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第二單元 第三節(jié) 大氣環(huán)境第二課時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高一地理第二單元 第三節(jié) 大氣環(huán)境第二課時教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一地理第二單元 第三節(jié) 大氣環(huán)境第二課時教案
板 書:
二、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
(一)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原理
推進新課
師 假設(shè)地面上有A、B、C三地,且具有在高空的平直等壓面:由下往上依次是1010(百帕)、1005(百帕)、1000(百帕)。此時,同一水平面氣壓相等,等壓面與地面平行(圖1)。
試問:此時三地的大氣處于什么狀態(tài)?
生 大氣穩(wěn)定狀態(tài),如圖2所示。
師 據(jù)圖講解,如果我們在A地放一個大火爐,則顯然A地近地面受熱,處于冷熱不均狀態(tài),A地大氣膨脹上升到上空積聚起來,上空空氣密度增大,那么這里的氣壓就會高。為什么我們說密度大,氣壓就會高呢?其
2、實很明顯,在中學物理已學到:P=ρgh,這里為同一高度,h是不變值,因此ρ大,P也大。那么在A高空由于ρ增大,就形成了相對于同一高度的B、C兩地高空的高氣壓。
另外在B、C兩地放一些大冰塊,B、C兩地冷卻,空氣收縮下沉,上層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了在同一高空A處相對大密度,B、C兩地的小密度(圖3)。也就是形成了B、C兩地高空的低氣壓。
而A地的空氣上升后,近地面的空氣密度減小,氣壓比周圍地區(qū)低,成為低氣壓;B、C兩地則為高氣壓。就形成了如圖4的等壓面。
上空的空氣便從A地分別向B、C兩側(cè)擴散;近地面的空氣又從B、C兩地流回A地補充其上升的空氣。這樣就形成了環(huán)流,這種由于冷熱不均引起的
3、空氣環(huán)流我們稱之為熱力環(huán)流(圖5)。
師 在上述熱力環(huán)流中,A處近地面為低氣壓,高空為高氣壓。是否近地面的氣壓比高空低?
學生討論回答。
師 我們所說的氣壓是大氣壓強的簡稱,這里的氣壓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高低,也就是要么同在高空,要么同在近地面的氣壓比較。
而對同一地區(qū),氣壓總是近地面要比高空高。因為某點的氣壓就是該點至大氣上界的單位面積空氣柱重量。
顯然a點比b點的空氣柱要長,因此,也就是說越靠近地面氣壓就越高,在同一地區(qū)就不需要比較氣壓,而我們講的氣壓的高低指的是不同地點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高低。因此上圖中A點是近地面的氣壓,也就永遠大于高空的氣壓。
列舉實例,
4、鞏固熱力環(huán)流的基本原理。
生 完成教材P48活動。
師 (提問)檢查學生答題情況。
引導點撥,突破難點:
師 第3題中P點夏季的盛行風向為東南風,若不考慮盛行風向的影響,僅考慮上海本地區(qū)的氣溫分布和氣壓的關(guān)系,P點此時近地面的風向如何呢?
投影:
“城市熱島圖”,引導學生繪圖分析。
師 講解:由于城市中工廠、家庭和機動車輛的熱量排放,以及城市建筑物高而密集的原因,使城市和郊區(qū)相比,氣溫偏高,這樣城市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島嶼——“城市熱島”。在上海市觀測到熱島強度(即城鄉(xiāng)溫差)為68 ℃(1979年11月13日)。由于“熱島”的存在,城市中盛行上升氣流,而在郊區(qū)為下沉
5、氣流,這樣在城市與郊區(qū)之間便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huán)流。
在我們?nèi)粘I钪?,熱力環(huán)流是自然界常見的一個自然現(xiàn)象,除以上我們分析的城市風外,海陸風、山谷風都是熱力環(huán)流在自然界的具體體現(xiàn)。下面請你再利用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完成對海陸風成因的分析。
投影:
“海濱地區(qū)海陸位置圖”,通過探究式的學習,學生自主獲取結(jié)論。
生 (1)白天陸地氣溫比海洋高,因此陸地上為低氣壓,海洋上為高氣壓。夜間的情況正好相反。在圖中標出:圖A中,陸——低,?!?;圖B中,陸——高,?!汀*?
(2)風從高氣壓吹向低氣壓。據(jù)此,一日之內(nèi),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夜晚風從陸地吹向海洋。
(3)標出環(huán)流風向圖。
(4)白天來自海洋的風比較涼爽濕潤,對濱海地區(qū)能夠起到降溫的作用;夜晚來自陸地的風比較溫熱干燥,對濱海地區(qū)能夠起到增溫的作用。海陸風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是使濱海地區(qū)的氣溫日較差較小。
師 通過以上自主學習我們知道,海陸熱力性質(zhì)不同,海水熱容量大,陸地熱容量小,因此海水升溫降溫較慢,陸地升溫降溫則較快。從而在一天之中形成了海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