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第1講 夏商周時期的中華文明練習 人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第1講 夏商周時期的中華文明練習 人民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講 夏商周時期的中華文明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1.商朝實行內外服制度,內服是由商王直接統(tǒng)治的王畿地區(qū),外服則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qū),多延續(xù)舊族舊邦的統(tǒng)治,其權力源自古老的世系傳承。西周時期,王畿以外的諸侯國則主要通過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這一變化反映了( )
A.家國一體的國家結構
B.最高統(tǒng)治者權力呈現(xiàn)集中趨勢
C.從部落向國家的過渡
D.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解析:選B。依據(jù)材料中信息可知,商朝外服多延續(xù)舊族舊邦的統(tǒng)治,西周時期王畿以外的諸侯國則主要通過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這說明中央與地方的聯(lián)系在加強,最高統(tǒng)治者權力呈現(xiàn)集中趨勢,故B項正確。
2
2、.商代方國處于獨立、半獨立狀態(tài),方國首領只需臣服于商王,仍是其部落首領。而西周受封諸侯對周天子有鎮(zhèn)守疆土、勤于王事、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義務。這種變化說明西周( )
A.確立奴隸主貴族世襲特權 B.國家結構相對緊密
C.王室始終確定諸侯王人選 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解析:選B。根據(jù)題干可知,商代方國到西周分封制的變化體現(xiàn)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呈現(xiàn)加強的趨勢,國家結構日益緊密,B項正確;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在夏商時期就存在,A項排除;西周實行宗法制,諸侯王人選不完全由王室確定,C項排除;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于秦朝實現(xiàn),D項排除。
3.錢穆認為:“西周封建……實是當時以軍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
3、斷地動進的一種建國規(guī)?!梢粋€中心向外擴展,由上層的政治勢力來控制各地的社會形態(tài)”。據(jù)此可知,西周封建( )
A.以政治和軍事為紐帶 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
C.帶有同化性和擴張性 D.有利于奠定中國版圖
解析:選B。依據(jù)材料中“由一個中心向外擴展,由上層的政治勢力來控制各地的社會形態(tài)”信息可知,這體現(xiàn)的是分封制在當時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B項正確;分封制的紐帶是血緣關系,不是政治和軍事,故A項錯誤;C項說法與材料信息無關;秦朝的統(tǒng)一初步奠定了中國版圖,不是西周封建,故D項錯誤。
4.西周中央王朝專門設有卿事寮負責處理諸侯的政令,通過“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貫徹給天下諸侯,而且
4、“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據(jù)此可知,當時( )
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貴族政治
B.“家天下”局面逐漸形成
C.社會上已出現(xiàn)禮法并用思想
D.分封制得到了有效維護
解析:選D。據(jù)材料“通過‘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貫徹給天下諸侯”“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可知,西周王朝通過設立卿事寮和實行命卿制,加強了對地方諸侯政權的控制,故D項正確??たh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標志,故排除A項;“家天下”的局面逐漸形成是在夏朝,故排除B項;禮、法分別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當時還未出現(xiàn)百家爭鳴,儒、法兩家均未產生,故排除C項。
5、
5.周天子分封時要舉行一定的“授民”儀式,即將原屬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給諸侯。“授民”儀式后,這些臣民歸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著周天子臣民的性質。這一“授民”制度( )
A.標志西周大一統(tǒng)政權的建立
B.體現(xiàn)西周政權的宗法制特征
C.清除了貴族叛亂的政治基礎
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觀念
解析:選D。由材料“‘授民’儀式后,這些臣民歸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著周天子臣民的性質”可知,各諸侯所擁有的臣民在某種意義上仍是周天子臣民,這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故選D項。
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開間進深都較大,臺基較高,多為長輩居住,東西廂房開間進深較小,臺基也較矮,常
6、為晚輩居住。對這種文化現(xiàn)象解析正確的是( )
A.體現(xiàn)了小農經濟封閉特征
B.使家庭具有了和諧氣氛
C.體現(xiàn)了嚴格的宗法等級觀念
D.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男尊女卑的特點
解析:選C?!氨狈磕舷蚴钦浚课莸拈_間進深都較大,臺基較高,多為長輩居住,東西廂房開間進深較小,臺基也較矮,常為晚輩居住”明顯體現(xiàn)了家族等級觀念,故C項正確;四合院體現(xiàn)了小農經濟封閉特征,但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項錯誤;四合院供幾代人共同居住,這使家庭具有了和諧氣氛,但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古代中國男尊女卑的特點,故D項錯誤。
