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電子教案.ppt

收藏

編號:117256926    類型:共享資源    大小:325.02KB    格式:PPT    上傳時間:2022-07-08
15
積分
關 鍵 詞: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電子教案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教案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電子教案 社會科學基礎 人文社會科學基 PPT電子教案 人文社會科學
資源描述: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緒 言,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這門綜合基礎課程要求了解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的性質、目的和意義,了解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內容的輪廓,以及學習的原則和方法。,知識結構,一、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的性質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是小學教師進修高等師范??菩W教育專業(yè)(理科方向必修/文科方向選修)的綜合基礎課程之一。 二、學習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的意義和目的 學習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是迎接新時代的挑戰(zhàn),造就適應科學發(fā)展主潮、具有綜合性知識結構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迫切要求。 三、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的學習原則和學習方法 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認真對待課程學習;把現(xiàn)代人文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觀念同我國初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實際、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工作與進修的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輔導,本課程開設的意義、目的、內容輪廓、學習方法。這里特別要著重了解課程的意義和目的。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的目的:開拓科學文化視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汲取人文社會科學的新成果、新方法,處理好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關系。,難點提示,“緒言”強調,人類迄今為止所獲得的科學知識,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都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階段性成果,而不是認識的終結;科學是一條沒有盡頭的后浪推前浪的長河。,第一章 人文社會科學概說,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內涵、結構體系、發(fā)展過程。 2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特征。 3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 4初步思考教育學在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地位。,學習知識點,一、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含義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和目的 (二)人文社會科學的主干學科和結構體系 (三)人文社會科學的孕育生成和拓展,二、人文社會科學的特征 ()人文社會科學具有科學的一般特征 (二)人文社會科學的個性特征,三、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 ()人類社會實踐與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的互動關系 (二)社會需要和人文社會科學自身發(fā)展需要的辯證統(tǒng)一 (三)常規(guī)性發(fā)展與革命性發(fā)展相互交替,重點輔導,一、關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和目的 二、關于人文社會科學的主干學科和結構體系 三、關于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難點提示,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含義。,第二章 人文社會科學的社會功能,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為什么具有積極的社會功能,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社會功能實現(xiàn)所需要的特殊條件。 2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認識功能。 3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建設功能、文化建設功能、政治建設功能、經濟建設功能;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社會管理功能、社會決策功能、咨詢功能。 4初步思考教育學的社會功能。,知識結構,一、人文社會科學的社會功能定位 ()人文社會科學具有積極的社會功能 (二)人文社會科學社會功能實現(xiàn)的特殊條件,二、人文社會科學的多種社會功能 ()認識功能 (二)思想建設功能 (三)文化建設功能 (四)政治建設功能 (五)經濟建設功能 (六)社會管理功能 (七)社會決策功能 (八)咨詢功能,重點輔導,一、關于認識功能 二、關于文化、政治、經濟建設功能 三、關于社會管理功能,難點提示,人文社會科學社會功能實現(xiàn)的特殊條件。,第三章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總體特點和特殊貢獻。 