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19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二章 相互作用學案
《(江蘇專版)2019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二章 相互作用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江蘇專版)2019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二章 相互作用學案(6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節(jié)重力__彈力 (1)自由下落的物體所受重力為零。(×) (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3)彈力一定產(chǎn)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 (4)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一定有彈力。(×) (5)F=kx中“x”表示彈簧形變后的長度。 (×) (6)彈簧的形變量越大,勁度系數(shù)越大。(×) (7)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由彈簧自身性質(zhì)決定。(√) 胡克定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fā)現(xiàn)的。 突破點(一) 彈力的有無及方向判斷 1.彈力有無的判斷“三法” (1)條件法:根據(jù)物體是否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多用來判斷形
2、變較明顯的情況。 (2)假設(shè)法:對形變不明顯的情況,可假設(shè)兩個物體間不存在彈力,看物體能否保持原有的狀態(tài),若運動狀態(tài)不變,則此處不存在彈力;若運動狀態(tài)改變,則此處一定存在彈力。 (3)狀態(tài)法: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或共點力平衡條件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2.彈力方向的確定 [題點全練] 1.如圖所示,小車受到水平向右的彈力作用,與該彈力的有關(guān)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彈簧發(fā)生拉伸形變 B.彈簧發(fā)生壓縮形變 C.該彈力是小車形變引起的 D.該彈力的施力物體是小車 解析:選A 小車受到水平向右的彈力作用,是彈簧發(fā)生拉伸形變引起的,該彈力的施力物體是彈簧,故只
3、有A項正確。 2.[多選](2018·啟東期末)如圖所示的對物體A的四幅受力圖中,正確的是( ) 解析:選BD A處于靜止,則桿一定受球面或地面的摩擦力,故A錯誤;A一定受地面的支持力及重力,球與斜面沒有擠壓,故不受斜面的彈力,故B正確;物體勻速下滑,則物體一定受力平衡,而圖中很明顯合力不可能為零,故C錯誤;對A分析,A處于平衡狀態(tài),合力為零,故一定受向上的摩擦力,摩擦力與支持力的合力與重力等大反向,故D正確。 突破點(二) 彈力的分析與計算 [典例] (2018·天門期末)三個質(zhì)量均為2 kg的相同木塊a、b、c和兩個勁度系數(shù)均為500 N/m的相同輕彈簧p、q用輕
4、繩連接如圖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開始時p彈簧處于原長,木塊都處于靜止?,F(xiàn)用水平力緩慢地向左拉p彈簧的左端,直到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為止,取g=10 m/s2。則該過程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為多少? [解析] 剛開始彈簧q處于壓縮狀態(tài),設(shè)其壓縮量為x1,則根據(jù)胡克定律有: x1== m=0.04 m=4 cm 最終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彈簧q處于拉伸狀態(tài),設(shè)其拉伸量為x2,則: x2== m=0.04 m=4 cm 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時,拉彈簧p的水平拉力大小為: F=2mg=4×10 N=40 N 則彈簧p的伸長量為:x3== m=0.08 m=8 cm
5、 p彈簧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x=x1+x2+x3=4 cm+4 cm+8 cm=16 cm。 [答案] 16 cm [方法規(guī)律] 計算彈力的四種方法 (1)根據(jù)胡克定律計算。 (2)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計算。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計算。 (4)根據(jù)動能定理計算。 [集訓沖關(guān)] 1.(2016·江蘇高考)一輕質(zhì)彈簧原長為8 cm,在4 N的拉力作用下伸長了2 cm,彈簧未超出彈性限度。則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 A.40 m/N B.40 N/m C.200 m/N D.200 N/m 解析:選D 由F=kx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 N/
6、m=200 N/m,選項D正確。 2.如圖所示,一重為10 N的球固定在支桿AB的上端,用一段繩子水平拉球,使桿發(fā)生彎曲,已知繩的拉力為7.5 N,則AB桿對球的作用力( ) A.大小為7.5 N B.大小為10 N C.方向與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與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解析:選D 對球進行受力分析可得,AB桿對球的作用力與繩子對球的拉力的合力,與球的重力等值反向,則AB桿對球的作用力大小F==12.5 N,A、B錯誤;設(shè)AB桿對球的作用力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α,可得tan α==,α=53°,故D項正確。
7、 平衡中的彈簧問題:彈簧可以發(fā)生壓縮形變,也可以發(fā)生拉伸形變,其形變方向不同,彈力的方向也不同。在平衡問題中,常通過輕彈簧這種理想化模型,設(shè)置較為復雜的情景,通過物體受力平衡問題分析彈簧的彈力。該類問題常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拉伸形變 1.如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輕彈簧A、B、C將兩個相同的小球連接并懸掛,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彈簧C水平,則彈簧A、C的伸長量之比為( ) A.∶4 B.4∶ C.1∶2 D
8、.2∶1 解析:選D 將兩小球及彈簧B視為一個整體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故有kΔxAsin 30°=kΔxC,可得ΔxA∶ΔxC=2∶1,D項正確。 (二)壓縮形變 2.如圖所示,兩木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兩輕質(zhì)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和k2,上面木塊壓在上面的彈簧上(但不拴接),整個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緩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塊,直到它剛離開上面彈簧,在此過程中下面木塊移動的距離為( ) A. B. C. D. 解析:選C 在此過程中,壓在下面彈簧上的壓力由(m1+m2)g 減小到m2g,即減少了m1g,根據(jù)胡克定律可斷定下面彈簧的長度增長了Δl=,即下面木塊移動
