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第二三四章課后題及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第二三四章課后題及答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認識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教訓?
(1)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的意義
太平天國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和重大的歷史意義。
第一,太平天國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強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敗過程。
第二,太平天國起義是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農民戰(zhàn)爭的新的歷史特點。
第三,太平天國起義還沖擊了空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tǒng)權威,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tǒng)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國起義還有力的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給了侵略者應有的教訓。
第五,在19
2、世紀中葉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太平天國起義是其中時間最久、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他和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匯合在一起,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tǒng)治。
(2)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
A、從主觀上看:
第一,農民階級不是新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局限性,因而無法從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自身腐敗現(xiàn)象的滋長,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
第二,太平天國是以宗教來組織發(fā)動群眾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學的思想理論,它不僅不能正確指導戰(zhàn)爭,而且給農民戰(zhàn)
3、爭帶來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國也沒能正確對待儒學。
第四,太平天國不能把西方國家的侵略者與人民群眾區(qū)別開來,對西方侵略者還缺乏理性的認識。
B、從客觀上看:
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lián)合鎮(zhèn)壓太平天國。
(3)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失敗的教訓:
太平天國起義及其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但它自身不能擔負起反帝反封建取得勝利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zhàn)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
2、如何認識洋務運動的性質和失敗的原因、教訓?
(1)洋務運動的性質
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的洋務派為
4、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即具有進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務運動的失敗的原因
第一,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派企圖在不改變中國固有的制度與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產技術為手段,來達到維護和鞏固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這就嚴重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fā)展。
第二,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西方列強依據種種特權,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控制,他們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而洋務派處處依賴外國,企圖以此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無異與虎謀皮。
第三,洋務企業(y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務企業(yè)雖然具有一
5、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業(yè)內部充斥著營私舞弊、貪污中飽、揮霍浪費等腐敗現(xiàn)象。
(3)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地主階級不能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重任。
3、如何認識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教訓?
(1)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
第一,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維新派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高舉救亡圖存的旗幟,要求通過變法,發(fā)展資本主義,使中國走向富強之路。維新派的政治實踐和思想理論,不僅貫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覺醒。
第二,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
第三,戊戌維新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
6、蒙運動。
第四,戊戌維新運動不僅在思想啟蒙和文化教育方面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會風習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新的主張。
(2)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
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主要是由于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維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現(xiàn)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義。他們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經濟上,雖然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卻未觸及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對帝國主義報有幻想。他們大聲疾呼救亡圖存,卻又幻想西方列強能幫助自己變法維新,結果是處處碰壁。
再次,懼怕人民群眾。維新派的活動基本上局限于官
7、僚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小圈子。他們不但脫離人民群眾,而且懼怕甚至仇視人民群眾,因此,運動未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
(3)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教訓
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不僅暴露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tǒng)治著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lián)合統(tǒng)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1、革命派和改良派論戰(zhàn)中是如何論述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間,圍繞中國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
8、還是改良方式這個問題,革命派與改良派分別以《民報》、《新民叢報》為主要輿論陣地,展開了一場大論戰(zhàn)。革命派在論戰(zhàn)中論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國主義的“鷹犬”,因此,愛國必須革命。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禍”,獲得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
其次,進行革命固然有犧牲,但是,不進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國的統(tǒng)治,中國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犧牲。革命雖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療治社會的良藥。
再次,人們在革命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犧牲,是以換取歷史進步為補償的。革命本身正是為了建設,破壞與建設是革命的兩個方面。
2、為什么說孫
9、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化?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民主革命。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fā)生了歷史性巨變。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
10、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3、辛亥革命為什么會失???它的失敗說明了什么?
(1)失敗原因:
首先,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國主義與袁世凱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買辦以及舊官僚、立憲派一起勾結起來,從外部和內部絞殺了這場革命。
其次,從主觀方面來說,在于它的領導者資產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11、
第二,不能充分發(fā)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第三,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2)教訓:
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沒有能夠救中國,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1、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1)斗爭實踐——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是近代以來先進中國人向西方探索救國救民真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農民階級、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敗。
(2)思想啟蒙——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想啟蒙的結果;三次大論戰(zhàn),最終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的指
12、導思想地位。
(3)階級基礎——五四前后工人階級的壯大及其斗爭為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提供了階級基礎和實踐需求。
(4)外來影響——“一戰(zhàn)”的影響:“一戰(zhàn)”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中國人對資本主義方案產生了懷疑;(2分)俄國十月革命的推動:十月革命給陷于彷徨、苦悶的中國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標和建國方案,這就是走俄國人的路,搞社會主義。
2、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不斷向前發(fā)展,由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13、
第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lián)系,為中國革命獲得了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走資本主義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3、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呈現(xiàn)了哪些新面貌?為什么?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中國革命就展現(xiàn)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
第二,發(fā)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斗爭,在中國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同時,中國共產黨月開始從事發(fā)動農民的工作,農民的運動蓬勃發(fā)展。
第三,實行國共合作,并在合作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