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載后全都有,,圖紙均為高清圖,,CAD圖紙可自行編輯,,有疑問咨詢QQ:1064457796
心子隔套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
1 緒 論
目前,我國沖壓技術與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相比還相當?shù)穆浜螅饕蚴俏覈跊_壓基礎理論及成形工藝、模具標準化、模具設計、模具制造工藝及設備等方面與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尚有相當大的差距,導致我國模具在壽命、效率、加工精度、生產(chǎn)周期等方面與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當大。
1.1概述
古人云: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模具行業(yè)是工業(yè)的基礎行業(yè),工業(yè)的各個領域都廣泛地使用模具。在電子、汽車、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和通訊等產(chǎn)品中,60%一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產(chǎn)零件所表現(xiàn)出來的高精度、高復雜程度、高一致性、高生產(chǎn)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擬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產(chǎn)的最終產(chǎn)品的價值,往往是模具自身價值的幾十倍、上百倍。模具生產(chǎn)技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效益和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能力,并且己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chǎn)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模具作為工業(yè)生產(chǎn)的基礎工藝裝備,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10年來,模具CAD技術發(fā)展很快,應用范圍日益擴大。模具CAD技術給模具的設計和制造提供了一個高效、經(jīng)濟而且快速的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模具的質(zhì)量,縮短了模具的設計和制造周期,降低了模具成本。
1.2沖壓模具的特點
冷沖壓生產(chǎn)靠壓力機和模具完成加工過程,與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在技術與經(jīng)濟方面具有下列特點:
(1)冷沖壓是少、無切屑加工方法之一,所獲得的沖壓件一般無需再加工。(2)普通壓力機每分鐘可生產(chǎn)幾十件,高速壓力機每分鐘可生產(chǎn)千件以上,是一種高效率的加工方法。(3)沖壓件的尺寸精度由模具保證,所以質(zhì)量穩(wěn)定,互換性好。(4)冷沖壓可以加工壁薄、重量輕、剛性好、形狀復雜的零件,為其他加工方法所不能替代。另外,冷沖壓加工不需加熱、無氧化皮,表面質(zhì)量好,操作方便,費用較低。
由于具有上述突出特點,冷沖壓在生產(chǎn)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全世界的鋼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經(jīng)過沖壓制成。汽車的車身、底盤、油箱、散熱器片,鍋爐的汽包、容器的殼體,電機、電器的鐵芯硅鋼片等都是沖壓加工的。儀器儀表、家用電器、自行車、辦公器械、生活器皿等產(chǎn)品中,也有大量沖壓件。冷沖壓可加工各種類型的產(chǎn)品,尺寸從小到鐘表的秒針,大到汽車的縱梁、覆蓋件;沖切厚度已達20 mm以上,加工尺寸幅度大,適應性強。
