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知識點整理

上傳人:29 文檔編號:62592623 上傳時間:2022-03-15 格式:DOCX 頁數(shù):56 大?。?02.67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知識點整理_第1頁
第1頁 / 共56頁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知識點整理_第2頁
第2頁 / 共56頁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知識點整理_第3頁
第3頁 / 共56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知識點整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知識點整理(5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 知識點目錄 緒論篇 第一章 1. 什么是第一語言?什么是第二語言?什么是母語?什么是外語?什么是目的語? 第一語言是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觸并獲得的語言。第二語言是人們在獲得第一語言以后再學習和使用的另一種語言。這里所說的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完全是從學習者學習語言的時間先后來區(qū)分的。母語是指本國、本民族的語言。外語是指外國的語言。一般情況下母語是人們的第一語言,但是兩者不能等同。目的語是指人們正在學習并希望掌握的語言。不論是外語或非本族語,甚至是非第一語言的母語,只要成為一個人學習并爭取掌握的目標,都可以成為目的語。

2、 (1)一個在美國出生的香港孩子首先學會了英語,他掌握的這種語言是他的( )。 A第一語言 B第二語言 C外語 (2)李明學習漢語之后,又繼續(xù)掌握了法語。法語是他的( )。 A第一語言 B第二語言 C母語 (3)華僑小明熟練掌握漢語和英語,漢語是他的( )。 A母語 B外語 C目的語 (4)華僑小明熟練掌握漢語和英語,英語是他掌握的( )。 A母語 B外語 C第一語言 (5)人們正在學習并且希望掌握的語言被稱為( )。

3、 A母語 B外語 C目的語 答案: (1) A (2) B (3) A (4) B (5) C 2. 什么是對外漢語教學?這個稱呼的優(yōu)點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對外漢語教學是指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它只適用于中國。實際上也包括對第一語言不是漢語的海外華人的進行的漢語教學。這一名稱基本上體現(xiàn)了這個學科的特點和內涵,在國外也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而且簡潔上口、符合漢語習慣,從1982年提出后一直使用至今。但是這一名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學對象,未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科性質—第二語言教學。 (1)中國對外

4、國人進行的漢語教學被稱為( )。 A中國語教學 B對外漢語教學 C華文教學 (2)對外漢語的教學對象除外國人外,還包括( )。 A第一語言不是漢語的海外華人 B外國人 C第一語言是廣東話的海外華人 (3)“對外漢語教學”的提出時間是( )。 A1982年 B1983年 C1985年 (4)“對外漢語教學”這個名稱的顯著特點是( )。 A簡潔上口 B符合漢語習慣 C突出主要教學對象 (5)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性質是( )。 A第一語言教學 B第二語言教學

5、 C目的語教學 答案: (1) B (2) A (3) A (4) C (5) B 3. 對外漢語教育的學科任務和學科體系。 對外漢語教育學科的任務是研究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育原理、教育過程和教學方法,并用來指導教育實踐,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者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對外漢語教育學科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內部因素指:學習者和教師、所教的目的語、學習和教學活動;外部因素指相關的基礎學科、語言環(huán)境。對外漢語教育學科體系分為三個部分:理論基礎、學科理論和教學實踐。理論基礎部分提出與本學科的發(fā)展關系最密切的七個基礎學科

6、,即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社會學、橫斷科學及哲學;學科理論包括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兩部分;教學實踐是學科理論服務的對象,也是學科理論產(chǎn)生的土壤。 (1)對外漢語教育學科的教育目的是( )。 A實現(xiàn)學習者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B建設自身學科理論 C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 (2)以下選項中屬于對外漢語學習過程中內部因素的是( )。 A相關基礎學科 B語言環(huán)境 C學習者和教師 (3)以下選項中屬于對外漢語學習過程中外部因素的是( )。 A學習者和教師 B所教的目的語 C語言環(huán)境 (4)對外漢語教育學科體系分為理論基礎、

7、( )、教學實踐三個部分。 A學科理論 B基礎理論 C應用研究 (5)學科理論服務的對象以及學科理論產(chǎn)生的土壤是( )。 A理論基礎 B應用研究 C教學實踐 答案: (1) A (2) C (3) C (4) A (5) C 4. 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和特點。 對外漢語教學是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外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以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為目標,以技能訓練為中心,以基礎階段為重點,以語言對比為基礎,與文化因素緊密結合,是一種集中強化的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特點有三個:一、對外漢語教育是

8、專門的學科;二、對外漢語教育是綜合的學科;三、對外漢語教育是應用的學科。 (1)對外漢語教學是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作為( )的外語教學。 A第二語言 B第一語言 C外語 (2)對外漢語的教學目標是( )。 A語言對比 B技能訓練 C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 (3)對外漢語教學的中心是( )。 A語言對比 B技能訓練 C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 (4)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是( )。 A語言對比 B技能訓練 C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 (5)對外漢語是一門專門的、( )、應用的學科。 A

