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大二輪復習 專題八 變異、育種與進化學案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3529658 上傳時間:2022-06-08 格式:DOC 頁數(shù):24 大?。?.29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9高考生物大二輪復習 專題八 變異、育種與進化學案_第1頁
第1頁 / 共24頁
2019高考生物大二輪復習 專題八 變異、育種與進化學案_第2頁
第2頁 / 共24頁
2019高考生物大二輪復習 專題八 變異、育種與進化學案_第3頁
第3頁 / 共24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9高考生物大二輪復習 專題八 變異、育種與進化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高考生物大二輪復習 專題八 變異、育種與進化學案(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專題八 變異、育種與進化 考點 考情 1.基因重組及其意義(Ⅱ) 2.基因突變的特征及原因(Ⅱ) 3.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Ⅰ) 4.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Ⅱ) 5.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Ⅱ) 6.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Ⅱ) 7.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由五年的考頻可以看出本專題在全國卷中考查的主要內(nèi)容是基因頻率,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本專題知識以理解為主?;蛲蛔?、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復習應注重理解,對育種的復習要聯(lián)系遺傳和變異的原理。 H  (1)基因突變中,若是堿基對替換,則基因數(shù)目不變;若是堿基對增添

2、,則基因數(shù)目增加;若是堿基對缺失,則基因數(shù)目減少。(×)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會發(fā)生基因重組。(×) (3)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可以發(fā)生基因重組。(√) (4)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 (5)一對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組,一對同源染色體可能存在基因重組。(√) (6)突變后的基因和原來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相同。(√) (7)染色體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達水平,是有利變異。(×) (8)獲得單倍體植株的常用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yǎng)。(√) (9)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10)

3、單倍體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體。(×) (11)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都能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創(chuàng)造變異新類型。(×) (12)雜合子品種的種子只能種一年,需要年年制種。(√) (13)多基因遺傳病在群體中的發(fā)病率較高,因此適宜作為調(diào)查遺傳病的對象。(×) (14)人類基因組計劃需要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基因序列。(×) (15)基因工程定向改造生物性狀,能夠定向地引起基因突變。(×) (16)基因頻率改變,生物一定進化。(√) (17)生物進化一定會形成新物種。(×) (18)物種的形成必須經(jīng)過隔離。(√) (19)自然選擇的直接選擇對象是個體的表現(xiàn)型。(√) (20)種群基因庫間

4、的差異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 考向一 生物變異的類型 Z  1.(2018·全國卷Ⅰ)某大腸桿菌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其突變體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將M和N在同時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中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再將菌體接種在基本培養(yǎng)基平板上,發(fā)現(xiàn)長出了大腸桿菌(X)的菌落。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C ) A.突變體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喪失 B.突變體M和N都是由于基因發(fā)生突變而得來的 C.突變體M的RNA與突變體N混合培養(yǎng)能得到X D.突變體M和N在混合培

5、養(yǎng)期間發(fā)生了DNA轉移 [解析] A對:突變體M不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但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說明該突變體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可能是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喪失。B對: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自然條件下其變異類型只有基因突變,故其突變體是由于基因發(fā)生突變而得來的。C錯: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突變體M的RNA與突變體N混合培養(yǎng)不能得到X。D對:突變體M和N在混合培養(yǎng)期間發(fā)生了DNA轉移,使基因重組,產(chǎn)生了新的大腸桿菌X。 2.(2018·天津卷)果蠅的生物鐘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有節(jié)律(XB)對無節(jié)律(Xb)為顯性;體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灰身(A)對黑身(a)為顯性。在基

6、因型為AaXBY的雄蠅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若出現(xiàn)一個AAXBXb類型的變異細胞,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D ) A.該細胞是初級精母細胞 B.該細胞的核DNA數(shù)是體細胞的一半 C.形成該細胞過程中,A和a隨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發(fā)生了分離 D.形成該細胞過程中,有節(jié)律基因發(fā)生了突變 [解析] A錯:若為初級精母細胞,細胞中應含有Y染色體,該細胞中已無Y染色體,應是次級精母細胞,因含2條X染色體,故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錯: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核DNA數(shù)與體細胞相同。C錯:由雄蠅的基因型為AaXBY可知,A、a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常染色體)上,A和a是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的

7、。D對:由雄蠅的基因型為AaXBY可知,其體內(nèi)無Xb基因,而出現(xiàn)的變異細胞中含有Xb基因,故是有節(jié)律基因XB突變?yōu)闊o節(jié)律基因Xb。 3.(2016·江蘇卷)下圖中甲、乙兩個體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中各有一條發(fā)生變異(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 ) A.個體甲的變異對表型無影響 B.個體乙細胞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四分體異常 C.個體甲自交的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 D.個體乙染色體沒有基因缺失,表型無異常 [解析] 個體甲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基因數(shù)目減少,可能對表型有影響,A項錯誤;個體乙發(fā)生的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倒位,變異后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的四分體異常,B項正確;若基因

8、與性狀不是一一對應的,則個體甲自交的后代性狀分離比不是3︰1,C項錯誤;個體乙染色體上基因沒有缺失,但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發(fā)生了改變,也可能引起性狀的改變,D項錯誤。 4.(2016·天津理綜卷)枯草桿菌野生型與某一突變型的差異見下表: 枯草 桿菌 核糖體S12蛋 白第55-58位 的氨基酸序列 鏈霉素與 核糖體 的結合 在含鏈霉素培 養(yǎng)基中的存 活率(%) 野生型 …-P--K-P… 能 0 突變型 …-P--K-P… 不能 100 注:P:脯氨酸;K:賴氨酸;R:精氨酸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A.S12蛋白結構改變使突變型具有鏈霉素抗性