1.3拉深工藝特點
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將平板毛坯壓制成各種開口的空心工件,或?qū)⒁阎瞥傻拈_口空心件加工成其他形狀空心件的一種沖壓加工方法。其形變過程是:隨著凸模的不斷下行,留在凹模端面上的毛坯外徑不斷縮小,圓形毛坯逐漸被拉進凸、凹模間的間隙中形成直壁,而處于凸模下面的材料則成為拉深件的底,當板料全部進入凸、凹模間的間隙里是拉深過程結(jié)束,平面毛坯就變成具有一定的直徑和高度的杯形件。與沖裁模相比,拉深凸、凹模的工作部分不應有鋒利的刃口,而具有一定的圓角,凸、凹模間的單邊間隙稍大于料厚。
用拉深工藝可以制得筒形、階梯型、球形、錐形、拋物線型等旋轉(zhuǎn)體零件
1.4有凸緣筒形件拉深模具設計與制造方面
拉深是沖壓基本工序之一,它是利用拉深模在壓力機作用下,將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開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不僅可以加工旋轉(zhuǎn)體零件,還可以加工盒形零件及其他形狀復雜的薄壁零件,但是,加工出來的制件的精度都很低。一般情況下,拉深件的尺寸精度應在IT13級以下,不宜高于IT11級。
只有加強拉深變形基礎理論的研究,才能提供更加準確、實用、方便的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確定拉深工藝參數(shù)和模具工作部分的幾何形狀與尺寸,解決拉深變形中出現(xiàn)的各種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制件質(zhì)量。
有凸緣圓筒形件沖壓成形工藝及模具設計是典型的拉深件,其工作過程很簡單,先落料再拉深,根據(jù)計算確定它可以五次拉深成功。
2 有凸緣筒形件沖壓模設計
2.1工藝分析
圖2-1 制件圖
23
原始資料:如圖所示
生產(chǎn)批量:大批量
材 料: 08鋼
厚 度: 1.0mm
此工件為帶凸緣筒形件,要求外形尺寸,沒有厚度不變的要求。公差等級為 IT13級。工件底部圓角半徑4mm,外形尺寸為75mm查得其公差為0.54mm,內(nèi)形尺寸為56mm,其公差為0.46mm屬于小型零件。工件高度60mm,其公差為0.46mm可在拉深后采用修邊達到要求。
2.1.1計算毛坯尺寸
根據(jù)附圖所示,D=dt=75mm,d=(56-1)=55mm。由凸緣的相對直徑dt/d=75mm/55mm=1.36,查表4.10得,△h=3.5mm.
由表4-7序號4中得有凸緣圓筒形件的毛坯直徑為:
Dp=[ dt2-1.72(r1+r2)d-0.56(r22-r12)+4dH] 1/2
將dt=75,
r1=r2=3+t/2=(3+1/2) mm=3.5mm,
d=(56-1)=55mm, H=(60-1) mm=59mm
代入上式中,得毛坯的直徑為:
Dp=[ 752-1.72×(3.5+3.5)×55+4×55×59] 1/2mm =153mm
2.1.2拉深次數(shù)的確定
(1)判斷能否一次拉成
工件總的拉深系數(shù)m總=d/D=55 mm/153 mm =0.36 ,工件總的拉深相對高度H/d=59 mm/55mm =1.07。
由dt/d=75mm/55mm=1.36,t/D×100=1mm/153mm×100=0.65,查表4.3得,有凸緣圓筒形件第一次拉深的極限拉深系數(shù)m 1=0.55;
由表4.5查得,有凸緣圓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極限相對高度h 1/d1=0.67,由于m總<m 1,H/d>h 1/d 1,故此工件不能一次拉出。
(2)試制訂首次拉深系數(shù)
取首次d凸/d 1=0.94,查表4.3得m 1=0.55,而第一次拉深系數(shù)m 1= d 1/D,則第一次拉深的半成品直徑為d 1= m 1 D=0.55×153mm=84.15mm。
第一次拉深的凹模圓角半徑用式計算
r凹1=0.8
將D=153mm, d1=84.15mm,t=1mm代入上式得,凹模的圓角半徑r凹1=6.6mm,則r 1= r凹1+t/2=(6.6+1/2)mm=7mm,并取r凸1= r凹1,則r 2= r 1=7mm,根據(jù)工件圓角重新調(diào)整凸、凹模的圓角,取為r凸1= r凹1=7-1/2=6.5 mm.
