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數學 7.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備課資料)大綱人教版必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二數學 7.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備課資料)大綱人教版必修(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年高二數學 7.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備課資料)大綱人教版必修
一、參考例題
[例1](xx年全國)兩條直線A1x+B1y+C1=0,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條件是( )
A.A1A2+B1B2=0 B.A1A2-B1B2=0
C.=-1 D.=1
解:當B1,B2都不為零時,k1=-,k2=-
k1·k2==-1
∴A1A2+B1B2=0.
當B1=0時,兩直線垂直的充要條件是A2=0,當B2=0時,兩直線垂直的充要條件是A1=0,所以滿足A1A2+B1B2=0,故選A.
評述:一定要注意A1,B1及A2,B2不能同時
2、為零,也要注意斜率等于零與斜率不存在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例2](1997年全國)如果直線ax+2y+2=0與直線3x-y-2=0平行,那么系數a為( )
A.-3 B.-6 C.- D.
解:若兩直線平行,則
,解得a=-6.故選B.
評述:此題通過直線方程的系數比例關系來判斷兩直線的位置關系.
二、參考練習題
1.若原點在直線l上的射影是點P(-2,1),則直線l的方程是( )
A.x+2y=0 B.x+2y-4=0
C.2x-y+5=0 D.2x+y+3=0
解:由已知,得kOP=-,再由l⊥OP
3、,所以kOP·kl=-1.
∴k1=2.
又直線l過點P(-2,1),所以l方程為:y-1=2(x+2)
即2x-y+5=0.
故選C
2.若A(-4,2),B(6,-4),C(12,6),D(2,12),則下面四個結論,正確的個數是( )
①AB∥CD ②AB⊥CD ③|AC|=|BD| ④AC⊥BD
A.1 B.2 C.3 D.4
解:∵kAB=,
kCD=.
∴AB方程為y-2=-(x+4)
即3x+5y+2=0∴C(12,6)不在AB上.
∴AB∥CD
又∵kAD=.
∴kAB·kAD=-
4、1
∴AB⊥AD.
∵|AC|=
|BD|=
∴|AC|=|BD|
∵kAC=,
∴kAC·kBD=-1
即AC⊥BD.
∴四個結論都正確,故選D.
評析:此題屬于數學中多選題型,需要逐一分析,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點、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
3.求經過點(2,1),且與直線2x+y-10=0垂直的直線L的方程.
解法一:設直線L的斜率為k
∵直線L與直線 2x+y-10=0垂直,
∴k·(-2)=-1. ∴k=.
又∵L經過點A(2,1),∴所求直線L的方程為y-1=(x-2),即x-2y=0.
解法二:設與直2x+y-10=0垂直的直線方程為x-2y+
5、m=0.
∵直線L的經過點A(2,1),
∴2-2×1+m=0. ∴m=0.
∴所求直線L的方程為x-2y=0.
●備課資料
參考例題
[例1]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中點是M(4,2),一條直角邊所在的直線方程是y=2x,求另外兩邊所在的直線方程.
解:設斜邊所在直線AB斜率為k,斜邊與直角邊所夾角為45°.
所以tan45°=
解得k=-3或k=,當k=-3時,斜邊方程為y-2=-3(x-4)即3x+y-14=0
由
∴斜邊上一個頂點為A(),另一個頂點B(),另一條直角邊所在方程:x+2y-2=0,當k=時,同理可得另兩邊所在的直線方程:
x-3y+2=0,x+2y-
6、14=0.
[例2]光線從A(-3,4)點射出,到x軸上的B點后,被x軸反射到y軸上的C點,又被y軸反射,這時反射線恰好過點D(-1,6)點,求BC所在直線的方程.
解:如圖所示,依題意,B點在原點O左側,設坐標為(a,0).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得∠1=∠2,∠3=∠4,
∴kAB=-kBC
又 kAB=
∴kBC=,∴BC的方程y-0=(x-a)
即4x-(3+a)y-4a=0
令x=0,解得C點坐標為(0,),則kDC=
∵∠3=∠4.