9、 B.鏈霉素通過與核糖體結合抑制其轉錄功能 C.突變型的產(chǎn)生是由于堿基對的缺失所致 D.鏈霉素可以誘發(fā)枯草桿菌產(chǎn)生相應的抗性突變 [解析] 據(jù)表可知,突變型在含鏈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中存活率達到100%,說明S12蛋白結構的改變使突變型具有鏈霉素抗性,A項正確;鏈霉素通過與核糖體結合,可以抑制其翻譯功能,B項錯誤;野生型與突變型的氨基酸序列中只有一個氨基酸不同,因此突變型的產(chǎn)生是堿基對替換的結果,C項錯誤;該題中鏈霉素只是起到鑒別作用,能判斷野生型和突變型是否對鏈霉素有抗性,并不能誘發(fā)枯草桿菌產(chǎn)生相應的抗性突變,D項錯誤。 5.(2016·全國卷Ⅲ)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是真核生物可遺傳變異的

10、兩種來源?;卮鹣铝袉栴}: (1)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所涉及到的堿基對的數(shù)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數(shù)目比后者__少__。 (2)在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中,既可發(fā)生以染色體組為單位的變異,也可發(fā)生以__染色體__為單位的變異。 (3)基因突變既可由顯性基因突變?yōu)殡[性基因(隱性突變),也可由隱性基因突變?yōu)轱@性基因(顯性突變)。若某種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別發(fā)生隱性突變和顯性突變,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為Aa的個體,則最早在子__一__代中能觀察到該顯性突變的性狀;最早在子 二  代中能觀察到該隱性突變的性狀;最早在子__三__代中能分離得到顯性突變純合體;最早在子__二__代中能分離得到隱性

11、突變純合體。 [解析] (1)基因突變涉及某一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染色體變異往往涉及許多基因中堿基對的缺失、重復或排列順序的改變,故基因突變所涉及的堿基對的數(shù)目比染色體變異少。(2)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nèi)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3)由題干信息“AA和aa植株分別發(fā)生隱性突變和顯性突變,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為Aa的個體”可知,AA和aa植株突變后的基因型都為Aa。若AA植株發(fā)生隱性突變,F(xiàn)1(Aa)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為AA、Aa、aa,則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觀察到該隱性突變的性狀,且最早在子二代中能

12、分離得到隱性突變的純合體。若aa植株發(fā)生顯性突變,則最早在子一代中可觀察到該顯性突變的性狀,F(xiàn)1(Aa)自交,子二代(F2)的基因型為AA、Aa、aa,由于基因型為AA和Aa的個體都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欲分離出顯性突變純合體,需讓F2自交,基因型為AA的個體的后代(F3)不發(fā)生性狀分離,則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離得到顯性突變的純合體。 H  1.辨明對比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填表) 項目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發(fā)生 時期 主要發(fā)生在:有絲分裂①__間期__和②__減Ⅰ分裂前__的間期 減Ⅰ分裂③__后期__ 減Ⅰ分裂④__前期__ 產(chǎn)生 原因 物理、化學、生物因素 ↓ 堿基對

13、的⑤__增添、缺失、替換__ ↓ 基因結構的改變 交叉互換、 ⑥__自由組合__ ↓ 基因重新組合 應用 誘變育種 雜交育種 聯(lián)系 ①都使生物產(chǎn)生可遺傳的變異 ②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通過基因突變產(chǎn)生⑦__新基因__,為基因重組提供了大量供自由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變是基因重組的基礎 ③二者均產(chǎn)生新的⑧__基因型__,可能產(chǎn)生新的表現(xiàn)型 2.突破生物變異的三大問題(填空) (1)關于“互換”問題: ①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參與互換的基因為“__等位基因__”; ②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參與互換的基因為

14、“__非等位基因__”。 比較 易位 交叉互換 交換對象 非同源染色體,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體,等位基因 圖示 (2)關于“缺失” 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屬于__染色體變異__; ②基因內(nèi)部若干“堿基對”的缺失,屬于__基因突變__。 (3)涉及基因“質(zhì)”與“量”的變化問題: 基因突變 改變基因的質(zhì)(基因結構改變,成為__新基因__),不改變基因的量 基因重組 不改變基因的質(zhì),也不改變基因的量,但改變基因間組合搭配方式,即改變__基因型__(注:轉基因技術可改變基因的量)。 染色體變異 不改變基因的質(zhì),但會改變基因的量或改變基因的__排列順

15、序__ T  題型1 考查三種可遺傳變異 1.(2018·天津市五區(qū)縣高三期末)如圖表示某動物精原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配對異常導致的結果,A~D為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C ) A.該時期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能產(chǎn)生3種精細胞 C.C1D2和D1C2具有相同的基因表達產(chǎn)物 D.C1D2和D1C2可能成為C、D的隱性基因 [解析] A.分析圖解可知,圖示為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時期,該時期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確;B.由于發(fā)生染色體配對異常,因此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能產(chǎn)生兩個ABCD、一個ABC1D2D、一個ABCD1C2,共3種精

16、細胞,B正確;C.染色體配對異常導致C1D2和D1C2均不能正常表達,C錯誤;D.C1D2和D1C2可能成為C、D的隱性基因,D正確。故選:C。 2.(2018·山東省棗莊市高考一模)下列有關可遺傳變異的說法,錯誤的是( D ) A.肺炎雙球菌由R型轉化為S型屬于基因重組 B.雜交育種的主要遺傳學原理是基因自由組合 C.XYY個體的產(chǎn)生,一般與父方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異常有關 D.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都屬于突變,都可以產(chǎn)生新的基因 [解析] A.肺炎雙球菌由R型轉化為S型屬于基因重組,A正確;B.雜交育種的主要遺傳學原理是基因自由組合,B正確;C.XYY個體的產(chǎn)生,一般與父方減數(shù)第二次分