9、的距離為。 (三)形變未知 3.如圖所示,水平輕桿的一端固定在墻上,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小球的重力為12 N,輕繩的拉力為10 N,水平輕彈簧的彈力為9 N,求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 解析:(1)彈簧向左拉小球時:設(shè)桿的彈力大小為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小球受力如圖甲所示。 由平衡條件知: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5 N,α=53°即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為5 N,方向與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上方。 (2)彈簧向右推小球時, 小球受力如圖乙所示: 由平衡條件得: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15.5 N,α=π-arctan。 即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約為15.5 N,方向與
10、水平方向成arctan斜向左上方。 答案:見解析 對點訓練:對力、重力概念的理解 1.[多選]關(guān)于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拳擊運動員一記重拳出擊,被對手躲過,運動員施加的力沒有受力物體 B.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彈力是地面欲恢復原狀而產(chǎn)生的 C.重力、彈力、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質(zhì)命名的,動力、阻力、壓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D.同一物體放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一定小于放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 解析:選BC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就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故A錯誤;物體受到的彈力是施力物體反抗形變(或欲恢復原狀)對受力物體施加的力,故B正確;力學中,按照力的性質(zhì)
11、可以把力分為重力、彈力、摩擦力等,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把力分為動力、阻力、壓力、支持力等,故C正確;同一物體放在地球上同一緯度且離地面高度相同時,受到的重力相同,故D錯誤。 2.[多選](2018·張家港六校聯(lián)考)下列關(guān)于重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心是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 B.質(zhì)量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必與其幾何中心重合 C.重心是物體上最重的一點 D.直鐵絲被彎曲后,重心便不在其中點,但一定還在鐵絲上 解析:選AB 我們認為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故A正確;質(zhì)量分布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在幾何中心上,故B正確;重心不是物
12、體上最重的一點,故C錯誤;若直鐵絲被彎曲后變成圓環(huán),重心不在鐵絲上,故D錯誤。 對點訓練:彈力的有無及方向判斷 3.足球運動是目前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運動項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愛。如圖所示為四種與足球有關(guān)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靜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彈力就是它的重力 B.圖乙中,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足球由于接觸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彈力 C.圖丙中,即將被踢起的足球一定不能被看成質(zhì)點 D.圖丁中,落在球網(wǎng)中的足球受到彈力是由于球網(wǎng)發(fā)生了形變 解析:選D 足球受到的彈力和重力是兩種性質(zhì)的力,A錯誤;產(chǎn)生彈力的條件是相互接觸且存在形變,B錯誤;物體能否看
13、成質(zhì)點取決于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是否可以忽略,即將被踢起的足球有時也能看作質(zhì)點,C錯誤;落在球網(wǎng)中的足球受到彈力是由于球網(wǎng)發(fā)生了形變,D正確。 4.如圖所示,一小球用兩根輕繩掛于天花板上,球靜止,繩1傾斜,繩2恰好豎直,則小球所受的作用力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解析:選B 假設(shè)繩1對球有作用力,該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左上方,另外,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重力和繩2的拉力,在這三個力的作用下小球不可能保持平衡而靜止,所以繩1不可能對小球施加拉力,即小球所受的作用力有2個,故B正確。 5.在半球形光滑碗內(nèi)斜擱一根筷子,如圖所示,筷子
14、與碗的接觸點分別為A、B,則碗對筷子A、B兩點處的作用力方向分別為( ) A.均豎直向上 B.均指向球心O C.A點處指向球心O,B點處豎直向上 D.A點處指向球心O,B點處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解析:選D A點處彈力的方向沿半徑指向球心O,B點處彈力的方向垂直于筷子斜向上,故D正確。 6.如圖所示的四個圖中,AB、BC均為輕質(zhì)桿,各圖中桿的A、C端都通過鉸鏈與墻連接,兩桿都在B處由鉸鏈連接,且系統(tǒng)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用等長的輕繩來代替輕桿,能保持平衡的是( ) A.圖中的AB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有甲、乙、丙 B.圖中的AB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有甲、丙、丁 C.圖中的BC桿
15、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有乙、丙、丁 D.圖中的BC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有甲、乙、丁 解析:選B 如果桿受拉力作用,可以用與之等長的輕繩代替,如果桿受壓力作用,則不可用等長的輕繩代替,題圖甲、丙、丁中的AB桿均受拉力作用,而甲、乙、丁中的BC桿均受沿桿的壓力作用,故A、C、D均錯誤,B正確。 對點訓練:彈力的分析與計算 7.[多選](2018·泰州模擬)某緩沖裝置可抽象成如圖所示的簡單模型。其中k1、k2為原長相等,勁度系數(shù)不同的輕質(zhì)彈簧。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緩沖效果與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無關(guān) B.墊片向右移動時,兩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大小相等 C.墊片向右移動時,兩彈簧的長度保持相等 D
16、.墊片向右移動時,兩彈簧的形變量不相同 解析:選BD 勁度系數(shù)不同,在相同的壓力下形變效果不同,故緩沖效果與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有關(guān),故A錯誤;墊片向右移動時,兩個彈簧的長度減小,而兩彈簧是串聯(lián)關(guān)系,故產(chǎn)生的彈力大小始終相等,故B正確;墊片向右移動時,根據(jù)胡克定律公式F=kx,勁度系數(shù)不同,故形變量不同;故C錯誤,D正確。 8.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 kg的物體B和質(zhì)量為1 kg的物體C用輕彈簧連接并豎直地靜置于水平地面上。再將一個質(zhì)量為3 kg 的物體A輕放到B上的瞬間,彈簧的彈力大小為(取g=10 m/s2)( ) A.30 N B.0 C.20 N D.12 N
