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大出血的處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消化道大出血的處理(6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消化道大出血的處理,定義:,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常因發(fā)病較急而又診斷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通常分為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點位于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等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發(fā)生在屈氏韌帶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包括小腸、結腸和直腸。,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數(shù)小時內(nèi)失血量超過1000ml或占循環(huán)血容量20。臨床表現(xiàn)為嘔血和(或)黑糞,常伴血容量減少,導致周圍循環(huán)衰竭,危及生命,是常見的臨床急癥。,病因,上胃腸道疾病 門靜脈高壓 上胃腸道鄰近器官或組織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上胃腸道疾病:,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潰瘍;各種物理性和化學性
2、的食管損傷。 胃、十二指腸疾病 消化性潰瘍、急性胃粘膜損害、慢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胃癌、胃手術后的病變等。 空腸疾病 胃腸吻合術后空腸潰瘍、空腸克隆病。,門靜脈高壓,門靜脈高壓可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肝硬化 各種病因引起肝硬化。 門靜脈阻塞 門靜脈炎、門靜脈血栓形成、門靜脈受鄰近腫塊壓迫。,上胃腸道鄰近器官或組織的疾病,膽道出血 膽囊或膽管結石或癌癥、膽道蛔蟲癥、術后膽總管引流管造成膽道受壓壞死,肝癌、肝膿腫或肝動脈瘤破人膽道。 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腸 如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發(fā)膿腫破潰入十二指腸。 其他 主動脈瘤、肝或脾動脈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腸,縱隔腫瘤或膿腫破入食管。,全身性疾
3、病,血液病 白血病、ITP、血友病、DIC等。 尿毒癥 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末期。 血管性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過敏性紫癜等。 結締組織病 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SLE等。 應激性潰瘍 敗血癥、休克等引起的應激狀態(tài)。 急性感染 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臨床表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取決于出血病變的性質、部位、出血量與速度,還取決于患者出血前的全身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 嘔血和黑糞 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 發(fā)熱 氮質血癥 貧血,嘔血與黑糞,嘔血與黑糞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現(xiàn)。幽門以上出血常有黑糞和嘔血,幽門以下出血常為黑糞。 出血量少而速度慢可僅見黑糞 出血量大而速度快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嘔血。,失血性周
4、圍循環(huán)衰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時常發(fā)生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其程度輕重因出血量大小和失血速度快慢而異。當出血量超過l000ml且速度快者,可引起頭昏、心悸、出汗、口渴、暈厥、脈搏細速、脈壓變小、血壓波動,如果不及時治療,進而出現(xiàn)皮膚濕冷、花斑,患者精神萎靡或煩躁,重者反應遲鈍、意識模糊。,發(fā)熱,大量出血后,多數(shù)患者在24小時內(nèi)出現(xiàn)發(fā)熱, 一般不超過38.5C,持續(xù)35天。原因可能為: 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導致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 失血性貧血 其他 如有無并發(fā)肺炎等。,氮質血癥,腸性氮質血癥 腸道中血液的蛋白質消化產(chǎn)物被吸收,引起血中尿素氮濃度增高,稱為腸性氮質血癥。 周圍循環(huán)衰竭 周
