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fù)習(xí)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18篇 記承天寺夜游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考語文復(fù)習(xí)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18篇 記承天寺夜游課件(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8篇記承天寺夜游山西專用第18篇記承天寺夜游北宋蘇軾版本及考情(人教八上27課,蘇教八上17課,北師九下8課;2011年已考)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文學(xué)常識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密州出獵。三、重點句子翻譯1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與自己同樂的人。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
2、,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四、問題探究1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是什么?描寫方法是什么?寫月色語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寫方法: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比喻描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皎潔。2賞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閑人”意為“清閑的人”,在這里并不是閑極無聊,無所事事,而是包含著復(fù)雜的情感: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
3、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fù)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fù)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xiàn)了作者當(dāng)時怎樣的心境?!颈尘安牧稀刻K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時。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曠達。5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
4、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懷民亦未寢 。 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 相與步于中庭。 理由:關(guān)系親密。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運相同。五、文章中心本文描繪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見的月下美景,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也隱含著被貶后內(nèi)心的悲涼與自慰。一、(2016鹽城)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甲】記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彬?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
5、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弊溟L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dāng)效命。”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復(fù)請調(diào)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鍤:箕畚鐵鍬。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2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河將害城 事急矣 雖禁軍且為我盡力/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積滿了水一樣清澈透明,水里(好像)還有水藻荇菜交相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而已)。(
6、2)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動不安,我和誰守城呢?(3)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蘇軾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過家門也不進去。4【甲】文表現(xiàn)了蘇軾安閑自適的心境,還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乙】文記述了蘇軾率領(lǐng)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跡,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1)宦途失意的苦悶。 (2)勤于政事,愛護百姓。二、(2014阜新)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13題。(導(dǎo)學(xué)號:96732172)【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7、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選自蘇軾后赤壁賦)【注】是歲:這一年,指宋神宗元豐五年。望:陰歷每月十五日。雪堂:蘇軾在黃州時建造的自住廳堂。臨皋:亭名。黃泥之坂:即“黃泥坂”,山坡名。如此良夜何:如何度過這個良夜。顧:但是。安所:從什么地方。謀諸婦:和妻子商量這事。諸
8、,“之于”的合音詞。A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或“想到?jīng)]人與我同樂”。)(2)我有斗酒,藏之久矣。我有一斗酒,已存放(收藏)了很久。3請分別寫出甲、乙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炯住縚【乙】_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緟⒖甲g文】【乙】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zhǔn)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坡。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過了一會,我嘆惜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xì)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已存放(收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