2了解并初步理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3理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4初步思考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知識結構,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和貢獻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總體特點 (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特殊貢獻,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理性批判與情感激發(fā) (二)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 (三)直覺領悟與技術分析,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調查方法 (二)實地方法 (三)文獻情報方法,重點輔導,一、三種“一般方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二、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難點提示,理性批判與情感激發(fā)、直覺領悟與技術分析。,第四章 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 發(fā)展綜述,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全球背景。 2了解世界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脈絡。 3了解20世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概貌。 4理解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總體特點。,知識結構,一、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背景 ()不斷深化的時代主題。 (二)飛速發(fā)展的自然科學技術 (三)日益尖銳化的當代全球問題,二、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脈絡 (一)20世紀上半葉以分化發(fā)展為主導傾向 (二)20世紀下半葉逐步走向整體聯(lián)動 (三)20世紀末期進入反思一展望期,三、20世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概貌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特殊背景 (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曲折道路,(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特殊背景 一、長達2000多年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中國未能與西方同步,從社會內部孕育出近代和現(xiàn)代的人文社會科學體系。,中西方法律的對比 法律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制度之一,是社 會規(guī)范之一。它與風俗習慣有密切的關系,它 維護現(xiàn)存的制度和道德、倫理等價值觀念,它 反映某一時期、某一社會的社會結構,法律于 社會的關系極為密切。中西方在社會結構、歷 史傳統(tǒng)、文化理念和價值取向等方面不同,中 西法律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法律日益集團化,走上了一條為氏族/部 族宗族/家族國家/社會的集團本位道路,其 突出特點是貫徹著宗法之上、家族本位、集體 主義、義務第一的指導思想,沿著宗教制度發(fā) 展演變的軌跡而進行。 西方法律則走上了氏族個人上帝/神個 人的個人本位道路。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有自 由開放精神的希臘法和具有個人主義特色的羅 馬法,形成了保護個人權利自由的歷史傳統(tǒng), 最終確立了個人本位的傳統(tǒng)。,案例: 中國: 6年4月21日晚10時,被告人許霆來到天河區(qū)黃埔大道某銀行的ATM取款機取款。結果取出1000元 后,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銀行卡賬戶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許霆連續(xù)取款5.4萬元。當晚,許霆回到住處,將此事告訴了同伴郭安山。兩人隨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后反復操作多次。后經警方查實,許霆先后取款171筆,合計17.5萬元;郭安山則取款1.8萬元。事后,二人各攜贓款潛逃。最終一人自首,一人被抓,被告許霆以非法侵占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盜竊金融機構,數(shù)額特別巨大,行為已構成盜竊罪,遂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許霆隨后提出上訴,2008年3月,廣州中院認定許霆犯盜竊罪,判處獲刑五年,并處罰金2萬元,繼續(xù)追繳非法所得173826元。 。許霆再度上訴,2008年5月,廣東省高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西方:據(jù)英國媒體報道,2002年8月份,英國一家銀行電腦故障,導致其ATM機“狂吐”五天,不管人們輸入什么密碼,是否正確,取款機都會乖乖地吐出要求金額的鈔票。期間有人甚至往返20次取了成千上萬英鎊,銀行總共被取走了100多萬英鎊. 最終案件被查清,47歲的朱伯特和他20歲的女兒被判15個月監(jiān)禁,20歲的兒子被判12個月監(jiān)禁,他45歲的妻子因為身體原因獲得延期審判,盡管承認從機器中拿了錢,但朱伯特太太還是非常憤慨,“我很震驚!我的外孫才1歲半,他的媽媽居然要因為銀行的錯誤在監(jiān)獄里住15個月!”“我們全家都是普普通通勤奮工作的人,這只是額外贈予,誰不動心呢?”他們的辯護律師尼爾威廉姆斯認為,站在這樣的機器面前,就像小學生站在糖果店面前,“任何人都難以抗拒想多拿一點兒”。另一位辯護者則稱,“這是一起沒有受害人的犯罪,因為銀行可以從保險公司那里得到賠償”。事實上由于ATM機器故障導致客戶多取錢的事件在國外屢見不鮮,而且大多都會引發(fā)排隊取款浪潮,不管是取款者、銀行還是媒體,都沒有什么道德討論。,二、中華民族的老祖宗給后人留下了璀璨的古代文明 。 也存在弊端,就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這種封 建制度和思想束縛了人才,明朝的科舉取士,作八股 文就是受封建制度的影響。例如論語里有“夫子步 亦步,夫子趨亦趨”,就是說學生要絕對服從老師。中 國的傳統(tǒng)文化,要求絕對服從:如“君為臣綱,父為子 綱,夫為妻綱”,講的就是絕對服從!這 種封建思想導致了中國人民思想的“守舊性”,而“迷信” 也是有此引申而來,就是老百姓絕對服從天神的旨 意。