工件的第一次相對高度(H 1/d 1)工件=60 mm/84.15 mm=0.71
(3)確定拉深次數(shù)
因為t/D×100=0.6<1.5,m 1=0.55<0.6,由表4.4.4查得需要用壓料裝置。
由于有凸緣圓筒形件在以后各次拉深中的拉深系數(shù)可由表4.3選取,且取值應略大些。
根據(jù)毛坯的相對高度(t/D)×100=(1mm/153 mm) ×100=0.6,由表4.3【2】可取值為m 2=0.78,m 3=0.80。
各次拉深時半成品的直徑為:
153×0.55=84.15
84.15×0.78=64.54(調(diào)整為64mm)
64×0.8=51.2
選定d 3為工件的直徑65 mm。
查《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表4-15可得n=3,初步確定需要三次拉成。
2.2工藝方案確定
拉深件的工藝計算是拉深工藝設計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本制件的工藝計算屬于最簡單的。其主要的內(nèi)容包括計算毛坯直徑、決定拉深次數(shù)及確定工序件的尺寸等。
第一步是落料,然后進行兩次拉深。由于本工件每次拉深都有余料返回凸緣,為了去掉筒壁上的壓痕和凸緣上的波紋,須加一次整形工序,最后是修邊。
圖2-2 總工藝方案圖
本說明書針對第二次拉深進行設計。
2.3必要的工藝計算
2.3.1坯料分析
在工序二中拉深工序的毛坯為直徑96.276mm的杯形件,手工送料放到定位圈,再由壓邊圈進行精定位。
圖2-3 工序圖
2.3.2確定是否用壓邊圈
相對厚度T/D%=1/153%=0.65%,查表1-4得,需要采用壓邊圈。一般采用平面壓邊裝置。首次拉深時一般采用平面壓邊裝置。再次拉深時,采用筒形壓邊圈。一般來說再次拉深所需要的壓邊力較小,而提供壓邊力的彈性力卻隨著行程而增加,所以要用限位裝置。
首次拉深 再次拉深
圖2-4 壓邊結(jié)構(gòu)示意圖
2.3.3實際拉深直徑
調(diào)整各次拉深系數(shù),使其各次拉深變形程度分配合理。
表2-1 拉深直徑計算表
各次極限拉深系數(shù)[mn]
各次實際拉深系數(shù)mn
拉深系數(shù)差△m= mn-[mn]
各次拉深直徑dn
[m1]=0.53
m1=0.625
+0.095
d1=m1 D=0.625×153=95.5調(diào)整為整數(shù)
[m2]=0.76
m2=0.85
+0.09
d2=m2 d2=0.85×95.58=81.24≈82
[m3]=0.79
m3=0.80
+0.01
d3=m3 d3=0.80×82=65
2.3.4拉深凸模與凹模的圓角半徑
凸模、凹模的選用在制件拉深過程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凸模圓角半徑的選用可以大些,這樣會減低板料繞凸模的彎曲拉應力,工件不易被拉裂,極限拉深因數(shù)會變小些;凹模的圓角半徑也可以選大些,這樣沿凹模圓角部分的流動阻力就會小些,拉深力也會減小,極限拉深因數(shù)也會相應減小。但是凸、凹模的圓角半徑也不易過大,過大的圓角半徑,就會減少板料與凸模和凹模端面的接觸面積及壓邊圈的壓料面積,板料懸空面積增大,容易產(chǎn)生失穩(wěn)起皺采用壓邊圈,考慮到實際采用的拉深系數(shù)均接近其極值,凹模圓角半徑:
公式表4.58手冊參考文獻[4]計算拉深凸模和凹模的圓角半徑并化整。
將D=153mm,=96mm,t=1.0mm代入上式得,
凹模的圓角半徑:
=0.8mm=6.04mm
則= +t/2=(6.04+1.0/2)mm=6.54,取=6.5mm,根據(jù)工件圓角重新調(diào)整凸、凹模的圓角,取為=6.5-1.0/2=6mm。
由《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式(4-49)和式(4-50)即:
r=(0.7—0.8) r和r=(0.7—0.8)r
計算各次拉深凹模與凸模的圓角半徑,分別為:
R凹1=6mm R凸1=5mm
R凹2=5mm R凸2=4mm
R凹3=4mm R凸3=3mm
2.3.5 計算校核拉深高度并
由式(19.4-10)[5],第一次拉深高度
所以51.75mm
許可最大相對高度
[]=0.5~0.6>=0.43所以安全
