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佛理禪趣》》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佛理禪趣》(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佛教產(chǎn)生于公元前65世紀的古代印度。其創(chuàng)始人為悉達多喬答摩(約前566前486年),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喬達摩出身于剎帝利種姓,是迦毗羅衛(wèi)國(在今印度、尼泊爾邊境地區(qū))凈飯王太子。據(jù)說他幼時受傳統(tǒng)的婆羅門教育,學(xué)習(xí)吠陀經(jīng)典和五明;20歲時,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又對當(dāng)時的婆羅門教不滿,遂舍棄王族生活,出家尋訪師友,探索人生解脫之道。開始時,他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學(xué)習(xí)禪定,后在尼連禪河畔獨修苦行,進而至伽耶(菩提伽耶)畢缽羅樹下深思默想,經(jīng)過7天7夜之后,終于“悟道成佛”,這一年他35歲。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帶任教,歷時45年,從者甚眾
2、,流傳下來,稱為佛教。佛,梵文Buddha,意為“覺悟”,漢譯音為“佛陀”。禪宗n 禪是禪那(巴利文Jhna,梵文dhyna)的簡稱,漢譯為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禪定。此法是將心專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這叫參禪,所以名為禪宗。禪的種類很多,有聲聞禪、有菩薩禪、有次第禪、有頓超禪。禪學(xué)方面,在中國有一支異軍特起,那就是所謂“教外別傳”的禪宗。這個宗所傳習(xí)的,不是古來傳習(xí)的次第禪,而是直指心性的頓修頓悟的祖師禪。 相傳中國禪為菩提達摩(南朝宋末人)創(chuàng)立,達摩于北魏末年首先活動于洛陽(今河南洛陽市),后來來到嵩山(今河南登封市)少林寺,面壁九年修持佛法,修習(xí)禪定,倡二入四
3、行之禪修原則,以楞伽經(jīng)授徒,后世以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以嵩山少林寺為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并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 達摩在少林寺有嗣法弟子慧可、道育等,僧璨為再傳。璨弟子為道信。信弟子弘忍立東山法門 ,為禪宗五祖。 南能北秀 神秀 、惠能二人分立北宗漸門與南宗頓門。神秀住荊州玉泉寺 ,晚年入京,為三帝國師,弟子有嵩山普寂、終南山義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寶林寺,門下甚眾,以惠能為六祖。時稱南能北秀。北宗主張拂塵看凈的漸修,數(shù)傳后即衰微;南宗傳承很廣,成為禪宗正統(tǒng),以楞伽經(jīng)、金剛經(jīng)、大乘起信論為主要教義根據(jù),代表作為六祖壇經(jīng)。 六祖慧能六祖慧能是禪宗的發(fā)揚光大者,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凈、
4、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禪宗廣為流傳,于唐末五代時達于極盛。禪宗使中國佛教發(fā)展到了頂峰,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禪宗佛學(xué)特點在于其高度的理性化,幾乎完全沒有神學(xué)氣息。禪宗修持以定慧一體為特色。后世禪宗流入禪語機鋒、呈口舌之辯,違反了禪宗的本意。禪宗強調(diào)心性的運用,以明心見性為宗旨,對中華氣功學(xué)的理論和方法有巨大貢獻。 相傳南北二宗之爭,始自五祖弘忍選嗣法弟子。神秀作偈為:“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比桃詾槲匆姳拘??;菽芤沧饕毁剩骸捌刑岜緹o樹 ,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忍以為得其禪之心
5、要,故密授法衣,認可其嗣法地位。以后北宗主拂塵看凈之漸修;南宗主張頓悟而即身成佛。認為舍離文字,直探心源,聞言當(dāng)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才是修禪正途。其禪法可概言為無所住而生其心,即由定發(fā)慧。 南華禪寺南華寺南華寺坐落于廣東省韶關(guān)市 曲江縣馬壩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離韶關(guān)市南約22公里,這里依山面水,峰巒奇秀,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慧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fā)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寺后有桌錫泉(俗稱九龍泉),幾株高達數(shù)十米的古老水松,是現(xiàn)在世界上稀有的樹木,寺廟現(xiàn)存大量珍貴文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古往今來,南華寺因慧能在中國佛教史
6、和哲學(xué)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人們。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軾在寫給友人的一首詩中曾表達了如此深摯的向往之情:“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凈同盾古佛衣,不向南華結(jié)香火,此身何處是真依?南宋民族英雄,曾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絕唱的文天祥,也寫下了望南華這樣真摯動人的詩篇:“北行近千里,迷復(fù)忘西東。行行至南華,匆匆如夢 中。佛化知幾塵,患乃與我同。有形終歸滅,不滅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門前坐松風(fēng)。”到了近現(xiàn)代,許多著名的社會人士,也都紛紛慕名前來觀光游覽。 1924年,孫中山在韶關(guān)發(fā)動第二次北伐時,政務(wù),軍事極為繁忙之際,仍偕譚延、劉成禹、許世英等來過,并向寺廟捐贈了銀元囑咐要愛護寺
7、廟里的一草一木,保護好文物,讓后人瞻仰。 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打坐參禪,覺得身心十分通暢,于是問禪師:“禪師!您看我坐的樣子怎么樣呢?” 佛印禪師說:“你的坐姿很莊嚴,儼然一尊佛啊!” 蘇東坡聽了禪師的話后,十分高興。 佛印禪師接著問蘇東坡道:“學(xué)士!您看我坐的姿勢怎么樣呢?” 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于是馬上回答說:“像一堆牛糞!” 可是,佛印禪師聽了卻也很高興!禪師被比喻為牛糞,竟沒有什么話說,因此,蘇東坡暗自高興,心想可算贏了佛印禪師,于是逢人便說:“我今天贏了!” 很快,消息傳到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的耳朵里,蘇小妹就問蘇東坡:“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贏了禪師的啊?”蘇東坡眉飛色舞
8、,神采飛揚地詳細敘述了一番。 沒想到,蘇小妹聽了蘇東坡的敘述后,正色說:“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像牛糞啊!” 語言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現(xiàn),是心靈的圖畫,正所謂言為心聲。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方面,言語不端,往往表明修養(yǎng)不好。有時言語雖然可以掩蓋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但最終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流露心機。 龍虎寺禪院中的學(xué)僧正在寺前的圍墻上,模擬一幅龍爭虎斗的畫像,圖中龍在云端盤旋將下,虎踞山頭,作勢欲撲,雖然修改多次,卻總認為其中動態(tài)不足,適巧無德禪師從外面回來,學(xué)僧就請禪師評鑒一下。 無德禪師看后說道:“龍和虎的外形畫得不壞,但龍與虎的特性你們知
9、道多少?現(xiàn)在應(yīng)該要明白的是龍在攻擊之前,頭必須向后退縮;虎要上撲時,頭必然自下壓低。龍頸向后的屈度愈大,虎頭愈貼近地面,他們也就能沖得更快、跳得更高?!?學(xué)僧們非常歡喜的受教道:“老師真是一語道破,我們不僅將龍頭畫得太向前,虎頭也太高了,怪不得總覺得動態(tài)不足?!?無德禪師藉機說教道:“為人處事,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退一步的準備之后,才能沖得更遠,謙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學(xué)僧不解似的道:“老師!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謙卑的人怎能更高?” 無德禪師嚴肅的說道:“你們且聽我的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禪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們有時頂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龍?zhí)ь^虎相撲;但有時也非常自謙,有如龍退縮,虎低頭。這正說明了當(dāng)進則進,當(dāng)退則退;當(dāng)高則高,當(dāng)?shù)蛣t低。所謂進退有據(jù),高低有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