17、 解析:選C 放物體A之前,物體B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可知,彈簧的彈力F=mBg=20 N,輕放上物體A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來不及改變,其大小仍為20 N,故C正確。 9.(2018·寧波聯(lián)考)如圖所示,A、B兩個物塊的重力分別是GA=3 N,GB=4 N,彈簧的重力不計,整個裝置沿豎直方向處于靜止狀態(tài),這時彈簧的彈力F=2 N,則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壓力,有可能是( ) A.3 N和4 N B.5 N和6 N C.1 N和2 N D.5 N和2 N 解析:選D 當彈簧由于被壓縮而產(chǎn)生2 N的彈力時,由受力平衡及牛頓第三定律知識: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為 1 N,地板受到
18、的壓力為6 N;當彈簧由于被拉伸而產(chǎn)生2 N的彈力時,可得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為5 N,地板受到的壓力為2 N,D正確。 10.(2018·云南模擬)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力不計,物重G=1 N,則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shù)分別是( ) A.1 N,0 B.0,1 N C.2 N,1 N D.1 N,1 N 解析:選D 對A:由重物平衡得到,彈簧的拉力大小FA=G=1 N,則彈簧秤A的讀數(shù)為1 N。對B:由左側(cè)重物(或右側(cè)重物)平衡得到,彈簧的拉力大小FB=G=1 N,則彈簧秤B的讀數(shù)為1 N。 考點綜合訓練 11.一個長度為L的輕彈簧,將
19、其上端固定,下端掛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時,彈簧的總長度變?yōu)?L?,F(xiàn)將兩個這樣的彈簧按如圖所示方式連接,A、B兩小球的質(zhì)量均為m,則兩小球平衡時,B小球距懸點O的距離為(不考慮小球的大小,且彈簧都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 ) A.3L B.4L C.5L D.6L 解析:選C 由題意可知,kL=mg,當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按題圖所示懸掛時,下面彈簧彈力大小為mg,伸長量為L,而上面彈簧的彈力為2mg,由kx=2mg可知,上面彈簧的伸長量為x=2L,故B球到懸點O的距離為L+L+L+2L=5L,C正確。 12.[多選](2018·鎮(zhèn)江調(diào)研)如圖所示,在豎直方向上,兩根完全相同的輕質(zhì)彈簧
20、a、b,一端與質(zhì)量為m的物體相連接,另一端分別固定,當物體平衡時,若( )
A.a(chǎn)被拉長,則b一定被拉長
B.a(chǎn)被壓縮,則b一定被壓縮
C.b被拉長,則a一定被拉長
D.b被壓縮,則a一定被拉長
解析:選BC 對物體受力分析并結(jié)合平衡條件,可知當a對物體有拉力Fa時,若Fa>mg,則b被拉長;若Fa 21、力)時,在電腦上得到了彈簧形變量與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大小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乙)。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和彈簧的長度成正比
B.在彈性范圍內(nèi),彈簧長度的增加量與對應的彈力增加量成正比
C.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是200 N/m
D.該彈簧受到反向壓力時,勁度系數(shù)不變
解析:選BCD 根據(jù)胡克定律可知:F=k(l-l0)=kx,即彈簧彈力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與彈簧長度不成正比,故A錯誤;根據(jù)A選項的論述可知B正確;在彈力與彈簧形變量圖像上,圖像的斜率表示勁度系數(shù),由此可知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是200 N/m,故C正確;由于圖像斜率不變,因此由實驗可知該彈簧受到反向壓力時,勁 22、度系數(shù)不變,故D正確。
14.(2018·新余期末)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兩個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運動,中間用一輕彈簧連接,已知水平向右的力F1=10 N,水平向左的力F2=4 N,則輕彈簧的拉力可能為( )
A.2 N B.4 N
C.8 N D.10 N
解析:選C 采用極值法判斷,當m2?m1時,將m1看作零,得到彈簧的彈力大小等于F1,為10 N;同理,當m1?m2時,將m2看作零,得到彈簧的彈力大小等于F2,為4 N;故實際彈力介于10 N與4 N之間。
15.(2018·北京市狀元橋?qū)W校二模)如圖所示,輕桿與豎直墻壁成53°角,斜插入墻中并固定,另一 23、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水平輕質(zhì)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力大小為mg(g表示重力加速度),則輕桿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為( )
A.mg B.mg
C.mg D.mg
解析:選D 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如圖所示,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得:輕桿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為F=
=
=mg,故選D。
第2節(jié)摩擦力
(1)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或運動趨勢。(×)
(2)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3)受滑動摩擦力作用的物體,可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
(4)接觸處有摩擦力作用時一定有彈力作用。(√)
(5)接觸處的摩擦力一定與彈力方向垂直。( 24、√)
(6)兩物體接觸處的彈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7)兩物體接觸處的彈力增大時,接觸面間的靜摩擦力大小可能不變。(√)
突破點(一) 靜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判斷
[題點全練]
1.(2018·如東檢測)如圖所示,如東蘇果和歐尚超市為方便顧客,安裝智能化的傾斜向上的自動扶梯(無臺階)。在沒有乘客乘行時,自動扶梯以較小的速度勻速運行,當乘客站立乘行(手不扶扶手)時,自動扶梯經(jīng)過先加速再勻速兩個階段運行。則該扶梯在運送乘客的過程中( )
A.扶梯勻速運行時,乘客不受摩擦力作用
B.扶梯勻速運行時,乘客對扶梯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下
C.扶梯加速運行時,扶梯對乘客的摩擦 25、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D.扶梯加速運行時,扶梯對乘客的作用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解析:選B 扶梯勻速運行時,乘客所受的摩擦力等于重力向下的分力,選項A錯誤;勻速運動階段,乘客處于平衡狀態(tài),扶梯對乘客的作用力豎直向上,乘客對扶梯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下,選項B正確;由于智能化的自動扶梯無臺階,乘客站在斜面上,乘客的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時,乘客要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與運動方向相同,選項C錯誤;扶梯對乘客的作用力和重力的合力沿扶梯斜向上,故扶梯對乘客的作用力斜向上但不沿扶梯方向,D錯誤。
2.(2016·海南高考)如圖,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體P,兩長方體物塊a和b疊放在P的斜面上,整 26、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將a和b、b與P、P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大小分別用f1、f2和f3表示。則( )