7.(2020·福建福州月考)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
7、內憂外患、形勢混亂之際即位,是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諸侯等卻一致?lián)泶髦苘餐醯奶蛹й评^位,是為周夷王。這反映出當時( )
A.分封制遭到嚴重破壞 B.嫡庶觀念仍較為牢固
C.諸侯可操縱王室事務 D.宗法意識已日趨淡薄
解析:選B。從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諸侯等卻一致?lián)泶髦苘餐醯奶蛹й萍次弧敝锌梢钥闯觯髦軙r期宗法嫡庶觀念仍然比較牢固,故B項正確,D項錯誤;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觀念的問題,沒有體現(xiàn)出分封制的狀況,故A項排除;材料“王臣、諸侯等卻一致?lián)泶髦苘餐醯奶蛹й萍次弧闭f明貴族在維護宗法制,故C項排除。
8.(2020·廣東百校聯(lián)考)《尚書》載:“臣不匡
8、,其刑墨?!薄抖Y記》載:“史定墨……揚火以作龜,致其墨。”《物原》載:“周宣王時的史籀始墨書于絲綢。”這些記載表明( )
A.古代制墨技術高超 B.墨的用途較為單一
C.我國用墨歷史久遠 D.周代書寫材料廣泛
解析:選C。由材料墨刑、墨繩、墨書三種不同的用途可知,墨有不同的用途,且歷史久遠,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墨的用途,不是制墨技藝,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墨的三種不同用途,B項錯誤;材料只提及周代墨書于絲綢,并未涉及其他的書寫材料,D項錯誤。
9.西周的輿服制度是貴族等級的標志之一。所謂“輿”是指車,“服”是指冠冕和服飾。冊命輿服為官方的信物,為政府任命官員爵位、身份及權力的象征
9、。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不同,所享用的輿服都不相同。這表明( )
A.輿服適應周禮的發(fā)展而得以不斷完善
B.輿服制度是專制王權強化的標志之一
C.輿服制度對平民和奴隸的限制比較少
D.輿服制度與分封制及禮樂制聯(lián)系緊密
解析:選D。材料“等級不同,所享用的輿服都不相同”體現(xiàn)了輿服與等級的關系,與周禮不斷完善的過程無關,故A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尚未實現(xiàn)王權的高度集中,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可知“輿服”是身份、等級的象征,與平民、奴隸無直接關聯(lián),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冊命輿服為官方的信物,為政府任命官員爵位、身份及權力的象征……等級不同,所享用的輿服都不相同”可知,輿服制度
10、與禮樂制度密切相關,都是為了維護由宗法制、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級秩序,故D項正確。
10.西周時代,貴族階級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悌觀念,周公曾告誡衛(wèi)康叔,“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惡”。由此可知,西周時期( )
A.儒家倫理觀念已初步確立
B.統(tǒng)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觀念
C.貴族階級內部實現(xiàn)了團結
D.社會道德體系已基本建立
解析:選B。儒家倫理觀念初步成型于春秋時期,故A項錯誤;西周治國以宗法制為依據(jù),強調孝友的道德觀念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故B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孝友觀念對統(tǒng)治階級內部團結所起到的作用,故C項錯誤;孝友觀念不能說明社會道德形成體系,故D項錯誤。
11.《國語·魯語上》載:“昔烈山氏
11、(烈山:其意為放火燒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為‘尖頭木棒’),能殖百谷百蔬?!辈牧峡梢宰糇C( )
A.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yè) B.鐵器的冶煉情況
C.軒轅氏對農業(yè)的貢獻 D.神農氏創(chuàng)造耒耜
解析:選A。根據(jù)材料關鍵信息“烈山”“柱”等可知,烈山氏時期的農業(yè)生產處于刀耕火種、耒耜骨石的階段,這很明顯是對原始社會農業(yè)生產力水平的描述,故A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對鐵器的相關提及,故B項錯誤;烈山氏是神農氏而非軒轅氏的別稱,故C項錯誤;“其子曰柱”并不能直接佐證是神農氏創(chuàng)造了耒耜,只能說在這時耒耜已然出現(xiàn),故D項錯誤。
12.我國古代歷法起源很早,原始社會末期可能已出現(xiàn)原始歷法。夏朝時期出
12、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物候歷《夏小正》。這表明( )
A.原始歷法誘導了原始農業(yè)的產生
B.古代重視利用物候知識發(fā)展農業(yè)
C.原始歷法適應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
D.農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形成農時觀念
解析:選D。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作為上層建筑的原始歷法不可能誘導作為經濟基礎的原始農業(yè),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提及物候知識對農業(y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故B項錯誤;當時的農業(yè)經濟不是小農經濟,故C項錯誤;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農業(yè)從畜牧業(yè)中分離出來并迅速發(fā)展,有關農時觀念和知識的歷法也隨之應運而生,故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13.中國青銅時代在中國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據(jù)重要的地位。閱讀材