17、裂異常有關,C正確;D.只有基因突變能產(chǎn)生新的基因,D錯誤。故選:D。 歸納總結 變異對生物的影響 (1)基因突變對性狀的影響。 ①替換:只改變1個氨基酸或不改變。 ②增添:插入位置前不影響,影響插入后的序列,以3個或3的倍數(shù)個堿基為單位的增添影響較小。 ③缺失:缺失位置前不影響,影響缺失后的序列,以3個或3的倍數(shù)個堿基為單位的缺失影響較小。 (2)可遺傳變異對基因種類和基因數(shù)量的影響。 ①基因突變——改變基因的種類(基因結構改變,成為新基因),不改變基因的數(shù)量。 ②基因重組——不改變基因的種類和數(shù)量,但改變基因間組合方式,即改變基因型。 ③染色體變異——改變基因的數(shù)量或排

18、列順序。 題型2 考查生物變異類型的判定 3.(2015·江蘇卷)經(jīng)X射線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種,其后代中出現(xiàn)了幾株開白花植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 A.白花植株的出現(xiàn)是對環(huán)境主動適應的結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線不僅可引起基因突變,也會引起染色體變異 C.通過雜交實驗,可以確定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 D.觀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狀,可確定是否是可遺傳變異 [解析] 白花植株的出現(xiàn)是X射線誘變的結果,A錯誤;X射線誘變引起的突變可能是基因突變,也可能是染色體變異,B正確;通過雜交實驗,根據(jù)后代是否出現(xiàn)白花及白花的比例可以確定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C正確;白花植株自交

19、,若后代中出現(xiàn)白花則為可遺傳變異,若無則為不可遺傳變異,D正確。 4.(2015·江蘇卷)甲、乙為兩種果蠅(2n),下圖為這兩種果蠅的各一個染色體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甲、乙雜交產(chǎn)生的F1減數(shù)分裂都正常 B.甲發(fā)生染色體交叉互換形成了乙 C.甲、乙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順序相同 D.圖示染色體結構變異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 甲、乙果蠅為兩個物種,故甲、乙果蠅1號染色體上基因排序不一定相同。甲發(fā)生染色體交叉互換后不能形成乙。二者雜交產(chǎn)生的F1,體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故F1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技巧方

20、法 應對可遺傳變異類試題解題策略 應對可遺傳變異類試題可運用“三看法”: (1)DNA分子內(nèi)的變異 一看基因種類:即看染色體上的基因種類是否發(fā)生改變,若發(fā)生改變則為基因突變,由基因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所致。 二看某一DNA片段的位置:若DNA片段種類和DNA片段數(shù)目未變,但染色體上的某個DNA片段位置改變,應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倒位”。 三看某一DNA片段的數(shù)目:若DNA片段的種類和位置均未改變,但DNA片段的數(shù)目增加,則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若DNA分子中某一DNA片段缺失,其他DNA片段的位置和數(shù)目均未改變,則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2)DNA分子間

21、的變異 一看染色體數(shù)目:若染色體的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可根據(jù)染色體的數(shù)目變化情況,確定是染色體數(shù)目的“整倍變異”還是“非整倍變異”。 二看某一DNA片段的位置:若染色體的數(shù)目和DNA片段的數(shù)目均未改變,但某一DNA片段從原來所在的染色體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則應為染色體變異中的“易位”。 三看基因數(shù)目:若染色體上的基因數(shù)目不變,但某基因被它的等位基因替換,則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的結果,屬于基因重組。 考向二 生物育種 Z  1.(2018·北京卷)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嚴重危害我國糧食生產(chǎn)安全。與使

22、用農(nóng)藥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經(jīng)濟的措施。 (1)水稻對Mp表現(xiàn)出的抗病與感病為一對相對__性狀__。為判斷某抗病水稻是否為純合子,可通過觀察自交子代__性狀是否分離__來確定。 (2)現(xiàn)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個水稻抗病品種,抗病(R)對感病(r)為顯性,三對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體上。根據(jù)基因的DNA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用PCR方法可將樣本中的R1、r1、R2、r2、R3、r3區(qū)分開。這種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種選育中基因型的鑒定。 ①甲品種與感病品種雜交后,對F2不同植株的R1、r1進行P

23、CR擴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從擴增結果(下圖)推測可抗病的植株有__1和3__。 ②為了在較短時間內(nèi)將甲、乙、丙三個品種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選育新的純合抗病植株,下列育種步驟的正確排序是__a、c、d、b__。 a.甲×乙,得到F1 b.用PCR方法選出R1R1R2R2R3R3植株 c.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d.用PCR方法選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3)研究發(fā)現(xiàn),水稻的抗病表現(xiàn)不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編碼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編碼的蛋白。只有R蛋白與相應的A蛋白結

24、合,抗病反應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測這兩種水稻的抗病性表現(xiàn)依次為__感病、抗病__。 (4)研究人員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種水稻品種甲(R1R1r2r2r3r3),幾年后甲品種喪失了抗病性,檢測水稻的基因未發(fā)現(xiàn)變異。推測甲品種抗病性喪失的原因是__Mp的A1基因發(fā)生了突變__。 (5)水稻種植區(qū)的Mp是由不同基因型組成的群體。大面積連續(xù)種植某個含單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種,將會引起Mp種群__(A類)基因(型)頻率改變__,使該品種抗病性逐漸減弱直至喪失,無法在生產(chǎn)中

25、繼續(xù)使用。 (6)根據(jù)本題所述水稻與Mp的關系,為避免水稻品種抗病性喪失過快,請從種植和育種兩個方面給出建議__將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種輪換/間隔種植;將多個不同抗病基因通過雜交整合到一個品種中__。 [解析] (1)水稻對Mp表現(xiàn)出的抗病與感病是同種生物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屬于一對相對性狀??共∷救魹殡s合子,則其自交子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即出現(xiàn)感病水稻;若為純合子,則其自交子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 (2)①已知R1比r1片段短,對照擴增結果,含200bp(R1)的植株1和植株3可抗病。②甲與乙雜交所得F1基因型為R1r1R2r2r3r3;再用基因型為R1r1R2r2r3r3的個體與