(袁世凱就利用了孔子的“絕對服從君主”來鞏固 自己的總統(tǒng)地位,所以才尊孔復古),三、20世紀中國社會革命和社會發(fā)展的道路艱 難曲折 1、19世紀鴉片戰(zhàn)爭 2、20世紀上半葉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 會模式的選擇 3、20世紀下半葉對社會主義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曲折道路 1、引進、移植與選擇 2、革新、建設與曲折 3、開放、重建與發(fā)展,四、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總體特點 ()社會實踐與科學理論的交互作用日趨明顯 (二)多科性綜合性的科學體系逐步形成 (三)人的解放和發(fā)展受到廣泛關注,第五章 哲學歷史文藝學 的新突破,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20世紀世界和中國哲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 2了解20世紀歷史學的重要變革。 3了解20世紀文藝學的重大進展。 4了解文史哲20世紀發(fā)展的共通特點。,知識結構,一、感應著時代脈搏的現(xiàn)代哲學 ()20世紀哲學發(fā)展的理論先導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廣泛傳播和重大發(fā)展 (三)西方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演化 (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三、對文學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深入探討的現(xiàn)代文藝學 ()20世紀文藝研究的總體特征 (二)20世紀文藝學的突破性發(fā)展 (三)中國當代文藝的重要進展,重點輔導,一、關于20世紀傳統(tǒng)人文學科哲學、歷史學、文藝學發(fā)展的共通特點 (一)要了解20世紀文史哲在學科發(fā)展方向上的新突破 (二)要了解20世紀文史哲在研究內容、理論框架上的新突破 (三)要了解20世紀文史哲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上的新突破 (四)要了解20世紀文史哲在發(fā)展形態(tài)多元化方面的新突破,二、關于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廣泛傳播和重大發(fā)展 (一)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本性和生命活力 (二)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廣泛傳播和重大發(fā)展是20世紀世界哲學取得重大突破的首要標志 (三)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價值 (四)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對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重大影響,難點提示,西方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演化。,第六章 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 的進展和影響,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20世紀世界和中國語言學研究的重要進展。 2了解20世紀心理學的重要進展。 3了解20世紀人類學的重要進展。 4了解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20世紀發(fā)展的共通特點和廣泛影響。,知識結構,一、20世紀語言學與現(xiàn)代科學 ()現(xiàn)代語言學的主要進展 (二)現(xiàn)代語言學:跨越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 (三)中國語言學:繼承、吸納與開拓,二、20世紀心理學的重要進展及其廣泛影響 ()現(xiàn)代心理學的重要進展 (二)現(xiàn)代心理學對科學體系發(fā)展的全方位影響 (三)當代中國心理學的成就,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xiàn)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fā)生關聯(lián)。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y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yè)的基礎。,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tǒng)一的定義。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馬斯洛需求層析理論,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fā)生關聯(lián)。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人心理機能在社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y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學時代處于人生最活躍、最豐富多彩的時期,是心理斷奶的關鍵期。在這一過程中,種種矛盾沖突交織在一起,使得大學生存在許多心理問題,相當比例的大學生患有明顯的復雜多樣的心理障礙與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和建設者,也是將來國家經濟政治政策的決策者,他們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的走向和發(fā)展狀況,他們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才,而且對整個社會都至關重要。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給學校教育帶來了許多困難,給家庭造成了負擔,而且嚴重的敵對、抑郁等心理問題往往可能誘發(fā)違法犯罪、自殺等社會問題。因此,重視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大學生排解心理障礙,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1. 人際關系問題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必備條件。然而,由于人際關系、社會的復雜性與學生心理的單純性,使得大學生常常在人際交往中受挫。