A.f1=0,f2≠0,f3≠0 B.f1≠0,f2=0,f3=0
C.f1≠0,f2≠0,f3=0 D.f1≠0,f2≠0,f3≠0
解析:選C 對整體受力分析可知,整體相對地面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故f3=0;再將a和b看成一個整體,a、b整體有相對斜面向下運動的趨勢,故b與P之間有摩擦力,即f2≠0;再對a受力分析可知,a相對于b有向下運動的趨勢,a和b之間存在摩擦力作用,即f1≠0。選項C正確。
3.[多選](2018·南京模擬)如圖所示,A、B、C三個物體質(zhì)量相等,它 27、們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也相同。三個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運動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三個物體中只有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零
C.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
D.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解析:選BC A物體與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它們之間無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即無摩擦力作用,A錯誤;B、C兩物體雖運動方向不同,但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沿傳送帶方向所受合力為零可知,B、C兩物體均受沿傳送帶方向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故B、C正確,D錯誤。
[題后悟通]
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的三種方法
(1)假設(shè)法
利用假設(shè)法判斷 28、的思維程序如下:
(2)運動狀態(tài)法
此法關(guān)鍵是先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平衡或求出加速度),再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F=ma)確定靜摩擦力的方向。
(3)牛頓第三定律法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先確定受力較少的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確定另一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
突破點(二) 摩擦力大小的計算
1.滑動摩擦力的計算方法:可用公式f=μN計算,注意對物體間相互擠壓的彈力N的分析,N并不總是等于物體的重力,它與研究對象受到的垂直接觸面方向的力密切相關(guān),也與研究對象在該方向上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
2.靜摩擦力的計算方法
(1)最大靜摩擦力fmax的計算 29、:最大靜摩擦力fmax只在剛好要發(fā)生相對滑動這一特定狀態(tài)下才表現(xiàn)出來,比滑動摩擦力稍大些,通常認為二者相等,即fmax=μN。
(2)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
①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利用力的平衡條件來計算其大小。
②物體有加速度時,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進行分析。例如,水平勻速轉(zhuǎn)動的圓盤上物塊靠靜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產(chǎn)生向心加速度,若除靜摩擦力外,物體還受其他力,則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靜摩擦力。
[典例] (2018·衡水檢測)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在質(zhì)量為M的長木板上滑行,長木板與地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若長木板仍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長木板受地面 30、摩擦力大小一定為( )
A.μ1(m+M)g B.μ2mg
C.μ1mg D.μ2mg+μ1Mg
[審題指導]
物體m相對M向右滑動,受到向左的滑動摩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m對M有向右的滑動摩擦力,故M有向右滑動的趨勢,受到向左的靜摩擦力。
[解析] 物體m相對M向右滑動,受到向左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1=μ2FN=μ2mg;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木塊對長木板有向右的滑動摩擦力,故長木板有向右滑動的趨勢,受到地面對其向左的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有F2=F1,因而F2=μ2mg。
本題中木板受地面的靜摩擦力,故不能用F=μ1(m+M)g求摩擦力,故只有B正 31、確。
[答案] B
[易錯提醒] 計算摩擦力時的三點注意
(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性質(zhì),因為只有滑動摩擦力才能利用公式計算,靜摩擦力通常只能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2)公式F=μFN中FN為兩接觸面間的正壓力,與物體的重力沒有必然聯(lián)系,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速度的大小無關(guān),與接觸面積的大小也無關(guān)。
[集訓沖關(guān)]
1.(2018·揚州六校聯(lián)考)如圖所示,兩塊相同的木塊被豎直的木板夾住保持靜止狀態(tài),設(shè)每一木塊的質(zhì)量為m,則兩木塊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
A.0 B.0.5mg
C.mg D.2mg
解析:選A 設(shè)每一木塊的重力為G,一 32、側(cè)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f1,兩塊木塊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2。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對整體,有:2f1=2G,得f1=G。對A木塊,有:f1+f2=G,解得f2=0。即兩木塊間摩擦力為零,故A正確,B、C、D錯誤。
2.(2018·昆山月考)如圖所示,在物體P左邊用一根水平輕彈簧和豎直墻壁相連,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靜止時彈簧的長度大于彈簧的原長。若再用一個從零開始逐漸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把P拉動。在P被拉動之前的過程中,彈簧對P的彈力N的大小和地面對P的摩擦力f的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
A.N始終增大,f始終減小
B.N先不變后增大,f先減小后增大
C.N保持不變,f始終減小
33、D.N保持不變,f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選D 由題意可知,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靜止時彈簧的長度大于原長,則彈簧對P的拉力向左,由于粗糙水平面,因此物體同時受到水平向右的靜摩擦力,當再用一個從零開始逐漸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把P拉動前過程中,物體P受到的靜摩擦力從向右變?yōu)樗较蜃?,所以其大小先減小后增大,故只有D正確,A、B、C均錯誤。
突破點(三) 摩擦力的三類突變
物體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作用在物體上的其他力的合力發(fā)生變化時,物體雖然仍保持相對靜止,但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將發(fā)生突變。
