3、中期(2550歲):繁衍-停滯;關心品質。 (8)成年晚期(50歲以后):完善無憾-悲觀絕望;智慧品質。,,(二)艾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1.嬰兒前期(018個月):信任-懷疑,基本信任與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此時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因為這期間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xiàn)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2.嬰兒后期(18個月3歲):自主-羞恥,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沖突。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3.幼兒期(36歲):主動-內疚,主動對內疚的沖突。在這一時期如果
4、幼兒表現(xiàn)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4.童年期(612歲):勤奮-自卑,勤奮對自卑的沖突。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5.青少年期(1218歲):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的沖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沖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沖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按照埃里克森的觀點,青春期的問題將發(fā)生在自我同一性未曾建立上,這將導致“角色混亂”。,6.成年初期(1825歲):親密-孤獨,親密對孤獨的沖突。只有具有
5、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與他人發(fā)生親密關系的風險。因為與他人發(fā)生愛的關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體。,7.成年中期(2550歲):繁衍-停滯,生育對自我專注的沖突。當一個人順利地度過了自我同一性時期,以后的歲月中將過上幸福充實的生活,他將生兒育女,關心后代的繁殖和養(yǎng)育。,8.成年晚期(50歲以后):完善無憾-悲觀絕望,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老年人對死亡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埃里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愿望的可實現(xiàn)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志生命誕生的怒吼。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
6、。,(三)埃里克森對幾個概念的定義,埃里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埃里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三)埃里克森對幾個概念的定義,埃里克森把忠誠定義為:“不顧價值系統(tǒng)的必然矛盾,而堅持自己確認的同一性的能力。” 埃里克森把愛定義為“壓制異性間遺傳的對立性而永遠相互奉獻”。 埃里克森把智慧定義為:“以超然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和死亡。”,(三)埃里克森對幾個概念的定義,【案例分析:驚天大案】,從理論上探討了文化和社會因素對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各個階段的具體發(fā)展任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幫助受教育者順利發(fā)展。,(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觀的教育意義,過分強調本能,忽視高級心理過程在發(fā)展中的作用。 心理任務與危機跟社會矛盾之間的關系。 沒有解釋個體如何從一個階段發(fā)展到另一個階段,缺 乏實證支持。,(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觀的不足,幫助學生適應勤奮和自卑危機(小學) 適應同一性和角色混亂危機(中學) 角色同一性 同一性拒斥 同一性迷亂 同一性延遲,(六)埃里克森發(fā)展觀在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