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學(xué)案:第五單元 5 壇經(jīng)兩則 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學(xué)案:第五單元 5 壇經(jīng)兩則 含答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5 《壇經(jīng)》兩則
修剪欲望
馬志國
索提那克法師來到寺院做住持后,繞著寺院巡視,發(fā)現(xiàn)山坡上長著灌木。一天,寺院來了一個不速之客??腿藛枺骸叭嗽鯓硬拍芮宄约旱挠俊彼魈崮强朔◣熣f:“只要能經(jīng)常反復(fù)修剪一棵樹,你的欲望就會消除?!笨腿艘苫蟮刈呦蛞粎补嗄荆青赀青甑丶袅似饋?。一壺茶的工夫過去,法師問他感覺如何。客人笑笑:“身體倒是輕松了許多,可是堵塞心頭的欲望,好像并沒有放下。”客人走的時候,跟法師約定10天后再來。法師不知道,客人是曼谷最負盛名的娛樂大亨。10天后,大亨來了;16天后,大亨又來了。3個月過去了,大亨已經(jīng)將那棵灌木修剪得像一只鳥。法師問他:“
2、現(xiàn)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帶愧色地回答:“修剪的時候能夠氣定神閑,可是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樣冒出來?!贝蠛嘈藜舻镍B完全成型后,法師說:“施主,你知道為什么我建議你來修剪樹木嗎?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發(fā)現(xiàn),原來剪去的部分,又會重新長出來。這就像我們的欲望,你別指望完全消除。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觀?!贝蠛啻笪?。
人生的痛苦從哪里來?——我們所欲無限,而我們所能有限。怎么解脫痛苦?——修剪欲望,收回自己的心。其實,根本沒有什么人或東西能局限你,是你的欲望在瘋長。而你的心一旦回歸自然本性,反而會獲得無限的自由,你也就徹底擺脫欲望的局限了。
知識卡片
3、
1.作家作品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盧,新州(今廣東新會)人。慧能家境貧寒,三歲喪父,遷居南海。稍長,賣柴養(yǎng)母。因聽人誦讀《金剛經(jīng)》有悟,決心出家學(xué)佛。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黃梅參拜弘忍大師學(xué)法。弘忍為慧能講經(jīng)并且把世代相傳的法衣交給他,正式傳他為禪宗六祖。后在南華寺,六祖慧能傳教說法長達37年之久。其間,韶州刺史韋璩曾邀請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講經(jīng),其言行被弟子法海匯編成書,這就是被奉為禪宗宗經(jīng)的《六祖壇經(jīng)》。
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為“東方三圣人”?;勰茏鳛樵谖覈鴼v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思想
4、家之一,其思想飽含著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給人以有益的啟迪,并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guān)注。
《壇經(jīng)》,又稱《六祖壇經(jīng)》,全稱是《六祖慧能大師法定壇經(jīng)》。
在中國人所寫的全部佛教著作中,只有《壇經(jīng)》被尊為經(jīng)。一般認為,它是由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口述,其弟子法海筆錄而成。
禪宗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宗派。在禪宗一脈承傳中,菩提達摩大師是西天第二十八祖,也是東土初祖。他在梁武帝時代來到東土,將法傳給二祖慧可,慧可傳給三祖僧琛,三祖僧琛傳給四祖道信,四祖道信得法后又傳給五祖弘忍,五祖弘忍傳法給六祖慧能。
《壇經(jīng)》記載了慧能得法傳宗的經(jīng)歷和啟發(fā)門徒的言教,是禪宗最重要的經(jīng)典。此經(jīng)主張人生覺悟和解脫之道
5、在我不在天,在內(nèi)不在外,唯一的正途是認識自身本性,實現(xiàn)自我。此經(jīng)倡導(dǎo)“眾生平等,無有高下”“凡圣如一”“眾生皆有佛性”,因此蔑視言教,挑戰(zhàn)權(quán)威,視一切名言經(jīng)典只不過是開智悟道的方便之門。
《壇經(jīng)》不論在中國佛教史還是思想史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2.背景資料
禪宗的主導(dǎo)思想主要包括佛性本有、無住生心(在沒有執(zhí)著的情況下,保持心的圓融無滯,自然流轉(zhuǎn))、頓悟法門。它們雖然是唯心主義的,不科學(xué)的,但含英咀華,剔除糟粕,我們還是能夠從禪語中覓得一些人生智慧的。禪一度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有人認為,如果你面對著種種煩惱,不能自拔,讀一點禪語,參一參機鋒,這會幫助你進入一個快樂無憂的境界,促使你的心
