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數(shù)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 課時作業(yè)43 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版高考數(shù)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 課時作業(yè)43 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時作業(yè)43 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
一、選擇題
1.在下列命題中,不是公理的是( A )
A.平行于同一個平面的兩個平面相互平行
B.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C.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nèi),那么這條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此平面內(nèi)
D.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解析:選項A是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是由公理推證出來的,而公理是不需要證明的.
2.若空間三條直線a,b,c滿足a⊥b,b∥c,則直線a與c( D )
A.一定平行 B.一定相交
C.一定是異面直線 D.一定垂直
解析:兩條平行
2、線中一條與第三條直線垂直,另一條直線也與第三條直線垂直.故選D.
3.空間四邊形兩對角線的長分別為6和8,所成的角為45°,連接各邊中點所得四邊形的面積是( A )
A.6 B.12
C.12 D.24
解析:如圖,已知空間四邊形ABCD,對角線AC=6,BD=8,易證四邊形EFGH為平行四邊形,∠EFG或∠FGH為AC與BD所成的角,大小為45°,故S四邊形EFGH=3×4×sin45°=6.故選A.
4.(2019·南寧市摸底聯(lián)考)在如圖所示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是棱B1B,AD的中點,異面直線BF與D1E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D )
A
3、. B.
C. D.
解析:如圖,過點E作EM∥AB,過M點作MN∥AD,取MN的中點G,連接NE,D1G,所以平面EMN∥平面ABCD,易知EG∥BF,所以異面直線BF與D1E的夾角為∠D1EG,不妨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為2,則GE=,D1G=,D1E=3,在△D1EG中,cos∠D1EG==,故選D.
5.已知異面直線a,b分別在平面α,β內(nèi),且α∩β=c,那么直線c一定( C )
A.與a,b都相交
B.只能與a,b中的一條相交
C.至少與a,b中的一條相交
D.與a,b都平行
解析:如果c與a、b都平行,那么由平行線的傳遞性知a、b平行,與異面矛盾.故選C
4、.
6.到空間不共面的四點距離相等的平面的個數(shù)為( C )
A.1 B.4
C.7 D.8
解析:當(dāng)空間四點不共面時,則四點構(gòu)成一個三棱錐.
①當(dāng)平面一側(cè)有一點,另一側(cè)有三點時,如圖1.令截面與四棱錐的四個面之一平行,第四個頂點到這個截面的距離與其相對的面到此截面的距離相等,這樣的平面有4個;
②當(dāng)平面一側(cè)有兩點,另一側(cè)有兩點時,如圖2,當(dāng)平面過AB,BD,CD,AC的中點時,滿足條件.因為三棱錐的相對棱有三對,則此時滿足條件的平面有3個.所以滿足條件的平面共有7個,故選C.
二、填空題
7.三條直線可以確定三個平面,這三條直線的公共點個數(shù)是0或1.
解析:因三條直線
5、可以確定三個平面,所以這三條直線有兩種情況:一是兩兩相交,有1個交點;二是互相平行,沒有交點.
8.(2019·武漢調(diào)研)在正四面體ABCD中,M,N分別是BC和DA的中點,則異面直線MN和C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解析:取AC的中點E,連接NE,ME,由E,N分別為AC,AD的中點,知NE∥CD,故MN與CD所成的角即MN與NE的夾角,即∠MNE.設(shè)正四面體的棱長為2,可得NE=1,ME=1,MN=,故cos∠MNE==.
9.如圖所示,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點E,H分別是邊AB,AD的中點,點F,G分別是邊BC,CD上的點,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④.(填寫所有正確說法的序號)
6、
①EF與GH平行;
②EF與GH異面;
③EF與GH的交點M可能在直線AC上,也可能不在直線AC上;
④EF與GH的交點M一定在直線AC上.
解析:連接EH,F(xiàn)G(圖略),依題意,可得EH∥BD,F(xiàn)G∥BD,故EH∥FG,所以E,F(xiàn),G,H共面.
因為EH=BD,F(xiàn)G=BD,故EH≠FG,
所以EFGH是梯形,EF與GH必相交,
設(shè)交點為M.因為點M在EF上,故點M在平面ACB上.同理,點M在平面ACD上,
∴點M是平面ACB與平面ACD的交點,
又AC是這兩個平面的交線,所以點M一定在直線AC上.
三、解答題
10.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
7、,N分別是A1B1,B1C1的中點.問:
(1)AM與CN是否是異面直線?說明理由;
(2)D1B與CC1是否是異面直線?說明理由.
解:(1)AM與CN不是異面直線.理由如下:
如圖,連接MN,A1C1,AC.
因為M,N分別是A1B1,B1C1的中點,
所以MN∥A1C1.又因為A1A綊C1C,
所以四邊形A1ACC1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A1C1∥AC,所以MN∥AC,
所以A,M,N,C在同一平面內(nèi),
故AM和CN不是異面直線.
(2)D1B與CC1是異面直線.理由如下:
因為ABCD-A1B1C1D1是正方體,
所以B,C,C1,D1不共面.
