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儒道互補 2.3 孟子見梁惠王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儒道互補 2.3 孟子見梁惠王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孟子見梁惠王
一、語基落實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下交征利 征利:求取利益。
B.萬乘之國 萬乘:一萬輛兵車。
C.茍為后義而先利 茍為:如果,假如。
D.不奪不饜 饜:通“厭”。
解析D項,“饜”在此處不是通假字,意思是“滿足”。
答案D
2下列加點的“見”字,與“孟子見梁惠王”中的“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B.于是入朝見威王
C.未得與項羽相見
D.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解析A項,“見”的意思是“表現(xiàn)”。B項,“見”與例句同,意思同為“拜見”。C項,“見”的意思是“會面”。D項
2、,“見”的意思是“發(fā)現(xiàn),看到”。
答案B
3下列語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
B.不遠千里而來
C.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D.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解析B項表修飾,其余表轉折。
答案B
4補寫出下列《孟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 ?亦有“仁義”而已矣。
(2)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 。
(3)謹庠序之教, , 。
答案(1)王何必曰“利” (2)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3)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二、閱讀理解
(一)課內閱讀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第
3、5~8題。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何必曰“利” 必:必然。
B.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有以:有什么辦法。
C.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弒:殺害。
4、
D.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 遺:丟棄。
解析A項,“必”的意思是“一定”。
答案A
6下列各句不能表現(xiàn)孟子“義利觀”的一項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B.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C.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D.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解析C項是孟子向梁惠王說明卿大夫權勢過重對國家的危害,沒有直接談到“義利觀”。
答案C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孟子拜見梁惠王時,梁惠王直言所談之利,并不完全是一己私利,這從“利吾國”中可以看出。
B.孟子回答的“大王何必說‘利’?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及時抓住梁惠王
5、的話題,說之以“仁義”之利。
C.正是因為梁惠王懷有謀利之心,孟子才說以“仁義”之大利,用來消除梁惠王所貪圖的眼前之小利。
D.孟子認為,講“仁義”的人不會拋棄父母,不會不顧念自己的君王,因此,“仁義”足以立國。
解析A項,說法不當,雖然梁惠王說的是“利吾國”,但這不能證明他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因為在封建社會,國家是君主的國家,天下是君主的天下。
答案A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2)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3)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參考答案(1)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么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2)
6、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國家就危險了。(3)如果輕視義而重視利益,他們不奪取全部就不會滿足。
(二)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題。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附②、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瑯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
7、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苯褚膊蝗?師行而糧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③,民乃作慝④。方⑤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說,大戒于國,出舍于郊。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其詩曰:‘畜⑥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宮:齊宣王出巡時休息的行宮。②轉附:山名,可能是今天山東的芝罘山。下面的“朝舞”
8、也是山名。③睊睊胥讒:群人側目而視,怨聲載道。睊睊,側目而視的樣子。胥,都。讒,謗。④慝:邪惡。⑤方:違抗。⑥畜:制止。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非:非議。
B.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度:法度。
C.師行而糧食 糧食:糧食被消耗掉。
D.其詩曰:“畜君何尤?” 尤:突出。
解析D項,“尤”的意思是“過錯”。
答案D
10以下六句話編成四組,全屬于“與民同樂”的思想或行為的一項是( )
①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②吾欲觀于轉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瑯邪
③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④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
9、給
⑤景公說,大戒于國,出舍于郊
⑥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②表達的是齊景公出游的意愿;③表達的是諸侯朝拜天子的職責。
答案C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和寫作方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先承齊王“賢者亦有此樂乎”之問,借題發(fā)揮,提出了為上者應與民同樂、與民同憂的中心論點。
B.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記敘生動,形象鮮明,人物對話很有個性,逼真地再現(xiàn)了齊相晏子的機智靈活和雄辯才能。
C.晏子先引用諺語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確,為下文寫君主應關心民生與民同樂張本。接著,晏子又運用了對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
10、游是與治國相結合的,而現(xiàn)在的君主出游卻是為了自己享樂。
D.孟子主要以引述齊景公與晏子的對話,以及景公與民同樂的范例來勸誡齊宣王要與民同樂、與民同憂。
解析B項,本文是論辯文,不是記敘文,“記敘生動,形象鮮明”的說法牽強附會。
答案B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2)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
參考答案(1)以百姓之樂為樂的,百姓也會以君主之樂為樂;以百姓之憂為憂的,百姓也會以君主之憂為憂。(2)我該怎樣加強修養(yǎng)才能跟古代圣君的游覽相比呢?
