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口鉗的設計

上傳人:豬** 文檔編號:60886242 上傳時間:2022-03-09 格式:DOC 頁數:35 大?。?32.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平口鉗的設計_第1頁
第1頁 / 共35頁
平口鉗的設計_第2頁
第2頁 / 共35頁
平口鉗的設計_第3頁
第3頁 / 共35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平口鉗的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平口鉗的設計(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 畢業(yè)設計(論文) ? ??? 題 目 普通平口鉗的設計 ??? 指導教師 趙 玲 ??? 專 業(yè)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班 級 機 械091 學  號??????????????? 1 6 姓 名?????????????????李 峰 ? ?   2013年 5 月 4 日 普通平口鉗的設計 摘 要 普通平

2、口鉗的主要功能是夾緊工件,以使加工方便、快捷。本論文利用普通平口鉗的特性,對其使用功能進行了拓展,如充當劃線平臺、繞制彈簧、校正小鋼材等。使平口鉗的功能更加全面化。 平口鉗是一種在機床工作臺上用來夾持工件、以便于對工件進行加工的夾具。平口鉗裝配圖采用了俯視圖、主視圖、三維立體圖和一個表示單獨零件的爆炸視圖來表達。主視圖采用了全剖視圖,反映平口鉗的工作原理和零件間的裝配關系。俯視圖反映了固定鉗身的結構形狀。 根據使用條件的不同,加工環(huán)境的不同,人們還會對平口鉗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創(chuàng)新和功能的拓展,會有越來越多不同的結構使平口鉗的使用功能多樣化、全面化。 關鍵詞:平口鉗,傳動,夾緊力 27

3、 普通平口鉗的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 目 錄 摘 要 II 目 錄 III 第1章 緒論 1 第2章 本課題研究任務 3 2.1 內容 3 2.2規(guī)格和主要參數 3 2.3 要求 3 2.4 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工作內容 3 第3章 總體方案的設計 4 3.1 平口鉗結構 4 3.2 工作原理 5 3.3 分項分析 5 3.3.1 形態(tài)分析 5 3.3.2 色彩分析 5 3.3.3 人機關系分析 6 3.3.4 工藝分析 6 第4章 各組成部分的設計 7 4.1 固定鉗座的設計 7 4.2 活動鉗身的結構設計 8 4.3 絲杠螺母的設計 9 4.

4、4 鉗口板的結構設計 10 4.5 固定鉗口板用螺釘的結構設計 11 4.6螺母的選擇設計 11 4.7銷的選擇設計 12 4.8螺桿的結構設計 12 4.9 螺桿的強度校核計算 13 4.10墊片的選擇設計 14 第5章 平口鉗的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藝 15 5.1 固定鉗身加工 15 5.1.1圖紙分析 15 5.1.2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15 5.1.3毛坯設置 16 5.2 鉗口板加工 16 5.2.1 圖紙分析 16 5.2.2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17 5.2.3 毛坯設置 17 5.3 固定螺釘的加工 17 5.3.1 圖紙分析 17 5.3

5、.2工件的基準分析 18 5.3.3 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18 5.4 活動鉗口加工 18 5.4.1圖紙分析 18 5.4.2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20 5.5 絲杠加工 20 5.5.1圖紙分析 20 5.5.2工件的基準分析 21 5.5.3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21 5.6 絲杠螺母加工 21 5.6.1圖紙分析 21 5.6.2 工件的基準分析 22 5.6.3 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22 總 結 24 致 謝 25 參考文獻 26 第1章 緒論 機械加工中,平口鉗是較為常見的裝夾工具,它分機用和手用兩種, 都是利用

6、兩鉗口作定位基準,靠絲扛、螺母傳送機械力的原理進行工作的。平口鉗結構簡單,裝夾迅速。加工時省時省力,提高了加工效率、加工精度、產品質量。普通平口鉗的主要功能是夾緊工件,以使加工方便、快捷。本論文利用普通平口鉗的特性,對其使用功能進行了拓展,如充當劃線平臺、繞制彈簧、校正小鋼材等。使平口鉗的功能更加全面化。 根據使用條件的不同,加工環(huán)境的不同,人們還會對平口鉗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創(chuàng)新和功能的拓展,會有越來越多不同的結構使平口鉗的使用功能多樣化、全面化。 平口鉗是機械加工和鉗工裝配或維修所必備的輔助工具。主要由活動鉗口、固定鉗口、絲桿和固定鉗身 4部分組成。絲桿起松緊作用。轉式平口鉗的鉗體可在水平

7、方向作360°旋轉,并能在鉗工操作所需位置固定。有些轉式平口鉗還可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作任意旋轉。一般情況下,平口鉗都帶有便于錘打用的砧板。其規(guī)格用鉗口寬度來表示,常用規(guī)格有100mm,125mm,150mm等。   使用注意事項:   (1)夾緊工件時要松緊適當,不得借助其他工具加力。  ?。?)強力作業(yè)時,應盡量使力朝向固定鉗身。   (3)不許在滑動鉗身和光滑平面上敲擊作業(yè)。 (4)對絲杠、螺母等活動表面應經常清洗、潤滑,以防生銹。 圖1 各式各樣的平口鉗 下面介紹另外一種平口鉗: 圖2平面油壓虎鉗 平面油壓虎