26、丙雜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用PCR的方法篩選出基因型為R1r1R2r2R3r3的植株,讓其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最后通過PCR的方法篩選出基因型為R1R1R2R2R3R3的植株,即獲得所需的純合抗病植株。 (3)若基因型為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為a1a1A2A2a3a3的Mp侵染,因沒有R蛋白與相應的A蛋白結合,故該基因型的水稻個體感病。若基因型為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有R2蛋白與相應的A2蛋白結合,則該基因型的水稻抗病。 (4)Mp(A1A1a2a2a3a3)中只有A1基因控制合成的A1蛋白,水稻品種甲(R1R

27、1r2r2r3r3)中只有R1基因控制合成的R1蛋白,幾年后甲品種喪失了抗病性,而水稻的基因未發(fā)現(xiàn)變異,即R1蛋白可正常合成,故可推測是Mp的A1基因發(fā)生了突變,從而使A1蛋白無法正常合成,導致甲品種抗病性喪失。 (5)大面積連續(xù)種植某個含單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種,會使Mp種群中含有該抗病基因的個體被大量淘汰,從而使A類基因(型)頻率發(fā)生改變,使該品種的抗病性逐漸減弱直至喪失。 (6)結合以上分析可知:通過輪換或間隔種植含不同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種,或?qū)⒍鄠€不同抗病基因通過雜交整合到一個品種中,都可以避免水稻品種抗病性喪失過快。 2.(2014·全國卷Ⅰ)現(xiàn)有兩個純合的某作物品種:抗病高稈(易

28、倒伏)和感病矮稈(抗倒伏)品種。已知抗病對感病為顯性,高稈對矮稈為顯性,但對于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問題: (1)在育種實踐中,若利用這兩個品種進行雜交育種,一般來說,育種目的是獲得具有__抗病矮稈__優(yōu)良性狀的新品種。 (2)雜交育種前,為了確定F2代的種植規(guī)模,需要正確預測雜交結果。若按照孟德爾遺傳定律來預測雜交結果,需要滿足3個條件:條件之一是抗病與感病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其余兩個條件是__高稈與矮稈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__。 (3)為了確定控制上述這兩對性狀的基因

29、是否滿足上述3個條件,可用測交實驗來進行檢驗。請簡要寫出該測交實驗的過程。__將純合的抗病高稈與感病矮稈雜交,產(chǎn)生F1,讓F1與感病矮稈雜交。__ [解析] 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條件、在育種中的應用及測交過程。 (1)雜交育種的目的是獲得集多種優(yōu)良性狀于一身的純合新品種,從題意知,抗病與矮桿(抗倒伏)為優(yōu)良性狀。(2)孟德爾自由組合定律實質(zhì)是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所以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必需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如果分開來看,則每一對性狀的遺傳都符合分離定律。 (3)測交是指雜合子和隱性純合子雜交,而題干無雜合子,故應先得到雜合子,然后

30、再進行測交實驗,即先將純合的抗病高稈與感病矮稈雜交,產(chǎn)生雙雜合體F1,再將F1與雙隱性類型感病矮稈植株雜交,觀察后代的分離比是否與預測結果相符。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孟德爾遺傳的定律的實質(zhì)并遷移應用。 H  1.據(jù)圖理清五種生物育種方式(據(jù)圖填空) (1)“親本新品種”為__雜交__育種。 (2)“親本新品種”為__單倍體__育種。 (3)“種子或幼苗新品種”為__誘變__育種。(4)“種子或幼苗新品種”為__多倍體__育種。(5)“植物細胞新細胞愈傷組織胚狀體人工種子―→新品種”為__基因工程__育種。 2.育種方案的選擇方法 (1)種內(nèi)關系(無生殖隔離)。 ①欲獲得從未有

31、過的性狀——__誘變育種__如對從不抗旱的玉米誘變處理獲得抗旱品種。 ②欲將分散于不同品系的性狀集中在一起(優(yōu)勢組合)——__雜交育種__。如利用抗倒伏不抗銹病的小麥和抗銹病不抗倒伏的小麥培育出既抗銹病、又抗倒伏的“雙抗”品系。 ③欲增大原品種效應——__多倍體育種__。如用二倍體西瓜人工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獲得“四倍體”,進而與二倍體雜交培育成“三倍體無子西瓜”。 ④欲縮短獲得“純合子”時間——__單倍體育種__(常針對優(yōu)良性狀受顯性基因控制者)。如獲得ddTT的矮稈抗病小麥品種。 (2)種間關系(有生殖隔離)。 ①細胞水平上: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從而實現(xiàn)遺傳物質(zhì)的重組。如將白菜、甘

32、藍細胞誘導“體細胞雜交”形成雜種細胞,進而培育為雜種植株。 ②分子水平上:應用轉基因技術將控制優(yōu)良性狀的“目的基因”導入另一生物體內(nèi),從而實現(xiàn)基因重組(外源基因的表達)。如將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抗蟲基因”導入棉花細胞,培育成“抗蟲棉”。 T  題型1 考查育種的原理和過程 1.(2018·北京市順義二模)如圖表示利用農(nóng)作物①和②培育出⑥的過程,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 A.在①②⑥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B.Ⅰ→Ⅴ過程依據(jù)的原理是基因重組 C.過程Ⅱ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中均可發(fā)生 D.Ⅰ→Ⅲ→Ⅵ的過程中要應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解析] A.①②⑥屬于同一個物種,它們之間不

