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師大版 四年級數學 下冊 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北師大版 四年級數學 下冊 教案(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一單元 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
課 時: 第1、2課時
課 題:小數的意義(一)
課 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2-3頁
教學目標:
1、在認識小數現實模型(元、角、分)的基礎上,通過分數理解小數。
2、會進行十進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3、體會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
教學重點:
1、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
2、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生活中的小數
(課前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同學之間踴躍發(fā)言,互
2、相分享一下生活中的小數。
出示書上的圖片,引導學生嘗試說說圖片中反應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答:
1、 一元錢里面有10角,就相當于把一元錢平均分成十份,一份是一角。一角就是一元的十分之一。
2、 一元錢還可以分成一百份,一份就是一分,一分就是一元的一百分之一。
3、 一元是一元,一角是0.1元,一分是0.01元。
4、 米、分米、厘米之間的換算關系和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
由此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學習的興趣。
二、 小數的再認識
1、 課件出示題目,引導學生思考
2、 小組交流
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
3、數表示是0.1;
3、 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4、 鞏固練習
5、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
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以此類推。
三、 當堂練:
四、 作業(yè):
第3頁 練一練 1-4題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一)
1元=()角=()分
1角是1元的(),也可以寫成()元
1分是1元的(),也可以寫成()元
六、
4、課后反思:
課 時: 第3課時
課 題:小數的意義(二)
課 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掌握單位之間的換算。
2、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制分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實驗操作法。
教學準備:
尺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測量活動:
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桌椅
5、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
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再寫成小數)。當學生知道了36厘米=36/100米=0.3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0厘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
二、填一填:
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
三、試一試:
強調米、分米、厘米之間的換算關系。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學生在由米換算到厘米的過程中,可以先將米換算成分米今兒換算成厘米。
四、作業(yè):
第
6、5頁 練一練 2、3、4、5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二)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1千克=1000克
六、 課后反思
課 時: 第4、5課時
課 題:小數的意義(三)
課 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以及小數的讀寫。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
7、。
教學準備:
計數器、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主題
出示計數器,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表示出22.222,試著說出其中的2表示多少?
小數點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二、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復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2個珠子,說一說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2、小數的讀寫
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
8、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3、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對照計數器寫出小數,并讀一讀,說出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么?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三、 認一認
四、 試一試
5元=5.00元(小數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結果不變)
一定要強調是小數的末尾。
5元和5.1元做比較的話,因為小數的末尾是非0,所以小數的大小發(fā)生了變化。
五、作業(yè)
第7、8頁 練一練1、 2、3、4、5、6
六、[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三)
千 百 十 個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分 分 分
位 位 位
七、 課后反思
課 時:
9、第6、7課時
課 題:練習一
課 型: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1-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數位間的進率。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數位間的進率、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小數數位間的進率、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講練結合法。
教學準備:
練習冊
[教學過程]
P3第3題:
明確小數的意義,正確寫出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
P5第2、4題:小數數位間的進率。
10、讓學生看清楚是什么單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P7第1題:在計數器上表示小數。正確識別小數各個數位的名稱。
P8第4題:復習小數的性質。
P8第5題: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
教學反思:
課 時: 第8、9課時
課 題:比大小
課 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第9-10頁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2、在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中,發(fā)展推理能力。
3、在具體情境中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
11、流法、主動探究法、實驗操作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觀察圖片信息,提出問題:
1、 問題1:王紅和李娜誰跳的高?
2、 問題2、鄭強、李明和張華誰跳的遠?
(小組討論并說明比較的方法。)
3、 匯報1:通過全班的討論明確,從數位來考慮,幾個數的整數部分相同時,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0.69<0.8
4、 如果幾個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
2.97<3.13<3.08
5、 匯報2:
6、 針對兩種比較方法,請同學們比較哪種方法更好。
二、 試一試
應用上面總結的兩種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12、來比較兩組分數的大小。
1、 根據題意是比較在0.48米與0.5米的大小。應用法一,首先比較整數部分,兩個數的整數部分全部為0,繼續(xù)比較十分位。0.48的十分位上是4,0.5的十分位上是5。根據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可得出0.48<0.5。
2、 1.1與0.95的比較方法與上題一致。
3、
讓學生在直線上找到1.1和0.95的位置,從直線圖上很容易看出結果,體會到直線右邊的數一定比左邊的數大
三、作業(yè)
第10頁 練一練2、3、4
四、[板書設計]
比大小
比大小的方法:
1、 從數位來考慮,幾個數的整數部分相同時,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2、 如果幾個
13、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
五、課后反思
課 時: 第10、11課時
課 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11-12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進行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進行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課堂講授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4、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chuàng)設買菜的情境,引入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
1、 估算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一共需要多少錢?
