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1 同步課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節(jié) 氨和銨鹽》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1 同步課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節(jié) 氨和銨鹽(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重 難 點重 難 點1.氨的性質(1)物理性質:氨是沒有顏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于水而且溶解速率快。常溫下,1體積水大約可溶解700體積的氨氣,氨氣的水溶液叫做氨水。一、氨氣、氨水的性質一、氨氣、氨水的性質1.氨氣、液氨、氨水、銨鹽的區(qū)別【例2】為檢驗一種氮肥的成分,某學習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加熱氮肥樣品生成兩種氣體,其中一種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另一種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取少量該氮肥樣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沒有明顯變化。由此可知該氮肥的主要成分是()A.NH4HCO3B.NH4ClC.(NH4)2CO3D.NH4NO3解析:加熱氮肥
2、生成兩種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是NH3,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2,說明該鹽是(NH4)2CO3或NH4HCO3;又取該樣品溶于水,加入BaCl2溶液無明顯變化,若是(NH4)2CO3會生成BaCO3沉淀,若是NH4HCO3則不反應,故應選A。答案:A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檢驗NH3的是()A.氣體使?jié)駶櫟姆犹嚰堊兗tB.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C.氣體與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靠近D.氣體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解析:濃硫酸不易揮發(fā),氨氣與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時無明顯現(xiàn)象。答案:C噴泉實驗原理噴泉實驗原理噴泉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壓強差。(1)制取氨并完成噴泉實驗。
3、用圖1裝置進行噴泉實驗,上部圓底燒瓶中已裝滿干燥的氨,引發(fā)噴泉的操作是,該實驗的原理是。如果只提供如圖2的裝置,請說明引發(fā)噴泉的方法:。(2)利用圖3裝置,在錐形瓶中分別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反應后可能產生噴泉的是。A.Cu與稀鹽酸B.NaHCO3與NaOH溶液C.CaCO3與稀硫酸D.NH4HCO3與稀鹽酸(3)從產生噴泉的原理分析,圖1、2是(填“增大”或“減小”,下同)圓底燒瓶內的壓強。圖3是錐形瓶內的壓強。人造噴泉及火山爆發(fā)的原理與上述裝置圖原理相似。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噴泉形成的基本原理,即圓底燒瓶內與燒杯(或錐形瓶)液面外產生壓強差。(1)圖1引發(fā)噴泉,只需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即
4、可。圖2則需先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焐住圓底燒瓶,發(fā)現(xiàn)有氣泡冒出后,移去熱毛巾即可。(2)能在錐形瓶內反應產生氣體,使壓強大于圓底燒瓶內壓強方可,故應選NH4HCO3和稀鹽酸,其他選項不反應或反應不生成氣體或產生氣體很少,故不能形成噴泉。(3)圖1、2是圓底燒瓶內壓強減小,形成壓強差,引發(fā)噴泉;圖3是錐形瓶內壓強增大,形成壓強差,引發(fā)噴泉;人造噴泉及火山噴發(fā)均與圖3原理相似。答案:(1)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燒瓶部分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圓底燒瓶內壓強減小,燒杯內水進入圓底燒瓶形成噴泉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焐住圓底燒瓶至有氣泡從水中冒出,移去熱毛巾(2)D(3)減小增大3(1)噴泉
5、形成的原理:容器內外存在較大的壓強差,在壓強差的作用下,液體迅速流動,通過帶有尖嘴的導管噴出來,即形成噴泉。(2)使容器內外產生較大壓強差的兩種方法:減小內壓法:如圖所示。圓底燒瓶內氣體與水或其他液體接觸氣體溶解或發(fā)生化學反應圓底燒瓶內壓強減小外部液體迅速進入圓底燒瓶形成噴泉增大外壓法:如圖所示。錐形瓶內存在揮發(fā)性液體或其他液體液體受熱揮發(fā)或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錐形瓶內壓強增大錐形瓶內液體迅速進入圓底燒瓶形成噴泉(1)噴泉實驗應注意的問題:盛氣裝置要預先進行氣密性檢查,只有氣密性良好才能使用。圓底燒瓶在充入氨氣前應是干燥的。圓底燒瓶內要充滿氨氣,氨氣過少往往不能形成噴泉。玻璃導管插入滴加酚酞溶液的水中的部分不能太短,以防導管過早地與酚酞溶液脫離而導致噴泉停噴。(2)常見能形成噴泉的物質組合:(3)噴泉原理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啟普發(fā)生器制氣后關閉導氣管,氣體將溶液壓回球形漏斗,容器內液面下降,與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排液集氣和貯氣瓶原理。利用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H2形成壓力,將FeSO4溶液導入已排空氣的NaOH溶液中制備Fe(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