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佛理禪趣 經(jīng)典原文5《壇經(jīng)》兩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佛理禪趣 經(jīng)典原文5《壇經(jīng)》兩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此資料由網(wǎng)絡(luò)收集而來,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識。
第五單元 佛理禪趣
經(jīng)典原文5 《壇經(jīng)》兩則
李叔同,留學日本首演《茶花女》,揭開中國話劇史的序幕;又以音樂繪畫,刷新故國視聽。他英姿翩翩,文采風流,從者如云,才名四播?,F(xiàn)代中國文化,正待從他腳下走出婉約清麗一途。突然晴天霹靂,一代俊彥轉(zhuǎn)眼變?yōu)榭嘈蟹鹜印善抻鬃?,棄之不顧,琴弦俱斷,色彩盡失,只換得芒鞋破缽、黃卷青燈。李叔同失落了,飄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師,千古佛門又一傳人。
(余秋雨《廟宇》)
美字體
佛
法
本
無
頓
漸
分
,
人
性
卻
有
遲
與
疾
。
2、
賞美文
慧能的“頓悟”說
要了解慧能的“頓悟”說,首先要談他那著名的膾炙人口的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此偈是依據(jù)法海本敦煌《壇經(jīng)》抄錄。其中“佛性常清凈”于后來惠聽等本《壇經(jīng)》則為“本來無一物”(后來這一偈語最為流行)?;勰艿馁适轻槍ι裥愕馁识?。當時慧能和神秀同在安徽黃梅馮茂山(又稱東山)弘忍門下,神秀在寺內(nèi)為上座和尚,慧能在寺中為服勞役的行者。當時慧能和神秀都是響應(yīng)弘忍的號召作偈的。神秀作偈先于慧能,他的偈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以上
3、兩首偈反映慧能禪學與神秀禪學之不同,即“頓悟”和“漸修”之不同。神秀求佛的途徑仍不外傳統(tǒng)的禪定,所謂“時時勤拂拭”,即是經(jīng)過坐禪(禪定)獲得智慧,坐禪時排除邪念如同拭去塵埃,以保持心性的清凈。慧能則以“頓悟”取代“漸修”,否定禪定。他提出:“佛性常清凈”,認為佛性本來清凈,沒有塵埃沾染,從而否定求佛要有漸修即拂拭之功?;勰苓@個主張標志著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場革新。
慧能常以“自悟”“言下即悟”“一聞便悟”來形容“頓悟”?!白晕颉敝钢黧w覺悟,這種覺悟生于主體所固有的明覺,并非由于主體以外的啟示。所謂“言下即悟”“一聞便悟”指覺悟之速,即“剎那”之間即悟。由不悟到悟沒有認識上層次之分,無須經(jīng)由坐禪去
4、獲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上面所引慧能偈和神秀偈的區(qū)別,不僅表現(xiàn)為禪法上的不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表現(xiàn)為禪學理論上的區(qū)別?;勰軓娬{(diào)“佛性常清凈”(或“本來無一物”),較之神秀“時時勤拂拭”,其佛家境界為高。當時弘忍評價神秀偈說:“汝作此偈,見即來(未)到,祗到門前,尚未得人?!?《壇經(jīng)》第七節(jié))弘忍認為神秀之偈有益于修行,但理論上尚欠深刻,因此說他“祗到門前,尚未得入?!被勰墚敃r正在弘忍門下服勞役,聽到唱誦神秀偈時,亦與弘忍看法相同,據(jù)《壇經(jīng)》記載:“惠能一聞,知未見性?!薄耙娦浴敝浮懊餍囊娦浴保髦^對佛法之深刻領(lǐng)悟?;勰墚敃r針對神秀之偈另作一偈。當弘忍見到慧能偈時,口上雖未稱許,心中卻甚佩服,于
5、是便決定傳法衣給他,要慧能繼承法嗣,這即是慧能所以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根據(jù)。弘忍付法衣給慧能時說:“汝為六代祖,衣將為信稟;法以心傳心,當令自悟?!?《壇經(jīng)》第九節(jié))法衣(袈裟)作為傳法的憑證(信稟),而傳法則是以心傳心,說明法即是心法,心法要靠“自悟”,即“頓悟”。這說明弘忍已有“頓悟”主張,慧能即常說他提倡的大乘“頓教”受傳于弘忍。
【課內(nèi)挖掘】
佛經(jīng)蘊含著極強的哲理,看似平淡的一句,卻參透了人生的本質(zhì)。請選取你熟悉的一句佛經(jīng)進行闡發(fā),并說說你的理解。
[角度] 花未全開月未圓。
【課外運用】
示例:
花開半時偏妍,花開全時濃烈;月圓是一種貪婪,月半是一絲惆悵?;ㄎ慈_,月
6、未圓——半未全,才是一種境界。
一條拋物線,當它爬至頂峰,接踵而至的,必是急劇俯沖的悲哀。歷史長河中的跌宕起伏也如此。貞觀之治、康
乾盛世,巔峰之期,笑傲蒼穹。而唐朝隨著遺留的詩篇,香消玉碎;清朝則背著喪權(quán)辱國的罵名,灰飛煙滅。
“全”若是一時之幸,“半”則為一生之福。勿說人,且談物。那在艷陽下絢麗多彩的肥皂泡,隨風輕揚。那是大自然與人的杰作,人賦予其生命,陽光添其外衣,但它卻是易碎之物。你若吹得過脹,則其命不久矣,但你若吹得適宜,不至飽滿,化為飛沫固然是不變的結(jié)局,可至少延長了它的生命,也延長了它的美麗。正如清人李密庵所說:“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wěn)便
7、?!?