2、 討論如何核對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的問題。
1.25+2.41=()
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向學生強調兩個數的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3、 列式計算,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二、試一試
分析題意得出:爸爸的身高=亮亮的身高+凳子的高度-0.05米
列式為爸爸的身高=1.45+0.4-0.05
1.4 5
+
0.4
1.8 5
-
0.0 5
1.8 0
在列豎
15、式的過程中,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
在整個解題的過程中首先幫助學生看懂題意,然后放手讓學生嘗試,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作業(yè)
第12頁 練一練1、2、3、4、6
四、[板書設計]
買菜
兩個小數相加減的時候,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
1.4 5
+
0.4
1.8 5
-
0.0 5
1.8 0
五、課后反思
課 時: 第12、13課時
課 題:比身高
課 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13-15頁
教學目標:
1、 掌握比較幾個小數大小的方法。
16、
2、 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教學重點:
比較幾個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以一個數為參照來同時比較幾個小數的大小。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講練結合法。
教學準備:
小黑版、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出示情境圖
1、鹿媽媽身高多少米?
小花2.4米,鹿媽媽比小花高1.7米。
鹿媽媽的身高=小花的身高+1.7米
2、小黑高多少米?
小花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
小黑的身高=小花的身高-0.8米
3、 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鹿爸爸身高6米,小花身高2.4米。
鹿爸爸比小花的身高高
17、=6米-2.4米
4、比較、歸納:
類似的題中,首先要帶領學生讀懂題目的意義。尤其在比較大小的問題中。何時是加何時是減,通過幫助學生總結關鍵詞匯來判斷。還應該多做類似的練習。在全班交流時,通過多個實例,就可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規(guī)律。對于這一規(guī)律,只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清楚即可。
二、 試一試: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2題:計算淘氣上次的體重,根據題意用這次的體重38千克-增加的體重2.65千克就是上次的體重。
淘氣上次的體重=38千克—2.65千克
第3題:學生根據2題的計算方法獨立計算3題,集體訂正。
三、 練一練:
根據上題中的計算
18、方法獨立完成本題的計算。注意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讀懂題意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四、 作業(yè)
第14、15頁 練一練2、3、4、5、6、7
五、 [板書設計]
比身高
小花 2.4米
小黑 比小花矮0.8米
鹿媽媽 我比小花高1.7米
鹿爸爸 6米
六、 課后反思
課 時: 第14、15課時
課 題:歌手大賽
課 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16-17頁
19、
教學目標:
1、 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講練結合法。
教學重點:
1、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chuàng)設歌手大獎賽的情境,提出了“誰表現比較好”的問題。首先幫助學生了解“專業(yè)的分”“綜合素質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樣判斷誰的表現好呢?
二、探索計算方法
1、根據題目列式,估算結果。
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結果
20、。
2、探索計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豎式計算,并討論“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只要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就能對齊,然后就和整數加減法的道理一樣了。
3、研究問題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讓學生獨立解決,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
4、匯總結果 總分=專業(yè)素質分+綜合素質分
5號選手:總分=8.55+0.88=9.43(分)
9號選手:總分=8.65+0.40=9.05(分)
5、算一算5號選手比9號選手高了多少分?
帶領學生尋找關鍵字,“高”既然是比較高低,首先想到的是找差。所以這個題要用減法來計算。
6總結:
帶領
21、學生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即: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
三、想一想
先分別算出專業(yè)得分的差和綜合素質得分的差。然后再讓兩個差相減繼續(xù)求差,這個差就是他們總分的差。
四、練一練:
先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對所有的學生不必提出統一要求,有的學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學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
五、[板書設計]
歌唱大賽
總分=專業(yè)素質分+綜合素質分
5號選手:總分=8.55+0.88=9.43(分)
9號選手:總分=8.65+0.40=9.05(分)
1、小數加法豎式題 2、小數減法豎式
六、課后反思
22、
課 時: 第16課時
課 題:練習
課 型: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18-1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習題本、課件
教學過程:
第1題:
分數與小數的轉化問題,引導學生回憶分數轉化為小數的方法有哪些?
第2題:
9.8在10.1的左邊所以10.1>9.8
第5題:
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在運算過程中要注意小數點對齊。
第7、8、9題:
應用小數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要分析題意,明確運算方法。在提出數學問題時有的學生提的多有的提的少,都要給與學生鼓勵。對于學生在提問時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給與指導。
教學反思:
26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