∴
解得a=-,代入BC方程得
5x-2y+7=0.
另解: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BC一定過點A關于x的對稱點A'(-3,-4)及
7、D點關于y軸的對稱D'(1,6).
由兩點式得A'D'方程即BC方程5x-2y+7=0.
[例3]等腰三角形兩腰所在的直線方程為7x-y-9=0與x+y-7=0,它的底邊所在直線通過點A(3,-8),求底邊所在的直線方程.
解法一:設l1:7x-y-9=0
l2:x+y-7=0
直線l1、l2的斜率分別為k1,k2,則底邊所在的直線l到l1的角與l2到l1的角為等腰三角形兩底角,故相等.于是有
即:
(其中k為所求直線斜率)
解得:k=-3或k=.
∴所求直線方程為3x+y-1=0,或x-3y-27=0.
解法二:設頂角平分線的斜率為k,由已知kl1=7,kl2=-1,于是
8、有
解得k=或k=-3
由平面幾何知識知道,頂角的平分線與底邊垂直,所以底邊的斜率為-3和.
故所求直線方程為
3x+y-1=0,或x-3y-27=0.
解法三:設底邊所在直線的方程為
y+8=k(x-3).
即kx-y-3k-8=0
由方程組
解得等腰三角形頂點B的坐標為(2,5).
由方程組(k≠7)
解得底邊一端點C的坐標為
().
由方程組
解得底邊另一端點D的坐標為
().
由|BC|=|BD|,得
解得k=-3或k=
故所求直線方程為:3x+y-1=0或x-3y-27=0.
●備課資料
一、兩直線l1:A1x+B1y+C1=0,l2:A2
9、x+B2y+C2=0的位置關系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關系.
(1)若二元一次方程組有惟一解,即有惟一解,則l1,l2相交.
(2)若二元一次方程組無解,則l1∥l2.
(3)若二元一次方程組有無數個解,則直線l1與l2重合.
二、兩直線l1:A1x+B1y+C1=0,l2:A2x+B2y+C2=0(其中A2,B2,C2全不為0)的位置關系與方程系數的關系:
(1)l1∥l2,
(2)l1,l2相交,
(3)l1,l2重合.
三、參考例題
[例1]兩條直線y=kx+2k+1和x+2y-4=0的交點在第四象限,則k的取值范圍是( )
A.(-6,2)
10、B.(-,0)
C.(-,-) D.(,+∞)
解法一:解方程組
得交點為(-)
∵此點在第四象限
∴
∴-,故選C.
解法二:如圖,直線x+2y-4=0與x軸的交點是A(4,0),方程y=kx+2k+1表示的是過定點P(-2,1)的一組直線,其中PB為過點P且與x+2y-4=0平行的直線.
由于直線的交點在第四象限,因此滿足條件的直線的位置應介于直線PB與PA之間,其余率 kPB<k<kPA
而kPA=-,kPB=-,
所以-<k<- 故選C.
評述:有關直線的交點問題,可以通過方程用代數的方法解決,也可結合圖形用幾何的方法解決,讓學生予以體會.
[例2
11、] 若a+b+c=0,求證直線ax+by+c=0必經過一個定點.
證明:由a+b+c=0,且a、b不同時為0,設b≠0,則a=-(b+c),
代入直線方程ax+by+c=0,
得(x-y)+(x-1)=0.
此方程可視為直線x-y=0與x-1=0交點的直線系方程.
解方程組
得x=1,y=1,即兩直線交點為(1,1).故直線ax+by+c=0過定點(1,1).
●備課資料
一、參考例題
[例1](1994年全國)點(0,5)到直線y=2x的距離是( )
A. B. C. D.
解:直線方程化為2x-y=0,由點到直線距離公式可得
12、
d=.選B.