9、綜合的 B理論的 C實踐的 答案: (1) A (2) C (3) B (4) A (5) A 第二章 5.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回顧。 1950年7月在清華大學成立的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機構“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開始的標志。以1978年為界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分為兩個時期:開創(chuàng)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時期、確立對外漢語教育學科時期。前者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創(chuàng)階段(1950—1961年),本階段周祖謨1953年發(fā)表了本學科最早的一篇論文《教非漢族學生學習漢語的一些問題》;1958年我國出版了第一套對外漢

10、語教材《漢語教科書》;二、鞏固階段(1962—1966年),這一階段中鐘梫在《十五年漢語教學總結》中提出了“精講多練”和“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實踐性原則。;三、恢復階段(1972—1977年)。后者分為建構學科理論框架階段和深化學科理論研究階段。 (1)中國對外漢語教學開始的標志是我國第一個漢語教學機構( )的成立。 A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 B中國語文專修學校 C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 (2)以( )為界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分為兩個時期。 A1982年 B1978年 C1987年 (3)1953年( )發(fā)表了本學科最早

11、的一篇論文《教非漢族學生學習漢語的一些問題》。 A周祖謨 B劉月華 C呂必松 (4)1958年,我國出版的第一套對外漢語教材是( )。 A《學漢語》 B《漢語學習》 C《漢語教科書》 (5)鐘梫在《十五年漢語教學總結》中提出了“課內課外相結合”和()的實踐性原則。 A精講多練 B聽說結合 C以詞匯為主 答案: (1) A (2) B (3) A (4) C (5) A 6.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一、發(fā)

12、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是一項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1987年7月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由其常設機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第一任辦公室主任為北京語言學院院長呂必松;二、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科學,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1979年9月《語言教學與研究》改為正式出版的季刊,成為我國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yè)刊物;三、學科教育體系和課程體系。以較具代表性的漢語言專業(yè)本科教育為例,主要課程分為三大類:語言技能課、語言知識課和中國文化知識課;四、學科理論體系;五、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對外漢語教師的數(shù)量有了很大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也有了很大提高。1983年北京語言學院首先

13、開設了以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為目標的對外漢語教學本科專業(yè)。 (1)“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的常設機構是( )。 A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 B國務院外事辦公室 C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2)“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第一任辦公室主任是( )。 A周祖謨 B劉月華 C呂必松 (3)我國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yè)刊物是( )。 A《學漢語》 B《漢語學習》 C《語言教學和研究》 (4)漢語言專業(yè)本科教育的主要課程分為語言技能課、( )、中國文化知識課三類。 A

14、語言知識課 B國際政治課 C西方經(jīng)濟課 (5)我國首先開設以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為目標的對外漢語教學本科專業(yè)的學校是( )。 A北京語言學院 B北京大學 C南開大學 答案: (1) A (2) C (3) C (4) A (5) A 7. 世界漢語教學的現(xiàn)狀與特點。 世界漢語教學是在各國人民與我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又常常受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因素和國家關系變化的影響,經(jīng)歷過興衰的變化和曲折的道路。我國周邊國家由于歷史和文化的淵源關系,漢語教學歷史最久

15、。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是從公元3世紀或更早時開始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有70多個國家的主要大學開設中文系或中文課程。 當前世界漢語教學的發(fā)展,呈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一、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迅速增長,教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在世界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漢語仍屬于“非普遍教授語言”;二、現(xiàn)代漢語的教學日益受到重視,但在很大程度上漢語教學仍附屬于漢學,未能成為獨立的學科;三、中文的專業(yè)教育、學歷教育有所發(fā)展,漢語教學出現(xiàn)向中、小學發(fā)展的趨勢。但總的看來學生學習漢語的起點仍比較低,多數(shù)地區(qū)上不能培養(yǎng)高級漢語人才。 (1)世界漢語教學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因素和( )的影響。 A科技 B國家關

16、系變化 C自然環(huán)境 (2)最早開始漢語教學的國家有日本、( )、越南等周邊國家。 A朝鮮 B印度 C法國 (3)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迅速增長,教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在世界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漢語仍屬于( )。 A普遍教授語言 B非普遍教授語言 C重要教授語言 (4)現(xiàn)代漢語的教學日益受到重視,但在很大程度上漢語教學仍附屬于( )未能成為獨立的學科。 A漢學 B政治經(jīng)濟 C外交 (5)中文的專業(yè)教育、學歷教育有所發(fā)展,漢語教學出現(xiàn)向( )發(fā)展的趨勢。 A學前 B大學 C中、小學 答案: (1) B

17、 (2) A (3) B (4) A (5) C 第三章 8. 語言的基本特征及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 一、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啟示:學習一種語言要重視意義;學習一種語言要掌握語言系統(tǒng)和各分支系統(tǒng);語言的學習和教學應該從聽、說開始,首先要著眼于口頭語言。 二、語言存在于言語之中。啟示:對外漢語教學必須以言語為對象,從言語入手,只有通過言語才能學會語言;從言語接觸到的大量語言事實,應當總結歸納成一定的語言規(guī)則,讓學習者自己掌握。 三、語言有生成性。啟示: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漢語的能力,而不只是教會學生

