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4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第2課時)課件 教科版選修3-5 .ppt
《高中物理 1.4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第2課時)課件 教科版選修3-5 .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物理 1.4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第2課時)課件 教科版選修3-5 .ppt(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章碰撞與動量守恒,1.3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第二課時,1.進一步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含義,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系統(tǒng)性、相對性、矢量性和獨立性.2.進一步熟練掌握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學習目標定位,,,,,學習探究區(qū),一、把握守恒條件,合理選取系統(tǒng),二、認真分析物理過程,合理選擇初末狀態(tài),三、動量守恒定律應用中的臨界問題分析,一、把握守恒條件,合理選取系統(tǒng),1.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1)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2)系統(tǒng)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3)系統(tǒng)的內力遠大于外力.2.動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對象是系統(tǒng).選擇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時,必須對此系統(tǒng)進行受力分析,分清內力與外力,然后判斷是否符合動量守恒的條件.,例1質量為M和m0的滑塊用輕彈簧連接,以恒定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運動,與位于正對面的質量為m的靜止滑塊發(fā)生碰撞,如圖1所示,碰撞時間極短,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1,A.M、m0、m速度均發(fā)生變化,碰后分別為v1、v2、v3,且滿足(M+m0)v=Mv1+mv2+m0v3B.m0的速度不變,M和m的速度變?yōu)関1和v2,且滿足Mv=Mv1+mv2C.m0的速度不變,M和m的速度都變?yōu)関′,且滿足Mv=(M+m)v′D.M、m0、m速度均發(fā)生變化,M和m0的速度都變?yōu)関1,m的速度變?yōu)関2,且滿足(M+m0)v=(M+m0)v1+mv2,解析M和m碰撞時間極短,在極短的時間內彈簧形變極小,可忽略不計,因而m0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動量不變(速度不變),可以認為碰撞過程中m0沒有參與,只涉及M和m,由于水平面光滑,彈簧形變極小,所以M和m組成的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兩者碰撞后可能具有共同速度,也可能分開,所以只有B、C正確.答案BC,例2如圖2所示,一輛沙車的總質量為M,靜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A以速度v落入沙車中,v與水平方向成θ角,求物體落入砂車后車的速度v′.,圖2,解析物體和沙車作用時總動量不守恒,而水平面光滑,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即mvcosθ=(M+m)v′,得v′=mvcosθ/(M+m).答案mvcosθ/(M+m),二、認真分析物理過程,合理選擇初末狀態(tài),對于由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由于物體較多,作用過程較為復雜,這時往往要根據(jù)作用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將系統(tǒng)內的物體按作用的關系分成幾個小系統(tǒng),對不同階段、不同的小系統(tǒng)準確選取初、末狀態(tài),分別列動量守恒定律方程求解.,例3兩塊厚度相同的木塊A和B,緊靠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質量分別為mA=0.5kg,mB=0.3kg,它們的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一質量mC=0.1kg的滑塊C(可視為質點),以vC=25m/s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的上表面,如圖3所示,由于摩擦,滑塊最后停在木塊B上,B和C的共同速度為3.0m/s,求:,圖3,(1)木塊A的最終速度vA;,解析這是一個由A、B、C三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以該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當C在A、B上滑動時,A、B、C三個物體間存在相互作用,但在水平方向不存在其他外力作用,因此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1)當C滑上A后,由于有摩擦力作用,其將帶動A和B一起運動,直到C滑上B后,A、B兩木塊分離,分離時木塊A的速度為vA.最后C相對靜止在B上,與B以共同速度vB=3.0m/s運動,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CvC=mAvA+(mB+mC)vB.,所以vA==m/s=2.6m/s.方向與vC相同答案2.6m/s,方向與vC相同,(2)滑塊C離開A時的速度vC′.,解析C離開A時的速度為vC′,B與A的速度同為vA,我們再以B、C為系統(tǒng),C滑上B后與A分離,C、B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BvA+mCvC′=(mB+mC)vB,所以vC′==m/s=4.2m/s.