13、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每一件青銅禮器都是隨著貴族地位而來的權力象征性的徽章與道具。青銅禮器中大量猙獰的紋飾,使王公貴族附上莫須有的神力,成為王權的守護者。青銅禮器與兵器是被國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盤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與政治領域的皇親國戚所受賜的象征性禮物的一部分,然后它們又成為沿著貴族線路傳遞下去的禮物的一部分。青銅禮器獲得這等意義是因為它們與在儀式上認可了建立在親屬關系上的貴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禮之間的聯(lián)系關系。同時也因為它們是只有控制了大規(guī)模的技術的與政治的機構的人才能獲得的珍貴物品。說到底的話,青銅器是只與地位高貴的人相聯(lián)合的。
——據(jù)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等
材料二 我國大約在四五千年
14、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利用銅。到了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臻于成熟,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更有進一步的發(fā)展。人們可以從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銅器,例如展示了酒禮器中至尊氣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隨縣出土的大型編鐘等,看到當時青銅冶鑄技術所達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銅器之外,還總結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銅合金配比規(guī)律,即按照青銅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銅合金。這就是《考工記》中記載的“金有六齊”。
——摘編自金秋鵬《中國古代科技史話》
材料三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種成系統(tǒng)的文字。甲骨文卜辭的內容,絕大部分與殷商王室有關。小至殷王的耳鳴、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無不以殷王或王室為中心,其
15、他非卜辭的刻辭也是如此。因此,認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檔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辭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現(xiàn)了上百字、數(shù)百字的銘文。其內容的豐富多彩,及其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擬的。金文又多講求押韻。西周較長的銘文都比較注意紀時,顯然更利于仔細地記述歷史事件。對于認識商周,特別是西周的歷史文字,金文是寶貴的第一手材料。
——據(jù)張豈之《中國歷史》(先秦卷)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青銅器成為“權力象征性的徽章與道具”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的特點。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說明它們的歷史價
16、值。
解析:第(1)問,材料一為總分結構,第一句話為總述,后面五句話為原因分析,從中概括總結即可。第(2)問,從青銅器的歷史發(fā)展、鑄造技術、工藝水平等方面分析。第(3)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二小問,可以從漢字、書法藝術的發(fā)展及史學研究等角度回答。
答案:(1)原因:青銅禮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權與王權相結合;青銅禮器是分封制與宗法制的物質載體;是個人對社會資源支配的權力的象征,是社會等級地位的標志。
(2)特點:歷史悠久;冶鑄技術不斷進步;鑄造工藝水平高(依照不同用途配制不同配方)。
(3)文字:商,甲骨文;西周,金文。
價值:一方面,對漢字、書法和文學的形成和發(fā)
17、展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為研究商周歷史提供了寶貴而可信的第一手資料。
14.(2020·山東兗州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與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統(tǒng)治有其鮮明的特點:其一,重視國家的制度建設,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內的“周禮”體系得以確立。古人喜歡用“周公制禮作樂”來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響區(qū)域大大拓展,這與“分封制”的大規(guī)模推行密切相關??梢哉f,這是一個神權下降、王權強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時代。
——劉芃、楊寧一《歷史學習精要》
從材料中提取相關信息,從一個角度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
解析:注意所擬論題要緊緊圍繞材料,例如“西周的制度創(chuàng)新促使西周崛起”“西周的宗法制強化了王權”“西周的分封制鞏固了統(tǒng)治”等等。闡述要緊緊圍繞所擬題目,史論結合。
答案:示例
論題:分封制鞏固了西周的統(tǒng)治。
闡述:分封制明確了周王權力和諸侯義務,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序列,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縱向聯(lián)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分配國家政治權力,加強了諸侯國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分封制有利于周政治疆域的擴展和周文化的傳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認同、文化心理認同逐漸形成。
總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國家政權由松散走向嚴密,鞏固了統(tǒng)治,擴大了影響,是一種制度創(chuàng)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