18、掌握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要著重引導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語言規(guī)則。 四、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啟示:對外漢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是為了讓學習者掌握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語言課要充分體現(xiàn)工具課、技能課的特點。 五、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啟示:要學好目的語,必須了解目的語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課堂中要盡量用漢語進行教學,要求學習者用漢語來理解和表達,盡可能不借助于母語或媒介語。 六、語言產(chǎn)生于特定的社團并體現(xiàn)該社團的文化。啟示:對外漢語教學不能脫離漢語所體現(xiàn)的中國文化,與漢語緊密相關的文化因素的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

19、 七、語言是人類獨有的,只有人類才具備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特殊生理基礎。啟示:語言是可以學會的;成功的第二語言教學必須考慮到學習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這些因素影響到語言學習;研究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和規(guī)律,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意義。 (1)語言的學習和教學應該從( )開始,首先要著眼于口頭語言。 A聽、說 B讀、說 C讀、寫 (2)對外漢語教學必須以( )為對象。 A言語 B語言 C第二語言 (3)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要著重引導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 )。 A言語規(guī)則 B外語 C語言規(guī)則 (4)語言課要

20、充分體現(xiàn)工具課、( )的特點。 A知識課 B技能課 C文化課 (5)語言是人類獨有的,只有人類才具備學習和運用語言的( )。 A智商 B交際需要 C特殊生理基礎 答案: (1) A (2) A (3) C (4) B (5) C 9. 語言學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觀點。 人類對語言的研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希臘是語言研究的三大中心。 語言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一、歷史比較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奠基人為19世紀丹麥語言學家

21、拉斯克、德國語言學家格里姆和葆樸。19世紀中期德國學者施萊赫爾提出了語言的“譜系樹”理論,并畫出了印歐語系譜系樹形圖。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興起,使語言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二、結構主義語言學。代表人物索緒爾和他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這本書后來被封為語言學的“圣經(jīng)”,索緒爾被公認為現(xiàn)代語言學的主要奠基人;三、轉換生成語法。代表人物喬姆斯基,他提出了“語言習得機制”和“普遍語法”的假說和“深層結構”、“表層結構”的理論;四、功能主義語言學。代表人物韓禮德,他建立了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以“系統(tǒng)語法”為框架論述語言功能。 (1)古代語言研究的三大中心是古中國、古印度、( )。 A古希臘 B

22、古羅馬 C古埃及 (2)提出語言的“譜系樹”理論的是德國學者( )。 A瓊斯 B施萊赫爾 C葆樸 (3)( )的興起,使語言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A結構主義語言學 B轉換生成語法 C歷史比較語言學 (4)( )被封為語言學的“圣經(jīng)”。 A《句法結構》 B《語言論》 C《普通語言學教程》 (5)韓禮德是( )的代表人物,他建立了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 A結構主義語言學 B功能主義語言學 C歷史比較語言學 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B 10

23、. 什么是語言能力?什么是交際能力?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是什么? 語言能力是指人們所具有的語言知識,是一種內化了的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的語言規(guī)則體系。它是由喬姆斯基提出來的。 交際能力是指運用語言(或非語言手段)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包括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表達感情。它是由海姆斯提出來的。海姆斯還進一步提出了交際能力的四個特征:語法性、可接受性、得體性、現(xiàn)實性。 美國語言學家卡納爾概括了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策略能力。 (1)語言能力是指人們所具有的知識,是由( )提出來的。 A喬姆斯基 B海姆斯 C索

24、緒爾 (2)交際能力是指運用語言(或非語言手段)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包括( )、交流思想和表達感情。 A感知世界 B傳遞信息 C發(fā)現(xiàn)自我 (3)交際能力是由( )提出來的。 A喬姆斯基 B索緒爾 C海姆斯 (4)海姆斯還進一步提出了交際能力的四個特征:( )、可接受性、得體性、現(xiàn)實性。 A不可接受性 B社會性 C語法性 (5)美國語言學家卡納爾概括了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 )、策略能力。 A想象能力 B話語能力 C啟發(fā)能力 答案: (1) A (

25、2) B (3) C (4) C (5) B 11. 什么是語言形式?什么是語言功能?成人語言功能有哪些? 語言形式通常指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的結構體系,也稱為語言結構。語言功能指語言所能發(fā)揮的作用。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是語言的兩個重要方面,也是第二語言教學包括對外漢語教學的兩項主要內容。 韓禮德認為兒童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掌握了七種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表達個體功能、啟發(fā)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他把成人的語言功能歸納為三種:觀念功能—表達主觀經(jīng)驗和客觀經(jīng)驗;交際功能—表達社會關系和私人關系;話語功能—使語言的組成部分連貫銜接。 (1)語言形