8、鉗采用油壓結構,能輕易的鎖緊工件. 虎鉗滑動面及底面,經過精密研磨,平行度精準,虎鉗本體使用球墨鑄鐵FCD60制造,抗張力強,耐磨性高,不易變形. 虎鉗滑動面熱處理HRC45°以上,保持長久耐磨及精度。最適合于普通銑床,CNC數控銑床,機械加工,模具制造業(yè)使用。 平口鉗是對現有螺紋傳動平口鉗的改進,主要用于成批生產。它能實現快速夾緊與快速松開,且能保證夾緊力大小。這樣就可以避免過去要夾緊一個較薄的零件時,因夾緊力沒有辦法確定調式的時間,同時因能實現快速夾緊與快速松開,從而大大的提高生產效率。 鉗工用平口鉗,是現在市場所沒有的。一、根據現在生產核技術越來越高,生產精度越高,同時也是生產越來越

9、精巧,夾緊力也要求越來越準確,不能過大過小。但傳統(tǒng)的平口鉗所產生的夾緊力是根據師傅的經理來保證的,因此極有可能會產生以上的不足而使廢品率提高,根據生產的需要,特此設計一套適合加工的鉗工用平口鉗。二、傳統(tǒng)的平口鉗工作效率比較低,傳統(tǒng)平口鉗是螺紋傳動,無法實現快速夾緊與松開,使得生產效率比較低?,F有的平口鉗基本上用在銑床上,能實現快速夾緊與松開,但是要配有一個機動的動力源,如果用在鉗工上就成本太高,所以不適用。新設計的鉗工用平口鉗,不但可以實現快速夾緊與松開的同時,系統(tǒng)的動力源為手動,這樣相對于機床用的平口鉗來說成本比較低,只比傳統(tǒng)平口鉗的成本高不了多少。 鉗工用平口鉗有以上優(yōu)點,新的平口鉗的問

10、世是遲早的問題,是必然的趨勢。 第2章 本課題研究任務 2.1 內容 1)普通平口鉗的方案設計; 2)普通平口鉗的總裝圖的繪制(含技術要求、明細表); 3)普通平口鉗的主要零件圖繪制; 4)設計說明書編寫。 2.2規(guī)格和主要參數 本工程設計名稱:普通平口鉗 本普通平口鉗的規(guī)格: 鉗口最大張開度80mm 本普通平口鉗技術參數: 鉗口寬度 鉗口高度 鉗口最大張開度 100mm 30mm 80mm 兩鉗口的平行度、兩鉗口對導軌面的垂直度:≤0.025mm/100mm 2.3 要求 1)獨立完成的詳細設計;

11、 2)圖紙繪制和標注應符合國家或行業(yè)標準; 3)設計或論文應在教學計劃所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 4)論文書面材料的形成應符合學院相關規(guī)定。 2.4 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工作內容 1)普通平口鉗的方案設計; 2)普通平口鉗的總裝圖的繪制(含技術要求、明細表); 3)普通平口鉗的主要零件圖繪制; 4)設計說明書編寫。 第3章 總體方案的設計 本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平口鉗的功能需求和與系統(tǒng)的配合需求,在具體實現的過程中,以系統(tǒng)的可靠性與易用為準則,盡量把鉗工用平口鉗設計成為一

12、個功能齊全、可靠性高且易于使用的產品。 3.1 平口鉗結構 平口鉗主要由活動鉗身、固定鉗身、絲桿、手柄等可活動零件,以及螺釘、螺母等起固定作用的零件組成。 3.2 工作原理 平口鉗的固定鉗身用螺栓固定于工作臺邊緣上,固定鉗身裝在固定鉗身上,并能繞固定鉗身軸心線繞一定角度轉動,當轉到要求的方向時,扳動夾緊手柄使夾緊螺栓旋緊,使固定鉗身固緊。 活動鉗身通過導軌與固定鉗身的導軌配合。處于活動鉗身上的絲桿可以旋轉,但不能軸向移動,并與安

13、裝在固定鉗身內的絲杠螺母配合。當搖動手柄時,絲杠旋轉,帶動活動鉗身相對于固定鉗身作軸向移動,在鉗口的作用下夾緊或放松物件。 其次,在絲桿與活動鉗身配合處有彈簧,其借助擋圈和開口銷固定在絲杠上,當放松絲杠時,可使活動鉗身及時地退出。 另外,在固定鉗身和活動鉗身上,各有用螺釘固定的鋼制且制有交叉網紋的鉗口,起夾緊、防滑的作用。 3.3 分項分析 3.3.1 形態(tài)分析 平口鉗采用工業(yè)的幾何外形,包含曲線、棱角、圓弧等形態(tài)符號,體現出很強的機械時代信息。圓形開槽固定鉗身隱含著可旋動的滑槽語義;棱角分明的鉗體結合有弧度的曲線,傳達工具硬朗、穩(wěn)固的機械工具品質。 出于使用環(huán)境的限定,其不加修飾