[例1]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10 kg的物體A拴在一個被水平拉伸的 34、彈簧一端,彈簧的拉力為5 N時,物體A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小車以1 m/s2的加速度向右運動后,則(g=10 m/s2)( )
A.物體A相對小車向右運動
B.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減小
C.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
D.物體A受到的彈簧拉力增大
[解析] 由題意得物體A與小車的上表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Fm≥5 N,小車向右運動后,對物體A受力分析,可得F合=ma=10 N,可知此時小車對物體A的摩擦力為5 N,方向向右,且為靜摩擦力,所以物體A相對于小車仍然靜止,故A錯誤;F合=ma=10 N,此時小車對物體A的摩擦力為5 N,方向向右,所以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故B錯誤,C正確; 35、物體A相對于小車仍然靜止,所以受到的彈簧的拉力大小不變,故D錯誤。
[答案] C
物體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其他力變化時,如果物體不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則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將“突變”成滑動摩擦力。
[例2] (2018·定州市期中)如圖所示,A、B兩物體靜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間用一根輕彈簧相連,彈簧的長度大于原長。若再用一個從零開始緩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體B,直到A即將移動,此過程中,地面對B的摩擦力F1和對A的摩擦力F2的變化情況是( )
A.F1先變小后變大 B.F1先不變后變大
C.F2先變大后不變 D.F2先不變后變大
[解析] 36、剛開始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對A的作用力向右,對B的作用力向左,而A、B兩物體均靜止,所以剛開始的F1方向水平向右,F(xiàn)2方向水平向左,當用一個從零開始緩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體B時,剛開始,未拉動B,彈簧彈力不變,F(xiàn)2不變,F(xiàn)1減?。划擣等于彈簧彈力時,F(xiàn)1等于零,F(xiàn)繼續(xù)增大,F(xiàn)1反向增大,當F1增大到最大靜摩擦力時,B物體開始運動,此后變?yōu)榛瑒幽Σ亮?,不發(fā)生變化,故A、B錯誤;而彈簧被拉伸,彈力變大,A仍靜止,所以F2變大,所以對A的摩擦力F2先不變,后變大,故C錯誤,D正確。
[答案] D
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做減速運動的物體突然停止滑行時,物體將不再受滑動摩擦力作用,滑動摩 37、擦力可能“突變”為靜摩擦力。
[例3]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1 kg的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從t=0開始以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時受到一個水平向左的恒力F=1 N的作用,取g=10 m/s2,向右為正方向,該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f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
[解析] 從t=0開始以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f=μmg=0.2×1×10 N=2 N,方向向左,為負值。
當物體的速度減到零時,物體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fm=μmg=2 N>1 N,則F<Ffm,所以物體不能被拉動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靜 38、摩擦力作用,其大小為Ff=F=1 N,方向向右,為正值,根據(jù)數(shù)學知識得知,A圖像正確。
[答案] A
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的三類關(guān)系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與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共線。
(一)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
1.[多選]如圖所示,皮帶運輸機將物體勻速地送往高處,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與運動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B. 39、傳送的速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物體所受的摩擦力與傳送的速度無關(guān)
D.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為物體隨皮帶運輸機上升的動力
解析:選ACD 物體隨皮帶運輸機一起上升的過程中,物體具有相對于皮帶下滑的趨勢,受到沿皮帶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是使物體向上運動的動力,其大小等于物體重力沿皮帶向下的分力,與傳送的速度大小無關(guān),故A、C、D正確,B錯誤。
(二)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2.[多選]為了測定木塊和豎直墻壁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設(shè)計了一個實驗:用一根彈簧將木塊壓在墻上,同時在木塊下方有一個拉力F2作用,使木塊恰好勻速向下運動(彈簧隨木塊一起向下運動),如圖所示?,F(xiàn)分別測出了彈簧的 40、彈力F1、拉力F2和木塊的重力G,則以下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木塊受到豎直向下的滑動摩擦力
B.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阻礙木塊下滑
C.木塊與墻壁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D.木塊與墻壁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解析:選BD 木塊相對于豎直墻壁下滑,受到豎直向上的滑動摩擦力,阻礙木塊下滑,A錯誤,B正確。
分析木塊受力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FN=F1,F(xiàn)f=G+F2,又Ff=μFN,以上三式聯(lián)立可解得:μ=,故C錯誤,D正確。
(三)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不共線
3.[多選](2018·如東聯(lián)考)如圖,重為8 N的物塊靜止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且沿水平方向、大小為3 41、 N的力F推物塊時,物塊剛好被推動?,F(xiàn)施加平行于斜面的力F0推物塊,使物塊在斜面上做勻速運動,此時斜面體與水平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0。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斜面體始終保持靜止。則( )
A.F0可能為0.5 N B.F0可能為5 N
C.f0可能為3 N D.f0可能為9 N
解析:選BC 對物塊受力分析,受推力F、重力G、支持力N和摩擦力f,將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1=mgsin θ=4 N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F2=mgcos θ=4 N;在與斜面平行的平面內(nèi),如圖,有f== N=5 N,當施加平行于斜面的力F0推物塊時,在斜面上,相當 42、于物塊受到F0、F1(4 N)、f(5 N)三個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三力平衡的特點可知,選項B、C正確。
