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機的截割部的設計【含CAD圖紙源文件】
采煤機的截割部的設計【含CAD圖紙源文件】,含CAD圖紙源文件,采煤,截割部,設計,CAD,圖紙,源文件
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開 題 報 告
題 目 采煤機截割部設計
指 導 教 師
院(系、部)
專 業(yè) 班 級
學 號
姓 名
日 期
教務處印制
一、選題的目的、意義和研究現(xiàn)狀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已經成為企業(yè)成敗的關鍵因素。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與融合,產品競爭日趨國際化,產品類型日趨多樣化和個性化。從而要求企業(yè)以更高的創(chuàng)新性和更快的市場反應速度制造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公司迫切需要一種更先進的設計制造技術來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能力。
關于采煤機的產品中,許多大型采煤機已經數(shù)控自動化,但對于一些中小型采礦公司,大型的自動化采煤機并不一定適合,更需要一些耗費量小,節(jié)省勞動力的產品.我選這個題目的目的:一是為了檢測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二是為了設計出一臺經濟適度的產品;三是為了更深一步研究制造工藝。
選題的意義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節(jié)省公司的經濟損耗。
采煤機器的研究現(xiàn)狀:隨著數(shù)控技術及液壓比例技術的發(fā)展,電液伺服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采煤機。大型采煤機也不例外地采用了該項成熟技術。由于電液伺服技術的出現(xiàn),很好地解決了兩油缸的同步和行程終點的精確定位問題,因而大大降低了大型采煤機的開發(fā)設計難度。也使得采煤機的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它標志著我們采煤機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而我所要設計的采煤機主要是應用在礦下。
二、研究方案及預期結果
一. 設計方案
1. 分析 對要設計的采煤機的截割部進行分析,搞清楚所設計的截割部所需要的零件及其尺寸,確定各零件的形狀、結構、尺寸和公差等,掌握機械系統(tǒng)各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以及運動部位的運動機理。
2. 計算 根據(jù)給出數(shù)值,來計算基本要求尺寸和公差等,并得出相應的結果。
3. 設計 1.著手于截割部的總體設計;2.具體尺寸設計;3.零件選擇。
4. 作圖 元件設計完畢,根據(jù)尺寸進行CAXA作圖,尺寸精確,布局合理,作出總圖及零件圖。
5. 驗證 根據(jù)機械系統(tǒng)的傳動機理,對所設計的機械系統(tǒng)進行驗證,設置運動環(huán)境(運動的動力源,初始位置和狀態(tài)等)、約束機械的運動極限、分析運動機械(裝配分析,速度分析,靜態(tài)分析,運動分析等)、獲取分析結果。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在于正確獲取各零件的形狀、結構、尺寸和公差等。裝配是運動仿真的前提保障,要確保裝配關系的正確。正確的分析出機械系統(tǒng)的運動原理,進行正確的裝配分析、速度分析、靜態(tài)分析、運動分析等。
三.研究理論 是基于機械傳動原理及機械的裝配原理。
四.主要方法 是從網絡、書籍、論文等方面查找相關內容,在腦中構思,然后通過理論計算,最后驗證理論分析,從而完成設計任務。
五.預期結果
能夠順利的設計出采煤機的截割部,并且能夠成功的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起到相應的作用,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為公司降低生產成本。
三、研究進度
1~4周:進行社會生產實習。
5~6周: 查找相關書籍及相關資料,進行總體分析。
7~8周: 根據(jù)所收集的資料及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采煤機截割部總體設計
9~10周: 繪制裝配圖和零件圖。
11~12周: 畫出整體聯(lián)系尺寸圖。
13~16周:檢查錯誤,進行修改,完善設計內容。
17周:上交圖紙,準備答辯。
18周: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蔡春源.新編機械設計實用手冊[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
[2] 鞏云鵬 田萬祿 張祖立 黃秋波.機械設計課程設計[M].遼寧:東北大學出版社,2000.
[3] 李貴軒 李曉豁.采煤機設計[M].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
[4] 牛維麟.采煤機[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0.
[5] 饒振綱.行星齒輪傳動設計[M].北京:北京工業(yè)出版社,2003.
[6] 唐大放 馮曉寧.機械設計工程學[M].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
[7] 甘永立. 幾何量公差與檢測[M]. 第五版.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
[8] 何存興. 液壓元件[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1.
[9] 彭建聲,秦曉. 模具技術問答[M]. 第二版. 北京:機械出版社,2003.
[10] 路甬祥. 液壓氣動技術手冊[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
[11] 徐政坤. 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12] 機械設計師手冊編寫組. 機械設計師手冊[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9.
[13] 官忠范. 液壓傳動系統(tǒng)[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9.
[14] 甘永立. 幾何量公差與檢測[M]. 第五版.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
[15] Fitch,E. C. Hydraulic Failure-Analysis & Prevention. Stillwater,OK,USA:FES,Inc.1984.
五、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