5、圍循環(huán)衰竭致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腎功能衰竭 休克時間過長導致腎功能衰竭。,貧血,患者可出現(xiàn)面色蒼白,伴頭暈、心悸。程度取決于失血量、出血前有無貧血、出血后液體平衡狀態(tài)因素。 出血早期血象檢查無變化;34小時后組織液滲入血管內(nèi)使血液稀釋才出現(xiàn)貧血。 出血24小時內(nèi)網(wǎng)織紅細胞即見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漸降至正常,如出血不止可持續(xù)升高。,實驗室及其他檢查,實驗室檢查 內(nèi)鏡檢查 X線鋇劑檢查 其他方法,實驗室檢查,測定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shù)。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壓積、肝功能、腎功能、大便隱血等,有助于估計失血量及有無活動性出血;判斷治療效果及協(xié)助病因診斷。,內(nèi)鏡檢查,出血后24-48小時內(nèi)緊
6、急內(nèi)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出血部位獲得病因診斷,同時對出血灶進行止血治療。,食道靜脈曲張 胃底靜脈曲張,十二指腸球潰瘍 胃潰瘍,Barrett食管炎 胃竇部潰瘍性胃癌,X線鋇劑檢查,對明確病因有價值。 目前主張檢查宜在出血停止且病情基本穩(wěn)定數(shù)天后進行。,其他,同位素掃描檢查 選擇性腹腔動脈 腸系膜上動脈造影 吞線試驗,診斷要點,根據(jù)病史、癥狀和體征,結合實驗室檢查及器械檢查,多能明確診斷,但需注意: 有無合用某些藥物致糞便變黑。 嘔血與咯血的鑒別。 有休克而無嘔血與黑便,如不能排除上血,應作直腸指檢,及早發(fā)現(xiàn)尚未排出的黑糞。 肝硬化患者未必都是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治療要點,采取積極措施,補充
7、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失衡,預防和治療失血性休克;給予止血治療,同時進行積極的病因診斷和治療。 補充血容量 止血 1. 藥物止血治療 2.三腔或四腔氣囊管壓迫止血 3.內(nèi)鏡直視下止血 手術治療,護理評估,病史評估 身體評估 實驗室檢查 心理社會資料,病史評估,病史 詳細詢問嘔血或(和)黑便的誘因、發(fā)生時間、次數(shù)、量及性狀,以便估計出血量和速度。 出血病因的評估 出血量的評估 大便隱血陽性提示出血量5ml/d;黑糞-出血量50-70ml以上。胃內(nèi)積血量達250-300ml時可致嘔血;不超過400ml時,一般不引起全身癥狀,如超過1000ml,臨床即出現(xiàn)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表現(xiàn)。,身體評估,生命體征
8、對心率、心律、脈搏、血壓、呼吸、體溫等的監(jiān)測。必要時心電監(jiān)護。 精神和意識狀態(tài) 有無精神疲倦、乏力、煩躁不安、頭暈甚至暈厥。 皮膚和甲床色澤 皮膚和甲床色澤如何,肢體溫暖還是濕冷,周圍靜脈特別是頸靜脈充盈情況,尿量多少等。,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要點,監(jiān)測血象,尤其注意網(wǎng)織紅細胞的變化,血清電解質的變化有無血尿素氮增高,定期檢查大便隱血,以掌握病情動態(tài).,心理社會資料,患者及其親屬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對診斷、預后的反應,對治療的要求。 有無緊張、恐懼或悲觀、沮喪等心理反應,特別是慢性病或全身性疾病致反復出血者,有無對治療失去信心,不合作。,護理診斷,主要護理診斷:,體液不足 與消化道大出血有關。 活動
9、無耐力 與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有關。 有受傷的危險 與誤吸、窒息、創(chuàng)傷與血液反流入氣管或三腔氣囊管壓迫氣道有關。 組織灌注量改變 與出血導致血容量減少有關 心輸出量減少 同上 知識缺乏 缺乏有關病因和防治的知識。 恐懼 與健康受到威脅有關。,護理計劃及評價,體液不足 活動無耐力 有受傷的危險,體液不足 與上消化道出血有關,目標 病人生命體征正常,沒有脫水征。 無繼續(xù)出血的征象。,護理措施,休息和體位 治療護理 心理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三(四)腔氣囊管護理 飲食護理,休息與體位,大出血時病人絕對臥床休息,平臥位,將下肢略抬高,以保證腦部供血。保持呼吸道通暢;嘔血時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必要時給
10、予吸氧。,治療護理,建立靜脈通道,立即配血。配合醫(yī)生及時補充血容量及各種止血治療。 輸液開始宜快,必要時測定中心靜脈壓避免因輸液、輸血過多、過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腫,對老年患者尤應注意。 血管加壓素可引起高血壓、心律失?;蛐募∪毖实巫⑺俣纫司徛?。 對肝病患者忌用嗎啡、巴比妥類藥物。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準備好急救用品、藥物。,心理護理,搶救工作迅速而不忙亂以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 解釋各項檢查、治療措施。 經(jīng)常巡視,嘔血或解黑便后及時清除血跡、污物。 關心病人,大出血時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 說明安靜休息有利于止血,解答患者或家屬疑問,以減輕他們的疑慮。,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根據(jù)病情一般每30