26、式通常指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的結構體系,也稱為( )。 A語言規(guī)則 B語言體系 C語言結構 (2)( )指語言所能發(fā)揮的作用。 A語言作用 B語言功能 C語言能力 (3)以下屬于韓禮德認為兒童在語言發(fā)展中掌握的功能是( )。 A工具功能 B觀念功能 C話語功能 (4)( )把成人的語言功能歸納為觀念功能、交際功能、話語功能三種。 A索緒爾 B韓禮德 C喬姆斯基 (5)以下屬于成人語言功能的是( )。 A工具功能 B控制功能 C交際功能 答案:

27、 (1) C (2) B (3) A (4) B (5) C 12.合作原則是什么?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提出了會話含義理論,他提出“合作原則”,包括四項準則:一、質的準則—所說的話要真實,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或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二、量的準則—所說的話包含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而不要包含所超出需要的信息;三、關系準則—所說的話必須是有關的,要切題;四、方式準則—所說的話要清楚,有條理,簡練,避免晦澀歧義。 (1)美國語言哲學家( )提出了“合作原則”。 A格賴斯 B格里姆 C利奇 (2)孩子吃了蘋果,卻對媽媽說:“不是

28、我吃的?!边@句話中的孩子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 )。 A量的準則 B質的準則 C方式準則 (3)甲問乙:“你明天的飛機幾點起飛?”乙說:“大概是明天上午吧。”對話中的乙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 )。 A質的準則 B方式準則 C量的準則 (4)甲問乙:“你明天來嗎?” 乙說:“你這個人真好?!睂υ捴械囊疫`反了合作原則中的( )。 A量的準則 B方式準則 C關系準則 (5)甲對乙說:“明天派車去接三個醫(yī)學院的學生?!边@句話中的甲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 )。 A量的準則 B方式準則 C關系準則 答案: (

29、1) A (2) B (3) C (4) C (5) B 13.禮貌原則是什么? 在實際語言交際中,人們常常出于某種禮貌或其他目的,故意違反合作原則,從而產(chǎn)生言外之意讓聽話者去領會。對此,英國學者利奇提出了禮貌原則:一、得體準則:在會話中盡量讓別人少吃虧,多得益;二、寬宏準則:在會話中盡量使自己少得益、多吃虧;三、贊許準則:在會話中對別人少貶低、多贊許;四、謙虛準則:在會話中對自己少贊許,多貶低;五、贊同準則:在會話中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增加雙方的一致;六、同情準則:在會話中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增加雙方的同情。 (1)英國著名學者( )等人提

30、出了禮貌原則來補充會話原則。 A格里姆 B格賴斯 C利奇 (2)一位貴賓對負責接待的小劉說:“劉先生,這幾個月你跑前跑后,真太辛苦了。”小劉回答:“一點都不辛苦。只要您舒心,就是我最大的榮幸?!毙⒃谶@里運用了禮貌原則中的得體準則和( )。 A謙虛準則 B寬宏準則 C同情準則 (3)甲:“敢問您尊姓大名?”乙:“不敢。鄙人姓張、名云。”這段話中雙方都有意識地運用了禮貌原則中的贊許準則和( )。 A謙虛準則 B寬宏準則 C同情準則 (4)甲:“您所提的條件,有一些,我是同意的,只是對其中的一些條款我還要在向上級請示一下?!币遥骸拔液芨?/p>

31、興您能同意,希望能早日達成協(xié)議?!睂υ捴屑走\用了禮貌原則中的( ),減少了雙方的分歧。 A得體準則 B贊同準則 C贊許準則 (5)甲:“王主任,您看我的請調報告能批準嗎?”乙:“咱倆可是老交情了,走,我請你喝兩杯去?!睂υ捴幸疫\用了禮貌原則中的( )。 A贊許準則 B贊同準則 C同情準則 答案: (1) C (2) B (3) A (4) B (5) C 14.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有利因素和難點。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有利因素:一、語法方面: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tài)變化,名詞不用變格,動詞不用按人稱、性、數(shù)

32、、時、態(tài)來變位;二、語音方面:漢語只有400多個基本音節(jié),加上四聲的區(qū)別,一共也只有1300多個音節(jié);三、詞匯方面:漢語的詞音節(jié)少,便于記憶,而且構詞方式以詞根復合法為主,便于記憶。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難點:一、語法方面:漢語語法重“意”而不重 “形”,隱性語法關系豐富、表意靈活等;二、語音方面:漢語語音最大的難點在于聲調;詞匯方面:漢語中有大量的同義詞和近義詞,有豐富的量詞和語氣詞,大量固定的四字成語,給學習者增加了難度;漢字:漢字是學習者學習漢語最大的困難所在。 (1)以下屬于漢語學習語法方面有利因素的是( )。 A名詞不用變格 B漢語語