[例2](1992年全國文)原點關于直線8x+6y=25的對稱點坐標是( )
A.(2,) B.() C.(3,4) D.(4,3)
解法一:取各點橫縱坐標一半代入已知直線方程檢驗,D符合.
解法二:設對稱點坐標P(x0,y0),則PO中點坐標符合已知直線方程,且kPO·(-)=-1,
即,解得P(4,3).選D
二、參考練習題
1.已知一直線l被兩平行線3x+4y-7=0和3x+4y+8=0所截線段長為3,且l過點(2,3),求l的方程.
解:若l斜率不存在,則與題意不符;設直線的斜率為k,直線l的方程為:kx-y+3-2k=0
由
13、已知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為=3,而l與此兩條平行線所截線段長為3,設l與兩平行線的夾角為α,則tanα=1,兩平行線斜率為-.
概括兩條直線的夾角公式:=1
解得k1=,k2=-7.
所以直線l的方程是
x-7y+19=0或7x+y-17=0.
2.在直線x-3y-2=0上求兩點,使它與點(-2,2)構成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
解法一:點(-2,2)到直線x-3y-2的距離為d=,即等邊三角形的高為.
由此得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
若設此三角形在直線x-3y-2=0上的頂點坐標為(x0,y0),則x0=3y0+2,所以其坐標為(3y0+2,y0)
于是有[3y0+2-(-2)]2
14、+(y0-2)2=()2.
整理得(y0+1)2=.
∴y0=-1±,x0=-1±
故兩點為(-1+,-1+)和(-1-,-1-).
解法二:設過點(-2,2)的一條邊所在直線的斜率為k.
因為等邊三角形的內角為60°,所以三條邊中每兩條邊的夾角都為60°,于是
tan60°=,即.
解得k=或k=.
當k=時,這條邊所在直線方程為:
y-2=(x+2),
解方程組
解得x=-1-,y=-1-.
同理,當k=時,可求得另一頂點為
(-1+,-1+).
故兩點為(-1+,-1+)和(-1-,-1-)
備課資料
一、直線系的概念
一般地.具有某種共
15、同屬性的一類直線的集合,稱為直線系,它的方程叫做直線系方
程,直線系方程中除含變量x、y以外,還有可以根據具體條件取不同值的變量,稱為參
變量.簡稱參數.
由于參數取向不同,就得不同的直線系.
二、幾種常見的直線系
(1)過定點的直線系
①直線y=kx+b(其中k為參數,b為常數)
它表示過定點(O,b)的直線系,但不包括y軸(即x=0).
②經過定點M(x0,y0)的直線系
y-y0=k(x-x0)(k為參數)
它表示經過定點(x0 、y0)的直線系,但不包括平行y軸的那一條(即x=x0).
16、(2)已知斜率的直線系
①y=kx+b(k為常數,b為參數)
它表示斜率為k的平行直線系.
②若已知直線L:Ax+By+C=0.與L平行的直線系為Ax+By+m=0,(m為參數且m≠c).
③若已知直線L:Ax+By+C=O,與L垂直的直線系為Bx-Ay+n=O(n為參數).
(3)經過兩條直線交點的直線系
①經過兩直線Ll:A1x+Bly+C1=O(Al2+Bl2≠O)與L2:A2x+B2y+C2=O(A22+B22≠O)交點的直線系為m(Alx+B1y+C1)+n(A2x+B2y+C2)=0(其中m、n為參數,m2+
17、n2≠O).
當m=1,n=O時,方程即為L1的方程;
當m=O,n=1時,方程即為L2的方程.
②上面的直線系可改寫成(A1x+B1y+C1)+λ(A2x+B2y+C2)=O(其中λ為參數),但是,方程中不包括直線L2,這個參數方程形式在解題中較為常用.
