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鄒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鄒?。?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
思源實驗學校: 鄒 俊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單元《神奇的機械》中的第3課。對于簡單機械方面的學習,《標準》要求“認識幾種最簡單的和最典型的機械,最好能讓他們動手操作這些機械,真正體驗到這些機械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能改善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了解這些簡單機械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每種機械有什么功能,大致可用于什么場合,會在自己的周圍環(huán)境中做簡單的應用,也可以讓他們了解這些機械的改進、結合和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分析
我校五年級學生通過近三年的科學課學習,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還不夠成熟,需要老師細致的指導。學生對實驗
2、現象的描述偏向于表面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觀察,去發(fā)現實驗的本質特點。加之本課需要對實驗進行反復的測量,得出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分析方能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部分學困生在此可能會產生疑惑和厭煩,這時教師要有耐心指導。最后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時,要發(fā)揮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差的學生,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斜面構造上的要素;
2、能夠就斜面要素與用力大小的關系提出疑問,了解問題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過實驗驗證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之一,了解它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2.知道斜面及其變形——螺旋的
3、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教學重點:能夠就斜面要素與用力大小的關系提出疑問,了解問題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教學難點:理解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變形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研究主題
1、圖片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麻煩,瞧,要把這些桶裝油搬上卡車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2、學生交流解決方法。(可以用木板鋪成斜坡……)
3、介紹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古人運用斜面
4、搬運重物視屏:其實這個方法古人也經常使用。
5、根據你的經驗運用斜面往高處搬運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
二、動手實踐,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問題:運用斜面這樣搬運重物真的能省力嗎?你有辦法證明嗎?
2、學生設計實驗:
(要研究這個問題首先要搭建一個斜面,會嗎?)
①、用什么做斜面?怎樣做?(用木板和木塊搭成)
②、單單測量出物體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證明斜面能省力嗎?(不能)
③、我們還必須測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兩者之間進行對比)
師:為了便于統(tǒng)計數據,我們統(tǒng)一用裝有六個鉤碼的小車做重物,請一個同學上來測一下小車的重量。
學生測得小車重2牛頓,
5、那么重物就是重5牛頓。
3、學生動手實驗注意事項分析:
實驗怎樣做已經知道了,在做實驗之前誰還能說說我們在做實驗時要注意什么?怎樣拉?怎樣讀數?
①拉動木塊時要勻速、緩慢。(教師必要時可以演示)
②拉動方向需與斜面平行。
③在拉動的過程中讀數,視線要與刻度一致。
特別提醒:
用測力計垂直提起小車,讀出讀數。測力計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讀數時眼睛要平視指針
4、學生分組體驗活動:搭建斜坡提升小車用多少牛頓力
5、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6、觀察實驗數據,你有什么發(fā)現?
7、交流發(fā)現: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組斜坡省力不一樣。
三、實驗探究,發(fā)現斜面省力
6、規(guī)律
1、發(fā)現新問題:大家通過剛才的研究除了發(fā)現: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們還發(fā)現了什么?
老師還發(fā)現每個小組用一樣重的小車,但是測得的數據是不一樣的,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也就是說:每一組的斜面省力多少也不一樣,那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怎樣的斜面更省力?斜面省力多少與什么有關?)
師:根據你的判斷,認為哪個可能性最大?(斜坡的坡度)
師:下面我們就來研究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對小車拉力有影響。
2、組織學生小組交流研究新問題:
①、在實驗中,我們要改變什么條件?(斜面的坡度)
(教師出示木塊和木板)就用木塊和木板,你能搭出幾種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在實驗中,什么條件一定要相同?(被
7、拉升的物體、斜面長度……)
③、為了讓我們的研究更加科學,操作更加精確,實驗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師在這里要引導學生在這里認識到在做實驗的時候,動手實驗很重要,但觀察、記錄也同等重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3、實驗要求:
(注意分工合作、記錄數據、分析研討)
(1)一個實驗員按順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2)另一個實驗員準確測出小車上坡所需的拉力。
(3)記錄員仔細做好記錄。
(4)實驗結束后,請及時整理好實驗器材。
(5)組長組織分析數據,準備匯報實驗結論。
師:如果讓我們的研究更加科學,操作更加精確,在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
生:實驗多做幾次會好些。
8、
師:為什么你這樣認為?
