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上冊 第一章 第五節(jié)根的結構與功能教案 新版濟南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生物上冊 第一章 第五節(jié)根的結構與功能教案 新版濟南版1(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根的結構與功能》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根系的分類及其結構特點。
(2)探究根生長的部位,描述根生長的過程。
(3)概述根尖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特點和功能。
(4)說明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
2.過程與方法
(1)嘗試探究根生長的主要部位,體驗探究、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和技巧。
(2)通過對根尖結構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根的生長,能夠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學習無機鹽的作用和無土栽培原理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能夠認識到生物學的價值觀和意義,增強生物與環(huán)境相
2、協(xié)調的人文意識。
【教學重點】
(1)探究根生長的部位,描述根生長的過程。
(2)概述根尖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特點和功能。
【教學難點】
根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以及在農業(yè)生產領域的應用。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預習;搜集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提前準備探究根長長的主要部位實驗,做好觀察記錄以備交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展示:大樹茂密的根系
俗話說“根深葉茂”,“根深”才能“葉茂”,可見根對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你知道根是怎樣生長的嗎?它有哪些
3、功能?今天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植物根的世界,探索根的秘密吧!
二、問題引導,探究質疑
(一)根的生長
1.根的形態(tài)
閱讀課文P26,自主學習,思考:
(1)什么是根系?
(2)哪一種根是由胚根發(fā)育而來的?
(3)什么是主根、側根、不定根?
(4)什么是直根系?什么是須根系?這兩種植物的根有什么區(qū)別?
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思考、歸納、反饋、師生達成共識:
課件展示:主根、側根、不定根圖片以及直根系、須根系圖片
(1)根系是一株植物根的總和。
(2)主根。
(3)由胚根發(fā)育成的根是主根,主根上生出的根是不定根,從莖葉上生出的根是不定根。
(4)絕大多數(shù)單子葉植物如小麥
4、等的不定根粗細相近,屬須根系,大豆等植物的根主根長而粗,須根短而細,主根與側根有明顯的區(qū)別屬直根系。
總結:
根有主根、側根、不定根,由胚根發(fā)育成的根是主根,主根上生出側根,從莖、葉等部位生出的根是不定根。根系有直根系和側根系。直根系由主根和側根組成,須根系由不定根組成。
拓展延伸
(1)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在一個30cm30cm55cm的木箱里種植了一株冬黑麥。抽穗時拆開箱子,洗凈根上的泥土, 通過精心統(tǒng)計,計算出這株冬黑麥的根系由1400多萬條不定根組成,總面積為225m;不定根上的根毛約為150億條,總面積約為400cm。
有人曾對一年生蘋果樹苗的根系做過細致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其
5、分支總數(shù)達50000條之多,而樹干分支不過10條,也就是說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數(shù)千倍。
這樣的根既有利于吸收水和無機鹽,又有利于固定植物體。
(2)變態(tài)根
課件展示:貯藏根、氣生根、支持根、呼吸根、攀援根等圖片
2.根的結構
(1)根長長的部位
(過渡)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那你知道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部位在哪嗎?根之所以不斷地伸長,和哪個結構有關?你能大膽假設一下嗎?
學生分組討論,對根的生長部位做出不同的假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予否認,留有懸念。
根為什么會不斷長長呢?我們共同來探究:
探究活動:探究根長長的主要部位(課前一周開始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根的長
6、長與根的什么部位有關?
作出假設:根的長長與根的尖端有關。
制定計劃:
溫馨提示:該實驗的實驗組是根的尖端3~5毫米被切除,對照組是根的尖端保持完整。
實施計劃:
(提前五天由各小組完成完成此探究活動)
分析實驗現(xiàn)象:
學生對照圖表和圖片,分析、反饋:
得出結論:根的長長主要與根的尖端有關。
表達交流:
①對照組中,根的畫線部分的生長有什么規(guī)律?
②實驗組和對照組中根的生長有何差異?
學生討論、交流,師生達成共識:
①幼根上部橫線距離沒有明顯變化,越接近根尖端處,橫線距離越大,說明根的長長是依靠根尖的生長。
②對照組幼根長長,實驗組被
7、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再生長。
(2)根尖的結構
(過渡)通過實驗我們得出植物根長長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有哪些特點?
學生閱讀課文P28,思考:
①根尖的具體部位是哪里?
課件展示:根尖
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根尖的顏色及形態(tài),初步認識根尖的外部結構。
學生閱讀、觀察、歸納:
根尖: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部分
②你想看看真實的根尖細胞結構嗎?同學們的實驗臺上都準備好了顯微鏡和根尖的永久切片,下面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對照P28觀察根尖各部分的結構特征。
質疑:
你將根尖劃分為幾個區(qū)域?依據(jù)是什么?