6、靈變得灑脫、曠達。
3.文化常識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達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后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币庵竿高^自身實踐,從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達到真正的認識自我。
興起于唐五代時期的禪宗,與天臺、華嚴、法相等經(jīng)院化的宗派相比,有著許多突出的特點。其一,禪宗強調(diào)個體的內(nèi)心覺悟,強調(diào)個體精神的獨立、自由,所以它具有一種反教條、反權(quán)威的性質(zhì)。如慧能所說:“萬法盡在內(nèi)心,何不從中頓見真如”。其二,禪宗強調(diào)個體的直接體驗,所以它要破除語言和邏輯的障礙。在禪宗那里,個人的當下直接的
7、體驗就是一切。其三,禪宗主張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吃飯、走路、擔水、砍柴,都可以悟道。世上的一草一木,一切生機活潑的東西,都可以體現(xiàn)禪意。所以禪宗強調(diào)“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無念”,“無念”是不執(zhí)著于念,也就是不為外物所累,保持人的清靜心。一個人一旦開悟,他就會明白最自然、最平常的生活,就是佛性的顯現(xiàn)。
自主學(xué)習(xí)
1.易誤讀字
信稟(bǐnɡ) 禪師(chán)
韶州(Sháo) 利鈍(dùn)
2.一詞多義
聞
將
故
疾
利
3.古今異義
法即一宗
古義:同一宗族,文中特指“宗派”
今義:表示事情、貨物、款項的數(shù)量詞
4.詞類活用
8、
于南荊府當陽縣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詞作動詞,擔任住持)
5.文言句式
(1)省略句
若住(于)此間
五祖夜至(于)三更
喚慧能(于)堂內(nèi)
(2)倒裝句
何以漸頓(賓語前置)
文本研讀
慧能受法
南能北秀
【主旨歸納】
《慧能受法》
講的是慧能從禪宗五祖弘忍那兒接受禪法的故事。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況下向慧能傳授佛法并交給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安排他從速離開。
《南能北秀》
講的是弘忍之后,禪宗分為南北兩派?;勰芙邮芪遄嬉吕彛瑐鹘處X南,故稱南能;神秀傳教于北方,故稱北秀。“南能北秀”實際是
9、同一禪宗的兩個流派。
要點解析
1.禪宗傳法中的“以心傳心”
禪宗傳法強調(diào)“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當令自悟”,意思是師徒的傳授,不借助語言文字,單純以慧心相授受。這種傳授方式實質(zhì)是要破除語言文字的障礙,不執(zhí)著于外物。語言是我們?nèi)祟愓J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但當我們適應(yīng)了這套符號體系之后,有時候會把語言呈現(xiàn)給我們的意義錯當作事物的本體,反而忽視了對本體的探察。就像初習(xí)禪的人,總要問“禪是什么”“佛是什么”之類的問題期待祖師們的回答。禪宗認為這種期待通過語言文字的解釋去悟道的方式,實質(zhì)上墮入了一種執(zhí)著。就像一個從未嘗過梨的滋味的人,你盡可以告訴他梨的滋味
10、是甜的,也可以告訴他甜字怎么寫,但如他執(zhí)著于此,不去親自嘗一嘗,永遠無法體會甜的屬性。因此,禪宗主張要破除語言的障礙,用心去體察事物的真實形象。
2.頓悟與漸悟
禪宗的悟道方式有頓悟和漸悟之分?;勰芤幌岛笫赖茏訌娬{(diào)頓悟,認為應(yīng)該單刀直入,“直指人心”;而神秀一系則強調(diào)漸悟,認為要達到覺悟,必須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像掃除灰塵一樣,慢慢地掃。實際上,最初慧能并不反對漸悟。他認為,頓悟和漸悟雖然側(cè)重點不同,卻是互為補充的?;勰苷f:“法即一種,見有遲疾,見遲即漸,見疾即頓?!边@“法即一種”所說的“法”,就是眾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凈心。因為眾生的清靜佛性一向為迷妄所覆蓋,只有消除妄念,真性才能顯露出來。但
11、是由于人的領(lǐng)悟能力有遲有疾,領(lǐng)悟力差的可以通過漸修使其慢慢領(lǐng)悟,而領(lǐng)悟力強的則可以引導(dǎo)其瞬間領(lǐng)悟,也就說要因材施法。實際上,法本身并沒有頓漸之分,不管頓悟還是漸悟,最后的覺悟都是剎那之間的事情,只是因為人的根器利鈍不同,覺悟之前的過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
文本探究
1.怎樣理解“南能北秀”“法即一宗”,卻分“漸”“頓”的說法?