對點訓練:對摩擦力的理解
1.(2018·昆山模擬)下列關(guān)于摩擦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靜止的物體不可能受到滑動摩擦力
B.相對靜止的兩個物體之間,也可能有摩擦力
C.有相對運動的兩物體之間一定存在著摩擦力
D.運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它的運動方向相反
解析:選B 靜止的物體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如在地面上滑行的物體,地面受到是滑動摩擦力,故A錯誤;相對靜止的兩個物體之間,也可能有摩擦力,比如:在沿著斜向上運動的傳送帶上與傳送帶相對靜止的物體,故 43、B正確;有相對運動的兩物體之間,接觸面不一定粗糙,因此不一定存在著摩擦力,故C錯誤;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運動的方向相同,也可能與運動的方向相反,但總是和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故D錯誤。
2.[多選]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摩擦力的變化規(guī)律,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在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下輕放一個小紙團,它只能被指針向左推動。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拉力由零緩慢增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開始運動前,摩擦力逐漸增大
B.當拉力達到某一數(shù)值時木塊開始移動,此時拉力會突然變小
C.該實驗裝置可以記錄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
D.木塊開始運動前,拉力小于摩擦力
44、
解析:選ABC 由題意可知,開始時木塊保持不動,木塊受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摩擦力始終等于拉力,故摩擦力大小隨拉力的增大而增大;而當拉力增大到某一大小時,木塊開始滑動,此時說明木塊恰好達到最大靜摩擦力;而由于滑動摩擦力要小于最大靜摩擦力,所以木塊移動后拉力將減小,根據(jù)紙團的位置即可記錄下最大靜摩擦力,故A、B、C正確,D錯誤。
對點訓練:靜摩擦力的分析與計算
3.(2018·南京期末)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有關(guān)部門規(guī)定:對乘坐軌道交通的乘客所攜帶的物品實施安全檢查。如圖所示為乘客在進入地鐵站乘車前,將攜帶的物品放到以恒定速率運動的水平傳送帶上,使物品隨傳送帶一起運動并通過檢測儀接受檢查 45、時的情景。當乘客將攜帶的物品輕放在傳送帶上之后,關(guān)于物品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物品與傳送帶相對靜止時,物品受到靜摩擦力
B.當物品受到摩擦力作用時,摩擦力方向與物品運動方向相同
C.當物品受到摩擦力作用時,物品不一定受到彈力作用
D.由于物品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物品一定受到滑動摩擦力
解析:選B 當物品與傳送帶相對靜止時,物品與傳送帶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者之間沒有要發(fā)生相對運動的趨勢,故物品不受靜摩擦力,也不受滑動摩擦力,所以A、D錯誤。物品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由題意可知,物品有相對傳送帶向后的運動趨勢,故物品受到的摩擦力與運動方向相同 46、,故B正確。摩擦力存在的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有彈力,③有相對運動或者相對運動趨勢。由此,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當物品受到摩擦力作用時,物品一定受到彈力的作用,故C錯誤。
4.[多選](2018·長春期末)如圖所示,三個相同的長方形物體A、B、C疊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B上,三個物體靜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B對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F
B.B對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F
C.C對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F
D.地面對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F
解析:選CD 對A受力分析,物體A處于平衡狀態(tài),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不受到摩擦力作用 47、,若存在摩擦力,則出現(xiàn)不平衡現(xiàn)象,故A錯誤;對AB整體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C對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F;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可知,B對C的摩擦力大小為F,方向水平向右,故B錯誤,C正確;對ABC整體受力分析,整體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向右的拉力F,地面對C的靜摩擦力,由共點力平衡可知,地面對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F,故D正確。
5.(2018·紅河州一模)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邊用一根輕彈簧和豎直墻相連,靜止時彈簧的長度小于原長。若再用一個從零開始逐漸增大的水平力F向左推A,直到把A推動。在A被推動之前的過程中,彈簧對A的彈力F1大小和地 48、面對A的摩擦力Ff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
A.F1保持不變,F(xiàn)f始終減小
B.F1保持不變,F(xiàn)f先減小后增大
C.F1始終增大,F(xiàn)f始終減小
D.F1先不變后增大,F(xiàn)f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選B 由題意可知,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靜止時彈簧的長度小于原長,則彈簧對A的推力向右,由于粗糙水平面,因此物體A同時受到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當再用一個從零開始逐漸增大的水平力F向左推A,直到把A推動前的過程中,物體A受到的靜摩擦力從向左變?yōu)樗较蛴摇K云浯笮∠葴p小后增大,彈簧對物體A的彈力F1始終不變,故B正確,A、C、D錯誤。
6.[多選](2018·尖山區(qū)期中)如圖所示,水平力F將物體P壓在 49、豎直墻上,物體P始終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增大F,則P所受摩擦力增大
B.若減小F,則P所受摩擦力不變
C.若在P上放一物體,則P所受摩擦力增大
D.若在P上放一物體,則P所受摩擦力不變
解析:選BC 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靜摩擦力,兩個力平衡,增大或減小F,靜摩擦力始終等于重力,保持不變。在P上放一物體,對整體分析,由于靜摩擦力等于總重力,所以摩擦力變大,故B、C正確,A、D錯誤。
對點訓練:滑動摩擦力的分析與計算
7.(2018·晉江市期中)如圖所示,將一張A4紙(質(zhì)量可忽略不計)夾在物理書內(nèi),書對A4紙的壓力為3 N,A4紙與書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50、0.3,要把A4紙從書中拉出,拉力至少應為( )
A.0.3 N B.0.9 N
C.1.2 N D.1.8 N
解析:選D A4紙與書上下兩個接觸面都有滑動摩擦力,則有:Ff=2μFN=2×0.3×3 N=1.8 N