同樣可以計算出第二、三次拉深高度 h2=52.72mm、h3=70mm
2.3.6壓力中心計算
因為本制件是軸對稱零件,所以壓力中心為其軸對稱中心。
2.3.8卸料力的計算
F卸1=K卸×F落
F卸1=K卸×F拉2
式中:K卸——卸料力因數(shù)。其值由表2.32【1】查得K卸=0.04~0.05
卸料力為:
F卸1=0.05×562.25=28.26KN
F卸1=0.05×22=1.1 KN
2.3.9拉深力的計算
首次拉深時拉深力=
二次拉深時拉深力=1.3π(d1-d2)tσb
式中:為首次拉深與二次拉深時工件的直徑;
為材料抗拉強度(MPa);
為修正系數(shù)。
查《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表4-1可知:=1;=0.85
首次拉深力:=
=119.9 KN
二次拉深力:=1.3π(d1-d2)tσb
=22KN
2.3.10壓邊力
FQ=AP
式中:A——壓邊圈面積mm2
P——單位壓邊力。由表4-16[3]查得P=3.0Mpa
A=
D——坯料的直徑,mm;
——首次拉伸直徑,mm;
——拉伸凹模圓角半徑,mm;
A1=9219.8mm A2=187.4mm
壓邊力則為:
FQ1=9219.8×3.0=27.66KN
FQ2=187.4×3.0=0.56KN
(1)則復合??偟臎_壓力為:
F總=F落+F卸+F壓+F拉
=565.25+28.26+27.66+119.9=741.07KN
(2)二次拉深模的沖壓力為:
F總=F卸+F拉
=1.1+22+0.56=23.66KN
(3)初選壓力機
根據(jù)上述公稱壓力的計算,復合模選用公稱壓力是800KN的壓力機就行了。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型號為JH21-80的開式可傾壓力機。
二次拉深模選用公稱壓力30KN的壓力機。在此初選J23-3.15的開式可傾壓力機。
3 模具工作部分設計
3.1、工件零件結(jié)構(gòu)尺寸的確定
3.1.2凹模板長度L的計算
L=D+2C
查表2.42【1】可知:C取40mm
故: L=D+2C
=85+240=210
由于凹模固定在凹模固定板上,故L=210+223=256≈250
故確定凹模板外形尺寸為:25025052 (mm)。
凸模板尺寸按配作法計算。
3.1.3其他零件結(jié)構(gòu)尺寸
表3-1 零件結(jié)構(gòu)尺寸
序號
名稱
長寬厚(mm)
材料
數(shù)量
1
定位板
Φ25620
45鋼
1
2
凸模固定板
Φ22035
45鋼
1
3
凹模固定板
Φ25660
45鋼
1
4
壓邊圈
Φ22045
45鋼
1
3.2工件刃口尺寸的計算
刃口尺寸按凹模實際尺寸配作,用配作法,因此凸模基本尺寸與凹模尺寸相同,保證單邊間隙(mm)
圖3-1 刃口計算示意圖
3.2.2拉深凸模與凹模的尺寸計算
(1)第一次拉深
第一次拉深模,由于其毛坯尺寸與公差沒有必要予以嚴格的限制,這時凸模和凹模尺寸只要取等于毛坯的過渡尺寸即可,以凸模為基準.取公差等級為IT10=0.12mm.
根據(jù)公式
凸模尺寸 dp=(d+0.4△)-δp0
凹模尺寸 dd=(d+0.4△+Zmin)0+δ
式中:
Dd Dp——落料凹模和凸模的刃口尺寸,mm
dd dp——拉深凹模和凸模的刃口尺寸,mm
Zmin——雙面間隙,mm查表2.4【2】
單邊間隙Z/2=0.05。
△——工件公差,mm
δ——凸模和凹模的制造公差,mm
凸、凹模的制造公差由表4.56【1】得凹=0.05mm 凸= 0.08mm。
計算出以下尺寸為:
拉深凸模尺寸
dp =(d+0.4△)-δp0= 96.056
拉深凹模尺寸
dd=(d+0.4△+Zmin)0+δ= 96.276
其工作部分結(jié)構(gòu)尺寸如圖所示
圖3-2 拉深刃口尺寸
(2)第二次拉深模
①凸模
根據(jù)工件外形并考慮加工,將凸模設計成帶肩臺階式圓凸凹模,一方面加工簡單,另一方面又便于裝配與修模,采用車床加工,與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7/m6。
凸模長度 L=H1+H2+Y
式中 H1——凸模固定板厚度
H2——定位板高度
H3——壓邊圈高度
Y——附加長度,包括凸模刃口修磨量,凸模進入凹模的深度52.8mm,