11、 min至1h測量生命體征一次, 準確記錄出入量,應保持每小時尿量30m1。定期復查血象,監(jiān)測血尿素氮及血清電解質的變化,以了解出血是否停止。必要時進行心電監(jiān)護。,觀察中出現(xiàn)下列情況提示出血未止:,反復嘔血,嘔吐物由咖啡色轉為鮮紅色;黑便次數(shù)增多且糞質稀薄,色澤轉為暗紅色,伴腸鳴音亢進。 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表現(xiàn)經(jīng)補液輸血而未改善,或好轉后又惡化,血壓波動,中心靜脈壓不穩(wěn)定 紅細胞計數(shù)與壓積、血紅蛋白測定不斷下降,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持續(xù)增高,在補液足夠、尿量正常的情況下,血尿素氮持續(xù)或再次增高。 門脈高壓的患者原有脾腫大;在出血后暫時縮小,如不見脾恢復腫大者。,三腔氣囊管的護理,插管前仔細檢查,確保食管
12、引流管、胃管、食管囊管、胃囊管通暢并分別作好標記,檢查兩氣囊無漏氣后抽盡囊內(nèi)氣體,備用。 協(xié)助醫(yī)師插管,定時抽吸食管引流管、胃管,觀察出血是否停止,并記錄引流液的性狀、顏色及量;經(jīng)胃管沖洗胃腔,以清除積血,以免被腸道吸收使血氨增高誘發(fā)肝性腦病。 出血停止后,放出囊內(nèi)氣體,繼續(xù)觀察24小時,未再出血可考慮拔管;拔管前用液體石蠟潤滑,動作緩慢、輕巧。氣囊壓迫一般以3-4日為限,繼續(xù)出血者可適當延長 。,飲食護理,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惡心、嘔吐者應禁食。 少量出血無嘔吐者才可進溫涼、清淡流食。 出血停止后漸改為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無刺激性半流質、軟食,開始少量多餐,后改為正常飲食。
13、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患者,止血后1-2天漸進高熱量、高維生素流質。限鈉和蛋白質攝入,避免粗糙、堅硬、刺激性食物,應細嚼慢咽,防止損傷曲張靜脈而再次出血。,評價,生命體征穩(wěn)定,脫水征消失。 出血停止。,活動無耐力 與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有關,目標 病人能敘述獲得足夠休息,及保證安全的要點。 逐漸增加活動耐力。,護理措施,休息 安全 生活護理,休息,精神上的安靜和減少身體活動有利于減少出血。少量出血者應臥床休息,大出血者絕對臥床休息。,安全,輕癥患者可起身稍活動,可上廁所大小便;但應注意活動性出血。 患者常在排便時或便后起立時暈厥。故應囑患者:坐起、站起時動作緩慢;出現(xiàn)頭暈、心慌、出汗時立即臥
14、床休息并告知護士;必要時由護士陪同入廁或暫時改為在床上排泄。 重癥患者應多巡視,并用床欄加以保護。,生活護理,限制活動期間,協(xié)助患者完成個人日常生活活動,如進食、口腔清潔、皮膚清潔、排泄,勿使患者用力而引致再次出血。 嘔吐后應及時漱口。 臥床者特別是老年人和重癥患者注意預防褥瘡,排便次數(shù)多者注意肛周皮膚清潔。,評價,休息和睡眠充足。 活動時無暈厥、摔倒等意外發(fā)生。 活動耐力增加或恢復至出血前的水平。 病情穩(wěn)定后,逐漸增加活動量。,有受傷的危險 誤吸、窒息、創(chuàng)傷與嘔出血液反流入氣管或三(四)腔氣囊管壓迫氣管、食管胃底部受壓過久有關,目標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 無窒息、誤吸及氣管、胃粘膜受傷。,護
15、理措施,嘔吐時 協(xié)助患者將頭側向一邊,防止窒息或誤吸。 留置三(四)腔氣囊管期間 定時測量氣囊內(nèi)壓力,12-24小時放松牽引,放氣數(shù)分鐘。 定時做好鼻腔、口腔的清潔,以防誤吸。 密切觀察昏迷病人有無突發(fā)呼吸困難。 防止煩躁或神志不清的患者試圖拔管。 床旁置備用品,以便緊急換管。,評價,病人無窒息或誤吸發(fā)生。 食管胃底粘膜無糜爛、壞死。,健 康 教 育,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和誘因、預防、治療知識,以減少再度出血的危險。 飲食指導合理飲食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誘因。 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勞逸結合,保持樂觀情緒,保證身心休息。應戒煙、戒酒,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勿自我處方;避免長期精神緊張,