14、的外形給我們一種機械的美感,傳達出工業(yè)產品的力量感,似乎能嗅出其原材料的金屬味。 固定鉗身與活動鉗身張合作用、鉗口交叉網紋等借鑒仿生動物嘴巴、牙齒形態(tài),抽象提煉工業(yè)基本形態(tài)。 總體體現簡潔、幾何、機械、有力度的工業(yè)特征。 3.3.2 色彩分析 產品采用單一的深藍色涂飾符合設計車間產品的要求,具有理性、現代、工業(yè)的語義。其次,藍色為冷色調,有鎮(zhèn)靜的效果,從心理層面可以平定人的情緒,藍色也是后退色,使人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在機器高速運轉,工件切削等重體力、高噪音的生產環(huán)境里,穩(wěn)定工人的情緒,營造色彩舒適的環(huán)境很重要,因而冷靜、平穩(wěn)的藍色在此處使用得很恰當。 除外,無鍍色的鉗口、螺栓等零件也

15、起到一定的色彩分割作用,不至于產品整體看起來呆板,并且起到了劃分功能的語義效果。 3.3.3 人機關系分析 平口鉗是車間里用于夾緊固定工件,幫助鉗工對工件進行再加工,如鋸斷、打磨等操作,解決了鉗工夾緊工件的困難。 回轉式平口鉗最大的人機工學優(yōu)點在于它能多角度回轉固定鉗身,當工件夾緊后,需要從另一個角度打磨時,取下工件再安裝上會錯位。而加上回轉功能后,鉗工只需要扳轉夾緊螺栓手柄,調整固定鉗身到最適加工位置,仍可在原地進行加工工件,減少身體扭動活動。 寬大的鉗口和有曲線坡度的鉗身提供了也很大的加工空間,適合鉗工寬松地使用各種工具,如鋸、磨刀、銼刀。 此外,鉗身的寬度、高度都符合人機尺寸;

16、絲桿手柄、夾緊螺栓的手柄考慮到了省力問題,加大了手柄條的長度,一方面應用了杠桿省力的原理,降低工人操作強度;另一方面,設計的手柄是活動的,可供兩側使用,即可推又可拉,同時也滿足雙手操作使用。前身尖銳的棱角處理倒角,打磨圓滑,防止對操作者刮傷。 3.3.4 工藝分析 1、工藝方法分析 平口鉗零部件繁多,主要涉及到鑄鐵、鋼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藝。 鉗身、固定鉗身等主要大體部件都采用HT200灰口鑄鐵,其具有優(yōu)良的鑄造性、減震性、耐磨性等特點,材料價格低廉,生產加工簡單。運用砂型鑄造工藝,再經打磨,處理粗糙度等方法成型。 絲桿則是45鋼經拔制成棒狀、再在機床,如車床、銑床上,由高速旋轉刀頭從工

17、件上銑削出螺紋的螺紋加工方法。螺栓、螺釘則是采用Q235材料,應用相似的成型工藝加工而成。彈簧經彈簧鋼拔制、冷成型工藝。 鉗口由45鋼經過鍛造,提高硬度與韌性,再經熱處理淬硬,具有較好的耐磨性。與前身配合的螺紋孔則是由鏜床鏜出來的。 表面處理采用烤漆,鍍層工藝,起防水、防蝕、防銹作用。 2、工藝水平分析 整體工藝為一般加工成型工藝,涉及的都是鑄造 、鍛造、車削等基本的金屬加工工藝。 特殊處理部分主要在鉗口和絲桿部分,鉗口因為采用的工序較為復雜,有鍛造、磨削鉗口和底平面、淬硬,應用工藝水平較高。絲桿的加工方法多樣化,有車削、銑削等工序,高精度要求,目前加工絲桿的方法更多,但基于當時工藝

18、,已屬于較好工藝水準。 除此之外,整體鉗身部分有較大倒角,也經過加工打磨,處理得很得當。 第4章 各組成部分的設計 4.1 固定鉗座的設計 鉗座屬于機架、箱體類零件。該類零件特點是形狀不規(guī)則,結構較復雜。固定鉗身的總體組合方式為綜合式,由圓柱臺和若干凸臺組成。其作用主要是固定連接,與桌面和臺面連接緊固的;還有一部分是和其他零件配合連接;固定其他零件,為其他零件提供安裝區(qū)域。 根據固定鉗座的零件圖畫出三維實體圖,選取材料為HT150[2]。固定鉗座的零件圖(圖2): 圖2固定鉗座的零件圖 固定鉗身的三維實體圖(圖3、圖4): 圖3 固定鉗身(上視)

