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形形色色的材料教案 湘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形形色色的材料教案 湘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形形色色的材料教案 湘教版
教材分析:
1.單元分析:
本單元“各種各樣的材料”所研究的“材料”是指可以直接制造成品的東西,如造紙用的麻、紡織用的棉紗等。共有四課:《形形色色的材料》、《我們的衣服》、《紙》、《材料的應用》。教材力圖通過對幾種生活常見物品制造材料的分析,使學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認識材料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過對幾種不同材料的研究,使學生認識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要根據(jù)物品的使用需要,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加工制作,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關系。
2.課程分析:
2、
本課是湘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是這個單元的起始課。由“我們身邊的物體是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制作的” 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并分析制作物體的材料類型,引出材料的多樣性。并根據(jù)材料的不同給觀察的物品分類。本課還要讓學生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按照這個標準給歸納出的各種材料進行分類。
3.活動分析:
本課有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觀察教師里的物品,判斷它們各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這個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對材料的原有認知,初步判斷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造的;第二個活動是將教室的物品按不同材料分類。經過調查、學生確定了一些常見材料,然后給物品按材料不同分類;第三個活動是認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按這個標
3、準對材料進行分類。讓學生通過這個活動了解關于材料的更多知識。
學情分析: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根據(jù)生活經驗對材料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知道材料就是能做成物品的東西,例如:做鉛筆用的木頭,做杯子用的塑料等,但對具體材料的性質還很模糊,對于物品是由哪種材料制造的,只能憑借經驗,還判斷不準,甚至不能判斷,所以本課看似簡單,學生也會自以為明白,但到了具體問題上,就會出現(xiàn)困難,例如:橡皮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學生就很難說清楚。而本課能將學生領進材料的世界,對常見材料有個全些的認識和了解。
教學目標:
按《課標》內容,關于“材料”這部分,要求學生能判斷物體是由不同材料組成,如:木頭、金屬、塑料
4、、紙等,并能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能區(qū)分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本課具體目標如下: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了解材料的多樣性。
2.常見的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等,初步建立“材料”的概念,并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
3.知道可以把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身邊的物體,分析制作物體的材料類型并用詞語描述做好記錄。
2.把不同的物體按不同的材料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幾種常見材料做成的物體,記錄單。
學生準備:由各種材料組成的物體,包括教室內、書包里和學
5、生的服飾及生活用品。
教師準備的物品應盡量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比較常見的、容易判斷的材料制品。讓學生對材料的概念有個具體形象的認識。學生是從三個方面來準備,一是學生的服飾,二是學習用品,三是教師擺放的物品。這些物品的準備能讓學生認識到材料的多樣性及人類是如何根據(jù)需要選擇制作物品所用的材料。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揭題導入
??? 談話:(出示一些常見材料制作的物品,如:玻璃杯子,木頭尺子等)你們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嗎?我們就把這些能用來制作物品的玻璃、木頭叫材料(板書:材料)。你們還知道那些材料?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入手,了解學生對材料概念的原有認知,同時也讓
6、學生對材料這個概念產生具體形象的認識。]
???二、觀察并記錄身邊的物體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1.觀察、記錄身邊的材料。
???談話:同學先看看我們周圍都有哪些物品?可不可給它們歸歸類?(引導學生我們周圍的物品大致包括三類,有身上物品、書包里的學習用品,還有教室里擺放的物品等等。)它們分別都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你們能做出判斷嗎?.判斷的結果應該怎么辦?(在每組桌子上都有一個調查表,有的是“身上物品調查表”、有的是“學習用品調查表”、有的是“教室擺放物品調查表”。
???要求:(課件出示)①表上記錄著要調查物品的名稱和制作物品所使用的材料,還有一些空格同學們可以繼續(xù)補充。②以同桌的兩個
7、人為一小組,共同來完成這個調查活動。③有困難的判斷不出來的或是判斷不準的做上標記。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調查收集足夠多的信息,一方面了解材料的多樣性,另一方在判斷物品究竟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過程中,對材料又有一個再認識的過程,經過小組兩個人的思考,比較,充分調動原有認知做出判斷,同時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做一個積累。]
???2.交流、整理和分析調查記錄,進行分類,對材料形成新的認識。
???交流:匯報學生的調查記錄情況。(學生按上面三類表格邊出示實物邊匯報,及時糾正判斷材料有誤的,其他小組補充匯報)
???整理分析: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通過你們的調查記錄和同學的匯報,你認為我們常用的材