一、基礎(chǔ)鞏固
1.下列“傳”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便傳頓法及衣
A.世人盡傳南能北秀
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
D.舍相如廣成傳舍
解析:例句與B項均為動詞,傳授。A項動詞,傳說;C項名詞,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D項名詞,招待賓客的館舍。
答案:B
2.下列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為天下興利除害 B.如姬之欲為公子死
C.衣將為信稟 D.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解析:C項,動詞,作為。A、B、D三項都是介詞,替。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8、)
A.入則無法家拂士
B.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C.悟言一室之內(nèi)
D.自古傳法,氣如懸絲
解析:A項,“拂”同“弼”;B項,“景”同“影”;C項,“悟”通“晤”。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句是( )
A.何以漸頓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汝為六代祖,衣將為信稟
解析:D項為判斷句,其余三項均為賓語前置句。
答案:D
5.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喚慧能堂內(nèi),說《金剛經(jīng)》 說:講解
B.若住此間,有人害汝 ?。壕幼?
C.于南荊府當陽縣玉泉寺住持修行 住:擔任
9、
D.法即一種,見有遲疾 見:見性
解析:B項,?。和A?。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古今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
A.蚓無爪牙之利 B.五祖夜至三更
C.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D.小學而大遺
解析:A項,古義,鳥獸的爪和牙;今義,壞人的黨羽。C項,古義,報仇;今義,對所怨恨的人做出反應(yīng)。D項,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學校教育的初級階段。
答案:B
二、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7~10題。
南能北秀
世人盡傳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禪師,于南荊府當陽縣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師,于韶州城東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
10、漸頓?法即一種,見有遲疾,見遲即漸,見疾即頓。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漸頓。
7.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漸頓(名詞,原因)
B.溫故而知新(名詞,舊知識)
C.大人故嫌遲(副詞,仍然)
D.暮去朝來顏色故(形容詞,衰老)
解析:A項,故:連詞,所以,因此。
答案:A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解析:D項,均為連詞,況且。A項:①介詞,因為;②介詞,趁機。B項:①介詞,表憑借;②連詞,表并列,可譯為而、又、并且等。C項:①名詞,見性;②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對
11、自己怎么樣。
答案:D
9.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漸頓。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禪宗南北二派的)佛法雖然都是同一個宗派,傳人卻有南北的分別,所以就有了“南能北秀”二宗的分別。
(2)佛法本身雖然沒有頓、漸之分,但是人的根器卻有敏捷與遲鈍的區(qū)別,所以才有漸、頓之別。
10.文中說“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12、,“一宗”指什么?“南北”又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宗”指五祖弘忍;“南”指六祖慧能,“北”指神秀。
三、遷移發(fā)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
慧能拜師
慧能慈父,本官范陽,左降遷流嶺南,作新州百姓?;勰苡咨伲赣衷缤?,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于市賣柴。忽有一客買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蛯⒉袢?,慧能得錢,卻向門前,忽見一客讀《金剛經(jīng)》,慧能一聞,心明便悟。乃問客曰:“從何處來持此經(jīng)典?”客答曰:“我于蘄州黃梅縣東馮墓山,禮拜五祖弘忍和尚,見今在彼,門人有千余眾。我
13、于彼聽見大師勸道俗,但持《金剛經(jīng)》一卷,即得見性,直了成佛。”慧能聞?wù)f,宿業(yè)有緣,便即辭親,往黃梅馮墓山,禮拜五祖弘忍和尚。
弘忍和尚問慧能曰:“汝何方人,來此山禮拜吾?汝今向吾邊復(fù)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嶺南人,新州百姓,今故遠來禮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贝髱熕熵熁勰茉唬骸叭晔菐X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獦僚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大師欲更再共語,見左右在傍,大師更不言。遂發(fā)遣慧能,令隨眾作務(wù)。時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
