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shù)學(xué)大一輪專題復(fù)習(xí) 專題五 立體幾何配套課件 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考數(shù)學(xué)大一輪專題復(fù)習(xí) 專題五 立體幾何配套課件 文(3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五立體幾何立體幾何是高中數(shù)學(xu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歷年高考試卷中被定位于中、低檔題各種題型均有出現(xiàn),一般是“一小(或兩小)一大”預(yù)計高考對本節(jié)知識的考查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1)求柱、錐、臺、球體的面積或體積;(2)重視新增的“三視圖”(2007 年與 2009 年兩次涉及解答題),通過給出的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求其表面積、體積;(3)以三棱錐、四棱錐或三棱柱、四棱柱為載體,以線面平行、線面垂直為核心,考查平行和垂直關(guān)系題型 1 三視圖與表面積、體積例 1:(2012 年廣東廣州二模)某建筑物的上半部分是多面體 MNABCD,下半部分是長方體 ABCDA1B1C1D1(如圖 5-1)該建筑物的正
2、(主)視圖和側(cè)(左)視圖如圖 5-2,其中正(主)視圖由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組合而成,側(cè)(左)視圖由長方形和等腰三角形組合而成(1)求線段 AM 的長;(2)證明:平面 ABNM平面 CDMN;(3)求該建筑物的體積圖 5-1圖 5-2(1)解:如圖 5-3,過點M 作 MO平面ABCD,垂足為 O,連接 AO.由于 AB平面 ABCD,故 MOAB.作 MPAB,垂足為 P,連接 PO.又 MOMPM,且MO平面MPO,MP平面 MPO,圖 5-3圖 5-4(2)證明:延長 PO 交 CD 于點 Q,連接 MQ,如圖 5-3,由(1)知:AB平面 MPO.MQ平面 MPO,ABMQ.MNAB,M
3、NMQ.MPMNM,MP平面 ABNM,MN平面 ABNM,MQ平面 ABNM.MQ平面 CDMN,平面 ABNM平面 CDMN.MP2MQ24PQ2,MPMQ.(3)解:方法一,如圖 5-3,作 NP1MP 交 AB 于點 P1,作NQ1MQ 交 CD 于點 Q1,由題意知多面體 MNABCD 可分割為兩個等體積的四棱錐 MAPQD 和 NP1BCQ1 和一個直三棱柱 MPQNP1Q1.四棱錐 MAPQD 的體積為【方法與技巧】三視圖應(yīng)遵循“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原則,即“正、俯視圖一樣長,正、側(cè)視圖一樣高,俯、側(cè)視圖一樣寬”.本題主要考查錐體體積、空間線線、線面關(guān)系、三視圖等知識,考查
4、化歸與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xué)思想方法,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互動探究】1(2013 年廣東廣州二模)如圖 5-5,已知四棱錐 PABCD的正視圖是一個底邊長為 4、腰長為 3 的等腰三角形,圖 5-6、圖 5-7 分別是四棱錐 PABCD 的側(cè)視圖和俯視圖(1)求證:ADPC;(2)求四棱錐 PABCD 的側(cè)面 PAB 的面積圖 5-5圖 5-6圖 5-7(1)證明:如圖 D35,依題意,可知點 P 在平面 ABCD 上的正射影是線段 CD 的中點 E,連接 PE, 則 PE平面 ABCD.圖 D35AD平面 ABCD,ADPE.ADCD,CDPEE,CD平面PCD,PE平面PC
5、D,AD平面 PCD.PC平面 PCD,ADPC.(2)解:依題意,在等腰三角形 PCD 中,PCPD3,DEEC2,過點 E 作 EFAB,垂足為 F,連接 PF,PE平面 ABCD,AB平面 ABCD,ABPE.EF平面 PEF,PE平面 PEF,EFPEE,題型 2 平行與垂直關(guān)系例 2:(2012 年廣東深圳二模)如圖 5-8(1),四棱柱 ABCDA1B1C1D1 的底面 ABCD 是平行四邊形,E,F(xiàn) 分別在棱 BB1 ,DD1 上,且 AFEC1.(1)求證:AEFC1;形,且 BE1,DF2,求線段 CC1 的長,并證明 ACEC1.圖 5-8證明:(1)四棱柱 ABCDA1B
6、1C1D1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邊形,AA1DD1,ABCD.DD1,CD平面 CDD1C1,AA1,AB 平面 CDD1C1,AA1平面 CDD1C1,AB平面 CDD1C1.AA1,AB平面 ABB1A1,AA1ABA,平面 ABB1A1平面 CDD1C1.AFEC1,A,E,C1,F(xiàn) 四點共面平面AEC1F平面 ABB1A1 AE ,平面AEC1F平面CDD1C1FC1,AEFC1.(2)如圖 5-8(2),設(shè) ACBDO,AC1EFO1,四邊形 ABCD、四邊形 AEC1F 都是平行四邊形,O 為 AC,BD 的中點,O1 為 AC1,EF 的中點連接 OO1,由(1)知 BEDF