33、法重“意”而不重 “形” C動詞需要變位 (2)漢語的構詞方式主要以( )為主。 A重疊法 B附加法 C詞根復合法 (3)漢語學習中語音方面最大的難點是( )。 A聲調 B音節(jié)數(shù)量少 C缺少啞音節(jié) (4)下列屬于漢語學習中詞匯方面的難點的是( )。 A漢語的詞音節(jié)少 B大量固定的四字成語 C構詞方式以詞根復合法為主 (5)( )是學習者學習漢語最大的困難所在。 A聲調 B語法 C漢字 答案: (1) A (2) C (3) A (4)

34、 B (5) C 15.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廣義的教育指一切能增加人們的知識、技能,增強人們的體質和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狹義的教育指社會通過學校對受教育者的身心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影響和培養(yǎng)的活動。 教育的作用,對社會來說,在于傳授前人總結出來的知識、技能和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思想意識、道德規(guī)范,使社會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對個人來說,在于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識和能力,健全人的個性,使人類自身多樣化發(fā)展的需要得以滿足。 教育的目的具體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德育是指思

35、想品德的教育,它確定了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方向;二、智育是指傳授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它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三、體育指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水平。它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證;四、美育指培養(yǎng)學生感受、鑒賞、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的情感與能力。它是全面發(fā)展教育中獨特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指一切能增加人們的知識、技能,增強人們的體質和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 A廣義的教育 B狹義的教育 C教學 (2)( )指社會通過學校對受教育者的身心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影響和培養(yǎng)的活動。 A廣義的教育 B狹義的教育

36、 C教學 (3)以下屬于教育對于個人作用的是( )。 A傳授前人總結出來的知識、技能 B傳授道德規(guī)范 C健全人的個性 (4)智育是指傳授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它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 )。 A前提 B基礎 C核心 (5)體育指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水平。它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物質基礎和( )。 A前提 B重要保證 C核心 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B 16.教學過程的模式及其特點。

37、 代表性的教學過程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傳授式:在教師主導下系統(tǒng)地傳授書本知識的模式,如以夸美紐斯為代表的“觀察—記憶—理解—練習”過程。它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作用,使學生能比較快捷地獲得前人所積累的知識。缺點是容易造成注入式、滿堂灌的弊端,忽視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二、活動式:在教師輔導下,學生通過活動自己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模式,如以杜威為代表的“設置問題的情境—確定問題的性質—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執(zhí)行計劃—檢驗與評價”過程?;顒邮綇娬{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它混淆了學生的學習與科學研究的區(qū)別,有很大的片面性。 三、發(fā)現(xiàn)式:既主張學生學習最新的、系統(tǒng)的、有

38、嚴密邏輯結構的科學知識,同時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如以魯納為代表的“明確結構,掌握課題,提供資料—建立假說,推測答案—驗證(一次或反復)—作出結論”。這種教學模式既吸取了傳統(tǒng)派重視傳授書本知識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長處,又吸取了活動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特點。 四、發(fā)展式:認為教學過程不只是智育的過程而是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過程。這種觀點突破了把教學過程僅僅局限于智育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強調德智體美的全面教育與培養(yǎng)。 (1)具有代表性的教學過程模式主要有傳授式、( )、發(fā)現(xiàn)式、發(fā)展式。 A活動式 B填鴨式 C交際式 (2)以夸美紐斯為

39、代表的“觀察—記憶—理解—練習”過程屬于( )教學過程模式。 A活動式 B發(fā)現(xiàn)式 C傳授式 (3)活動式強調以( )為中心,但它混淆了學生的學習與科學研究的區(qū)別,有很大的片面性。 A學生 B教師 C 課堂 (4)( )教學模式既吸取了傳統(tǒng)派重視傳授書本知識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長處,又吸取了活動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特點。 A活動式 B發(fā)現(xiàn)式 C發(fā)展式 (5)( )教學模式突破了把教學過程僅僅局限于智育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強調德智體美的全面教育與培養(yǎng)。 A活動式 B傳授式 C發(fā)展式 答案: (1) A

40、 (2) C (3) A (4) B (5) C 17.教學原則的主要內容。 教學原則是從一定的教育和教學目的出發(fā),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根據(jù)對教學過程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而指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知識傳授和智能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聯(lián)系時間與理論知識為主導相結合的原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自覺性相結合的原則;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系統(tǒng)性和循序漸進性相結合的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量力性原則。 (1)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體現(xiàn)了( )的教學原則。 A知識傳授與

41、智能發(fā)展相結合 B鞏固性原則 C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 (2)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使學生積累知識,同時又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能力并使其個性得到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 )的教學原則。 A鞏固性原則 B知識傳授與智能發(fā)展相結合 C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 (3)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對學生有統(tǒng)一的、基本的要求和規(guī)格,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在水平、能力、素質方面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這體現(xiàn)了( )的教學原則。 A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B知識傳授與智能發(fā)展相結合 C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 (4)( )是處理教學中詞、概念和事物及其形象之

