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 探究燃燒之謎教案 大象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四年級科學下冊 探究燃燒之謎教案 大象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四年級科學下冊 探究燃燒之謎教案 大象版
【要點】利用變量的控制,設(shè)計實驗,探究燃燒需要的條件。
【目標】
(1)獨立設(shè)計簡單的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學會記錄并做簡單的分析。
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設(shè)計認識燃燒需要的條件,進行防火安全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尊重證據(jù),善于反思的科學態(tài)度。
【怎樣進行】
(1)閱讀與思考引入:文中兩起火災事件的真實材料,創(chuàng)設(shè)了真實情境,為后面學生模擬實驗的自行設(shè)計與研究提供了條件。雖然,燃燒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但也有很大的負面作用。本課燃燒條件的研究就是從兩起火災事件的時間、地點及過火面積、給國家造成危害的負面切入,真實數(shù)字的后面出示了對起因
2、猜想的一組問題。
教學時,教師可結(jié)合這兩起火災事件的閱讀,引起學生對火因的猜想,也可利用其他方式、其他內(nèi)容進行切入,如:本單元第一課學生自己補充的有關(guān)火災的事例。注意:火災的起因可能是不一樣的。
(2)猜想和實驗設(shè)計與研究:火災為什么燒毀樹木、花草、房屋和各種動物,卻留下漆黑的山石?猜想燃燒需要哪些條件?這部分內(nèi)容的安排是本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根據(jù)真實情境獨立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在模擬中熟練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要領(lǐng)。文中只提供了兩個問題及實驗的材料與要求,利用卡通人物的語言稍做了溫度方面的提示,至于具體怎樣設(shè)計,沒有細致說明。同樣,怎樣滅火,也是開放研究的內(nèi)容。
教學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
3、對控制變量實驗的掌握情況而進行,必要時先做組內(nèi)的討論。注意:1、由于學生已有了此類實驗的基礎(chǔ),所以教師在原則上不要過多干預,只需在全班學生匯報時加以點撥。2、學生設(shè)計的實驗方法有很多,教師對各種方法應注意引導和肯定。3、對燃燒需要三個條件(需要氧氣、可燃物和一定的溫度)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的理解可用討論的方法進行。4、滅火方法的研究也不是唯一的,只要破壞了燃燒中三個條件之一即可達到目的。教學時應讓學生大量列舉方法。
(3)交流:遇到火災怎么辦?學生的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發(fā)生火災的情況?!坝龅交馂脑趺崔k”這項內(nèi)容雖然被安排在本單元科學自助餐里,但為引起學生的注意,從學生安全意識的角度出發(fā),教學時應有
4、意將此環(huán)節(jié)提到重要的位置,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模擬表演如何撥打“119”火警、如何自救與逃生,以提高學生實際生活的能力。
(4)拓展活動:學生見過一些常見的滅火器,但親自制作“滅火器”也許是第一次。文中的拓展活動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補充了滅火的方法,還對二氧化碳能滅火的知識介紹做了驗證。
教學時,應親自讓學生動手嘗試,驗證二氧化碳滅火的作用。應注意的是:因教學時間有限,需教師另做安排。無論怎樣,都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另外,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教師可以適當補充。
【應變參考】學生設(shè)計控制自變量實驗的方法會有很多,教師對各種方法應給予關(guān)注。例如,關(guān)于需要一定溫度的研究,最簡單的研究方法是在
5、一張鐵片上放一根火柴,不用酒精燈加熱也不在火柴盒上擦燃,無論放置多長時間火柴也不會自己燃燒,然后用酒精燈加熱這塊鐵片,一會兒,這根火柴就會燃燒,這個實驗操作簡單且極易說明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另外,也可將幾根火柴(或同樣物體)擺放在與焰火中心不同距離處,即書中鐵片上不同的位置,觀察處在哪個位置上的火柴先燃燒;也可將紙片、火柴、石頭等不同物體放在與焰火中心等距處,觀察哪些物體先燃燒。上述實驗,說明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不同物體的燃燒需要的溫度也不同。
【參考詢問要點】
(1)在閱讀火災事件,猜想起火原因后,要求學生設(shè)計控制變量的實驗,研究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因這個實驗是模擬實驗,需教師引導過渡
6、:“同學們對起火的原因和燃燒需要的條件做了大量的猜想,那么怎樣驗證你們的猜想呢?今天我們不可能到大火現(xiàn)場去研究,但可以用身邊的物體做模擬實驗來揭開有關(guān)燃燒的秘密。看一看,實驗桌上的材料有哪些?這些材料和火災事件中的哪些材料有相象之處?你們將怎樣設(shè)計對比實驗?討論分工后進行驗證。”
(2)在研究燃燒需要一定溫度時,教師也可以這樣引導設(shè)計:“在一般情況下,紙片會自行燃燒嗎?點火后會怎樣?知道其中的道理嗎?”還可以這樣引導:“人們在點燃煤爐時,常常是先點燃廢紙或毛草,引燃木柴,最后引燃煤炭,這是為什么?”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