19、 4.2 活動鉗身的結構設計 根據活動鉗身的零件圖畫出三維實體圖,選取材料為HT150[2]。 活動鉗身的零件圖(圖5): 圖5活動鉗身的零件圖 圖6 活動鉗 4.3 絲杠螺母的設計 根據杠螺母的零件圖畫出二維實體圖,選取材料為HT150。 根據杠螺母的二維圖畫出三維實體圖。 4.4 鉗口板的結構設計 根據鉗口板的零件圖畫出三維實體圖,選取材料為45 。 鉗口板的零件圖(圖11): 圖11 鉗口板零件圖 鉗口板的三維實體圖(圖12): 圖12 鉗口板 4.5 固定鉗口板用螺釘的結構設計 根據設計需求和平

20、口鉗的使用性能要求,本設計中選取標準件螺釘——GB/T 68,選取材料為Q235。查取設計手冊可得相關尺寸,根據查得的相關尺寸設計得鉗口板用螺釘的三維實體圖(圖13): 圖13 固定鉗口板用螺釘 4.6螺母的選擇設計 根據設計需求和平口鉗的使用性能要求,本設計中選取標準件螺母——GB/T 6174—2000—M10[10],選取材料為35。查取設計手冊可得相關尺寸,根據查得的相關尺寸設計得螺母M10的三維實體圖(圖16)。 圖16 螺母M10 4.7銷的選擇設計 根據設計需求和平口鉗的使用性能要求,本設計中

21、選取標準件y圓錐銷——GB/T 91—3x14,選取材料為Q235。查取設計手冊可得相關尺寸,根據查得的相關尺寸設計得銷的三維實體圖(圖17)。 圖17 銷 4.8螺桿的結構設計 根據螺桿的零件圖畫出三維實體圖,選取材料為45。 螺桿的零件圖(圖18): 圖18 螺桿(絲杠)的零件圖 螺桿的三維實體圖(圖19): 圖19 螺桿(絲杠) 4.9 螺桿的強度校核計算 進行軸的強度校核計算時,應根據軸的具體受載及應力情況,采取相應的計算方法,并恰當地選取其許用應力。本設計中,螺桿主要是扭矩,則應該按扭轉強度條件計算。 這種方法是只按軸所受的

22、扭矩來計算軸的強度,軸的扭轉強度條件為: 式中:——扭轉切應力,Mpa;T——軸所受的扭矩,N.mm; · ——軸的抗扭截面系數, n——軸的轉數,p——軸傳遞的功率,d——計算截面處軸的直徑,mm;——許用扭轉切應力,Mpa。 根據國家標準,選取許用扭轉切應力為25-45Mpa. T=15 kN.m。截面處軸的直徑為18mm。代入數據可算得實際扭轉切應力為12.86 Mpa,與理論相比可知符合設計使用性能的要求。所以,和螺母配合處軸的尺寸選擇合理。 4.10墊片的選擇設計 為了使螺桿在固定鉗身里能夠較好的定位,特配備兩個墊圈,一個用于和M10

23、螺母的配合使用,另一個用在螺桿的把手方位與固定鉗身的配合使用。 和M10螺母配合使用的彈簧墊圈(圖20)選用標準件,按GB 93—87,相關尺寸為:d=10.2,s=b=2.6,0

24、視圖是否正確、足夠,表達是否直觀、清楚,繪制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尺寸、公差以及技術要求的標準是否齊全、合理等。 本次設計的工件為固定鉗身數控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零件的圖紙包括:一張零件圖。其中零件圖中的圖形都是采用主視圖的畫法,這樣就已經能夠表達清楚零件的各部分尺寸。圖紙當中有對固定鉗身數控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各部分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大部分為3.2μm。 如圖5-1,平口鉗固定鉗身三維圖所示材料為HT200號鋼,單生產。 5-1固定鉗身三維圖 1、幾何元素分析:該工件外形復雜,包含了平面、圓弧面、孔等幾何元素,其中,圓弧面在設計的過程中利用導動進行切除。 2、材料分析:材料為HT200,調

25、制狀態(tài),硬度為HRC20-30,適合加工中心加工。 零件結構工藝性好還是差對其工藝過程的影響非常大,不同結構的零件盡管都能滿足使用性能要求,但它們的加工方法和制造成本卻可能有很大的差別。良好的結構工藝性就是指在滿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能以較高的生產率和最低的成本而方便地加工出來。零件結構工藝性審查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要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審查時,發(fā)現問題應向設計部門提出修改意見加以改進。 首先我們應當清楚工藝安排應做到正確、完整、統(tǒng)一和清晰,所用術語、符號、計量單位和編號都要符合相應標準。由于該零件有端面、外表面、倒角需要加工,且各表面之間有較高的尺寸精度和長度的要求,考慮

26、到數控機床具有在一次安裝下加工出多個表面的特點,因此該零件加工適宜采用工序集中的方式,這樣就使每道工序加工內容很多,工藝路線變短。選用工序集中的方式加工不僅能夠保證加工精度、充分利用了現有設備,而且也減少了工件裝夾次數,利于保證表面間的位置精度,縮短了生產加工時間,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零件的技術要求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 (2)主要加工表面的形狀精度 (3)主要加工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精度 (4)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以及表面質量方面的其他要求 (5)熱處理要求 (6)其他要求(如動平衡、未注圓角或倒角、去毛刺、毛坯要求等) 要注意分析這些要求在保證使用性能的

