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視角下《一小時的故事》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倫理學視角下《一小時的故事》分析(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倫理學視角下?一小時的故事?分析
摘要:?一小時的故事?是美國女性作家凱特肖邦的經典短篇小說作品,故事情節(jié)也并不復雜,但其精妙的寫作手法,獨特的視角以及情節(jié)的轉折,都足以令人回味無窮?!拔膶W,即人學〞,所有的文學作品、所有的小說都源于人的生活,但卻又高于生活本身。從研究“人〞的倫理哲學的角度入手,以倫理學的相關理論來剖析這篇經典短篇小說中女主人公馬拉德的心路歷程。
關鍵詞:?一小時的故事?;倫理學;幸福;心理需求
2021
1引言
本作品講述了女主人公馬拉德聽聞其丈夫的“死訊〞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心路歷程,而她在這一小時的時間里進行數(shù)次思想掙扎后,卻出現(xiàn)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她的
2、丈夫活著回來了,而她卻死了。
文章開門見山,直述情節(jié)——“知道馬拉德患有心臟病,他們盡可能小心翼翼的將她丈夫的死訊告訴她〞,隨后,便是對馬拉德夫人的姐姐約瑟芬告知她丈夫死訊的過程的簡短描繪;后面的情節(jié)不出所料——她開始嚎啕大哭,淚如泉涌,但是,這一切很快就過去了,她緊接著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關上門,她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在房間內,她“疲憊不堪地沉在了寬大的扶手椅上〞,看著窗外的景物,她甚至感覺到了春日的生機——“在屋檐上嘰嘰喳喳的麻雀〞“遠處飄來的歌聲〞;不難看出,此時馬拉德夫人的內心是放松的,甚至是愉悅的。之后她便鎮(zhèn)定下來,進而陷入了對自己美好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和暢想之中,而正在此時,她的
3、丈夫馬拉德卻突然回來了——原來他根本就沒有搭乘那趟火車,他甚至都不知道此次事故,而這時,面對眼前的一切,馬拉德夫人徹底崩潰了,最后不幸突發(fā)心臟病而亡。
2倫理學分析
倫理學,即人生哲學,是一門以研究人的本質,人的生活,尤其是人生幸福為主要內容的哲學分支學科。“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的這句話,十分恰當?shù)仃U釋了倫理學的意義;在小說?一小時的故事?中,馬拉德夫人在短短一小時的時間里的心路歷程,便可謂是其對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對人生的反復審視,以及對自己生活目標、幸福等方面的不斷重新定義的過程。
文中曾提到,故事的主人公馬拉德夫人擁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從來不吝嗇對她的愛的丈夫,以及
4、身邊關心她、保護她的親朋好友;由此,不難看出,依據(jù)群眾的一般觀念,馬拉德夫人的生活可謂還算幸福。所以當她姐姐約瑟芬告訴她她丈夫遇難的消息時,話語“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生怕她無法承受這一打擊。而當馬拉德夫人得知這一消息后,她“撲進姐姐的懷里,開始放聲大哭起來〞,這一切說明,此時,對于馬拉德夫人來說,她的世界可謂還是崩塌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她的生活,至少到目前為止,所追求的幸福、快樂,都與其丈夫馬拉德有關,丈夫不在了,她幸福生活的來源也就斷了。
但是“當哀傷的風暴勢窮而靜止后,她單獨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著她〞。由此,轉折開始,故事進入第二個場景——她自己的房間。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5、,人的心理結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與超我?!氨疚舀暿且粋€人的完全潛意識狀態(tài),代表著欲望與本能;“自我〞有著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識,主要負責處理現(xiàn)實世界的事情;而“超我〞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是在特定的社會期待下所產生的一種最高層次的狀態(tài)。如果把人格結構比喻成漂在大海中的一座冰山的話,那么水上局部就是人格結構中的超我,與水平齊的局部便是自我,而人們看不到的水下的大局部才是本我。本我是各種原始本能和欲望的總和,它是完全符合人趨利避害、趨樂避苦的本能的。它是無意識的,是最不易接近的局部,但是一旦出現(xiàn)契機或受到某種刺激時,本我就會顯現(xiàn)出來。本故事中這個契機就是她丈夫的去世和她個人的獨處。丈夫去世
6、,導致夫妻關系的終止,馬拉德夫人在對過去的所謂“幸福〞生活的結束感到惋惜、悲哀之余,也迫使她不得不去面對現(xiàn)實,痛定思痛,開始思考未來,規(guī)劃未來沒有丈夫的生活,即尋找新的“幸福〞。馬拉德夫人單獨坐在臥室內,精神恍惚,這時,“尋找快樂,逃避痛苦〞的本我開始出現(xiàn)。剛開始她還覺得恐懼:“從她的眼光看來她不是在沉思,而暫時停止了理智的思考。什么東西正向她走來,她等待著,心中感到恐懼。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難解了,說不清;可是她感覺得出來,那是從空中爬出來的。正穿過滿天空的聲音、氣味、色彩向她奔來。〞這時,馬拉德夫人的內心開始逐漸被另一種觀念所占據(jù),她漸漸開始發(fā)現(xiàn),沒有了丈夫的生活,可以是那樣的美好