方向與vC相同答案4.2m/s,方向與vC相同,返回,三、動量守恒定律應用中的臨界問題分析,在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中,常常會遇到相互作用的兩物體相距最近、避免相碰和物體開始反向運動等臨界問題.分析臨界問題的關鍵是尋找臨界狀態(tài),臨界狀態(tài)的出現(xiàn)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臨界條件.臨界條件往往表現(xiàn)為某個(或某些)物理量的特定取值.在與動量相關的臨界問題中,臨界條件常常表現(xiàn)為兩物體的相對速度關系與相對位移關系,這些特定關系的判斷是求解這類問題的關鍵.,例4如圖4所示,甲、乙兩小孩各乘一輛冰車在水平冰面上游戲.甲和他的冰車總質量共為30kg,乙和他的冰車總質量也是30kg.游戲時,甲推著一個質量為15kg的箱子和他一起以2m/s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樣大小的速度迎面滑來.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將箱子沿冰面推給乙,箱子滑到乙處,乙迅速抓住.若不計冰面摩擦,求甲至少以多大速度(相對地)將箱子推出,才能避免與乙相撞.,圖4,解析要想剛好避免相撞,要求乙抓住箱子后與甲的速度正好相等,設甲推出箱子后的速度為v1,箱子的速度為v,乙抓住箱子后的速度為v2.對甲和箱子,推箱子前后動量守恒,以初速度方向為正,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m)v0=mv+Mv1對乙和箱子,抓住箱子前后動量守恒,以箱子初速度方向為正,由動量守恒定律mv-Mv0=(m+M)v2,剛好不相撞的條件是v1=v2聯(lián)立以上三式解得v=5.2m/s,方向與甲和箱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同.答案5.2m/s,方向與甲和箱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同,返回,,,,自我檢測區(qū),1,2,3,4,1,2,3,4,1.如圖5所示,設車廂長為L,質量為M,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車廂內有一質量為m的物體以初速度v0向右運動,與車廂壁來回碰撞n次后,靜止在車廂中,這時車廂的速度是(),圖5,A.v0,水平向右B.0C.,水平向右D.,水平向左,1,2,3,4,解析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得v=,方向與v0方向相同.答案C,1,2,3,4,2.質量為1kg的物體在離地面高5m處自由下落,正好落在以5m/s的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勻速行駛的裝有沙子的小車中,車和沙子的總質量為4kg,當物體與小車相對靜止后,小車的速度為()A.3m/sB.4m/sC.5m/sD.6m/s,解析物體落入小車中,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由(M+m)v=Mv0可得小車最終速度v==4m/s.,B,1,2,3,4,3.如圖6所示,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將系著繩的小球拉開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同時放開小球和小車,那么在以后的過程中()A.小球向左擺動時,小車也向左運動,且系統(tǒng)動量守恒B.小球向左擺動時,小車向右運動,且系統(tǒng)動量守恒,圖6,1,2,3,4,C.小球向左擺到最高點,小球的速度為零而小車的速度不為零D.在任意時刻,小球和小車在水平方向上的動量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以小球和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所以系統(tǒng)的動量在水平方向上始終守恒.由于初始狀態(tài)小車與小球均靜止,所以小球與小車在水平方向上的動量要么都為零要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A、C錯,B、D對.答案BD,1,2,3,4,4.質量為M=2kg的小平板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車的一端靜止著質量為mA=2kg的物體A(可視為質點),如圖7所示,一顆質量為mB=20g的子彈以600m/s的水平速度射穿A后,速度變?yōu)?00m/s,最后物體A仍靜止在車上,若物體A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g=10m/s2,求平板車最后的速度是多大.,圖7,1,2,3,4,解析子彈射穿A后,A在水平方向獲得一個速度vA,最后當A相對平板車靜止時,它們的共同速度為v.子彈射穿A的過程極短,因此平板車對A的摩擦力、子彈的重力作用可略去,即認為子彈和A組成的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同時,由于作用時間極短,可認為A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設子彈射穿A后的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Bv0=mBv′+mAvA,,1,2,3,4,得vA==m/s=5m/sA獲得速度vA相對平板車滑動,由于A與平板車間有摩擦,最后A相對平板車靜止,以共同速度v運動,對于A與平板車組成的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因此有:mAvA=(mA+M)v,所以v==m/s=2.5m/s.答案2.5m/s,-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物理 1.4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第2課時課件 教科版選修3-5 動量 守恒定律 應用 課時 課件 教科版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20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