生:一次可能有湊巧。
師: 有道理,那你覺得做幾次比較合適?
生:三四次吧。
師:行!我們每一組也爭取都做三次。
師:又有一個新問題,三次實驗有三個數據,怎么處理?
生:可以取平均數。
師: 還有什么我們也要注意的?
生:實驗中還要注意觀察。
生:實驗中要靜心實驗。
生:實驗中還要把實驗數據記錄下來。
師:老師要看看哪些小組合作的非常好?
4、學生分組開展課內探究實踐活動。
(教師巡視,提示定時記錄,填寫記錄表。)
5、組織匯報,交流并分析實驗數據。
你從這些數據中發(fā)現了什么?
6、匯報實驗結果:
①每次的實驗結果是怎樣的?
②你的
9、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③什么樣的斜面更省力
(學生課內匯報各組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果。)
小結:當高度相同時,斜面越長坡度越平緩越省力。簡單地說,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四、拓展應用,結合生活實踐
(1)認識變形的斜面
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2、師:(課件出示三角形的山)你愿意從哪邊坡爬這座山?為什么?
A、從坡度小的一邊爬,那樣比較省力。
B、從坡度小的一邊爬,雖然比較省力,但是發(fā)現這邊的路程要比坡度大的一邊長,會浪費時間。
(學生參與爭辯)
3、師:你們觀察的仔細,思考的也很周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搬東西的高度是不能改變的,這時,為了更省
10、力些我們可以延長斜面的長度來降低坡度。這部分知識是中學的物理學科的內容,我們先暫時放一放,只從省力的角度考慮。
4、師:(課件出示:爭當工程師),下面老師請大家來做工程設計師,在這樣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筑一條公路到山頂。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怎樣設計?試著在記錄紙上畫一畫。(啟發(f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可以每個同學發(fā)一張印有山的圖紙,讓學生來繪畫出來,用實物投影投現出來,請學生現場答辯。)
5、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把它分割成4個高度,每一個高度怎樣爬會省力?)爬第一個高度時從左下角向右上角爬,坡度小,比較省力。(引一條線)那么以后的路,就知道如何走了。
6、出示盤山公路圖:你們真是太聰明
11、太偉大了,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盤山公路。原來盤山公路是根據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7、實踐操作活動:請大家取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紙片,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后將紙圍著鉛筆繞起來。你發(fā)現了什么?
8、出示螺釘,組織觀察并討論:螺釘上的螺紋與斜面有什么關系?
9、小結: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盤山公路(s形)和螺釘上的螺紋都是變形的斜面。板書:螺旋、s形
講解:螺絲釘上的的螺紋,就象盤旋而上的公路。將螺絲釘的螺紋展開,螺紋與釘長構成一個斜面。我們將螺絲釘沿螺紋往木頭里擰時,實際是沿著斜面往里擰的,所以比較省力。
(2)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1、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和螺旋,
12、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小組討論,相互說一說。
組長匯報。
2、出示斜面應用圖片: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并指出來嗎?并說說它的作用。
(1)引橋(2)斧頭、鑿子(3)立交橋(4)比較陡的樓梯(如何改進?)
(5)開瓶器(6)騎自行車上比較陡的斜坡
五、課堂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請你用一句話來說說得到了哪些啟示呢?(板書:的啟示)
2、課后思考:同樣長的螺釘,其螺紋圈數越多越省力,還是越少越省力?
【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再帶著新問題出課堂,給學生留下“懸念”把課堂上引發(fā)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活動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又讓他們體會到科學的無窮奧妙,從而激起他們的探究欲望和積極主動的探究行為?!?
六、板書設計:
斜坡的啟示
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
S型路線 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