33、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B.Ⅰ→Ⅴ表示雜交育種,其原理是基因重組,B正確;C.Ⅱ表示誘導基因突變,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中均可發(fā)生,C正確;D.Ⅰ→Ⅲ→Ⅵ表示單倍體育種,該育種方法首先要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法形成單倍體,因此要應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D正確。故選:A。 2.(2018·山東省棗莊市高三期末)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A.雜交育種的育種周期長,選擇范圍有限 B.雜交育種進程緩慢,過程繁瑣,雜種后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 C.單倍體育種時,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有絲分裂前期 D.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都可以按照人類的意愿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 [解析] A.雜交育種的育種周期長,可

34、以獲得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但選擇范圍有限,A正確;B.雜交育種進程緩慢,過程繁瑣,雜種后代有純合體也有雜合體,自交后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B正確;C.單倍體育種過程中獲得單倍體植株后,經(jīng)染色體加倍即得純合體,所以單倍體育種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迅速獲得純合品系,其中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有絲分裂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C正確;D.雜交育種不能按照人類的意愿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基因工程育種可以按照人類的意愿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D錯誤。故選:D。 技巧方法 根據(jù)育種流程圖來辨別育種方式 利用育種的流程圖來考查育種方式的題目較常見,解答此類題時應根據(jù)不同育種方式的不同處理手段來區(qū)分: (1)雜交育種:涉及

35、親本的雜交和子代的自交。 (2)誘變育種:涉及誘變因素,產(chǎn)生的子代中會出現(xiàn)新的基因,但基因的總數(shù)不變。 (3)單倍體育種:常用方法為花藥離體培養(yǎng),然后人工誘導染色體加倍,形成純合子。 (4)多倍體育種: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5)基因工程育種:與原有生物相比,出現(xiàn)了新的基因。 題型2 考查育種方案的設計 3.(2018·北京市順義區(qū)高三期末)小黑麥由小麥和黑麥雜交育成,其中六倍體小黑麥(AABBRR,6N=42)由硬粒小麥(AABB,4N=28)與二倍體黑麥(RR,2N=14)雜交育成。 (1)由于小麥和黑麥兩種植物之間存在__生殖隔離__,理論上雜交得到的F1應高度

36、不孕,其主要原因是F1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__無同源染色體,無法聯(lián)會__,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2)培育小黑麥的過程首先是小麥和黑麥雜交得到F1,再用秋水仙素處理F1的__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__,使染色體加倍。此育種過程依據(jù)的遺傳學原理是__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__,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抑制紡錘體形成__。 (3)在北方某地越冬種植“中飼232”品系的小黑麥,第二年春天發(fā)現(xiàn)全部凍死,為解決小黑麥的越冬問題,有人用“中飼232”小黑麥做母本,與能在當?shù)卦蕉囊环N黑麥(RR,2N=14)進行雜交,培育能在本地越冬的新品種。 ①取“中飼232”小黑麥的根尖,經(jīng)解離、漂洗,用__龍膽紫__染色后,通過觀察細

37、胞中的__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__,確定“中飼232”為六倍體小黑麥。 ②取F1花藥進行染色,觀察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細胞,發(fā)現(xiàn)細胞中的染色體狀態(tài)如圖所示。從理論上分析,狀態(tài)Ⅰ和狀態(tài)Ⅱ的染色體數(shù)目應依次為__14__條、__7__對。 4.(2017·江蘇卷)研究人員在柑橘中發(fā)現(xiàn)一棵具有明顯早熟特性的變異株,決定以此為基礎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種。請回答下列問題: (1)要判斷該變異株的育種價值,首先要確定它的__遺傳__物質(zhì)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2)在選擇育種方法時,需要判斷該變異株的變異類型。如果變異株是個別基因的突變體,則可采用育種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漸__純合__,培育成

38、新品種1。為了加快這一進程,還可以采集變異株的__花藥__進行處理,獲得高度純合的后代,選育成新品種2,這種方法稱為__單倍體__育種。 (3)如果該早熟植株屬于染色體組變異株,可以推測該變異株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有多種聯(lián)會方式,由此造成不規(guī)則的__染色體分離__,產(chǎn)生染色體數(shù)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__配子__,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種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狀也很難穩(wěn)定遺傳。這種情況下,可考慮選擇育種方法③,其不足之處是需要不斷制備__組培苗__,成本較高。 (4)新品種1與新品種3均具有早熟性狀,但其他性狀有差異,這是因為新品種1選育過程中基因發(fā)生了多次__重組__,產(chǎn)生的多種基因型中只有一部

39、分在選育過程中保留下來。 [解析] (1)生物的可遺傳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培育得到的新品種,與原種控制相關性狀的遺傳物質(zhì)(基因)可能有所差異,因而可根據(jù)變異株中的遺傳物質(zhì)是否發(fā)生變化來判斷變異株是否具有育種價值。(2)連續(xù)自交過程中早熟基因逐漸純合,培育成新品種1??上韧ㄟ^花藥離體培養(yǎng),再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從而獲得高度純合的后代,這種方法屬于單倍體育種。(3)若是染色體組數(shù)目改變引起的變異,則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配對會發(fā)生紊亂,不規(guī)則的染色體分離導致產(chǎn)生染色體數(shù)目不等、生活力低的異常配子,只有極少數(shù)配子正常,故只得到極少量的種子。育種方法③需首先經(jīng)植物組織培養(yǎng)獲得柑橘苗,而植物

40、組織培養(yǎng)技術操作復雜,成本較高。(4)育種方法①需連續(xù)自交,每次減數(shù)分裂時與早熟性狀相關的基因和其他性狀相關的基因都會發(fā)生基因重組,產(chǎn)生多種基因型,經(jīng)選育只有一部分基因型保留下來。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不進行減數(shù)分裂,無基因重組發(fā)生。 歸納總結 生物育種方案的選擇 (1)育種目標不同育種方案的選擇不同: 育種目標 育種方案 集中雙親 優(yōu)良性狀 單倍體育種(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雜交育種(耗時較長,但簡便易行) 對原品系實施“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及植物細胞工程(植物體細胞雜交)育種 讓原品系產(chǎn)生新性狀(無中生有) 誘變育種(可提高變異頻率,期望獲得理想性狀) 使原品系營養(yǎng)器