27、前提下是否經濟合理,在現有生產條件下能否實現。特別要分析主要表面的技術要求,因主要表面的加工確定了零件工藝過程的大致輪廓。 該零件固定鉗身在加工時要保證它的各項精度指標,如:各項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1)首先加工后要求達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2)零件加工時保證不同的長度尺寸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3)零件的外輪廓要光滑。 5.1.2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對于多臺不同的數控機床、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加工的零件,工序的劃分自然以機床為單位來進行。而對于需要很少的數控機床就能加工完零件全部內容的情況,數控加工工序的劃分一般按照下列方法進行: ⑴以一次安裝所進行的加工作為一道

28、工序。 ⑵以一個完整數控程序連續(xù)加工的內容作為一道工序。 ⑶以工件上的結構內容組合用一把刀具加工為一道工序。 ⑷以粗、精加工劃分工序。所以綜合考慮具體情況和經濟性,機床設備、現有的工裝設備等因素,為了更好的完成加工, 我模擬了2個加工工序方案。 方案一:以裝夾劃分需要兩道工序。工序一,第一次裝夾然后進行粗精加工使工件達到加工精度。工序二,掉頭裝夾進行粗精加工。 方案二:以粗精加工劃分需要兩道工序。工序一,第一次裝夾然后進行粗加工,掉頭再進行粗加工。工序二,裝夾工件進行精加工,再掉頭,再進行精加工。 經過比較方案二要比方案一多裝夾2次,在同樣保證加工精度的情況下明顯方案一更為方便快捷

29、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我選擇方案一做為我設計的零件的數控加工工序,以一次安裝所進行的加工作為一道工序,以安裝的加工作為工序,我的零件共需要兩次裝夾,分別進行粗加工、精加工。這樣兩道工序就能完成零間的加工,定位基準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不會出現定位誤差。每次裝夾都要對刀,這樣就只對刀兩次,保證了刀位誤差。 銑削加工工藝路線的擬定是制定銑削工藝規(guī)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主要內容包括選擇各種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劃定加工階段、劃分工序的先后順序等。對于數控銑床,應重點考慮幾個方面:能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走刀路線最短,既可簡化程序段,又可減少刀具空行程時間,提高加工效率應 使數值

30、計算簡單,程序段數量少,以減少編程工作量。 1、根據工件的幾何元素要求,本工件的加工方法為外輪廓的銑削,曲面的銑削。 2、按照銑削加工的工藝原則,工件的加工工藝方法為: (1)在平口鉗上裝夾毛坯,加工部分高出平口鉗70mm; (2)使用直徑為12mm,圓弧為3mm的牛鼻刀對零件(不包括流道和型腔)進行粗加工; (3)使用直徑為8mm的牛鼻刀對零件進行二次開粗; (4)使用直徑為8mm的球頭刀對零件整體(不包括流道和型腔)進行精加工; (5)使用直徑為12mm的平刀進行平面加工。 (6)對零件進行拋光處理,使零件達到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5.1.3毛坯設置 數控銑床

31、它的夾頭用虎鉗夾裝夾毛坯,毛坯尺寸100×100×67mm。用牛鼻銑刀Ф10×15粗銑刀,粗銑時最大進給量為2mm,主軸的轉速為1000轉/分鐘。粗加工余量為0.5mm,Cimatron E8. 下工件設置, 毛坯設置 尺寸設置:100×100×30.76mm 材料:45#鋼 選擇定位基準 (1)粗基準的選擇原則 選擇粗基準時,主要要求保證各加工面有足夠的余量,并注意盡快獲得精基面。本固定鉗身的加工應遵循的原則有: (1)合理分配加工余量原則 (2)保證零件相互位置要求原則 (3)夾緊原則 (4)不重復使用原則 本次設計的固定鉗身粗基準的選擇遵循的是合理分配加工余

32、量原則,所選的基準為零件的外圓柱表面。 2)精基準的選擇原則 選擇精基準時,主要考慮保證加工精度。本固定鉗身數控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的加工應遵循的原則有: (1)基準重合原則 固定鉗身數控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為軸類零件即選用外表面基準作為定位基準,以避免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誤差。 (2) 自為基準原則 選擇加工表面本身作為定位基準,本零件對加工表面沒有太高的尺寸精度要求,所以不必考慮此原則。 (3)互為基準原則 當對工件上兩個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進行加工時,需要用兩個表面互相作為基準,反復進行加工,以保證位置精度要求。 (4)所選精基準應保證工件安裝可靠,夾具設計簡單、操作