(節(jié)選自《壇經(jīng)》卷二)
1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句是( )
A.慧能得錢,
14、卻向門前 卻:回頭
B.從何處來持此經(jīng)典 持:拿來
C.慧能聞?wù)f,宿業(yè)有緣 宿:準備
D.遂發(fā)遣慧能,令隨眾作務(wù) 發(fā):安排
解析:C項,“宿”的意思是“過去的”“平素的”。
答案:C
1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解析:A項,“于”,都是介詞,表處所。B項,“即”,①副詞,就;②連詞,卻。另注意“人即有南北”的“即”也不同于第①句中的用法,這里的意思是“是”。C項,“便”,都是“就”的意思。D項,“故”,都是“特意”的意思。
答案:B
13.下列六句話編成四組,全部能表現(xiàn)慧能對佛法具有悟性的一
15、組是( )
①忽見一客讀《金剛經(jīng)》,慧能一聞,心明便悟
②但持《金剛經(jīng)》一卷,即得見性,直了成佛
③慧能聞?wù)f,宿業(yè)有緣
④今故遠來禮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
⑤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
⑥獦僚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解析:②是描述弘忍大師的。④是慧能要求弘忍傳授佛法的,只能顯示其學佛法的熱情,不能表現(xiàn)其悟性。排除這兩項即可。
答案:A
14.下列有關(guān)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慧能為禪宗第六祖。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困,靠賣柴養(yǎng)母。一天,他在集市賣柴,聽見有人誦佛經(jīng)典籍《金剛經(jīng)》,頗有感悟,便
16、立志尋師學佛。
B.弘忍和尚曾在蘄州黃梅縣東馮墓山向百姓布道講法,手里只拿著一卷《金剛經(jīng)》,當時隨從的弟子們有一千多人??梢韵胂螽敃r傳法的盛況。
C.弘忍問慧能是何地人來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嶺南人,特地遠道求見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認為窮鄉(xiāng)僻壤的野蠻人,沒有資格學法成佛。
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話,使弘忍十分震驚,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
解析:D項,“迫不得已”理解錯誤。原文為“大師欲更再共語,見左右在傍,大師更不言”。
答案:D
15.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乃問客曰:“從何處來持此經(jīng)典?”
譯文: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時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句中“乃”“持”是翻譯的重點,同時注意疑問語氣。(2)句中“行者”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踏碓八余月”也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
答案:(1)于是慧能向那人詢問說:“你是從什么地方拿到這部佛經(jīng)的?”
(2)當時弘忍大師身邊正好有一個還沒有剃發(fā)的出家人,于是大師派遣慧能跟隨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個多月踏碓舂米的活兒。
參考譯文:
18、慧能的父親,原來在范陽做官,被貶官后又遭流放,到了嶺南,成了新州的普通百姓?;勰茉诤苄〉臅r候,父親就早早地去世了,孤兒寡母,輾轉(zhuǎn)遷徙來到南海,過著艱辛貧窮的日子,在集市上靠賣柴為生。有一天,忽然有一位客官買了慧能的柴草,于是讓慧能把柴草送到客官所在的旅店去。到了客店,客官把柴草搬走,把錢給了慧能?;勰苻D(zhuǎn)身往門前走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人在讀《金剛經(jīng)》,慧能一聽那人讀的,心里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慧能向那人詢問說:“你是從什么地方拿到這部佛經(jīng)的?”那人回答說:“我在蘄州黃梅縣東馮墓山,禮拜了五祖弘忍和尚,現(xiàn)在他還在那里,弟子們有一千多人。我在那里看見弘忍大師向百姓布道講法,手里只拿著一卷《金剛
19、經(jīng)》,就能夠‘見性成佛’,透徹人心?!被勰苈犝f了這件事情后,認為自己本來就與佛教有緣,就立即告別了母親,前往黃梅馮墓山,去禮拜五祖弘忍和尚。
弘忍和尚問慧能說:“你是何方人氏,到這座山上來向我禮拜?你現(xiàn)在到我這兒來想要點什么?”慧能回答說:“弟子我是嶺南人,新州的百姓,今天特意從遠方來禮拜大師您,我不要求您給我別的東西,只求您給我傳授佛法。”弘忍大師于是責問慧能說:“你是嶺南人,又是蠻夷之族,你怎么能讓我傳授佛法給你!”慧能回答說:“人是有南方北方的區(qū)分,但對佛法的覺性卻不分南北;蠻夷之人的身份當然和大師您不一樣,但對佛法的覺性能有什么差別呢?”弘忍大師想再與慧能談?wù)撘粫?,發(fā)現(xiàn)有許多弟子在旁邊,弘忍大師就不再說什么了。于是安排慧能讓他跟隨其他弟子去干活兒。當時弘忍大師身邊正好有一個還沒有剃發(fā)的出家人,于是大師派遣慧能跟隨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個多月踏碓舂米的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