41、官“增大”或“加強” 多倍體育種 (2)關注“三最”定方向: ①最簡便——側重于技術操作,雜交育種操作最簡便。 ②最快——側重于育種時間,單倍體育種所需時間明顯縮短。 ③最準確——側重于目標精準度,基因工程技術可“定向”改變生物性狀。 考向三 基因頻率與生物進化 1.(2018·江蘇卷)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 A.群體中近親繁殖可提高純合體的比例 B.有害突變不能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C.某種生物產(chǎn)生新基因并穩(wěn)定遺傳后,則形成了新物種 D.若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在各代保持不變 [解析] A對:群體中近親個體基因相似度高,所以

42、群體中近親繁殖會提高純合體的比例。B錯: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C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新基因并穩(wěn)定遺傳不代表形成了生殖隔離。D錯:基因頻率保持不變的一個前提是種群足夠大,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不一定在各代保持不變。 2.(2017·江蘇卷)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 A.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 B.雖然亞洲與澳洲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 C.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D.古老地層中都是簡單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層中含有復雜生物的化石 [

43、解析] 種群中所有個體所含有的基因才是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A項錯誤;各大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B項正確;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可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項正確;越古老的地層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說明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進化的,D項正確。 3.(2016·江蘇卷)下圖是某昆蟲基因pen突變產(chǎn)生抗藥性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C ) A.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形成抗藥靶位點 B.基因pen的自然突變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變?yōu)槔ハx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存在生殖

44、隔離 [解析] 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不會導致抗藥靶位點的形成,A項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B項錯誤;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項正確;基因突變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但沒有形成新物種,故野生型昆蟲與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D項錯誤。 H  1.圖解生物進化理論(填圖) 2.理清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兩、兩、三、三”(填圖) 3.辨明隔離、物種形成與進化的關系(填空) (1)生物進化≠物種的形成: ①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__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__。物種形成的標志是__生殖隔離__。 ②生物發(fā)生進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種,但是新

45、物種的形成要經(jīng)過生物進化,即__生物進化__是物種形成的基礎。 (2)物種形成與隔離的關系:物種的形成不一定要經(jīng)過__地理隔離__,但必須要經(jīng)過__生殖隔離__。 (3)共同進化并不只包括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共同進化,還包括__生物與環(huán)境__之間的共同進化。 T  題型1 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1.(2015·安徽卷)現(xiàn)有兩個非常大的某昆蟲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無突變,自然選擇對A和a基因控制的性狀沒有作用。種群1的A基因頻率為80%,a基因頻率為20%;種群2的A基因頻率為60%,a基因頻率為40%。假設這兩個種群大小相等,地理隔離不再存在,兩個種群完全合并為一個

46、可隨機交配的種群,則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是( C ) A.75%   B.50% C.42%   D.21% [解析] 兩種群均處于遺傳平衡狀態(tài),且種群大小相等,故兩種群完全合并后A、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兩種群A、a基因頻率的平均值,A基因頻率=(80%+60%)÷2=70%,a基因頻率=(20%+40%)÷2=30%。該種群隨機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2×70%×30%=42%,故選C。 2.(2018·廣州二模)如圖,A、B、C表示自然條件有差異、存在地理隔離的3個地區(qū)。A地區(qū)內(nèi)物種甲中的某些個體遷移到B、C地區(qū),經(jīng)長期進化逐漸形成兩個新物種乙、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47、D ) A.上述過程說明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B.甲、丙兩種群存在地理隔離,但兩種群的基因頻率相同 C.乙、丙兩個種群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因為它們的基因庫差異不大 D.若種群丙中BB個體占81%,Bb個體占18%,bb個體占1%,則B基因的頻率為90% [解析] 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A項錯誤。甲、丙兩種群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B項錯誤。乙、丙為不同的物種,存在生殖隔離,這兩個種群之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因為它們的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C項錯誤。種群丙中B基因的頻率=81%+18%×1/2=90%,D項正確。 歸納總結 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1)定義法 基因頻率=

48、×100%。 (2)基因位置法 ①若某基因在常染色體,則: 基因頻率=×100%。 ②若某基因只出現(xiàn)在X染色體上,則: 基因頻率=×100%。 (3)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 若已知AA、Aa、aa的頻率,求A(a)的基因頻率,則A%=AA%+×Aa%;a%=aa%+×Aa%。 (4)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計算 若A%=p,a%=q,則:AA%=p2,aa%=q2,Aa%=2pq。 題型2 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過程及物種多樣性的形成 3.(2018·河南省安陽市生物一模)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 A.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增大 B.新物種產(chǎn)生量小于現(xiàn)有物

49、種滅絕量會導致物種多樣性下降 C.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廣泛的原材料 D.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解析] A.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是增大,A錯誤;B.新物種產(chǎn)生量小于現(xiàn)有物種滅絕量會導致物種種類減少,故生物多樣性降低,B正確;C.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C正確;D.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其通過作用于個體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D正確。故選:A。 4.(2018·秦皇島二模)生活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成了2個種群,南北岸的松鼠經(jīng)過大約一萬年的演變,在形態(tài)和體色等方面發(fā)生了明

50、顯的差異。下列說法不符合“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的是( A ) A.兩岸食物和棲息條件的不同,導致兩個種群基因突變的方向不同 B.突變和基因重組為松鼠形態(tài)和體色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C.兩個種群形態(tài)和體色的差異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 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導致基因庫差異加大 [解析] 進化的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A項錯誤;突變和基因重組為松鼠形態(tài)和體色的進化提供原材料,B項正確;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C項正確;地理隔離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導致基因庫差異加大,D項正確。 技法方法 (1)物種和