8、料有哪些?(板書常用材料: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并適當解釋一下,比如纖維這種材料就不好理解,可以出示具體的實物讓學生理解)
??分類:我們可不可以把同學們觀察的物品按材料的不同分分類?(學生分類)
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上面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歸類,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對材料有個新的認識,還會發(fā)現(xiàn)有的物品根據(jù)需要由多種材料制作。這個活動是整節(jié)課的關鍵,學生要把常見的材料種類歸納出來,還要根據(jù)這個依據(jù)進行分類。分類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有效手段,是處理信息的一種概括思維能力,是小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由最初對周圍物品的外在淺顯特征的分類到探究物品本質特征的分類,
9、學生經歷了一個認識的過程。]
???3.小結:同學們,你們觀察的很仔細,也很善于思考,這都是學習的好習慣。材料真是一個大王國,有許多種類,可謂是“形形色色”“琳瑯滿目”。(板書:形形色色的)
?[設計意圖:是對上面活動的小結。]
三、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談話:(課件演示)材料的種類這么多,它們都來自哪兒?(可以引導學生是來自大自然還是經過人類加工而成,如制作筷子的材料是木頭,木頭這種材料來自哪兒?(大自然)我們就把像木頭這樣直接來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并舉例說明;在看礦泉水瓶的材料是塑料,它來自哪兒?能在大自然直接找的,而是經過人類合成制造的材料,我們就把這樣的材料叫人造
10、材料,并舉例說明)
那我們可不可以把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分分類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都有什么材料?怎么分?(師生一起給材料分類,演示材料分類過程。)
[設計意圖:既是對材料概念的鞏固,也是對材料的一個深入認識,能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對材料進行簡單的分類。]
?四、課堂延伸
???介紹材料發(fā)展史:
???(課件出示)材料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梢赃@樣說,自從人類一出現(xiàn)就開始了使用材料。在原古時代,人類只能使用純天然材料,(如獸皮、甲骨、羽毛、樹木、草葉、石塊、泥土等)所以是材料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到了距今約10000年前到20世紀初,材料發(fā)展到第
11、二個階段。人類開始單純利用火制造材料,例如人類用天然的礦土燒制陶器、磚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從各種天然礦石中提煉銅、鐵等金屬材料,等等。20世紀初,材料的發(fā)展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利用物理與化學原理合成材料,如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纖維及合成橡膠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現(xiàn),超導材料、半導體材料、光纖等材料都是這一階段的杰出代表。20世紀50年代金屬陶瓷的出現(xiàn)標志著材料的發(fā)展進入到復合化階段,復合材料的時代到來。如玻璃鋼、鋁塑薄膜、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最近出現(xiàn)的抗菌材料等。在近三、四十材料開始向智能化階段發(fā)展如:形狀記憶合金、光致變色玻璃等智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離理想智能材料的目標還
12、相距甚遠,還需要你們去努力呀!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發(fā)展史的介紹,讓學生對材料的歷史發(fā)展有個全面的認識,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欲望。]
??五、總結:
??總結:聽了上面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呢?形形色色的材料正是我們人類生產、生活離不開的物資基礎,希望你們現(xiàn)在學好本領,日后也能在材料發(fā)展史上創(chuàng)造出輝煌,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附送:
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怎樣使水變清 1教案 鄂教版
一、教學目的: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渾濁的水,并用語言描述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
2.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
3.學會使水變清的方法。
13、4.知道自來水的凈化過程。
5.愿意合作交流。
6.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準備:
1.燒杯、鐵架臺、塑料瓶等。
2.渾濁的水,洗干凈的小石子和砂。
3.做好參觀自來水廠的準備。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一杯渾濁的水,問:怎樣使渾濁的水變清?
2.圍繞“怎樣使渾濁的水變清?”進行討論。
3.學生進行推測。
4.匯報交流學生的推測,師生共同評議并小結。
(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1.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推測,設計實驗研究方法。
2.分小組匯報實驗研究方案,集體交流評議,完善實驗方案。
3.組織實驗:
(1)實驗一:將渾濁的水靜置,存放一段時間后,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加明礬后,效果更明顯)
(2)實驗二:
a.用繩將一個去底的空塑料瓶倒吊著;
b.在吊著的瓶中裝入洗凈的石子和砂;
c.將已沉淀的還比較渾濁的水慢慢倒入瓶中,從瓶的下口滲出了相對清潔的水。
4.學生將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交流,并小結:實驗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實驗二采用的是過濾的方法,這些方法都能使渾濁的水變清。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提問:還有哪些使水變清的辦法?
2.討論后,合作做一做。
3.引導學生小結:能使渾濁的水變清的方法有過濾.沉淀.消毒.蒸餾.離子交換等。
4.參觀自來水廠凈化水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