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高考生物二輪復習作業(yè)及講義: 專題六 實驗 課時作業(yè)2 方法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國通用高考生物二輪復習作業(yè)及講義: 專題六 實驗 課時作業(yè)2 方法練(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時作業(yè)2 方法練——遷移應用押高考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探究溫度影響淀粉酶活性”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合理設定實驗溫度屬于控制實驗的自變量
B.淀粉與淀粉酶應分別達到設定溫度后再混合
C.可選用碘液或斐林試劑對實驗結果進行檢測
D.淀粉的用量和保溫時間均可能影響實驗結果
解析:選C 探究溫度影響淀粉酶活性的實驗中溫度為自變量;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要保證酶在設定的溫度條件下發(fā)揮作用,淀粉與淀粉酶應分別達到設定溫度后再混合;使用斐林試劑時需水浴加熱,會改變實驗的自變量,因此不能用于本實驗結果的檢測;淀粉的用量和保溫時間為無關變量,均可能影響實驗結果,因此要保
2、持相同且適宜。
2.(2017·焦作一模)生物實驗中常用到對照,以下對照設置正確的是( )
A.研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分別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進行
B.研究蠑螈細胞核的功能實驗中,將其受精卵橫縊成有核和無核兩部分
C.驗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實驗中,甲組用錫帽罩住尖端,乙組去掉尖端
D.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時,分別使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
解析:選B 研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溫度為自變量,溶液的酸堿性為無關變量,應維持相同且適宜;驗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時,甲組用錫帽罩住尖端,乙組應用套筒罩住尖端以下一段;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時,應使用甲基綠和吡
3、羅紅混合染色劑。
3.探究兩種植物根系之間的競爭關系時,為了獲得較好的實驗結果,以下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需要選不同環(huán)境中的植物進行實驗
B.選擇的兩種植物大小必須基本一致
C.不同種植物種植在一起作為實驗組
D.可設置兩種植物的間距來設計實驗
解析:選A 要探究兩種植物根系之間的競爭關系時,需要選相同環(huán)境中的植物進行實驗,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某種植物因不適應環(huán)境而死亡的現(xiàn)象;選擇的兩種植物大小必須基本一致,否則會因個體差異而不能真實反映二者的競爭關系;不同種植物種植在一起作為實驗組,每種植物單獨種植作為對照組;可設置兩種植物的間距來設計實驗。
4.下列屬于控制自變量的操作且正確
4、的是( )
A.在探究過氧化氫酶最適pH的實驗中,需要在同一溫度下進行
B.在探究光照強弱對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中可用不同功率的燈泡控制變量
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對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中,兩只燒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
D.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條作對照
解析:選B 在探究過氧化氫酶最適pH的實驗中,需要在同一溫度下進行,這屬于對無關變量的控制;在探究光照強弱對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中可用多盞不同功率的燈泡控制變量,這屬于對自變量的控制;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對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中,兩只燒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這屬于對無關變量的控制;在探索生長素類似
5、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中,應用相同植物的插條作對照,這屬于對無關變量的控制。
5.下列對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適溫度的實驗中,不宜用斐林試劑檢驗還原糖的生成
B.探究酶的專一性實驗中,淀粉酶分別催化底物淀粉、蔗糖,用碘液檢測
C.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最適濃度的預實驗中,不需設置用蒸餾水處理的對照組
D.驗證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實驗中,含等量蛋清液的A、B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餾水,充足時間保溫后,用雙縮脲試劑檢測
解析:選A 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需要水浴加熱,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適溫度的實驗中,不宜用斐林試劑檢驗還原糖的生成;探究酶的
6、專一性實驗中,淀粉酶分別催化底物淀粉、蔗糖,用碘液可檢測淀粉是否被水解,而蔗糖是否被水解無法用碘液檢測;為了防止實驗的盲目性,應設置用蒸餾水處理的對照組;蛋白酶也屬于蛋白質,也能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顏色反應。
6.下列探究性實驗中,對實驗變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所加酶的量和pH是無關變量
B.“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實驗,培養(yǎng)液中的溶氧量是無關變量
C.“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促進插條生根的作用”實驗,插條生根數(shù)是無關變量
D.“探究植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實驗,原生質層外側溶液的濃度是無關變量
解析:選A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自變
7、量是溫度,因變量是酶活性,故所加酶的量和pH是無關變量;“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實驗,自變量為是否有氧;“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促進插條生根的作用”實驗,自變量為生長調節(jié)劑的濃度,因變量是插條生根數(shù);“探究植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實驗,細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濃度差是自變量。