51、進化標準的判斷技巧 ①判斷兩個種群是否屬于同一物種的標準是看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若存在生殖隔離,則一定是兩個物種。 ②判斷種群是否進化的標準是看其基因頻率是否發(fā)生了變化,若種群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變化,則種群沒有發(fā)生進化。 (2)“新物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與原物種間已形成生殖隔離(不能雜交或能雜交但后代不育)。 ②物種必須是可育的。如三倍體無子西瓜、騾子均不可稱“物種”,因為它們均是“不育”的,而四倍體西瓜相對于二倍體西瓜則是“新物種”,因它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三倍體西瓜)不育,意味著二者間已產(chǎn)生生殖隔離,故已成為另類物種。 一、選擇題 1.下圖為某植物細胞一個

52、DNA分子中a、b、c三個基因的分布狀況,圖中Ⅰ、Ⅱ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C ) A.在每個植物細胞中,a、b、c基因都會表達出相應蛋白質(zhì) B.a(chǎn)、b互為非等位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時可自由組合 C.b中堿基對若發(fā)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換,則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但性狀不一定改變 D.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的首、尾端存在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 [解析] 植物細胞會進行基因選擇性表達,并不是所有的基因在同一細胞中都表達,A項錯誤;a、b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自由組合的條件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B項錯誤;b中堿基對發(fā)生改變后,mRNA中可能

53、改變,但密碼子具有簡并性,性狀不一定改變,C項正確;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位于mRNA上,基因的首、尾端是啟動子和終止子,D項錯誤。 2.(2018·山東省濱州市高三期末)甲類果蠅種群中偶爾發(fā)現(xiàn)了乙類果蠅,甲、乙兩類果蠅配子中染色體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 A.甲→乙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的倒位變異 B.甲、乙雜交產(chǎn)生的F1減數(shù)分裂都正常 C.甲圖所示染色體構成一個染色體組 D.甲→乙發(fā)生的變異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 分析圖解可知,甲→乙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的倒位變異,A正確;雜交時,由于乙中染色體結構發(fā)生倒位,導致減數(shù)分裂聯(lián)會時該部位無法正常聯(lián)會,B錯誤;甲圖中四

54、條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各不相同,構成一個染色體組,C正確;染色體變異能夠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正確。 3.玉米抗銹病基因R和不抗銹病基因r是一對等位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 ) A.基因R和基因r不可能出現(xiàn)在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細胞的兩極 B.基因R可以突變成基因r,基因r也可以突變成基因R C.基因突變屬于可遺傳變異,故細胞中突變形成的基因r都能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 D.一株處于開花期的雜合玉米個體中:含基因R的精子數(shù)=含基因r的精子數(shù)=含基因R的卵細胞數(shù)=含基因r的卵細胞數(shù) [解析] 若發(fā)生基因突變或在四分體時期發(fā)生交叉互換,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基因R和基因r可出現(xiàn)在細胞兩極

55、,A項錯誤;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二者可能相互突變,B項正確;體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不能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C項錯誤;開花期卵細胞的數(shù)量遠遠小于精子的數(shù)量,D項錯誤。 4.(2018·天津市五區(qū)縣高三期末)西瓜的有條紋對無條紋是顯性,由基因D、d控制。用秋水仙素處理西瓜幼苗(Dd)的地上部分,地上部分長成四倍體成株。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B ) A.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臨時裝片,可見根尖細胞內(nèi)最多有4個染色體組 B.觀察雄蕊內(nèi)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發(fā)現(xiàn)分裂前期細胞內(nèi)沒有形成紡錘體 C.雄蕊內(nèi)細胞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基因型為DD和dd,比例1︰1 D.該植株自花傳粉后代中,最多有2種表現(xiàn)型

56、,4種基因型 [解析] 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臨時裝片,由于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可以進行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因此可見根尖細胞內(nèi)最多有4個染色體組,A正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細胞中會形成紡錘體,B錯誤;地上部分經(jīng)過秋水仙素加倍后基因為DDdd,因此雄蕊內(nèi)細胞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基因型為DD︰Dd︰dd,比例1︰4︰1,C錯誤;由于該植物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基因型為DD︰Dd︰dd=1︰4︰1,該植株自花傳粉后代中,最多有2種表現(xiàn)型,5種基因型,即DDDD、DDDd、DDdd、Dddd、dddd,D錯誤。 5.(2018·河北省衡水中學一模)將兩個抗蟲基因A(完全顯性)導入大

57、豆(2n=40)中,篩選出兩個抗蟲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體上的抗蟲植株M(每個A基因都能正常表達),將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蟲植株所占的比例為15/16。取植株M某部位的一個細胞放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讓其連續(xù)正常分裂兩次,產(chǎn)生4個子細胞。用熒光分子檢測A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熒光標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獲得植株M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可為大豆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B.若每個子細胞都只含有一個熒光點,則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是40 C.若每個子細胞都含有兩個熒光點,則細胞分裂過程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D.若子細胞中有的不含熒光點,則是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解析] 由

58、于植株M的自交后代中抗蟲植株占15/16,由此可知,導入細胞中的兩個A基因于非同源染色體上,該變異屬于基因重組,A項錯誤;若每個子細胞都含有一個熒光點,說明細胞中只含有一個A基因,則細胞發(fā)生了減數(shù)分裂,故子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是20,B項錯誤;若每個子細胞都含有兩個熒光點,說明細胞中含有2個A基因,則細胞發(fā)生了有絲分裂,而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才會發(fā)生交叉互換,C項錯誤;如果子代細胞中有的不含熒光點,則是進行了減數(shù)分裂,含A基因的兩對非同源染色體各自分離,然后不含A基因的兩條非同源染色體組合,D項正確。 6.研究發(fā)現(xiàn),某種動物體內(nèi)Wex基因發(fā)生堿基對替換會使其所編碼的蛋白質(zhì)中相應位置上的氨基酸發(fā)生改變,