根據(jù)細胞的排列、形態(tài)結構特點,可以把根尖劃分成四個區(qū)域:根冠、分生
8、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
不同區(qū)域的典型細胞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課件展示:不同區(qū)域的細胞
學生觀看,依據(jù)自學的知識,嘗試總結:
根冠:
部位:在根的頂端
特點: 細胞排列比較疏松,細胞體積較大,細胞壁薄,有大液泡。
功能:保護作用
分生區(qū):
部位:被根冠包圍著
特點:細胞體積小,排列緊密,壁薄,核大,質濃,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功能:產生新細胞
伸長區(qū):
部位:在分生區(qū)上部
特點:細胞停止分裂,出現(xiàn)液泡,開始迅速伸長
功能 :不斷生長,使根長長
成熟區(qū):
部位:伸長區(qū)上部
特點:有大量根毛,細胞停止伸長,開始分化,出現(xiàn)導管
功能: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
9、位(課件展示)
師生共同總結:
③ (過渡)其實,根的生長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各個區(qū)的細胞沒有明確的界限。那么,根的生長究竟與哪個區(qū)域有關呢?
課件展示:根的生長原因
學生觀看,歸納、總結:
分生區(qū)細胞不斷分裂,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伸長區(qū)細胞不斷伸長,使細胞體積增大。
知識鏈接:根冠的奧秘
根冠位于前端,形狀如冠。當根尖生長時,根冠細胞不斷受到土壤顆粒的磨損而破裂,釋放出的細胞液能夠減少根與土壤顆粒之間的摩擦,有利于根伸向土壤深處。受損的根冠細胞由分生區(qū)細胞分裂補充,根冠還能控制根向地生長,是感受重力刺激的部位。
學以致用
移栽幼苗為什么要帶土砣移栽?
帶土砣移栽,這樣可以保
10、護根毛,使其更好地吸收水分。
(二)根的吸收功能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植物主要通過根尖的成熟區(qū)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依次通過根、莖、葉內的導管運輸?shù)街参矬w各處。無機鹽與植物的生長有什么關系呢?接下來我們通過演示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
1.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課件展示:課前準備的甲乙兩組玻璃瓶內培養(yǎng)的玉米苗
(甲組各瓶內加入等量的土壤浸出液,乙組各瓶內加入等量的蒸餾水,再分別放入長勢相同的玉米幼苗進行培養(yǎng))
(1)現(xiàn)在大家對比一下甲乙兩組的玉米幼苗,試著描述一下他們的生長情況。
學生認真觀察甲乙兩組玉米幼苗,交流看法、討論,反饋:
甲組瓶內的幼苗生長健壯,顏色鮮綠,乙組瓶內的幼苗生
11、長瘦弱,顏色發(fā)黃。
(2)為什么用土壤浸出液培養(yǎng)培養(yǎng)的幼苗會比用蒸餾水(或清水)培養(yǎng)的幼苗生長好呢?土壤浸出液與蒸餾水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為了比較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的不同,我們做個實驗:
課件展示:實驗裝置
實驗:分別將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滴在兩個載玻片上;將兩個玻片在酒精燈上烘干。
思考:載玻片兩端的液體加熱后的變化情況一樣嗎?這說明了什么?
土壤浸出液加熱后留下白色結晶狀粉末,蒸餾水加熱后不留痕跡;因為土壤浸出液含有無機鹽,蒸餾水卻沒有。
(3)現(xiàn)在用你學到的知識回答:為什么用土壤浸出液培養(yǎng)培養(yǎng)的幼苗會比用蒸餾水(或清水)培養(yǎng)的幼苗生長好?
甲組浸出液中含有豐富的無機鹽,乙組
12、蒸餾水中不含無機鹽。
(4)能否用河水或井水代替蒸餾水?為什么?
不能,河水或井水含有無機鹽,影響試驗效果。
(5)實驗結論:
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無機鹽,根不但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而且也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無機鹽。
2.植物的生長需要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1)(過渡)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土壤中缺乏某種無機鹽時,植物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影響。仔細觀察下面幾種葉子,看看它們怎么了,來傾聽一下葉子的心聲:
課件展示:玉米正常葉片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
學生觀察,討論,描述葉子的特征:
缺氮:葉片發(fā)黃,嚴重時葉脈呈淡棕色
缺磷: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xiàn)紫色
缺鉀:葉片的
13、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枯萎
課件展示:其他無機鹽缺乏癥
(2)這說明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影響是不同的。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無機鹽?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學生閱讀課文P29,自主學習,完成下面的表格: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格,展示,評價,教師課件展示比較表。
(3)知識拓展
①課件展示:小麥的不同生長時期所需無機鹽的曲線圖
思考:小麥的不同生長時期所需無機鹽的種類和數(shù)量一樣嗎?這說明了什么?