7.甲研究小組利用小鼠做胰島素功能驗證實驗,乙小組做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植物生根影響的實驗。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小組應將小鼠分為兩組,分別注射胰島素和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觀察小鼠癥狀即可
B.甲小組除將小鼠分為兩組外,在分別注射胰島素和生理鹽水前應分別觀察兩組小鼠生理狀況并測定血糖濃度
C.乙小組在探
8、究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植物生根的影響時,可以省去用蒸餾水處理這一組
D.乙小組設計的不同濃度生長素為自變量,其他變量如溫度應相同且保持在5 ℃
解析:選B 甲研究小組利用小鼠做胰島素功能驗證實驗時,應將小鼠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注射生理鹽水作為空白對照,此外,還要注意動物本身的前后自身對照,即在分別注射胰島素和生理鹽水前應分別觀察兩組小鼠生理狀況并測定血糖濃度。乙小組在探究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植物生根的影響時,蒸餾水處理作為空白對照,不能省去。乙小組設計的不同濃度生長素為自變量,其他變量屬于無關變量,要求相同且適宜,溫度應控制在適宜條件下。
8.實驗中的變量主要有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下列不屬于
9、控制無關變量的操作的是( )
A.驗證光合作用能產(chǎn)生淀粉的實驗中,首先將實驗植物做饑餓處理
B.驗證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先將每一組底物和酶溶液分別放在相同溫度下適當時間后再混合
C.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中,將葉片的一半用黑紙包住
D.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制備濾紙條時剪去兩角
解析:選C 驗證光合作用能產(chǎn)生淀粉的實驗中,首先將實驗植物做饑餓處理是消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質是消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驗證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中,溫度是自變量,底物和酶溶液是無關變量,先將每一組底物和酶溶液分別放在相同溫度下適當時間后再混合;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中,將
10、葉片的一半用黑紙包住,實質是控制自變量;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制備濾紙條時剪去兩角,屬于控制無關變量。
9.假說—演繹法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fā)現(xiàn)了兩個遺傳規(guī)律。下列關于孟德爾的研究過程的分析,錯誤的是( )
①“提出問題”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基礎上的?、诿系聽査骷僭O的核心內容是“性狀是由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蹫榱蓑炞C做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苊系聽柊l(fā)現(xiàn)的遺傳規(guī)律可以解釋所有進行有性生殖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
A.①②
11、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B 孟德爾假設的“核心內容”是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孟德爾的遺傳規(guī)律并不能解釋所有進行有性生殖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
10.如圖是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設計的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①處應為“演繹推理”,比如孟德爾所做的測交實驗就屬于此過程
B.圖中②處應為“因變量”,比如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酶濃度就是此變量
C.圖中③處應為“無關變量”,比如探究甲狀腺激素作用,有無甲狀腺激素就是此變量
D.圖中④處應為“干擾因素”,比如血紅蛋白不適用于根據(jù)顏色反應的蛋白質成分檢測
解析:
12、選D 圖中①應為“做出假設”;②應為“因變量”,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實驗中酶濃度應屬于無關變量;圖中③應為“無關變量”,但探究甲狀腺激素作用時,有無甲狀腺激素應屬于自變量。
11.神經(jīng)肽Y是由下丘腦神經(jīng)分泌細胞分泌的激素,在體液調節(jié)中起到重要作用。為研究神經(jīng)肽Y對前脂肪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影響??蒲行〗M進行了如下實驗(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多少表示相對數(shù)量的多少)。
分組
前脂肪細胞相對數(shù)量
加入溶液(5 mL)
脂肪細胞相對數(shù)量
甲組
+
生理鹽水
+
乙組
+
10-10 mol/mL神經(jīng)肽Y
++
丙組
+
10-5 mol/mL神經(jīng)肽Y
+++
13、丁組
+
10-2 mol/mL神經(jīng)肽Y
++++
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甲組為對照組,實驗的自變量是神經(jīng)肽Y的濃度
B.動物體內神經(jīng)肽Y分泌增多,有可能會導致肥胖
C.神經(jīng)肽Y分泌后只運輸?shù)较鄳陌屑毎l(fā)揮作用
D.神經(jīng)肽Y能夠促進前脂肪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解析:選C 甲組為空白對照,自變量是神經(jīng)肽Y的濃度;由表可知,各實驗組脂肪細胞相對數(shù)量均比對照組多,說明神經(jīng)肽Y能促進前脂肪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動物體內神經(jīng)肽Y增多,則脂肪細胞隨之增多,可能會導致肥胖;神經(jīng)肽Y屬于激素,通過體液運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細胞)。
12.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正確的
14、有( )
①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 ②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時用標志重捕法