因此凸模長度L=35+20+52.8+21+15=143.8mm。具體結(jié)構(gòu)可參見下圖9所示。
②凹模
凹模采用整體凹模,各沖裁的凹??拙捎镁€切割機床加工,安排凹模在模架上的位置時,要依據(jù)計算壓力中心的數(shù)據(jù),將壓力中心與模柄中心重合。取凹模輪廓尺寸為φ200mm×70mm,結(jié)構(gòu)如下圖10所示。
拉深凸模和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其制造公差:
查表得凸凹的制造公差為:
δ凸=0.025mm δ凹=0.035mm
查表2.6【2】,磨損系數(shù)x=0.5,當工件要求內(nèi)形尺寸:
凸模尺寸: d凸=(dmin+0.5△)-0δ凸
=(82+0.5×0.54)0-0.025mm=82.270-0.025 mm
凹模尺寸: d凹=( dmin+0.5△+2Z) 0+δ凹
=(82+0.5×0.54+2×0.1)0+0.035=82.47 0+0.035mm
圖3-3 拉深凸模
圖3-4 拉深凹模
4 模具的總體結(jié)構(gòu)設計
1)正倒裝結(jié)構(gòu):根據(jù)上述分析,本零件為拉深工序,采用正裝結(jié)構(gòu)。
2)送料方式:因是大批量生產(chǎn),采用手工送料方式。
3)定位裝置:本工件在復合模中尺寸是較小的,又是大批量生產(chǎn),采用固定擋料銷定位。首沖時利用條料毛邊抵住擋料銷定位,送料時廢料孔與固定擋料銷作為定位,依此保證條料送進的精度。
4)導向方式:為確保零件的質(zhì)量及穩(wěn)定性,選用導柱、導套導向。由于已經(jīng)采用了手工送料方式,為了提高開敞性,采用后側(cè)導柱模架。
5)卸料方式:本模具采用正裝結(jié)構(gòu),工件因重力從凹模經(jīng)由模座上的落料孔掉落。工件厚度為1.0mm,為了簡化模具結(jié)構(gòu)和達到可靠的卸料力,選用剛性卸料板來卸下條料。
4.1模具零件的結(jié)構(gòu)設計
4.1.1導柱、導套
對于生產(chǎn)批量大、要求模具壽命高的模具,一般采用導柱、導套來保證上、下模的導向精度。導柱、導套在模具中主要起導向作用。導柱與導套之間采用間隙配合。根據(jù)沖壓工序性質(zhì)、沖壓的精度及材料厚度等的不同,其配合間隙也稍微不同。因為本制件的厚度為1.0mm,所以采用H7/f7。
4.1.2模柄
對于小型的沖裁模直接利用模
柄與壓力機固定。
4.1.3模具工作部分的計算
(1) 拉深模的間隙
本模具的拉深間隙查參考文獻[8]得出:
有壓料圈拉深時單邊間隙值查得,Z 1/2= Z 2/2= Z 3/2=1.2t=1.2×1mm=1.2 mm,Z 4/2=1.1 t=1.1×1mm=1.1mm,Z 5/2=1.05 t=1.05×1mm=1.05mm。因此各次拉深間隙為:Z 1=2.4mm,Z 2=2.4mm,Z 3=2.4mm,Z 4=2.2mm,Z 5=2.1mm。
(2)選用模架、確定閉合高度及總體尺寸
選用后側(cè)導柱模架,其兩導柱、導套分別裝在上下模座后側(cè),凹模面積是導套前的有效區(qū)域??捎糜跊_壓較寬條料,送料及操作方便,可縱向橫向送料。再按其標準選擇具體結(jié)構(gòu)尺寸見表15.2~15.4【1】。
表4-1 模架尺寸簡表
名稱
尺寸
材料
熱處理
上模座
250×250×50
HT200
下模座
250×250×65
HT200
導柱
35×230
20
滲碳58~62
導套
48×125
20
滲碳58~62
4.1.4模具的閉合高度
H閉=H上+H凸模固+H凸模固+H定位板+H壓邊圈+H下
=60+35+20+70+90+15=290mm
式中:H凹模固—凹模固定板厚度,H凸模固=60mm;
H凸模固—凸模固定板厚度,H凸模固=35mm;
H定位板—定位板厚度,H定位板=20mm;
H壓邊圈—定位板厚度,H壓邊圈=15mm;
H上—上模座的厚度,H上=70mm;
H下—下模座的厚度,H下=90mm;
根據(jù)表格15.2~15.4【1】選擇GB/T2855.5,GB/T2855.6,符合要求。
凹模固定板厚度取60mm,即H凹模固=60mm,如圖所示:
圖4-1 凹模固定板
定位板板厚度取20mm,即H定位板=20mm,如圖所示:
圖4-2 定位板
凸模固定板板厚度取35mm,即H凸模固=35mm,如圖所示:
圖4-3 凸模固定板