當拉力等于摩擦力時,拉力最小,所以有:F=1.8 N。
8.如圖所示,A、B兩物塊疊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對靜止地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過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變 B.方向向左,逐漸減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變 D.方向向右,逐漸減小
解析:選A A、B兩物塊一起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 51、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恒定,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fB=mBa,故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為mBa,恒定不變,A正確。
9.(2018·南陽期中)一物塊m在水平力拉動下,沿靜止的水平傳送帶由A端運動到B端,如圖甲所示,這時所受摩擦力為F1;現(xiàn)開動機械讓傳送帶向左勻速轉(zhuǎn)動,再次將同樣的物塊m由傳送帶的左端勻速拉動到右端,這時所受摩擦力大小為F2,如圖乙所示。則F1、F2的大小關(guān)系滿足( )
A.F1=F2 B.F1<F2
C.F1>F2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解析:選A 根據(jù)題意,水平傳送帶靜止時和向左勻速轉(zhuǎn)動時,將物塊m由傳送帶的左端勻速拉動到右端的過程中,物塊m 52、受到的都是滑動摩擦力,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和物塊對傳送帶的壓力大小都不變,由滑動摩擦力公式F=μFN,得知F1=F2。
10.(2018·衡水二調(diào))裝修工人在搬運材料時施加一個水平拉力將其從水平臺面上拖出,如圖所示,則在勻加速拖出的過程中( )
A.材料與平臺之間的接觸面積逐漸減小,摩擦力逐漸減小
B.材料與平臺之間的相對速度逐漸增大,摩擦力逐漸增大
C.平臺對材料的支持力逐漸減小,摩擦力逐漸減小
D.材料與平臺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支持力也不變,因而工人的拉力也不變
解析:選D 勻加速拖出材料的過程,只能持續(xù)到材料的重心離開臺面的瞬間,故在勻加速拉動過程中,材料的重心在 53、臺面上,故材料對臺面的壓力不變,材料受到的支持力不變,故C錯誤;而在拉動過程中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由Ff=μFN可知摩擦力不變,故A、B錯誤;因為摩擦力不變,材料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F-Ff=ma,因為加速度不變,摩擦力不變,所以工人的拉力不變,故D正確。
考點綜合訓練
11.[多選]如圖甲、乙所示,傾角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塊M,在滑塊M上放置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塊,M和m相對靜止,一起沿斜面勻速下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物塊m受到摩擦力
B.圖乙中物塊m受到摩擦力
C.圖甲中物塊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圖乙中物塊m受到與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解析 54、:選BD 對題圖甲:設(shè)物塊m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與接觸面相切,方向水平,則物體m受力將不平衡,與題中條件矛盾,故假設(shè)不成立,A、C錯誤。對題圖乙:設(shè)物塊m不受摩擦力,由于m勻速下滑,m必受力平衡,若m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與接觸面垂直,故重力、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則假設(shè)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受到與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D正確。
12.木塊A、B分別重50 N和70 N,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與A、B相連接的輕彈簧被壓縮了5 cm,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靜止不動,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100 N/m。用F=7 N的水 55、平力作用在木塊A上,滑動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摩擦力。如圖所示,則力F作用后( )
A.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0 N
B.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2 N
C.彈簧的彈力是12 N
D.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為12 N
解析:選B 木塊A、B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分別為:
FmA=μGA=0.2×50 N=10 N,
FmB=μGB=0.2×70 N=14 N
根據(jù)胡克定律得,彈簧的彈力大小為
F彈=kx=100×0.05 N=5 N
當F=7 N時,F(xiàn)-F彈=2 N<FmA,F(xiàn)彈<FmB,所以兩物體都保持靜止狀態(tài)。
則由平衡條件得
木塊A所受摩擦力為FA=F-F彈=2 N, 56、方向水平向左。木塊B所受的摩擦力為FB=F彈=5 N,方向水平向左。
13.(2018·西安聯(lián)考)如圖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A物體質(zhì)量m=20 kg,B物體質(zhì)量M=30 kg。處于水平位置的輕彈簧一端固定于墻壁,另一端與A物體相連,輕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其勁度系數(shù)為250 N/m,A與B之間、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5?,F(xiàn)有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體B上使B緩慢地向墻壁移動,當移動0.2 m時,水平推力F的大小為(已知A、B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 m/s2)( )
A.350 N B.300 N
C.250 N D.200 N
解析:選 57、B 假設(shè)A、B間沒有相對滑動,則輕彈簧的壓縮量為x=0.2 m,此時輕彈簧的彈力大小為F=kx=50 N,而A與B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fA=μmg=100 N,所以A、B之間沒有相對滑動,它們之間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其大小為Ff1=50 N,B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其大小為Ff2=μ(m+M)g=250 N,由B緩慢移動,可知推力的大小為F=Ff1+Ff2=300 N,即B選項正確。
14.(2018·南京模擬)如圖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塊P,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與物塊Q相連,從滑輪到P和Q的兩段繩都是水平的。已知Q與P之間以及P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是μ,兩物塊的質(zhì)量都是m,滑輪 58、的質(zhì)量、滑輪軸上的摩擦都不計。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勻速運動,則F的大小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解析:選A 因為P、Q都做勻速運動,因此可用整體法和隔離法求解。隔離Q進行分析,Q在水平方向受繩向左的拉力FT和向右的摩擦力Ff1=μmg,因此FT=μmg。對整體進行分析,整體受繩向左的拉力2FT,桌面對整體的向左的摩擦力Ff2=2μmg,向右的外力F,由平衡條件得:F=2FT+Ff2=4μmg。故A正確。