33、方便。 無論是精基準還是粗基準的選擇,上述原則都不可能同時滿足,有時還相互矛盾的,因此,選擇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權衡利弊,保證其主要要求。 本次設計的固定鉗身數控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精基準的選擇遵循的是基準重合原則,固定鉗身數控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軸類零件即選用外表面基準作為定位基準,以避免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誤差。 由于毛坯已經確定采用鑄件,比較適用于尺寸較小、精度較高的毛坯。鑄件的毛坯精度較高,硬度較大,外圓柱表面的毛坯余量均勻。所以,可以直接采用鋼料的外圓柱表面作為粗加工定位基準。以毛坯的外圓柱表面作為粗定位基準,加工出零件的精加工定為基準。這樣可以確保重要表面的精加工余量,采用外圓柱表

34、面作為粗加工定位基準,達到了簡單、方便、快捷的目的??s短了加工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5.2 鉗口板加工 5.2.1 圖紙分析 如圖5-2,鉗口板三維圖所示材料為45號鋼,單生產。 圖5-2鉗口板三維圖 1、幾何元素分析:該工件外形簡單,包含了平面、孔等幾何元素。 2、 精度分析:該工件被加工部分的各尺寸和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部分尺寸達到IT8-IT7級精度。 3、材料分析:固定螺釘的材料為45鋼,調制狀態(tài),硬度為HRC20-30,適合加工中心加工。 5.2.2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銑削加工工藝路線的擬定是制定銑削工藝規(guī)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主要內容包括選擇各種

35、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劃定加工階段、劃分工序的先后順序等。對于數控銑床,應重點考慮幾個方面:能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走刀路線最短,既可簡化程序段,又可減少刀具空行程時間,提高加工效率應 使數值計算簡單,程序段數量少,以減少編程工作量。 3.1 根據工件的幾何元素要求,本工件的加工方法為外輪廓的銑削。 3.2 按照銑削加工的工藝原則,工件的加工工藝方法為: (1)在平口鉗上裝夾100x27x10的毛坯,加工部分高出平口鉗10mm; (2)使用直徑為10mm,圓弧為3mm的牛鼻刀對零件(不包括流道和型腔)進行粗加工; 5.2.3 毛坯設置 數控銑床它的夾頭

36、用虎鉗夾裝夾毛坯,毛坯尺寸100×27×10mm。用牛鼻銑刀Ф10×15粗銑刀,粗銑時最大進給量為2mm,主軸的轉速為1000轉/分鐘。粗加工余量為0.5mm。 5.3 固定螺釘的加工 5.3.1 圖紙分析 如圖3-1,固定螺釘三維圖,固定螺釘二維圖,所示材料為45號鋼,單生產。 圖5-3 固定螺釘三維圖 1、幾何元素分析:該工件外形規(guī)則,包含了槽、階梯軸等幾何元素,其中,偏心部分在設計的過程中利用偏移命令建立。 2、精度分析:該工件被加工部分的各尺寸和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部分尺寸達到IT8-IT7級精度。 3、材料分析:固定螺釘的材料為45鋼,適合加工中心、數控車

37、加工。 5.3.2工件的基準分析 1、設計基準分析:工件的設計基準為軸線。 2、工藝基準分析:該零件用到數控車加工,以左端面和軸線為工藝基準,左端面為粗基準。 5.3.3 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1、加工方法:根據工件的幾何元素要求,本工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外輪廓銑削,軸類切削。 2、加工工藝路線: (1)車削右端面,保證平面度 (2)在車床上加工右端面,保證右端的軸。 (3)夾住左端軸,車加工左端軸。 (4)夾住右端的軸,加工出左端直徑4mm的階梯軸。 (5)夾住左端,加工出M4的

38、孔 5.4 活動鉗口加工 5.4.1圖紙分析 如圖5-4,平口鉗活動鉗口三維圖,所示材料為45號鋼,單生產。 圖5-4 平口鉗活動鉗口三維圖 1、幾何元素分析 該工件是眼睛片的凹模,外形形狀復雜,具有較多的曲面,倒角,而且其中流道的寬度較窄,對刀具要求高,難度大,對切削用量、進給量要求很高,必須有很高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 2、精度分析 該工件加工部分要求很高,必須擁有很高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 該工件被加工部分的各尺寸和形位公差、表

39、面粗糙度要求很高,主要尺寸高達IT1~IT2級精度。凹模主要工作部分的表面粗糙度為0.8um,其余的為3.2um。最大極限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為上偏差;最小極限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為下偏差;確定公差相對零線位置的那個極限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為靠近零線的那個偏差為基本偏差; 加工精度包含了三個方面內容: 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的實際尺寸與零件尺寸的公差帶中心的相符合程度 形狀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實際幾何形狀與理想的幾何形狀的相符合程度 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有關表面之間的實際位置彧理想位置的相符合程度 3、材料分析 毛胚材料為45鋼,主要用于制造強度

40、較高、韌性中等的零件,通常在調制、正火狀態(tài)下使用,如齒輪、齒條、鏈輪、軸、鍵、銷、壓鑄機及泵的零件等??纱鏉B碳鋼制造齒輪、軸、活塞銷等,但要經過表面淬火處理。 熱處理規(guī)范及金相組織: 金屬材料熱處理,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將材料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隨后以各種不同的數獨使其冷卻到室溫。以改變材料的內部結構組織,從而獲得所需要的物理、力學或化學性能。 5.4.2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銑削加工工藝路線的擬定是制定銑削工藝規(guī)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主要內容包括選擇各種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劃定加工階段、劃分工序的先后順序等。對于數控銑床,應重點考慮幾個方面:能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和