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從校門到校門,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缺乏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氣,面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既充滿了興趣又擔心失敗,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參與,妨礙了良好的人際交往圈的形成。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2.情緒起伏問題 大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的“暴風雨時期”,生理發(fā)育極為迅速,已基本趨于成熟,但由于閱歷較淺,社會經驗不足,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認識往往認識不夠。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織在一起,極易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自我控制和自我調適能力較低,并由此導致其心理偏差和行為怪僻。,3.學業(yè)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學業(yè)成就問題,而環(huán)境變化等諸多因素給大學生們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進大學后,部分同學為了保住自己的優(yōu)勢,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yè)課,還自學一些社會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yè)的學習,英語過級考試的重壓,他們處于超負荷的運轉中,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而部分學生則感到考入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yè)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勁頭。 此外,因就業(yè)競爭壓力過大、家庭經濟困難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也很多,有些是因一些突發(fā)性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則是長期困擾造成的,有些是單一因素的影響的結果,有些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三、20世紀人類學的變革及其科學意義 ()20世紀人類學的拓展和變革 (二)現(xiàn)代人類學對與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意義 (三)在探索中前進的中國人類學,四、20世紀的傳播學,傳播學誕生于美國,美國的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探索傳播理論,并提出了種類繁多的傳播模式,諸如以文字、圖形和數(shù)學公式等表述的各種模式。傳播學家運用不同的模式來解釋信息傳播的機制、傳播的本質,提示傳播過程與傳播效果,預測未來傳播的形勢和結構等。,之所以起源于美國,是因為20世紀上半葉,歐亞大陸連續(xù)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禍害,而美國由于其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成為眾多科學家的避風港。而且,美國本身由于本土未遭破壞,技術的發(fā)明與應用一直持領先地位。比如:1920年匹茲堡無線電視臺的開業(yè),1926年,全美廣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 從社會狀況來說,美國的政治與社會生活中有著高度重視大眾傳媒的傳統(tǒng),在政治機制中大眾媒介是與立法機構、政府機構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報紙曾被稱為第二國會。 從學術傳統(tǒng)來看,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盛行,學術研究特別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大量的實用信息為人們所用,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社會的運行。但是也有大批的商業(yè)推銷政治宣傳欺騙、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這些問題或是潛在問題就成了美國學術界必須面對、必須研究的課題。 以上條件,都決定了傳播學起源于美國。,傳播學在美國問世后,很快傳到西歐和日本。英國的傳播學研究從60年代開始蓬勃興起,在方法論上可分為四大學派: 1、以麥奎爾為首的社會學派; 2、以霍洛倫為代表的社會心理學派; 3、以奇斯曼和加納姆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派; 4、以利茲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為代表的職能學派。 日本的傳播學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有兩大特點:一是沿襲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理論體系,并著重發(fā)展了強調受眾有權直接參加傳播過程的社會參與論;二是實踐優(yōu)先于理論。蘇聯(lián)自60年代起,開始重視研究傳播學理論。蘇聯(lián)學者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分別提出了各自的 傳播模式,較著名的有菲爾索夫傳播模式和阿列克謝耶夫傳播模式。,中國的傳播學研究 從1982年開始到20世紀末,傳播學的研究隊伍不斷壯大。主要進展和存在的問題是: 1、及時全面地引進了西方各流派的傳播理論。 2、進行了大量的概論性質的基礎理論研究。 3、在實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五、20世紀管理學的勃興,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tǒng)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xiàn)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管理者通過執(zhí)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整合組織的各項資源,實現(xiàn)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它有三層含義: (1) 管理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它服務并服從于組織目標。 (2)管理是一個連續(xù)進行的活動過程,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過程,就是管理者執(zhí)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的過程。由于這一系列職能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從而使得管理過程體現(xiàn)為一個連續(xù)進行的活動過程。 (3)管理活動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在開放的條件下,任何組織都處于千變萬化的環(huán)境之中,復雜的環(huán)境成為決定組織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歷史發(fā)展,工廠管理(古典管理) 組織管理(當代管理) 組織間管理(現(xiàn)代管理),各國不同的管理經驗,新加坡國家的管理模式: 一是法制健全。 二是精英治國。 三是憂患意識,即創(chuàng)新意識。 新加坡是全球公認的電子政府發(fā)展最為 領先的國家之一。 四是實用主義。,日本企業(yè)的管理模式: 1、時間控制(舉個例子:日本某企業(yè)完成汽車軸承工作。生產看板會這樣寫: 工作內容:軸承 100個。 工作時間:8個小時(上午完成,下午完成)。 完成工作者:*) 2、準時生產 3、不合格的控制,日本的企業(yè)文化主要有這樣的一些特征: 1 、現(xiàn)代文明和日本傳統(tǒng)文化交融。不論是東方的傳統(tǒng)還是西方的現(xiàn)代,只要是有利于我的就“拿來”。在日本的企業(yè)文化中,體現(xiàn)了集團意識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觀念。 2 、企業(yè)的家族化。日本把家的概念推廣為企業(yè)和組織,強調企業(yè)是一個大家庭,雇員和管理人員之間是有一種親屬式的團結,在企業(yè)的決策方面采用的是稟議制,征求各級管理人員意見,以保證群體的親和感。 3 、重視培養(yǎng)員工對企業(yè)的忠誠感。企業(yè)除了對職工進行技術、業(yè)務方面的培訓外,還十分重視對員工的精神方面的培養(yǎng),使員工牢牢地樹立集體共榮、獻身企業(yè)的觀念,把企業(yè)置于自己行為的最高位置。 4 、加強企業(yè)內部的凝聚力。采用各種制度來加強員工的集體觀念,使員工有一種歸屬感。 5 、充分發(fā)揮群體的優(yōu)勢,提倡企業(yè)內部的競爭是一種為企業(yè)出力的競爭,鼓勵員工在企業(yè)中提出包括技術革新的各種意見和建議,提倡一致對外。,中國的管理模式,一 中國的意思,是合理。凡事求合理,是中國人特質。 二 中國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務求管得合理。 三 應該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國式管理。,重點輔導,一、關于20世紀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的發(fā)展及其影響的共通點 ()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看三個學科發(fā)展道路的共通點 (二)從廣泛作用于兩大科學部類的發(fā)展看三個學科功能影響的共通點,二、關于20世紀語言學、心理學的重要進展及其廣泛影響 ()了解世界范圍內語言學、心理學發(fā)展的脈絡 (二)了解世界范圍內語言學、心理學影響的廣泛性 (三)了解中國語言學、心理學發(fā)展的成就和不足,第七章 經濟學社會學法學 適應時代需要迅速發(fā)展,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20世紀世界和中國經濟學研究的迅速發(fā)展。 2了解2O世紀社會學的迅速發(fā)展。 3了解20世紀法學的迅速發(fā)展。 4了解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在學科屬性質上共通點。,知識結構,一、 20世紀經濟學不斷接受挑戰(zhàn) ()現(xiàn)代經濟學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發(fā)展 (二)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的主潮和流派 (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fā)展,二、20世紀社會學面對日趨復雜的社會問題 ()現(xiàn)代社會學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發(fā)展 (二)現(xiàn)代西方社會學的思潮流派 (三)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代社會學,三、20世紀法學與現(xiàn)代社會法制建設 ()現(xiàn)代法學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發(fā)展 (二)現(xiàn)代西方法學的主要流派及其發(fā)展走向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及其對當代中國實現(xiàn)法治的指導意義,重點輔導,一、關于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在學科性質上的共通點 二、關于20世紀世界和中國經濟學的迅速發(fā)展 ()了解世界和中國經濟學迅速發(fā)展的原因 (二)了解近現(xiàn)代世界經濟學發(fā)展的軌跡 (三)了解當代中國經濟學的成就和使命 (四)了解世界經濟學的前題,難點提示,第一,如何看待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眾多的不同意見。 第二,如何梳理思潮流派的發(fā)展脈絡,區(qū)分它們的主次輕重。 第三,了解經濟學部分的若干重要術語的含義。,第八章 人文社會科學 的發(fā)展趨勢,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當代人文社會科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 2理解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中東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補的趨勢、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交融的趨勢、分析綜合走向系統(tǒng)化的趨勢。 3理解當代人文社會科學注重應用研究的趨勢、研究手段高技術化的趨勢。