三、常見的點關于直線的對稱點有
①A(a,b)關于x軸的對稱點為A' (a,-b);
②B(a,b)關于y軸的對稱點為B'(-a.b);
③C(a,b)關于直線y=x的對稱點為C'(b,a);
④D(a,b)關于直線y=-x的對稱點為D'(-b,-a);
18、 ⑤P(a,b)關于直線x=m的對稱點為P'(2m-a,b);
⑥Q(a,b)關于直線.y=n的對稱點為Q'(a,2n-b);
⑦點E(a,b)關于直線L:Ax+By+C=O的對稱點E'的求法:
令E'(x0、y0),則有
解此方程組.可得對稱點E'的坐標.
四、常見的直線關于直線的對稱直線有
設直線L:Ax+By+C=O
①L關于x軸的對稱的直線是Ax+B(-y)+C=O;
②L關于y軸的對稱的直線是A(-x)+By+C=0;
③L關于直線y=x對稱的直線是Bx+Ay+C=O;
④
19、L關于直線y=-x對稱的直線A(-y)+B(-x)+C=O.
五、針對高考試題特點.對于本節(jié)內容應注意的問題
1.認真理解和掌握好有關平行、垂直、夾角、距離等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及基本問題.
2.認真掌握有關對稱的四種基本類型問題的解法.即:1°點關于點的對稱問題;2°直線關于點的對稱問題;3°點關于直線的對稱問題;4°直線關于直線的對稱問題.
3.在由兩直線的位置關系確定有關字母的值或討論直線Ax+By+C=0中各系數間的關系和直線所在直角坐標系中的象限等問題時,要充分利用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特殊值檢驗等基本的數學方法和思想.
4.平面解析幾何
20、的核心是坐標法。它需要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運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幾何問題,因此解析幾何問題無論從知識上還是研究方法上都要注意與函數、方程、不等式、三角及平面幾何內容相聯系,本部分內容在這方面體現的也很明顯.
5.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解析幾何的基礎。同時本部分內容所涉及的“數形結合”對
稱”化歸”等方法也是解析幾何的重要思想方法.因此對于本部分內容要切實學好、學透、用活.
6.在歷年的高考試題中,本部分內容也是??紗栴}的熱點之一。多以選擇題、填空題
形式出現,也與圓錐曲線內容及代數有關知識結合在一起命題,成為試卷中的中等題和
難題.
六、參考練習題
1.
21、已知△ABC的三邊所在直線的方程分別是LAB:4x-3y+10=O,LBC:y=2,LCA:
3x-4y=5.求:
(1)∠ABC的大??;
(2) ∠BAC內角平分線方程;
(3) AB邊上的高所在直線方程.
解:(1)LBC:y=2是與x軸平行的直線,
LAB: 4x-3y+10=0的斜率為,傾斜角為 arctan. ∴∠ABC=π-arctan.
(2)設P(x,y)是∠BAC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則P到AC、AB的距離相等.
∴4x-3y+10=±(3x-4y-5).
又∠BAC的平分線的斜率在 和之間.
∴7x-
22、7y+5=0為所求直線方程.
(3)設過點C的直線系方程為3x-4y-5+λ(y-2)=O即3x-(4-λ)y-5-2λ=O.
要使此直線與直線LAB: 4x-3y+10=0垂直,
必須=-1, 即λ=8.
∴AB邊上的高所在直線方程為3x+4y-21=O.
2.直線L過點A(2,3)且被兩平行線L1:3x+4y-7=O和L2:3x+4y+8=O截得的線段長為3,試求直線L的方程.
解:設直線L的方程為y-3=k(x-2),即kx-y+3-2k=O.
設L1與L交于點M,作MN⊥L2于點N.
兩平行線L1、L2間距離
|MN|=
在直角△MNQ中,|MQ|=3,
sinMQN=
∴∠MQN=45°,即直線L與L2的夾角是45°,于是tan45°=
解得k=或k=-7.
∴所求直線方程為x-7y+19=0或7x+y-17=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