41、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走刀路線最短,既可簡化程序段,又可減少刀具空行程時間,提高加工效率應 使數值計算簡單,程序段數量少,以減少編程工作量。 根據工件的幾何元素要求,本工件的加工方法為外輪廓的銑削,曲面的銑削。 按照銑削加工的工藝原則,工件的加工工藝方法為: (1)在平口鉗上裝夾200x200x40的毛坯,加工部分高出平口鉗30mm; (2)使用直徑為16mm,圓弧為3mm的牛鼻刀對零件(不包括流道和型腔)進行粗加工; (3)使用直徑為10mm的平底刀對零件四個角進行局部精加工; (4)使用直徑為10mm的球頭刀對零件整體(不包括流道和型腔)進行精加工; (5)使用直

42、徑為4mm的球頭刀加工出流道; (6)對四個型腔單獨抽取電極,制作出形狀一致的電極,再做完全部精加工后,利用電火花,打出型腔; (7)對零件進行拋光處理,使零件達到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5.5 絲杠加工 5.5.1圖紙分析 如圖5-5,平口鉗絲杠三維圖,所示材料為45號鋼,單生產。 圖5-5 平口鉗絲杠三維圖 1 幾何元素分析:該工件是外形簡單,但是由于裝夾位置太小,所以加工起來比較復雜,要多次用到配合進行加工。 2 精度分析:該工件被加工部分的各尺寸和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一般。 3 材料分析:軸的材料為45鋼,適合車削加工。 5.5.2工件的基準分析

43、設計基準分析:工件的設計基準為軸的中心線。 5.5.3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1 加工方法:根據工件的幾何元素要求,本工件的加工方法為車削加工??紤]到裝夾的難度和安全問題,本次加工的過程中要多次用到配合進行輔助加工。 2 加工工藝路線: (1)車削右端面,保證平面度 (2)對右端進行加工。 (3)夾住右端200mm的軸徑,車加工左端軸。 (4)夾住右端的軸,加工出左端直徑12mm的退到槽。 5.6 絲杠螺母加工 5.6.1圖紙分析 如圖5-6方塊螺母三維圖,所示材料為HT150鋼,單生產。 圖5-6 方塊螺

44、母三維圖 1、幾何元素分析:該工件外形規(guī)則,包含了槽、階梯軸等幾何元素,其中,偏心部分在設計的過程中利用偏移命令建立。 2、精度分析:該工件被加工部分的各尺寸和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部分尺寸達到IT8-IT7級精度。 3、材料分析:固定螺釘的材料為45鋼,適合加工中心、數控車加工。 5.6.2 工件的基準分析 1、設計基準分析:工件的設計基準為軸線。 2、工藝基準分析:該零件用到數控車加工,以左端面和軸線為工藝基準,左端面為粗基準。 5.6.3 加工工藝路線的總體設計 銑削加工工藝路線的擬定是制定銑削工藝規(guī)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主要內

45、容包括選擇各種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劃定加工階段、劃分工序的先后順序等。對于數控銑床,應重點考慮幾個方面:能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走刀路線最短,既可簡化程序段,又可減少刀具空行程時間,提高加工效率應 使數值計算簡單,程序段數量少,以減少編程工作量。 根據工件的幾何元素要求,本工件的加工方法為外輪廓的銑削,曲面的銑削。 按照銑削加工的工藝原則,工件的加工工藝方法為: (1)在平口鉗上裝夾57x50x57的毛坯,加工部分高出平口鉗30mm; (2)使用直徑為16mm,圓弧為3mm的牛鼻刀對零件(不包括流道和型腔)進行粗加工; (3)使用直徑為10mm的球頭刀

46、對零件整體(不包括流道和型腔)進行精加工; (4)使用直徑為4mm的球頭刀加工出流道; (5)對零件進行拋光處理,使零件達到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第6章 平口鉗的使用說明書 鉗工用普通平口鉗的操作很容易掌握。其操作步驟如下: 一、根據所加工工件的大小和材料以及加工時的受力大小和力的類型,確定要夾緊此類工件的夾緊力,并調好夾緊力。 二、調整好夾緊力以后,就擰緊不動。 三、將工件放入鉗口,用手推動活動鉗口,夾緊工件,給工件一個初始夾緊力,然后壓下剎銑手柄。 四、夾緊之后是鉗工工作者進行加工了。 五、只要擰開扳手就可以拖動活動鉗口,從而松開。

47、 總 結 通過本次畢業(yè)設計,我對工廠生產加工實際零件的總體工藝流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這對我是受益匪淺的,對今后參加社會工作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清楚了自己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 短短幾周的畢業(yè)設計,使我發(fā)現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如此貧乏,自己綜合應用所學專業(yè)知識的能力是如此不足,兩年來學習了那么多課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會用。在這次作畢業(yè)設計的時間里自己又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由理論轉變?yōu)閷嶋H的一個轉折。因此,它在幾年的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設計固定鉗身前首先要繪制出圖形,這就需要你牢固掌握《機械制圖》這門課程。另外,在加工固定鉗身模型過程