,知識結構,一、當代人文社會科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 ()當代社會的新的特點 (二)挑戰(zhàn)和機遇并存,二、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趨勢 ()東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補的趨勢 (二)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交融的趨勢 (三)分析綜合走向系統(tǒng)化的趨勢 (四)注重應用研究的趨勢 (五)研究手段高技術化的趨勢,重點輔導,一、關于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五大趨勢的內在聯(lián)系 ()從總體上把握五大趨勢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 (二)理解五大趨勢的系統(tǒng)科學思想 (三)理解五大趨勢的基本立足點,二、關于東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補的趨勢 ()了群東西方文化概念的內涵 (二)了解東西方文化的關系問題與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重要 關聯(lián) (三)理解“在碰撞中互補”這一提法的針對性 (四)全面掌握東西方文化互補的三種具體走向并注意保持清醒的頭腦,三、關于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交融的趨勢 ()進一步了解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概念的內涵 (二)了解科學主義人文主義關系問題同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重要關聯(lián) (三)全面理解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相交融的趨勢的主要表現(xiàn),四、關于分析綜合走向系統(tǒng)化的趨勢 ()從思維方式的角度理解相關概念 (二)理滑分析綜合走向系統(tǒng)化趨勢的主要表現(xiàn),難點提示,1當代人文社會科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趨勢。 2當代人文社會科學五大趨勢中的后兩種趨勢,分別提及軟科學和高新技術;同時,全章反復運用系統(tǒng)科學的有關術語。,第九章 人文社會科學與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學習目標與要求,1了解人文社會科學與近代教育學形成的關系。 2了解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與現(xiàn)代教育思潮形成的關系。 3了解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教育學發(fā)展的關系。 4梳理學習者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知識結構,一、人文社會科學與近代教育學的形成 ()教育科學思想的萌生 (二)從人文社會科學母體中初步分離而出的教育學體系 (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教育學的發(fā)展提供了科學指南,二、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與現(xiàn)代教育思潮 (一)20世紀初葉人文社會科學與世界性新教育思潮的興起 (二)20世紀中期人文社會科學推動教育學建設的繁盛 (三)20世紀后期人文社會科學開拓世界教育學新視野,三、人文社會科學與中國教育學的當代發(fā)展 ()人文社會科學全面推進中國教育學革故鼎新 (二)人文社會科學關注當代中國教育學發(fā)展的關鍵課題,重點輔導,一、關于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與現(xiàn)代教育思潮的關系 (一)了解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對現(xiàn)代教育思潮的三次重要推進 (二)理解20世紀現(xiàn)代教育思潮的三個焦點,二、關于人文社會科學與中國教育學的當代發(fā)展 ()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當代成果對中國教育學的學科建設的整體帶動效應 (二)理解人文社會科學對當代中國教育學發(fā)展的關注,難點提示,要突破就教育學論教育學的框框,嘗試從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大背景上,結合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迫切需求,對教育學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狀進行反思。,第十章 人文社會科學與初等教育的跨學學科研究,學習目標與要求,知識結構,一、現(xiàn)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學科的廣角研究 ()現(xiàn)代初等教育為什么需要人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 (二)現(xiàn)代初等教育的跨學科研究注重選擇與綜合,二、哲學心理學社會學與初等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 ()教育哲學的內涵與意義 (二)教育心理學的內涵與意義 (三)教育社會學的內涵與意義,三、經濟學政治學法學與初等教育相關屬性的研究 ()教育經濟學的內涵與意義 (二)教育政治學的內涵與意義 (三)教育法學內涵和意義,四、人類學傳播學比較教育學與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 ()關于教育人類學 (二)關于教育傳播學 (三)關于比較教育學,重點輔導,一、關于現(xiàn)代初等教育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則 (一)理解現(xiàn)代初等教育跨學科研究的必要性 (二)堅持現(xiàn)代初等教育跨學科研究的基本原則,二、關于若干人文社會學科與初等教育的跨學科研究 ()了解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與加強初等教育基礎理論研究的關系 (二)了解教育經濟學教育法學與初等教育相關原性研究的關系 (三)了解教育傳播學比較教育學與初等教育的文化屬性研究的關系,難點提示,各交叉學科形成的原因;各主要交叉學科的內涵和意義;初步運用跨學科方法解決初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提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關于本文
本文標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電子教案.ppt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article/117256926.html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