假設(shè)D
8、1B與CC1不是異面直線,則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所以D1,B,C,C1∈α,
這與B,C,C1,D1不共面矛盾.
所以假設(shè)不成立,即D1B與CC1是異面直線.
11.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PA⊥底面ABC,D是PC的中點.已知∠BAC=,AB=2,AC=2,PA=2.求:
(1)三棱錐P-ABC的體積;
(2)異面直線BC與AD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1)S△ABC=×2×2=2,三棱錐P-ABC的體積為V=S△ABC·PA=×2×2=.
(2)如圖,取PB的中點E,連接DE,AE,則ED∥BC,所以∠ADE(或其補(bǔ)角)是異面直線BC與AD
9、所成的角.在△ADE中,DE=2,AE=,AD=2,cos∠ADE==.故異面直線BC與A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12.如圖是三棱錐D-ABC的三視圖,點O在三個視圖中都是所在邊的中點,則異面直線DO和AB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A )
A. B.
C. D.
解析:由三視圖及題意得如圖所示的直觀圖,從A出發(fā)的三條線段AB,AC,AD兩兩垂直且AB=AC=2,AD=1,O是BC中點,取AC中點E,連接DE,DO,OE,則OE=1,又可知AE=1,由于OE∥AB,故∠DOE即為所求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或其補(bǔ)角.在直角三角形DAE中,DE=,由于O是BC的中點,在直角三角形A
10、BC中可以求得AO=,在直角三角形DAO中可以求得DO=.在三角形DOE中,由余弦定理得cos∠DOE==,故所求異面直線DO與AB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13.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線段B1D1上的一個動點,則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①②③(填序號).
①AC⊥BE;
②B1E∥平面ABCD;
③三棱錐E-ABC的體積為定值;
④直線B1E⊥直線BC1.
解析:因AC⊥平面BDD1B1,故①正確;因B1D1∥平面ABCD,故②正確;記正方體的體積為V,則VE-ABC=V,為定值,故③正確;B1E與BC1不垂直,故④錯誤.
14.如圖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
11、中,底面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側(cè)棱A1A⊥底面ABC,點E,F(xiàn)分別是棱CC1,BB1上的點,點M是線段AC上的動點,EC=2FB=2.
(1)當(dāng)點M在何位置時,BM∥平面AEF?
(2)若BM∥平面AEF,判斷BM與EF的位置關(guān)系,說明理由;并求BM與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1)解法1:如圖所示,取AE的中點O,連接OF,過點O作OM⊥AC于點M.
因為側(cè)棱A1A⊥底面ABC,
所以側(cè)面A1ACC1⊥底面ABC.
又因為EC=2FB=2,
所以O(shè)M∥EC∥FB且OM=EC=FB,
所以四邊形OMBF為矩形,BM∥OF.
因為OF?平面AEF,BM?平面AEF,
12、
故BM∥平面AEF,此時點M為AC的中點.
解法2:如圖所示,取EC的中點P,AC的中點Q,連接PQ,PB,BQ.
因為EC=2FB=2,所以PE綊BF,
所以PQ∥AE,PB∥EF,
所以PQ∥平面AFE,PB∥平面AEF,
因為PB∩PQ=P,PB?平面PBQ,PQ?平面PBQ,所以平面PBQ∥平面AEF.
又因為BQ?平面PBQ,
所以BQ∥平面AEF.
故點Q即為所求的點M,此時點M為AC的中點.
(2)由(1)知,BM與EF異面,∠OFE(或∠MBP)就是異面直線BM與EF所成的角或其補(bǔ)角.
易求AF=EF=,MB=OF=,OF⊥AE,所以cos∠OFE==
13、=,
所以BM與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
15.平面α過正方體ABCD-A1B1C1D1的頂點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則m,n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A )
A. B.
C. D.
解析:如圖所示,設(shè)平面CB1D1∩平面ABCD=m1,因為α∥平面CB1D1,所以m1∥m,
又平面ABCD∥平面A1B1C1D1,
且平面B1D1C∩平面A1B1C1D1=B1D1,
所以B1D1∥m1,故B1D1∥m.
因為平面ABB1A1∥平面DCC1D1,
且平面CB1D1∩平面DCC1D1=CD1,
同理可證CD1∥n.
故m
14、,n所成角即直線B1D1與CD1所成角,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CB1D1是正三角形,故直線B1D1與CD1所成角為60°,其正弦值為.
16.(2019·成都診斷性檢測)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已知底面ABCD為正方形,P為A1D1的中點,AD=2,AA1=,點Q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內(nèi)的一個動點,且QC=QP,則線段BQ的長度的最大值為6.
解析:以D為坐標(biāo)原點,分別以DA,DC,DD1所在直線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P(1,0,),C(0,2,0),B(2,2,0),Q(x,y,0),
因為QC=QP,所以
=?(x-2)2+(y+2)2=4,
所以(y+2)2=4-(x-2)2≤4
?|y+2|≤2?-4≤y≤0,
BQ==
=,
根據(jù)-4≤y≤0可得4≤4-8y≤36,
所以2≤BQ≤6,故線段BQ的長度的最大值為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