48、中,首先要對零件圖紙的分析及對零件工藝分析;其二選擇最佳加工方法、確定加工方案;其三劃分工序與工步;其四選擇合適的切學用量;其五確定進給路線、安排加工順序;其六確定對刀方法與換刀點;最后加工出實件。 這樣培養(yǎng)我們綜合運用已學過的專業(yè)課的理論知識,獨立分析和擬訂一個零件的合理的工藝路線,而且進一步培養(yǎng)了我們的機械制圖、分析計算、結構設計、編寫技術文件等基本能力。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使自己對工藝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有了親身的體驗,學會了查圖表、資料、手冊等工具書。 總之,通過實例對工藝規(guī)程的編制和切削用量的選擇計算等做了一次練習,使我受益匪淺,為我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一個堅實而良好的基礎。 在此

49、,忠心感謝老師的幫助和指導. 致 謝 本論文是在導師趙玲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的畢業(yè)設計終于要完成了。從設計中我學到許多知識,也理解了做任何事都要細心的道理。知識的積累是一點一滴的,在設計中我也感受頗深。 首先,要感謝我的畢業(yè)設計指導趙玲老師。在畢業(yè)設計中,給了我許多指導性的建議和改進方法,使我在設計過程中少走彎路,并且對我的設計方案,圖形繪制等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對我的方案改進和圖形的修改有了非常大的幫助。 同時也要感謝萬楊老師,正是他們在課堂上

50、的諄諄教誨,使我掌握了充足的知識來完成此次畢業(yè)設計。 我也非常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在生活上和學習上給我關心和幫助,讓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再次,也非常感謝學校能給我這次機會來進行我的畢業(yè)設計,讓我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的實踐中去,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道理。讓我在實踐中豐富和充實了自己。 最后,要感謝所有曾經幫助我的同學,我的朋友,使他們的鼓勵和幫助,讓我的設計圓滿結束。 參考文獻 [1]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P79-102 [

51、2]曹玉平,閻祥安。傳動與控制[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P45-68 [3]黃迷梅。氣動密封與泄漏防治[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P14-19 [4]周士昌。氣動系統(tǒng)設計運行禁忌470倒[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P77-98 [5]陳次昌,宋文武。流動機械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P11-21 [6]胡宗武、徐履冰、石來德。非標準機械設備設計手冊[M]。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P25-52 [7]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P92-117 [8]王昆,何小柏,汪信遠。機械設計

52、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P220-274 [9]王光斗.王春福.機床夾具設計手冊(第三版) 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11 [10]盧秉恒(主編) 趙萬華.洪軍.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第三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3 [11]龔定安.蔡建國.機床夾具設計原理.陜西設計科學出版社,1981 [12]張展.非標準設備設計手冊.兵器工業(yè)出版社,1994 [13] 白婕靜,萬宏強.《機械知道工程學》課程設計.兵器工業(yè)出版社.2008.3 [14]李碩根.楊興駿.互換性與技術測量.中國計量出版社.2008.6 [15]徐圣群.簡明機械加工工業(yè)手冊.

53、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16]張亞明.機床夾具的分類與構成.煤炭技術.2008.27(4):12-13 [17]林文煥,陳本通主編.機床夾具設計.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5.8 [18]王光斗,王春福.機床夾具設計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 [19]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圖學研究室編.機械制圖.第六版.2005.2 [20]楊黎明主編.機床夾具設計手冊.第一版.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6.5 [21]吳宗澤.羅圣國.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 [22]崇凱.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指南.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

54、.1 [23]孫恒,陳作模,葛文杰,機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4]吳宗澤,羅圣國.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 [25]張士良主編.機械設計制圖手冊.第一版.同濟大學版社,1991.8 [26]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第二卷.第五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4 [27]黃如林.切削加工簡明實用手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7 [28]吳宗澤,羅圣國.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 [29]馮辛安.機械制造裝備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9 [30]黃靖遠.

55、機械設計學.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 [31]童秉樞.機械CAD技術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2]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33]王小華.機床夾具圖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1.5 [34]王辰寶.機械加工工藝基礎.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 [35]孫本緒.熊萬武.機械加工余量手冊.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4 [36]胡仁喜.溫正.王淵峰.Solidworks 2007中文版標準教程.科學出版社.2007 [37]侯書林.朱海.機械制造基礎-機械加工工藝基礎.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7 [38]W

56、en-H-Ko,Mehran-Mehregany.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M].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leveland,ohio,1992 [39] xμmar Sentnil,FuhJYH,KowT5.auto mated design and assembxyorinte renee emodular fixturese[J].eomputer-Aidcd Design 20()0(32):583·596. [40]Howard R E,Hu E L,Namba S,et al.P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icrofabrication-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Symposia Proceedings[C].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1987 31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搜索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