7、……但是,馬拉德夫人也想過用僅有的意志力進行抵抗:“她開始認出那正在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東西,她掙扎著,決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纖弱的雙手一樣無能為力。〞最終,她不得不放棄抵抗,這時“一個悄聲說出的詞語從她那微張的嘴唇間溜了出來。她一遍又一遍地低聲重復著那個詞:`自由,自由,自由!〞。隨后,她的目光開始“炯炯有神〞,心跳也開始加快,“身體被熱血所溫暖,全身都感到放松〞。聯(lián)系前文開頭局部馬拉德夫人的極度悲哀,此處她的表現(xiàn)可謂反差極大,丈夫的不幸去世,在此時的她看來,卻是對她的解放,為她帶來了自由;顯然,這樣的表現(xiàn),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會被視作是不道德的。但此時的馬拉德夫人流露出的
8、便是純粹的本我,它是非理性的,缺乏邏輯的,也無關乎道德層面。
人趨利避害的本性,便決定了人生而就是要追尋快樂、幸福的,但是,在倫理學上,幸福與快樂并不能等同;以此為轉折點,馬拉德夫人在“失去丈夫以前〞所過的那種生活,可以說是快樂的,快樂是人的一種需要,是一種欲望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愉悅狀態(tài),但這種愉悅狀態(tài)往往較為短暫,持續(xù)時間也并不會太長,但幸福那么不同,幸福雖然也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悅狀態(tài),但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更長,且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健康開展。在“失去丈夫以后〞,馬拉德夫人從本我中挖掘出了全新的東西——自由,顯然,在此之前,她的生活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因為她一直不獨立,一
9、直為丈夫所壓迫,而現(xiàn)在,她意識到了更高層次的東西——精神自由,而這一意識的覺醒,顯然是建立在本我的顯現(xiàn)之上的。
弗洛伊德也曾指出過,健康的自我,應當是在了解本我的根底上控制和克制本我,同時通過正當途徑適當滿足其要求。從文中看,馬拉德夫人對于本我并不了解,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這一點也足以說明,她一直以來并沒有一個其應有的獨立自主的地位,因此,她“與丈夫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為她的“本我〞一直被壓制,從而無法通過挖掘本我來進而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滿足自己的真正需求。
人的本性是為己的,而馬拉德夫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其本性一直被壓制著,當她“失去丈夫〞,單
10、獨思考時,方才開掘出自己的需要,思索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即“自由〞。而正當她已經屢清這一切,開始憧憬全新生活之時,她的丈夫卻平安而歸,并沒有遇難。這一巨大的轉折,使得馬拉德夫人的夢想徹底破滅,這意味著她不得不繼續(xù)回歸到那“不自由〞的生活中去,她必須將剛剛顯現(xiàn)出來的本我壓制下去,回歸“超我〞狀態(tài);很顯然,這一切對于馬拉德夫人來說,實在太突然,于是,本來就患有心臟病的她,在這過山車般的起伏中,走向了另一個世界。
文章的結尾很簡單,只用一句話輕描淡寫地道出了她的死因——“死于無法承受的興奮〞;從字面上看,馬拉德夫人旁邊的人,都認為她是死于“興奮〞,而這一“興奮〞在他們看來,便是馬拉德活著回來時
11、,馬拉德夫人因見到他過于欣喜,進而導致心臟病發(fā)作而死。顯然,到這一步,也沒有人理解馬拉德夫人心中真正的所思所想,而丈夫的回歸,也終究讓她無法實現(xiàn)“自由〞,或許,死亡對于馬拉德夫人來說,才是真正的“自由〞——在另一個世界里,至少,再也沒有那個壓制她的丈夫了。
3結語
?一小時的故事?無疑是一場悲劇,而在倫理學的視角下,它也是一個對于人性、人生的反思的較好范例。文章不長,但卻充分反映出了一個人內心的復雜活動,以及其量變質變的全過程,反映出人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選擇與無奈,盧梭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人都是自由的,但自由都是相對的,其實,馬拉德夫人的故事,也是這世界上許多人的一個縮影。結合本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現(xiàn)當代社會復雜的大環(huán)境,如何滿足人的需要,如何調節(jié)好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關系,如何追尋幸福,以及如何充分保障人作為人所應有的主體性,尤其是人的精神獨立,都是永恒的話題。
參考文獻
【1】張咪.存在主義視角下的?一小時的故事?[J].名作欣賞,2021,〔27〕.
【2】李朦君.從環(huán)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小時的故事?[J].名作欣賞,2021,〔27〕.
【3】沈潔瑕.試以精神分析文論析?一小時的故事?[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報,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