同種植物不同生長時期無機鹽的種類和數(shù)量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農業(yè)生產中要根據(jù)植物的需肥規(guī)律,適時地、適量地施肥,以使植物體茁壯生長,并且獲得少肥高效的結
14、果。
②肥料的種類
化學肥料:氮肥、磷肥、鉀肥和復合肥;
農家肥:人類、家畜的糞尿;
有機肥料:就是把植物的莖稈、葉等經過粉碎,埋入農田中,使其腐爛變?yōu)闊o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
化學肥料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應該多施用農家肥。施肥不僅要使植物長得健壯,增產增收,而且也要使土地可持續(xù)發(fā)展。
(4)學以致用
①你覺得該給我們班的萬年青施什么肥?
氮肥
②以下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應該多施哪一種無機鹽呢?
(三)無土栽培
(過渡)植物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當土壤中缺乏某種無機鹽時我們要補充相應的無機鹽。那么請同學們再思考:植物離開土壤還能生存嗎?
課件展
15、示:欣賞各種無土栽培的植物
1.閱讀課文P30,自主學習,思考:
(1)什么是無土栽培?
(2)有哪些主要的方法?
(3)無土栽培與傳統(tǒng)作物栽培相比較有什么優(yōu)勢?
學生歸納,教師點評:
(1)根據(jù)植物生活需要的無機鹽種類、數(shù)量和比例配制營養(yǎng)液,用營養(yǎng)液來栽培植物的方法;
(2)有水培、沙培和礫培等多種栽培形式。
(3)無土栽培的優(yōu)點:①更合理的滿足植物對各類無機鹽的需要;②產量高;③不受季節(jié)限制; ④節(jié)約水肥;⑤清潔無污染。
2.拓展延伸
“她能吃到自己種的這些水果嗎?”
無土栽培這么好,我可得去試一試。莉莉配制了一種營養(yǎng)液,將其分成5等份,分別把她喜歡吃的西紅柿、蘋果
16、、香蕉、荔枝和橘子的苗種在這5份營養(yǎng)液中,給其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因素,然后她就美滋滋地想“我可以吃自己種的水果了!”
不同植物對無機鹽的種類和數(shù)量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用相同的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不同植物的幼苗,是不可能結果的。
三、總結收獲,反思提升
本節(jié)課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把你學的知識梳理總結,看看你學到了什么?
四、挑戰(zhàn)自我
一、選擇題
1. 下列關于側根的說法正確的是(D )
A.從葉上長出的細小的根
B.從莖上長出的細小的根
C.由不定根組成
D.從主根上
2. 根在土壤里生長,根冠的外層細胞常磨破,但根冠始終保持原來的形狀。這是由于(A )
A.分生細胞的分裂
17、 B.伸長區(qū)細胞的伸長
C.根冠細胞的分裂 D.成熟細胞的突起
3. 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 D )
A.伸長區(qū) B.根冠
C.分生區(qū) D.成熟區(qū)
4. 小明家的蘋果樹枝繁葉茂,卻在形成花蕾以后出現(xiàn)落蕾現(xiàn)象。小明根據(jù)所學生物學知識及時給蘋果樹施加了適量的化肥以后,就不再出現(xiàn)落蕾現(xiàn)象,并且不久開花了。請問小明施加的化肥是( B?。?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氮肥和鉀肥
5. 植物體內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 D?。?
A.硫、鉀、鐵 B.鐵、
18、磷、鋅
C.鉬、銅、氮 D.氮、磷、鉀
6. 植物出現(xiàn)“燒苗”現(xiàn)象的原因是土壤溶液中( D )
A.水分充足 B.氧氣充足
C.二氧化碳充足 D.無機鹽過多
【板書設計】
根的結構與功能
一、根的形態(tài)
1、根的組成:主根、側根、不定根
2、根系:直根系、須根系
二、根的生長
1、根尖:頂端到根毛,吸收、生長、分化活躍的部位
2、根尖的結構與功能
3、根的生長過程:根、根尖、分生區(qū)和伸長區(qū)
三、無土栽培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實物觀察等,了解根的形態(tài)及根尖的結構與功能,根生長的
19、原因和過程。整節(jié)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認真觀察和思考,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教學活動核心的理念,營造了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只有在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里學生才能愉快的學習。
本節(jié)課設計的實驗,在一周前就已做了準備,同學們利用上一節(jié)課的實驗成果,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分析,并用放大鏡及顯微鏡觀察根尖永久切片的觀察,積極性高漲,并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能做到互幫互助,討論到位,使知識易于掌握。
在授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本節(jié)課設計的問題較多,這樣學生就不能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疑問,而只能按教師設計的思路去探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雖然直觀,學生興趣大,但一放而過的圖片學生忘得也快,也有不少學生只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面上,學習、討論不能深入進行,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趣味教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