59、結果導致( A ) A.Wex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 B.突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改變 C.突變基因所編碼蛋白質(zhì)中的肽鍵數(shù)改變 D.突變基因中的脫氧核苷酸數(shù)改變 [解析] 由于基因突變產(chǎn)生的是等位基因,故Wex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且突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不變;由題干信息可知,突變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zhì)中的氨基酸數(shù)目不變,故肽鍵數(shù)不變;由于該基因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故突變后的基因與原基因中脫氧核苷酸數(shù)相等。 7.下列關于基因重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屬于基因重組 B.受精作用過程中配子的自由結合屬于基因重組 C.我國科學

60、家培育抗蟲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組 D.將活的R菌與加熱殺死的S菌混合,部分R菌轉化為S菌屬于基因重組 [解析] 自然狀況下,基因重組有兩種情況:①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可能導致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②同源染色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可實現(xiàn)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人工轉基因?qū)儆诨蛑亟M;受精作用過程中配子的自由結合不屬于基因重組。 8.(2018·山東省濟寧市高三一模)將基因型Dd的高莖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處理后,得到四倍體植株幼苗(品系乙),將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塊中混合種植,在自然狀態(tài)下繁殖一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現(xiàn)高

61、莖和矮莖植株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B.由品系乙產(chǎn)生的單倍體植株高度不育 C.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種植后,產(chǎn)生的子代中有二倍體、三倍體和四倍體 D.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離,屬于不同物種 [解析] 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現(xiàn)高莖和矮莖植株是等位基因分離的結果,A錯誤;品系乙為四倍體植株幼苗,由品系乙產(chǎn)生的單倍體含兩個染色體組,植株可育,B錯誤;豌豆為自花傳粉植物,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種植后,不會出現(xiàn)三倍體,C錯誤;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離,屬于不同物種,D正確。 9.一種名為“傻瓜水稻”的新品種,割完后的稻蔸(留在土壤中的部分)第二年還能再生長,并能收獲種子。下圖是“傻瓜水稻”的產(chǎn)生圖。據(jù)圖分

62、析,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 ) A.該育種過程的原理有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B.完成過程④的作用是選擇,其基礎是地理隔離 C.可以通過基因工程育種方式提高“傻瓜水稻”的抗逆性 D.割完后的稻蔸第二年再生長出新苗時進行的是有絲分裂 [解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①②表示雜交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雙重低溫加壓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形成多倍體,該育種屬于多倍體育種,原理為染色體變異。據(jù)此答題。由分析可知,該育種過程的原理有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A項正確;過程③在低溫誘導下發(fā)生了染色體變異,因此過程④的基礎是染色體變異,B項錯誤;可以通過基因工程育種方式

63、提高“傻瓜水稻”的抗逆性,C項正確;割完后的稻蔸第二年再生長出新苗時進行的是有絲分裂,D項正確。 10.(2018·福建省泉州市生物一模)普通棗樹(二倍體)發(fā)生變異后,可形成一種由二倍體型細胞和四倍體型細胞混合而成的混倍體棗樹,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 ) A.普通棗樹發(fā)生的上述變異可以用顯微鏡直接觀察 B.混倍體棗樹自交產(chǎn)生的子代通常也是混倍體 C.混倍體棗樹體細胞中可存在2、4、8個染色體組 D.混倍體棗樹可能結出比普通棗樹更大的果實 [解析] 普通棗樹發(fā)生的染色體成倍增加,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A正確;混倍體棗樹自交,二倍體產(chǎn)生的子代是二倍體,四倍體產(chǎn)生的子代是四倍體,B錯誤

64、;混倍體棗樹體細胞由二倍體型細胞和四倍體型細胞組成,可存在2和4個染色體組,而在有絲分裂的后期,染色體組為4和8,則混倍體棗樹體細胞中可存在2、4、8個染色體組,C正確;混倍體棗樹中存在四倍體型細胞,結成比普通棗樹更大的果實,D正確。 11.科學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體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號和第9號染色體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組酵母菌能存活,未見明顯異常。關于該重組酵母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A.還可能發(fā)生變異 B.表現(xiàn)型仍受環(huán)境的影響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遺傳多樣性 D.改變了酵母菌的進化方向 [解析] 題干中“科學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體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號和第9號

65、染色體的部分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重組酵母菌仍能發(fā)生變異,A項正確;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B項正確;人工合成的染色體片段中DNA的堿基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與原來酵母菌的不同,增加了酵母菌的遺傳多樣性,C項正確;進化的實質(zhì)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故酵母菌進化的方向由自然選擇來決定,D項錯誤。 12.(2018·湖南省衡陽市生物一模)在栽培二倍體水稻(2N)的過程中,有時會發(fā)現(xiàn)單體植株(2N-1),例如有一種單體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條6號染色體,稱為6號單體植株。利用6號單體植株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 雜交親本 實驗結果

66、 6號單體(♀)×正常二倍體() 子代中單體占25%,正常二倍體占75% 6號單體()×正常二倍體(♀) 子代中單體占4%,正常二倍體占96% A.該單體可由花粉粒直接發(fā)育而來 B.該單體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 C.從表中可以分析得出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 D.產(chǎn)生該單體的原因可能是其親本在減數(shù)分裂中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 [解析] A.該單體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條6號染色體,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仍屬于二倍體,A錯誤;B.該單體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是個別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B正確;C.在雜交親本6號單體()×正常二倍體(♀)的后代中,子代中單體占4%,正常二倍體占96%,說明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C正確;D.產(chǎn)生該單體的原因可能是其親本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對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形成的,D正確。故選:A。 13.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在進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適應能力一定越強 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C.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的表現(xiàn)型而改變種群基因頻率 D.使用殺蟲劑必將導致害蟲產(chǎn)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