壓邊圈板厚度取35mm,即H壓邊圈=15mm,如圖所示:
圖4-4 壓邊圈
4.2模具總裝圖
由以上設計,可得到模具的總裝圖,其工作過程是:將maopei坯料放入定位板中, 壓力機滑塊帶著上模下行,凸模下表面壓住坯料內(nèi)底進行拉深拉深;當拉深結(jié)束后上?;爻蹋詈蟮墓ぜ砂寄M怀霾糠謴耐鼓I闲断?,掉落。
圖4-5 總裝圖
1、 下模座 2、螺釘 3、導柱 4、導套 5、壓邊圈 6、上模座 7、螺釘 8、彈簧 9、模柄 10、螺釘 11、凸模 12、螺釘 13、凸模固定板 14、定位板 15、凹模 16、凹模固定板 17、螺釘 18、銷釘
模柄9固定在壓力計滑塊上,上模座6隨壓力機上行,將杯形坯料人工放置到定位板14中,壓邊圈5、凸模11隨滑塊下行,壓邊圈5進入坯料精定位,在彈簧8作用下將坯料壓緊在凹模15上,凸模下行接觸到坯料,繼續(xù)下行,坯料開始變形。坯料被凸模11壓成制件后,凸模上行,制件由于凹模凸出部分的作用,從凸模上脫落。
4.3壓力機的類型選定
壓力機的工作行程需要考慮工件的成形和方便取件。工作行程根據(jù)拉深力的計算結(jié)果和工件的高度,選擇壓力機: 查參考文獻[6]開式可傾壓力機參數(shù)初選壓力機型號為J23-3.15開式固定臺壓力機,對比后發(fā)現(xiàn)雖然公稱壓力該型號壓力機滿足要求,但封閉高度、柱間距、工作臺尺寸均小于要求,J23-40開式固定臺壓力機,選擇見下表:
表4-2 所選擇壓力機的相關參數(shù)
公稱壓力/KN
400
滑塊行程/mm
80
行程次數(shù)(次/min)
55
(最大閉合高度)固定臺和可傾/mm
330
閉合高度調(diào)節(jié)量/mm
65
(標準型)滑塊中心到機身距離(吼深)/mm
250
(標準型)工作臺尺寸(左右×前后)/mm
460×700
模柄孔尺寸(直徑×深度)/mm
Ф50×70
電動機功率/kW
5.5
4.4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
機 械 加 工 工 藝 過 程 卡 1
模具號
零件號
零 件 名 稱
00-07
凹模
ZYD-01
牌 號
硬 度
Cr12MoV
58-64HRC
工序號
工 序 名 稱
設 備
夾 具
刀 具
量 具
工 時
名 稱
型 號
名 稱
規(guī) 格
名 稱
規(guī) 格
名 稱
規(guī) 格
01
下料
02
鍛造達尺寸Φ170×47mm
蒸汽錘
直尺
03
粗車端面和外緣面達尺寸Φ160.5×45.5mm
車床
游標卡尺
04
磨上下表面
平面磨床
磁力夾具
砂輪
游標卡尺刀口尺
05
精車端面和外緣面達尺寸Φ160×45mm
車床
高度尺、游標卡尺
06
車Φ82.47孔,
車床
07
熱處理58-64HRC
熱處理爐
硬度儀,游標卡尺
09
鉗工研磨各型孔達尺寸要求
游標卡尺
10
檢驗
游標卡尺
編制 校對 審核 批準
機 械 加 工 工 藝 過 程 卡 2
模具號
零件號
零 件 名 稱
00-04
凸模
ZYD-01
牌 號
硬 度
T10A
58-60HRC
工序號
工 序 名 稱
設 備
夾 具
刀 具
量 具
工 時
名 稱
型 號
名 稱
規(guī) 格
名 稱
規(guī) 格
名 稱
規(guī) 格
01
下料
02
鍛造達尺寸Φ100×145mm
蒸汽錘
直尺
03
粗車端面和外緣面達尺寸Φ94.5×144mm,粗車階梯
車床
游標卡尺
04
磨上下表面
平面磨床
磁力夾具
砂輪
游標卡尺刀口尺
05
精車端面和外緣面達尺寸Φ94×143.8mm,精車階梯
車床
高度尺、游標卡尺
06
鉆Φ5孔
鉆床
07
熱處理58-60HRC
熱處理爐
硬度儀
游標卡尺
09
鉗工研磨達尺寸要求
游標卡尺
10
檢驗
游標卡尺
編制 校對 審核 批準
結(jié)論
帶凸緣筒形件屬于簡單拉深件,分析其工藝性,并確定工藝方案。本設計主要是計算拉深時的間隙、工作零件的圓角半徑、尺寸和公差,并且還需要確定模具的總體尺寸和模具零件的結(jié)構(gòu),然后根據(jù)上面的設計繪出模具的總裝圖。
由于在零件制造前進行了預測,分析了制件在生產(chǎn)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缺陷,采取了相應的工藝措施。因此,模具在生產(chǎn)零件的時候才可以減少廢品的產(chǎn)生。