參考譯文齊宣王在雪宮接見孟子。宣王說:“賢者也有這種樂趣嗎?”
孟
11、子回答說:“有。人們要得不到這種樂趣,就會非議君主。得不到樂趣就非議君主,固然不對;作為百姓的君主卻不能與百姓一起歡樂,也同樣不對。以百姓之樂為樂的,百姓也會以君主之樂為樂;以百姓之憂為憂的,百姓也會以君主之憂為憂。能與天下同樂,與天下同憂,做到這步卻不能稱王的,還沒有這種情況。
“從前齊景公向晏子詢問說:‘我準備到轉附、朝舞兩處去游覽,再順著海濱南行,直到瑯邪,我該怎樣加強修養(yǎng)才能跟古代圣君的游覽相比呢?’
“晏子回答說:‘問題提得多好啊!天子到諸侯國視察叫作巡狩,所謂巡狩,就是巡視諸侯守衛(wèi)的疆土;諸侯去朝拜天子叫作述職,所謂述職,就是報告他所承擔的職責。沒有跟事情不相關聯(lián)的。春季巡察農
12、耕而補助貧困的農戶,秋季巡察收獲而幫助歉收的缺糧戶。夏朝的諺語說:“我王不來游歷,我怎能得到休息?我王不來巡視,我怎能得到賞賜?巡游又考察,是諸侯們的法度?!比缃窬筒皇沁@樣:國君出游興師動眾消耗糧食,饑民吃不到食物,勞苦者不得喘息。人們側目而視,怨聲不絕,百姓(被迫)作惡。(這種巡游)背逆天意,欺虐百姓,吃喝揮霍如流水。流連荒亡,是諸侯們的憂患。從上游玩到下游樂而忘返叫作‘流’,從下游玩到上游樂而忘返叫作‘連’,無節(jié)制地打獵叫作‘荒’,無休止地酗酒叫作‘亡’。古代的圣君,既沒有這種‘流連’的癖好,也沒有這種‘荒亡’的表現(xiàn)。這就只有看君主的選擇決定了?!?
“景公很高興,在都城做了充分的準備,再
13、駐扎郊野。于是打開倉廩,賑濟貧困。又召集樂官說:‘給我創(chuàng)作出君臣同樂的樂曲來!’這就是《徵招》《角招》之曲。歌詞中說:‘制止國君究竟有什么過錯?’制止國君,就是愛護君主的意思。”
三、語言運用
13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①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論語里仁》)
②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孟子萬章上》)
注①不處:不享有。②一介:一點點小東西。
請簡要概括上面兩個選段主張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解析①“是”,這;“道”,方法。強調得到富貴要有正確的渠道、方法。②“與”,送給;“取”,獲取;“諸”,
14、之于。強調送出與獲得都要合乎道義。解題時要準確理解文意,提煉材料要點,注意兩句關鍵詞的異同,找出其相同與不同點。
參考答案共同之處:取得財富不能違背原則。
不同之處:《論語》選段立足于“道”,其主張側重于取得的方法要正當;《孟子》選段立足于“義”和“道”,其主張側重于取得和給予都要合乎道義。
參考譯文①財富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鼈?就不會享有。
②(如果)不符合義,不符合道,一點點小東西也不拿去送人,一點點小東西也不拿別人的。
14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5字。
“我做‘高富帥’,高在學識,富在精神,帥在行動”“我做‘白富美’,白在品行,富在內涵
15、,美在心靈”,掛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丹青學園的這兩條橫幅走紅微博。
丹青學園的橫幅已經不是第一次成為校園話題。去年梅雨季節(jié),天天下雨,很多學生心情壓抑。學園掛起了“沒有過不去的黑夜,沒有等不來的晴天”的橫幅,在浙大校園論壇上得到好評。還有去年浙大開學,“做一個明媚的女子,不傾國,不傾城。以優(yōu)雅姿態(tài)去摸爬滾打”“做一個豐盈的男子,不虛華,不浮躁。以先鋒之姿去奮斗拼搏”這兩條橫幅,就曾引發(fā)微博網友的瘋狂轉發(fā),大多數(shù)人覺得橫幅清新文藝有內涵。
解析這則材料的核心是丹青校園橫幅的特色。除此之外,有兩點需要關注:一是第二段中的“已經不是第一次成為校園話題”,二是最后一句對此事件的評論“大多數(shù)人覺得橫幅清新文藝有內涵”。這基本上體現(xiàn)了這則材料的中心。
參考答案浙大橫幅因其清新文藝有內涵而再次走紅網絡(或微博)。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