7、,AC2BC2AB25,即 ACBC.BB1平面 ABCD,AC平面 ABCD,ACBB1.BC,BB1平面 BB1C1C,AC平面 BB1C1C.EC1平面 BB1C1C,ACEC1.【方法與技巧】在立體幾何的總復(fù)習(xí)中,首先應(yīng)從解決“平行與垂直”的有關(guān)問題著手,通過較為基本問題,熟悉公理、定理的內(nèi)容和功能,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概括,掌握立體幾何中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充分利用線線平行(垂直)、線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轉(zhuǎn)化的思想,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互動探究】2(2012 年山東濟(jì)南聯(lián)考)如圖 5-9,四棱錐 SABCD 中,M 是 SB 的中點,ABCD,BCCD,SD平
8、面 SAB,且 ABBC2CD2SD.(1)證明:CDSD;(2)證明:CM平面 SAD.圖 5-9圖 D3證明:(1)由 SD平面 SAB,AB平面SAB,所以SDAB.又 ABCD,所以 CDSD.(2)取 SA 的中點 N,連接 ND,NM,如圖 D36,又 ABCD,所以 NMCD 是平行四邊形NDMC,且 ND平面 SAD,MC 平面 SAD,所以 CM平面 SAD.題型 3 空間角及空間距離例 3:如圖 5-10,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4,ACBC3,D 為 AB 的中點(1)求點 C 到平面 A1ABB1 的距離;(2)若 AB1A1C,求二面角 A1CDC1
9、的平面角的余弦值圖 5-10解:(1)由ACBC,D為AB的中點,得CDAB.又CDAA1,故CD平面A1ABB1.(2)取D1為A1B1的中點,連接DD1,則DD1AA1CC1.又由(1)知CD平面A1ABB1,故CDA1D,CDDD1,所以A1DD1為所求的二面角A1CDC1的平面角因A1D為A1C在平面A1ABB1上的射影,又已知AB1A1C,得AB1A1D,【方法與技巧】立體幾何中的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以及空間的三種角,是高考的必考內(nèi)容,都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來處理,對于直線與平面間的幾種位置關(guān)系,可采用平行垂直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來證明,對于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可分別
10、通過平移法、射影法和垂面法將它們轉(zhuǎn)化為相交直線所成的角來處理本題主要考查立體幾何中傳統(tǒng)的平行與垂直關(guān)系,并且考查了線面所成的角,難度并不是太大,旨在考查考生對解題技巧的把握和抽象分析能力【互動探究】3(2011 年廣東)如圖 5-11,在錐體 PABCD 中,ABCDF 分別是 BC,PC 的中點(1)證明:AD平面 DEF;(2)求二面角 PADB 的余弦值圖 5-11圖D37cosPHBPH2BH2PB22PHBH743442723232212321217,即二面角 PADB 的余弦值為217.題型 4 折疊問題例 4:(2012 年廣東韶關(guān)二模)如圖 5-12(1),在等腰三角形ABC
11、中,D,E,F(xiàn) 分別是 AB,AC,BC 邊的中點,現(xiàn)將ACD沿 CD 翻折,使得平面 ACD平面 BCD如圖 5-12(2)(1)求證:AB平面 DEF;(2)求證:BDAC;(3)設(shè)三棱錐 ABCD 的體積為 V1,多面體 ABFED 的體積為 V2,求 V1V2 的值圖 5-12(1)證明:在ABC 中,由 E,F(xiàn) 分別是 AC,BC 中點,得EFAB.又 AB 平面 DEF,EF平面 DEF,AB平面 DEF.(2)證明:平面 ACD平面 BCD 于 CD,ADCD,且 AD平面 ACD,AD平面 BCD.又 BD平面 BCD,ADBD.又CDBD,且 ADCDD,BD平面 ACD.又
12、 AC平面 ACD,BDAC.(3)解:由(2)可知 AD平面 BCD,又E,F(xiàn) 分別是 AC,BC 邊的中點,【方法與技巧】立體幾何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空間問題平面化,當(dāng)然也有許多將平面轉(zhuǎn)換成立體幾何的習(xí)題,如折疊問題,有關(guān)折疊問題,一定要分清折疊前后兩圖形(折前的平面圖形和折疊后的空間圖形)各元素間的位置和數(shù)量關(guān)系,哪些變,哪些不變.如角的大小不變,線段長度不變,線線關(guān)系不變,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進(jìn)行推理證明.【互動探究】4(2013 年廣東)如圖 5-13,在邊長為 1 的等邊三角形 ABC中,D,E 分別是 AB,AC 邊上的點,ADAE,F(xiàn) 是 BC 的中點,AF 與 DE 交于點 G,將ABF 沿 AF 折起,得到如圖 5-14(1)證明:DE平面 BCF;(2)證明:CF平面 ABF;圖 5-13圖 5-14在折疊后的三棱錐 ABCF 中也成立,DEBC.DE 平面 BCF,BC平面 BCF,DE平面 B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