帶凸緣筒形件的形狀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模具工作零件的結(jié)構(gòu)也較為簡單,它可以相應的簡化了模具結(jié)構(gòu)。以便以后的操作、調(diào)整和維護。
帶凸緣筒形件模具的設計,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的結(jié)合,更加系統(tǒng)地對理論知識做了更深切貼實的闡述。也使我認識到,要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模具設計人員,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并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并堅持科學、嚴謹、求實的精神,大膽創(chuàng)新,突破新技術,為國民經(jīng)濟的騰飛做出應有的貢獻。
致謝
時光如電,歲月如梭,大學三年一晃而過,而我也即將離開我們尊敬的老師、友好的同學和熟悉的校園走進社會。在這畢業(yè)之際,作為一名工科的學生,畢業(yè)設計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畢業(yè)設計涉及的知識廣泛,很多都是我門的教科書上沒有的,這就需要自己到圖書館查找所需的資料。在設計中,涉及很多計算的問題,必須通過所學知識、相關的資料及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解決。
在學校中,我們所學的主要是理論性知識,實踐性比較欠缺,而畢業(yè)設計就相當于實戰(zhàn)前的一次演練。通過畢業(yè)設計,可以把我們以前學的專業(yè)知識系統(tǒng)地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既溫故又學到更多新的知識;這不但提高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們實踐經(jīng)驗的不足,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資質(zhì)有限,很多知識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在設計的過程中難免要遇到很多問題,但經(jīng)過課程設計,使我們有了一定的設計的經(jīng)驗;同時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及同學的熱心幫助下,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使我的畢業(yè)設計不斷完善。在此,我在設計中不斷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咨詢問題,汲取了更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最后,再次感謝翟德梅教授等在這一段時間給予無私的指導和幫助,并向你們致以深深的敬意!在以后的工作上,不辜負你們對我們寄予的厚望!
參考文獻
[1] 郝濱海主編.沖壓模具簡明設計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2] 原紅玲主編.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3] 翟德梅主編.模具制造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4] 王孝培主編.沖壓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0
[5] 李學鋒主編.模具設計與制造實訓教程[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7] 馬宵.互換性與技術測量[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8] 寇世瑤主編.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