42、間關系的原則。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 (5)( )反映了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關系。 A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B知識傳授與智能發(fā)展相結合 C鞏固性原則 答案: (1) C (2) B (3) A (4) B (5) C 18.學科課程論及其特點。活動課程論及其特點。 學科課程論是一種以學科的知識體系為中心的課程理論,強調以各門學科知識固有的邏輯體系來組織課程,對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興趣、需要、接受能力考慮不多。 活動課程論是以經(jīng)驗為中心的

43、課程理論,強調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包括了各方面的知識,課程的編排應與生活經(jīng)驗的發(fā)展順序相一致。這種課程理論強調要讓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提倡“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學”,適應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的教學?;顒诱n程論強調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但對科學知識本身的邏輯體系和邏輯順序注意不夠,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 (1)學科課程論是一種以( )為中心的課程理論。 A學科的知識體系 B經(jīng)驗 C實踐活動 (2)( )強調以各門學科知識固有的邏輯體系來組織課程,對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興趣、需要、接受能力考慮不多。 A技能課程論 B活動課程論

44、C學科課程論 (3)活動課程論是以( )為中心的課程理論。 A經(jīng)驗 B學科的知識體系 C實踐活動 (4)這種課程理論強調要讓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提倡( ),“在做中學”,適應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的教學。 A以各門學科知識固有的邏輯體系來組織課程 B教育即生活 C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5)( )強調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但對科學知識本身的邏輯體系和邏輯順序注意不夠,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 A學科課程論 B技能課程論 C活動課程論 答案: (1) A (2) C (3) A

45、 (4) B (5) C 19.什么是教學方法?主要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指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方法。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xiàn),以及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要達到的程度和效率。以教學活動的主要途徑為依據(jù),教學方法可分為:以語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以觀察為主的教學方法;以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以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1)( )是指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方法。 A教學手段 B教學方法 C教學途徑 (2)以( )為依據(jù),教學方法可分為:以語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以觀察

46、為主的教學方法;以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以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A教學活動的手段 B教學活動的側重 C教學活動的主要途徑 (3)知識性、理論性的課程主要采用的是( )。 A以語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 B以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C以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4)( )一般用于各種體育、藝術、勞動技能以及掌握語言等能力為主的課程,常用于練習、實驗、實習作業(yè)等具體方法。 A 以語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 B以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C以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5)對文藝作品、體育表演甚至大自然的欣賞是( )的體現(xiàn)。 A以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B以訓練為主

47、的教學方法 C以語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 答案: (1) B (2) C (3) A (4) C (5) A 第四章 20.什么是布羅卡區(qū)?什么是韋尼克區(qū)?什么是語言習得關鍵期? 布羅卡區(qū)是主管說、寫的運動語言中樞,它是由法國外科醫(yī)生布羅卡發(fā)現(xiàn)的。韋尼克區(qū)是主管理解口語和一些書面語的聽覺語言中樞,它是由德國神經(jīng)學家韋尼克提出來的。 倫尼伯格于上世紀60年代提出語言習得“關鍵期”或稱“臨界期”假說。所謂語言習得關鍵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歲左右)以前,由于大腦語言功能側化尚未完成,左腦和右腦都能參與語言習得的這段時期。此時

48、大腦靈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較容易習得語言。這是母語習得的最佳關鍵期。 (1)( )是主管說、寫的運動語言中樞,它是由法國外科醫(yī)生布羅卡發(fā)現(xiàn)的。 A布羅卡區(qū) B韋尼克區(qū) C聽覺區(qū) (2)( )是主管理解口語和一些書面語的聽覺語言中樞,它是由德國神經(jīng)學家韋尼克提出來的。 A布羅卡區(qū) B韋尼克區(qū) C聽覺區(qū) (3)( )于上世紀60年代提出語言習得“關鍵期”或稱“臨界期”假說。 A喬姆斯基 B倫尼伯格 C韓禮德 (4)所謂語言習得關鍵期,就是指在( )以前,由于大腦語言功能側化尚未完成,左腦和右腦都能參與語言習得的這段

49、時期。 A青春期/12歲左右 B八歲左右 C十六歲左右 (5)語言習得關鍵期這是( )習得的最佳關鍵期。 A第一語言B外語C 母語 答案: (1) A (2) B (3) B (4) A (5) C 21.什么是記憶?記憶的分類及過程。 記憶是過去的經(jīng)驗在人腦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腦對過去經(jīng)歷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按內容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記憶按保持的狀態(tài)和時間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重現(xiàn)。識記按其目的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兩種;按依照