思路提示:在佛教史上,“南能北秀”代表的是當時南、北二方禪法的派系,實際上都是禪宗一派。南方主要是以慧能為代表的“頓悟”禪法,北方主要是以神秀為代表的“漸悟”禪法?;勰茈m然家庭出身、文化學(xué)識、社會地位等都不及神秀大師,但是他對佛學(xué)的理解以及后來他主張的“頓悟”思想,
12、卻對后世禪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可以說,頓悟和漸悟,是慧能與神秀禪法思想的最大差別。
2.《壇經(jīng)》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思路提示:《壇經(jīng)》作為慧能傳教說法的記錄,語言上有兩個特點:一是語言質(zhì)樸簡潔,不尚浮華。禪宗講究“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因此并不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多用當時口語,夾雜一些文言成分,形成了一種雅俗之間的文字風(fēng)格。比如《慧能受法》一段,對弘忍和尚講解《金剛經(jīng)》,一筆帶過,就直接寫出結(jié)果“慧能一聞,言下便悟”。一方面說明慧能對于佛法的悟性之高,另一方面語言簡潔有力,符合禪宗“當令自悟”的傳法宗旨。再如《南能北秀》中,“法即一種,見有遲疾,見遲即漸,見
13、疾即頓”一句,運用整齊的文言,又夾雜白話成分(比如“一種”這種數(shù)量詞組,在文言中是不多見的),質(zhì)樸簡潔,對“何以漸頓”的問題作了辯證的分析。二是善于運用譬喻。比如《慧能受法》中“自古傳法,氣如懸絲”一句,用生命懸在發(fā)絲上比喻危險的境地,非常形象。
禪:一種意境
禪,是一個非常具有東方智慧的詞,很難用確切的語言表示其全部含義。其大概的意思就是用心靈感悟到玄機和意境。
禪,不是簡單的大道理,而是—種境界。禪的概念來自于佛教禪宗,但是禪的意境又不局限于佛教。
對于禪的實質(zhì),禪宗祖師伽葉行者“拈花微笑”的故事讓人覺得玄機重重,深不可測,而六祖惠能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顯得過于超脫
14、,令尋常人抓不住要領(lǐng)。
那么“禪”到底是什么?人們又如何領(lǐng)悟“禪”?
禪宗起源于印度,在中國則興起于唐代,禪僧又稱禪師,有許多是很有學(xué)問的人,他們和當時的許多文化人往來密切,相互影響頗多。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用詩文比試智慧、切磋禪機,被稱為“斗機鋒”。
禪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化為漸悟和頓悟兩支,經(jīng)七祖神會的力爭,頓悟一派最終占了上風(fēng),神會的師父慧能被追認為六祖,《六祖壇經(jīng)》成為傳世經(jīng)典。神會是一位長壽的高僧,他與杜甫、王維等文人交往很多,杜甫寫過“門求七祖禪”的詩句,王維則親自為六祖慧能寫過碑銘,柳宗元、劉禹錫等也都為慧能寫過紀念文章。在眾多的詩作大家中,王維、孟浩然尤其以山水詩文為專長,有“
15、山水詩人”的美稱。諸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這樣的詩句都是語言、畫面、禪趣和情感的完美結(jié)合,簡直讓人無法分辨所謂詩與畫的區(qū)別,寥寥幾字已經(jīng)把構(gòu)圖、線條、色彩乃至意境全部包括了進去。“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色彩濃烈、壯麗至極,“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素墨清淡、寧靜致遠,都稱得上山水詩的經(jīng)典之作。王維不但與禪僧交往最多,還把對禪機意境的理解直接運用于園林建設(shè)上,成為中國山水園林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造園家,將山水畫、山水詩文和山水園林三者的意境有機地塑造為一個整體,直接促成了文人園林“詩情畫意”性格的成熟。王維的私人園林——“輞川別業(yè)”位于唐長安附近的山嶺之中(今陜西藍田縣終南山下),是王維晚年常居的山莊別墅。這里山形起伏、碧波蕩漾、林木繁茂、鳥語花香,經(jīng)過王維對自然山水景致進行的充分挖掘,營造出二十多個如畫的景區(qū)。他的《鹿柴》系列就是專門用來給自己的園林畫龍點睛、激發(fā)禪意的。像“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等,都是情景交融、禪意深遠的千古絕句。
最新精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