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設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科書第?2?頁上面的內(nèi)容,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
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情趣,談
2、話導入
你知道青藏鐵路嗎?
二、引導探究,層層推進。
1.教學加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jīng)學過加法的計算方法,現(xiàn)在來學習一些有關加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
首先學習加法的意義
(出示?2?頁例題(1)課件。)
一列火車從西寧經(jīng)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
路長?1142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討論回答:
(1)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km?和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km,求西寧到拉薩的
鐵路長是多少千米,怎樣計算。
3、
出示線段圖,找出數(shù)量關系。(課件出示西寧到拉薩的線段圖)
學生匯報:
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用加法計算,列式
為:814+1142=1956(km)
教師小結:(出示加法的意義課件)
814 + 1142 = 1956?千米
明確加法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
2.教學減法的意義
教師導語:我們已經(jīng)知道和完成“求西寧到拉薩的全長”用加法計算,那么老師把例題(1)
的已知和問題做一個調(diào)換,又應該怎么計算呢?(課件出示例題(2)、(3))
(1)?引導學生觀
4、察教材?2?頁例?1?的(2)(3)的內(nèi)容,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1956km,
其中西寧到格爾木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如果全長不變,其中格爾木到
拉薩的鐵路長?1142km,求西寧到格爾木長多少千米呢?
(2)小組討論:比較(1)和(2)(3)題的不同: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已知是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 814km?和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
1142km,求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是多少千米。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已知西寧到拉
薩的全長是?1
5、956km?和西寧到格爾木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km)求格爾木到拉
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西寧到格爾木長多少千米),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
的減法算式。
(2) 1956?- 814 =?1142km
(3) 1956?- 1142?=?814km
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
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
6、式下面注出“和”、“加數(shù)”、“加數(shù)”(出示課件)
1956 - 814 = 1142km
1956?- 1142 =?814km
啟發(fā)學生想:
“根據(jù)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lián)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
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個加數(shù)的運算。讓學生看書上第 3
頁,讀一讀書上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減數(shù)。)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減數(shù)。)
“要求的未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差。)
7、“ “
教師說明: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減數(shù),求出的未知加數(shù)
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
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
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
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了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
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
了已知的。所以減法
8、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3.根據(jù)加、減法的意義,歸納總結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歸納總結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運算關系
算式:?814 + 1142 = 1956 1956 - 1142 = 814
1142?+ 814 = 1956 1956 - 814 = 1142
和
加數(shù)
和 = 加數(shù) + 加數(shù) 加數(shù) = 和 - 另一個加數(shù)
(2).減法各部分問的關系。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學生邊進行歸納,教師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
9、1956?–?1142?=?814
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5.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上面這些關系,那么應用這些關系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應用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課件出示): 1234 驗算: 2079 2079
+ 845 - 845 — 1234
2079 1234 845
(用減法驗算加法。)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一個加數(shù)=
另一個加數(shù)),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845,1234)
10、;驗算時用和(2079)減去哪一個加
數(shù)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課件出示): 1234 驗算: 247 1234
- 987 + 987 - 247
247 1234 987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shù)相加,看是
不是等于被減數(shù);或者從被減數(shù)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shù),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1)做第?3?頁下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jù)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shù)是怎么得來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11、
2.?理解應用
(1)做練習一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加、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
法的意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4)題,可以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已知興
華小學一共有學生?843?人,又知道男生的人數(shù),要求女生的人數(shù),就是已知和(興華小學一共
有學生?843?人)與一個加數(shù)(男生的人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女生的人數(shù)),所以用減法算。
(2).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
這道題,可以根據(jù)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例如,第?2?題,分別看作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shù)、加數(shù)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3)完成練習一的第?5?題。
這道題,根據(jù)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加法用減法驗算,減法用加法驗算。
板書: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加數(shù)+加數(shù)=和 和-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 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減數(shù)+差=被減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