50、材料是否有意義或學習者是否了解其意義,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 (1)( )是過去的經(jīng)驗在人腦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腦對過去經(jīng)歷過的事物的反映。 A記憶 B識記 C遺忘 (2)記憶按內容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 )和運動記憶。 A感覺記憶 B情緒記憶 C短時記憶 (3)記憶按保持的狀態(tài)和時間分為( )、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A感覺記憶 B情緒記憶 C邏輯記憶 (4)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 )。 A遺忘 B再認和重現(xiàn) C保存 (5)識記按依照材料是否有意義或學習者是否了解其意義,分為( )和意

51、義識記。 A感覺識記 B情緒識記 C機械識記 答案: (1) A (2) B (3) A (4) B (5) C 22.什么是遺忘?衰退說與干擾說。 遺忘是指記憶過的內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確地再認和重現(xiàn),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痕跡不能鞏固。遺忘分為部分遺忘和完全遺忘、暫時遺忘和永久遺忘。 衰退說是指由記憶所建立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痕跡,由于得不到強化而逐漸衰退甚至消失,因而產(chǎn)生遺忘。 干擾說是指由記憶所建立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痕跡,由于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擾而產(chǎn)生抑制,所以產(chǎn)生遺忘。干擾保持的因素有兩類:

52、一類是前邊的學習活動對現(xiàn)在的記憶的保持所產(chǎn)生的影響,稱為前攝抑制;另一類是后邊的學習活動對現(xiàn)在的記憶保持所產(chǎn)生的影響,稱為倒攝抑制。 (1)( )是指記憶過的內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確地再認和重現(xiàn),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痕跡不能鞏固。 A識記 B遺忘 C保存 (2)遺忘分為部分遺忘和完全遺忘、( )。 A邏輯遺忘 B感覺遺忘 C暫時遺忘和永久遺忘 (3)有關遺忘的理論解釋主要有( )、干擾說兩種。 A衰退說 B遺忘說 C干擾說 (4)前邊的學習活動對現(xiàn)在的記憶的保持所產(chǎn)生的影響,稱為( )。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

53、正遷移 (5)后邊的學習活動對現(xiàn)在的記憶保持所產(chǎn)生的影響,稱為( )。 A正遷移 B前攝抑制 C倒攝抑制 答案: (1) B (2) C (3) A (4) B (5) C 23.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分類與特征。 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財富”部分,即與“物質文化”相對的“精神文化”,包括經(jīng)濟、政治、科學、歷史、文學、藝術、語言、世界觀、價值觀等。 按文化的內容常把文化分為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

54、化四個部分。 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文化是人類在進化過程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通過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的;二、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體現(xiàn)的;三、文化具有社會性,為一定的社會群體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四、文化具有系統(tǒng)性;五、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號系統(tǒng)之上的;六、文化是發(fā)展變化的。 (1)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 )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A社會財富 B物質財富 C文化財富 (2)狹義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財富”部分,即( ),包括經(jīng)濟、政治、科學、歷史、文學、藝術、語言、世界觀、價值觀等。 A制度文化 B觀念

55、文化 C精神文化 (3)按文化的內容常把文化分為物質文化、( )、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四個部分。 A行為文化 B社會文化 C精神文化 (4)生產(chǎn)工具、交通工具、各種產(chǎn)品、器具以及園林、建筑等技術體系屬于( )。 A制度文化 B社會文化 C物質文化 (5)以下不屬于文化的特征的是( )。 A實踐性 B民族性 C社會性 答案: (1) B (2) C (3) A (4) C (5) A 24.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以及給我們的啟示。 語言和文化

56、的關系:一、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與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二者不可分割;二、語言是用于記錄文化的符號體系,是文化的主要載體;三、語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進和制約。 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給我們的啟示是: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個整體。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種文化,必須掌握作為該文化符號的語言;而要習得和運用一種目的語,必須同時學習該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對目的語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 (1)以下屬于語言和文化關系的是( )。 A文化和語言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B語言是文化的主要載體 C語言和文化彼此分離 (

57、2)語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進和( )。 A分離 B排斥 C制約 (3)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個( )。 A整體 B體系 C系統(tǒng) (4)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種文化,必須掌握作為該文化符號的( )。 A言語 B語法 C語言 (5)要習得和運用一種目的語,必須同時學習( )。 A該語言所負載的文化 B語法知識 C言語技能 答案: (1) B (2) C (3) A (4) C (5) A 25.跨文化交際的定義及其特點。 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

58、之間的交際行為。這種交際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稱為跨文化語言交際。 跨文化交際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文化的差異與交際障礙;二、交際原則和價值觀念;三、母語的思維定勢和對異文化的成見;四、交際過程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趨向;五、交際的結果:文化的相互影響。從以上五個特點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際的根本特征是如何發(fā)現(xiàn)、認識和對待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1)(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行為。 A跨文化交際 B國際交流 C外交 (2)跨文化交際主要是通過( )來進行的。 A言語 B語言 C文化 (3)以下不屬于跨文化交際的特點的是(