15.[多選](2018·安陽聯(lián)考)如圖甲所示,A、B兩個物體疊放在水平面上,B的上下表面均水平,A物體與一 59、拉力傳感器相連接,連拉力傳感器和物體A的細繩保持水平。從t=0時刻起,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kt(k為常數(shù))作用在B的物體上,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乙所示,已知k、t1、t2,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據(jù)此可求( )
A.A、B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B.水平面與B之間的滑動摩擦力
C.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AB
D.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解析:選AB 當B被拉動后,力傳感器才有示數(shù),地面對B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fm=kt1,A、B相對滑動后,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保持不變,則FfAB=kt2-Ffm=k(t2-t1),A、B正確;由于A、B的質(zhì)量未知,則μAB和μ不能 60、求出,C、D錯誤。
第3節(jié)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及其分力均為作用于同一物體上的力。(√)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時作用在物體上。(×)
(3)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
(4)在進行力的合成與分解時,都要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5)兩個力的合力一定比其分力大。(×)
(6)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與分力間一定構(gòu)成封閉的三角形。(√)
(7)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突破點(一) 力的合成問題
1.共點力合成的常用方法
(1)作圖法:從力的作用點起,按同一標度作出兩個分力F1和F2的 61、圖示,再以F1和F2的圖示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畫出過作用點的對角線,量出對角線的長度,計算出合力的大小,量出對角線與某一力的夾角確定合力的方向(如圖所示)。
(2)計算法:幾種特殊情況的共點力的合成。
類 型
作 圖
合力的計算
①互相垂直
F=
tan θ=
②兩力等大,夾角為θ
F=2F1cos
F與F1夾角為
③兩力等大且夾角120°
合力與分力等大
(3)力的三角形定則:將表示兩個力的圖示(或示意圖)保持原來的方向依次首尾相接,從第一個力的作用點,到第二個力的箭頭的有向線段為合力。平行四邊形定則與三角形定則的關(guān)系如圖甲、乙所 62、示。
2.合力的大小范圍
(1)兩個共點力的合成
|F1-F2|≤F合≤F1+F2
即兩個力大小不變時,其合力隨夾角的增大而減小,當兩力反向時,合力最小,為|F1-F2|,當兩力同向時,合力最大,為F1+F2。
(2)三個共點力的合成
①三個力共線且同向時,其合力最大,為F1+F2+F3。
②任取兩個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圍,如果第三個力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則三個力的合力最小值為零;如果第三個力不在這個范圍內(nèi),則合力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減去另外兩個力。
[題點全練]
1.如圖所示為兩個大小不變、夾角θ變化的力的合力的大小F與θ角之間的關(guān)系圖像(0≤θ≤2π),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63、 )
A.合力大小的變化范圍是0≤F≤14 N
B.合力大小的變化范圍是2 N≤F≤10 N
C.這兩個分力的大小分別為6 N和8 N
D.這兩個分力的大小分別為2 N和8 N
解析:選C 由題圖可知:當兩力夾角為180°時,兩力的合力為2 N,而當兩力夾角為90°時,兩力的合力為10 N。則這兩個力的大小分別為6 N、8 N,故C正確;D錯誤。當兩個力方向相同時,合力等于兩個力之和14 N;當兩個力方向相反時,合力等于兩個力之差2 N,由此可見:合力大小的變化范圍是2 N≤F≤14 N,故A、B錯誤。
2.(2017·全國卷Ⅲ)一根輕質(zhì)彈性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64、cm的兩點上,彈性繩的原長也為80 cm。將一鉤碼掛在彈性繩的中點,平衡時彈性繩的總長度為100 cm;再將彈性繩的兩端緩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點,則彈性繩的總長度變?yōu)?彈性繩的伸長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 )
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
解析:選B 將鉤碼掛在彈性繩的中點時,由數(shù)學知識可知鉤碼兩側(cè)的彈性繩(勁度系數(shù)設(shè)為k)與豎直方向夾角θ均滿足sin θ=,對鉤碼(設(shè)其重力為G)靜止時受力分析,得G=2kcos θ;彈性繩的兩端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點時,對鉤碼受力分析,得G=2k,聯(lián)立解得L=92 cm,可知A、C、D項錯誤,B項 65、正確。
3.[多選](2018·蘇州模擬)如圖所示,將長為l橡皮筋上端O固定在豎直放置的木板上,另一端M通過細線懸掛重物。某同學用水平力F在M處拉住橡皮筋,緩慢拉動M至A點處,松開后,再次用水平力拉M,緩慢將橡皮筋也拉至OA直線上,此時M位于圖中的B點處,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當M被拉至A點處時,橡皮筋長度OA可能小于l
B.當M被分別拉到A、B兩點處時,橡皮筋的彈力TA=TB
C.當M被分別拉到A、B兩點處時,所用水平拉力FA<FB
D.上述過程中此橡皮筋的彈力不遵循胡克定律
解析:選BD 物體受三個力,設(shè)橡皮筋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根據(jù)平衡條件,三 66、個力平移后可以構(gòu)成首尾相連的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有:T=,F(xiàn)=Gtan θ;橡皮筋豎直時拉力等于重力G,而T=>G,故橡皮筋長度OA一定是大于l,故A錯誤;由于重力和角度θ不變,故水平拉力和橡皮筋的拉力均不變,即TA=TB、FA=FB,故B正確,C錯誤;橡皮筋第二次拉到與豎直方向成θ時,橡皮筋的拉力大小不變,但長度變大了,說明超出了彈性限度,不遵循胡克定律,故D正確。
突破點(二) 力的分解問題
1.按作用效果分解力的一般思路
2.正交分解法
(1)定義:將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進行分解的方法。
(2)建立坐標軸的原則:一般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原點,在靜力學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為原則(即盡量多的力在坐標軸上);在動力學中,通常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為坐標軸建立坐標系。
(3)方法:物體受到F1、F2、F3…多個力作用求合力F時,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軸、y軸分解。
x軸上的合力:
Fx=Fx1+Fx2+Fx3+…
y軸上的合力:
Fy=Fy1+Fy2+Fy3+…
合力大?。篎=
合力方向:與x軸夾角設(shè)為θ,則tan θ=。
[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