③在電子顯微鏡下拍攝到的葉綠體的結構屬于概念模型?、苊系聽栠z傳規(guī)律的研究過程和摩爾根果蠅眼色遺傳的研究過程均用到了假說—演繹法?、菰谔骄可L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用浸泡法處理時要求時間較長、溶液濃度較低,沾蘸法則正好相反?、拚{查人群中某遺傳病發(fā)病率時,最好要選取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的多基因遺傳病
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四項
解析:選C 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取樣時要注意隨機取樣,①正確;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時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②錯誤
15、;在電子顯微鏡下拍攝到的葉綠體的結構不屬于概念模型,③錯誤;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研究過程以及摩爾根果蠅眼色遺傳的研究,均用到了假說—演繹法,④正確;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用浸泡法處理時要求時間較長、溶液濃度較低,沾蘸法是把插條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藥液中蘸一下,時間較短,⑤正確;調查人群中某遺傳病發(fā)病率時,隨機選取調查對象,最好對單基因遺傳病進行調查,⑥錯誤。
13.某研究小組對“紫外線輻射對酵母菌生長的影響”這一課題進行了初步的探究,結果如下表:
培養(yǎng)皿編號
1
2
3
4
5
紫外線輻射劑量(J/m2)
0.2
0.8
X
2.0
2.6
實驗后
16、的酵母菌數(shù)量(×106個/mL)
27
26
14
10
6
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表中X的值應為1.4,各實驗組的紫外線輻射劑量應保持相同的劑量梯度
B.該實驗中1號培養(yǎng)皿是對照組,2~5號培養(yǎng)皿是實驗組
C.在實驗過程中需嚴格控制的無關變量有紫外線輻射劑量、紫外線輻射時間等
D.分析實驗結果可知,紫外線主要是通過誘發(fā)基因突變,導致酵母菌數(shù)量減少的
解析:選A 該實驗通過相同劑量梯度的紫外線處理實現(xiàn)了相互對照;紫外線輻射劑量是自變量;本實驗沒有說明酵母菌是否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故通過本實驗不能獲得“紫外線主要是通過誘發(fā)基因突變,導致酵母菌數(shù)量減少的”這一結論
17、。
14.科學家利用小鼠進行特異性免疫研究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提取分離出對細菌X免疫過的小鼠甲和未對細菌X免疫過的小鼠乙體內的T細胞和血清,分別注入四組未接觸細菌X的小鼠體內,一段時間后,分別注入等量的細菌X,得到如下實驗結果。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Ⅲ組和Ⅳ組在該實驗中起對照作用
B.由該實驗結果可得出小鼠對細菌X的免疫為細胞免疫
C.Ⅱ組與Ⅳ組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體不能有效抑制脾臟內的細菌繁殖
D.由Ⅰ、Ⅱ兩組實驗結果說明細菌X生活在小鼠的內環(huán)境中
解析:選D 由題干的信息可知,實驗的自變量是小鼠是否經(jīng)過細菌X的免疫,因變量是處理后小鼠脾臟中活細菌的數(shù)量,4組實驗中,
18、沒有經(jīng)過細菌X免疫處理的Ⅲ、Ⅳ組在該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由圖示結果可知,經(jīng)過細菌X免疫的甲鼠中的T細胞能夠有效消滅細菌,而經(jīng)過免疫的血清中的抗體和沒有經(jīng)過免疫的血清都不能有效地抑制脾臟中細菌的繁殖,由此推知,細菌X生活在脾臟細胞內,小鼠對細菌X的免疫為細胞免疫。
二、非選擇題
15.某植物莖稈有短節(jié)與長節(jié),葉形有皺縮葉與正常葉,葉脈色有綠色和褐色,莖稈有甜與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員用該植物進行的兩個實驗(其中控制莖稈節(jié)的長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葉形的基因用B和b表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純合的短節(jié)正常葉植株與純合的長節(jié)皺縮葉植株雜交,F(xiàn)1全為長節(jié)正常葉植株,F(xiàn)2中長節(jié)正常葉
19、∶長節(jié)皺縮葉∶短節(jié)正常葉∶短節(jié)皺縮葉=9∶3∶3∶1。
①從生態(tài)學方面解釋上述實驗中F1的性狀表現(xiàn)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在方框內畫出實驗一中F1基因在染色體的位置(用“|”表示染色體,用“·”表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2)[實驗二]純合的綠色葉脈莖稈不甜植株與純合的褐色葉脈莖稈甜植株雜交,F(xiàn)1全為綠色葉脈莖稈不甜植株,F(xiàn)2中只有兩種表現(xiàn)型,且綠色葉脈莖稈不甜植株∶褐色葉脈莖稈甜植株=3∶1(無突變、致死現(xiàn)象等發(fā)生)。
①與實驗一的F2
20、結果相比,請嘗試提出一個解釋實驗二的F2結果的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據(jù)你的假設,實驗二中F1產(chǎn)生配子的種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種。
③為驗證你的假設是否成立,可采用________法,若實驗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假設成立。
解析:(1)莖稈長節(jié)、正常葉更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的進行,增強其生存斗爭能力。從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可知控制莖稈節(jié)長、葉形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據(jù)此可畫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2)實驗二的F2中只有兩種表現(xiàn)型,且比例為3∶1,推測控制葉脈色、莖稈甜度的兩對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按照這個假設,F(xiàn)1能產(chǎn)生兩種配子。為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可用測交的方法,如果假設成立,則測交結果為綠色葉脈莖稈不甜與褐色葉脈莖稈甜的比例為1∶1。
答案:(1)①增加光合作用能力,增強生存斗爭能力
② (2)①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③測交 綠色葉脈莖稈不甜∶褐色葉脈莖稈甜=1∶1(合理即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