59、 ) A文化的差異與交際障礙 B交際過程的相互背離和異化趨向 C母語的思維定勢和對異文化的成見 (4)( )是直接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 A母語的思維定勢和對異文化的成見 B文化的差異與交際障礙 C文化的相互影響 (5)跨文化交際的根本特征是( )。 A交際原則和價值觀念 B文化的相互影響 C如何發(fā)現(xiàn)、認識和對待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答案: (1) A (2) B (3) B (4) A (5) C 26.跨文化及

60、過程中文化沖突和適應的四個階段。 在跨文化交際中,或是進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以及學習目的語文化的過程中,文化差異都會引起人們的心理反應,產(chǎn)生一定的文化沖突,經(jīng)歷從文化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 這個過程大體上分為四個階段:一、蜜月階段;二、挫折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者常常會產(chǎn)生“文化震蕩癥”或“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指非本民族文化環(huán)境中生活或學習的人,由于文化的沖突和不適應而產(chǎn)生的深度焦慮的精神癥狀;三、調整階段;四、適應階段。 (1)在跨文化交際中,或是進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以及學習目的語文化的過程中,( )都會引起人們的心理反應,產(chǎn)生一定的文化

61、沖突。 A文化差異 B生活環(huán)境 C學習內容 (2)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的適應過程分為( )、挫折階段、調整階段、適應階段。 A接觸階段 B蜜月階段 C沮喪階段 (3)( )是指非本民族文化環(huán)境中生活或學習的人,由于文化的沖突和不適應而產(chǎn)生的深度焦慮的精神癥狀。 A文化不適應 B文化敵對 C文化休克 (4)文化震蕩癥一般是學習者在( )所產(chǎn)生的,通常表現(xiàn)為迷惑、沮喪等。 A蜜月階段 B調整階段 C挫折階段 (5)對于一般的學習者來說,步入適應階段所需的時間是( )。 A 5-6個月 B半年-一年 C

62、一年以上 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B 27.跨文化交際中對待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 跨文化交際中對待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通常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一、尊重不同的文化;二、理解與適應目的語文化;三、求同存異對待文化沖突;四、外為我用,發(fā)展本國文化;五、從跨文化交際的需要出發(fā),選擇文化依附。 在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語文化的問題上有四種態(tài)度:一是完全拒絕的態(tài)度;二是完全同化的態(tài)度;三是既完全保留母文化,又全盤接受目的語文化,成為“雙文化型”或者叫做“邊緣人”;四是立足母語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和

63、本質特征的同時,汲取目的語文化的長處,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稱為“外為我用型”。 (1)( )是對待任何一種文化應有的最基本的態(tài)度。 A理解不同的文化 B適應不同的文化 C尊重不同的文化 (2)以下不屬于跨文化交際中對待不同文化態(tài)度的是( )。 A理解與適應目的語文化 B對目的語文化全部贊同、接受 C尊重不同的文化 (3)以下不屬于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語文化的問題上的四種態(tài)度的是( )。 A完全同化 B完全拒絕 C既不保留母文化,又不接受目的語文化 (4)既完全保留母文化,又全盤接受目的語文

64、化,成為“雙文化型”或者叫做( )。 A唯我獨尊型 B邊緣人 C外為我用型 (5)立足母語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本質特征的同時,汲取目的語文化的長處,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稱為( )。 A唯我獨尊型 B雙文化型 C外為我用型 答案: (1) C (2) B (3) C (4) B (5) C 28.知識文化與交際文化。 上世紀80年代初,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學者張占一等人,從第二語言教學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實際出發(fā),按文化在交際中的功能提出區(qū)分“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的觀點。所謂知識文化是指跨文化交

65、際中不直接影響準確傳遞信息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交際文化則是指按跨文化交際中直接影響信息準確傳遞(即引起偏差或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 (1)上世紀80年代初,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學者張占一等人,從第二語言教學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實際出發(fā),按( )提出區(qū)分“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的觀點。 A文化在交際中的功能 B交際目的 C交際環(huán)境 (2)( )是指跨文化交際中不直接影響準確傳遞信息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 A語義文化 B交際文化 C知識文化 (3)( )則是指按跨文化交際中直接影響信息準確傳遞(即引起偏差或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

66、 A交際文化 B知識文化 C語義文化 (4)中國人用筷子吃飯,這屬于( )。 A交際文化 B知識文化 C語義文化 (5)在“毀我長城”中,長城的含義引申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屬于( )。 A知識文化 B語義文化 C交際文化 答案: (1) A (2) C (3) A (4) B (5) C 29.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言文化因素。 語言文化因素是與語言教學關系最緊密的文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語構文化。語構文化是指詞、詞組、句子、和話語篇章的構造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點,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方式;二、語義文化。語義文化指語義系統(tǒng)、主要是詞匯中所包含的社會文化涵義,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方式。這是語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教學的重點之一;三、語用文化。語用文化指語言用于交際中的語用規(guī)則和文化規(guī)約,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別是習俗文化所決定的。語用文化是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的主要內容,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因素教學的重點之一。對外漢語教學中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