16、過度勞累。 患者及家屬應學會早期識別出血征象及應急措施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1.腸道原發(fā)疾病 2.全身疾病累積腸道,腸道原發(fā)疾病,1腫瘤和息肉 惡性腫瘤有癌、類癌、惡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神經(jīng)纖維肉瘤等;良性腫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經(jīng)纖維瘤、囊性淋巴管瘤、黏液瘤等。這些腫瘤以癌最常見,多發(fā)生于大腸;其他腫瘤少見,多發(fā)生于小腸。 息肉多見于大腸,主要是腺瘤性息肉,還有幼年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病及Peutz-Jeghers綜合征(又稱黑斑息肉綜合征) 2炎癥性病變 引起出血的感染性腸炎有腸結核、腸傷寒、菌痢及其他細菌性腸炎等;寄生蟲感染有阿米巴、血吸蟲、藍氏賈第鞭毛蟲所致的
17、腸炎,由大量鉤蟲或鞭蟲感染所引起的下消化道大出血國內(nèi)亦有報道。非特異性腸炎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結腸非特異性孤立潰瘍等。 3血管病變 如血管瘤、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畸形(其中結腸血管擴張常見于老年人,為后天獲得,常位于盲腸和右半結腸,可發(fā)生大出血)、靜脈曲張(注意門靜脈高壓所引起的罕見部位靜脈曲張出血可位于直腸、結腸和回腸末段)。 4腸壁結構性病變 如憩室(其中小腸Meckel憩室出血不少見)、腸重復畸形、腸氣囊腫?。ǘ嘁娪诟咴用瘢?、腸套疊等。 5肛門病變 痔和肛裂。,全身疾病累積腸道,白血病和出血性疾??;風濕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Behcet病等;淋巴瘤;尿毒癥性腸炎
18、。 腹腔鄰近臟器惡性腫瘤浸潤或膿腫破裂侵入腸腔可引起出血。 據(jù)統(tǒng)計,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為大腸癌和大腸息肉,腸道炎癥性病變次之,其中腸傷寒、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和壞死性小腸炎有時可發(fā)生大量出血。不明原因出血雖然少見,但診斷困難,應予注意 。,診斷:,(一)除外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一般為血便或暗紅色大便,不伴嘔血。但出血量大的上消化道出血亦可表現(xiàn)為暗紅色大便;高位小腸出血乃至右半結腸出血,如血在腸腔停留較久亦可呈柏油樣。遇此類情況,應常規(guī)作胃鏡檢查除外上消化道出血 (二)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病因診斷 1病史 (1)年齡:老年患者以大腸癌、結腸血管擴張、缺血性腸炎多見。兒童
19、以Meckel憩室、幼年性息肉、感染性腸炎、血液病多見。 (2)出血前病史:結核病、血吸蟲病、腹部放療史可引起相應的腸道疾病。動脈硬化、口服避孕藥可引起缺血性腸炎。在血液病、風濕性疾病病程中發(fā)生的出血應考慮原發(fā)病引起的腸道出血。,(3)糞便顏色和性狀:血色鮮紅,附于糞表面多為肛門、直腸、乙狀結腸病變,便后滴血或噴血常為痔或肛裂。右側結腸出血為暗紅色或豬肝色,停留時間長可呈柏油樣便。小腸出血與右側結腸出血相似,但更易呈柏油樣便。黏液膿血便多見于菌痢、潰瘍性結腸炎,大腸癌特別是直腸、乙狀結腸癌有時亦可出現(xiàn)黏液膿血便。 (4)伴隨癥狀:伴有發(fā)熱見于腸道炎癥性病變,由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
20、織細胞病及風濕性疾病引起的腸出血亦多伴發(fā)熱。伴不完全性腸梗阻癥狀常見于克羅恩病、腸結核、腸套疊、大腸癌。上述情況往往伴有不同程度腹痛,而不伴有明顯腹痛的多見于息肉、未引起腸梗阻的腫瘤、無合并感染的憩室和血管病變,體格檢查: (1)皮膚黏膜檢查有無皮疹、紫癜、毛細血管擴張;淺表淋巴結有無腫大。 (2)腹部檢查要全面細致,特別注意腹部壓痛及腹部包塊。 (3)一定要常規(guī)檢查肛門直腸,注意痔、肛裂、瘺管;直腸指檢有無腫物。,實驗室檢查: 常規(guī)血、尿、糞便及生化檢查,疑似傷寒者做血培養(yǎng)及肥達試驗,疑似結核者作結核菌素試驗,疑似全身眭疾病者作相應檢查,內(nèi)鏡及影像學檢查 除某些急性感染性腸炎如痢疾、傷寒、壞
21、死性腸炎等之外,絕大多數(sh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病因需依靠內(nèi)鏡和影像學檢查確診。 (1)結腸鏡檢查 (2)X線鋇劑造影 (3)放射性核素掃描或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4)膠囊內(nèi)鏡或雙氣囊小腸鏡檢查 (5)手術探查,護理措施,(一)一般急救措施及補充血容量 (二)止血治療 1凝血酶保留灌腸有時對左半結腸出血有效。 2內(nèi)鏡下止血 急診結腸鏡檢查如能發(fā)現(xiàn)出血病灶,可試行內(nèi)鏡下止血。 3血管活性藥物應用 血管加壓素、生長抑素靜脈滴注可能有一定作用。如作動脈造影,可在造影完成后動脈輸注血管加壓素0.10.4U/min,對右半結腸及小腸出血止血效果優(yōu)于靜脈給藥。 4動脈栓塞治療 對動脈造影后動脈輸注血管加壓素無效病例,可作超選擇性插管,在出血灶注入栓塞劑。本法主要缺點是可能引起腸梗死,擬進行腸段手術切除的病例,可作為暫時止血用。 5緊急手術治療 經(jīng)內(nèi)科保守治療仍出血不止危及生命,無論出血病變是否確診,均是緊急手術的指征。 (三)病因治療 針對不同病因選擇藥物治療、內(nèi)鏡治療、擇期外科手術治療。,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