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和一群人的十字街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一座城和一群人的十字街頭(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一座城和一群人的十字街頭
走在阜新規(guī)整、干凈、多樹的大街上,豪車不時悶騷而過,迎面而來的女人,系著博柏利格子圍巾,化著講究的淡妝。比之鄂爾多斯女人脖子上的大金項鏈,黃金10年帶來的財富,還是在這里留下了柔和的印跡。
依托海州露天礦的實力,多種經營公司順風順水。身為總會計師的王玉文書記經理一肩挑,帶領這個萬人團隊劈波斬浪,發(fā)展為擁有8個涉煤企業(yè)和7個服務公司的大企業(yè)。到了2005年,圍繞重組后的海州礦輔體業(yè)務,公司走向鼎盛,職工6300多人,下轄的獨立法人單位達到30多家。盡管有下崗、退休、退養(yǎng)的人員包袱,也有困難職工、工傷殘人員和工亡遺屬的幫扶擔子。但是,有一路飆升的業(yè)績做
2、后援,再輔以工會的給力工作,這些困難都能迎刃而解。職工日子豐衣足食,業(yè)余生活豐富多彩,公司上下一片祥和。
但是,隨著城市轉型步子的加快,去年年初,國家“十三五”計劃中的重要項目――海州露天礦公園建設啟動,園址就在露天煤區(qū),坑內采煤生產將全部停止,多種經營公司受到嚴重沖擊。1至5月是半停產,職工開基本工資。但到了6月,公司只能支付職工每月500元的生活補助。這樣的狀況維持到今年4月,公司已彈盡糧絕,500元的生活費都難以為繼,涉及到的職工多達3000人。
這3000人中大多數是8個涉煤企業(yè)的選煤工,清一色60后,“挎筐老太”的后代?!耙晃濉庇媱潟r期,海州礦大干
3、快上,選煤工短缺。所謂選煤,就是對煤渣進行二次篩選。這活不需體力,更不需技術,只需左手筐右手鏟。于是,礦領導決定,招聘礦工妻子入職。這些女人都是鄉(xiāng)下人,隨夫在礦區(qū)安家。守家待地就能掙錢貼補家用,她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幾乎一夜之間,挎筐娘子軍就誕生了。
在煤海里,在一筐筐的勞作間,女人的年華流逝了,成了挎筐老太,退出作業(yè)區(qū)。她們那些只有初、小學文化的兒子們,卻長成了20出頭的壯小子,成為選煤工的第二梯隊,接班替崗順理成章。他們被統一分配到多種經營公司,并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大集體工人。
4個方案看上去不錯,但執(zhí)行起來困難重重。公益崗需要阜新市財政局和人社局
4、等相關部門提出申請,上報到遼寧省政府,再由省政府的相關部門批準和劃撥資金。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幾乎是不可能等待的過程;到露天公園工地和清河門皮革園區(qū)就業(yè),錄用條件嚴格限制在汽車司機、鏟車司機、勾機司機和修理工、縫紉工。3000職工中有這些技能的屬極少數,絕大多數一輩子憑體力采煤,別無他能。
由此看來,只剩最后一項可以嘗試。但現在,要全員解除勞動關系,公司必須補繳拖欠近1個億的保險金。多年來,面臨龐大的社保費用,公司采取在崗緩繳、退休前補齊的辦法,將3000人的費用,分解為退休一個補繳一個。眼下要一并補齊,錢從哪里來?還是無解。
時間在煎熬中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憂
5、愁、焦慮,甚至憤怒,傳染病般在3000人和3000個家庭中蔓延。他們說:“其實,再就業(yè)的崗位就在腳下。海州礦,這么大的一個坑,要在上面建地質公園,需要清煤填坑,需要大興土木,除了開各種機械的司機,還有大量沒技術含量的體力活兒,這可是我們的老本行,為什么不讓我們去干呢?施工方說這是國家工程,規(guī)定不雇傭外工??晌覀兒透返V集團是一家人呀,怎么說是外工?就因為我們是大集體工嗎?”
面對“回坑再就業(yè)”一說,所有人都很無奈。說來說去還是回到大集體身份上,這里面的問題多去了,短期內不可能一下子解決。現在,多種經營公司可支配的資金,只能堅持兩個月。眼下不是治本的時候,而是要治標,要救急。如果
6、能暫緩停產,或者說,停產分幾步走,分批次地進行,只要采煤的輪子在轉,哪怕轉得慢些,都能維持每人每月500元的補助。職工要求不高,就區(qū)區(qū)500元,日子就能過下去,就能為盤活公司固定資產贏得時間。多種經營公司有7個子公司,有優(yōu)質資產休閑度假山莊,有辦公大樓和機器設備,雖然沒權出售,但可以出租,可以用戰(zhàn)略合作伙伴形式向社會融資。只要有了錢,就可以啟動廠辦大集體轉制程序,讓3000號人平穩(wěn)過渡到養(yǎng)老保險體系里。他們都年過五旬,離55歲的退休年限,也就三兩年的光景。這三兩年若能領24個月的失業(yè)金,跟退休金基本能對接上了。 這是公司上上下下共同的心愿,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城市轉型、發(fā)展經濟和
7、職工權益,哪個都毋庸置疑,哪個都迫在眉睫,這不是一個大集體公司能平衡得了、完成得了的??!
采訪至此,一座城和一群人的困境清晰可見。這3000人其實是城市轉型的墊底者,煤是大家的,利益也是大家的?,F在,讓少數人去墊底、去犧牲,他們肯定有想法。這不是職工素質低,也不是他們不講理。國家、政府、企業(yè)和整個社會,要承認并尊重這些人,乃至他們的父輩,其中就包括挎筐老太們的付出和勞動紅利,理解這些人對未來的憂慮和生計負擔。國家出政策,政府和企業(yè)出資金,讓這些人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盡量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去顧全大局。
一個關停并轉,最難的是失業(yè)與就業(yè)。轉型、民生、維穩(wěn),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考驗著執(zhí)行者的智慧、能力和情懷,考驗著干群關系。一個大集體公司,一個近3000人的群體,折射的則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