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個閱讀教學片斷的隨想
劉孟輝
一、教學片斷產(chǎn)生
四月份是我們學校“優(yōu)化課堂提高課效”的活動月,按照學校的安排,自然要講公開了。我選擇的課題是第十冊課本《再見了,親人》(人教版)。
二、教學片斷提出的背景及思考
1、教學片斷提出的背景
目前,閱讀教學存在的誤區(qū),我歸納為“五多”:一是喧賓奪主,主體作用的學生靠邊,主導作用的教師作繁瑣的分析多,且美其名曰“精講”;二是學生丟掉課本,本末倒置,課堂上眼花繚亂的多媒體畫面多,且美其名曰“
2、教學手段新”;三是無效的小組討論多,書不讀,老師預設兩個問題,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且美其名曰“教學方法新”;四是教師頻繁拋出的問題多,學生脫離文本,冥思苦想,且美其名曰“啟迪思維新”;五是現(xiàn)有文本資源(文本不讀,單元導讀、閱讀提示不學,《資料袋》、課后思考題、文本插圖不開發(fā)),盲目的標新立異,以課外技巧訓練替代閱讀多,且美其名曰“拓展延伸,講練結合”。
2、由閱讀教學存在的誤區(qū)誘發(fā)的思考
當然,我在這兒,絲毫不存在標榜自己,去妄自菲薄這些教法是錯誤的,只是覺得我們有些教師用在不是火候,或者說用過了火。藥方子沒錯,只是忽視了“患者”自身情況,補藥反成了瀉藥。君不見“五多”泛濫,引發(fā)了啼笑皆
3、非的教學效果:一是教師自認為精彩紛呈的剖析,競得不到學生陣陣喝彩,競得不到哪怕是一兩下掌聲,臺上教師口若懸河、汗出如漿,臺下學生搞小動作、開小差,或成了木偶。教師的辛勤勞動得不到學生的認可;二是教師苦心經(jīng)營的問題(原本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而采取的教學手段)竟讓自己的學生要么啞口無言,要么答非所問;三是課前預設的分組討論,只有那么幾個優(yōu)生嘰嘰喳喳,煞是熱鬧,仔細一看,認真一聽,捫心一問,竟令人目瞪口呆,分明是在作秀:所謂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竟是一兩個優(yōu)生在背老師事前提供標準答案,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隨聲附和,是旁觀者,是看熱鬧的看客;四是閱讀課堂上很難聽見瑯瑯的讀書聲,很難聽到學生真真切切的紛紛議論聲。到
4、底是誰的錯?曾聽一位教了三十多年的語文的教師自我解嘲: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很難聽見真切的東西;還聽一位老師委屈的抱怨:我注重了讀呀,可現(xiàn)在的孩子,不會讀書。是我們的學生不會讀,還是我們的老師不會教學生讀書的方法?如何借我語文老師一雙慧眼,讓教師把語文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讓我們的學生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讓他們把語文學得輕輕松松、真真切切?什么時候,掀起新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蓋頭來,讓閱讀教學返璞歸真?
三、《再見了,親人》教學片斷設計的理念
語文課堂是情感的課堂,以“親人”文眼為激趣切入點,努力構建開放的以生為本課堂格局;緊扣學科特點、課型特點,以讀為本,以單元
5、主題“感動”為情感線索,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感悟、去升華“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偉大的友誼”情感。以達到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扣文眼“親人”,了解時代背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主要內(nèi)容,初步感知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偉大的友誼。
四、《再見了,親人》教學片斷流程描述
師: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四單元課文。首先同學們?yōu)g覽一下單元導讀,找一找、劃一劃本單元主題是什么?單元訓練的重點是什么?由哪幾篇課文組成?
(學生按要求自學文本資料,自
6、主的獲取信息,師板書課文題目)
師:誰愿意讀一讀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的題目?
(一學生讀,但讀得干巴巴的,平鋪直敘,無情感)
師:年過月盡了,親人又得遠出打工了,當你親人所乘坐的車即將啟動時,帶著你的情感,再讀題目。
(一學生舉手,她做了個“再見”動作,注意力集中讀題目。)
師:不錯!這位同學孝敬父母,你你能說說當時的內(nèi)心感受嗎?
(問題觸動許多同學內(nèi)心深處的回憶,爭先恐后舉手)
生1:很難過。
生2:舍不得,好留戀春節(jié)期間和我在一起的日子。(眼淚在眼珠打轉(zhuǎn))
生3: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生4:(眼淚奪眶而出,聲音哽咽,幾乎哭腔答非所問讀題目)
師:大家感動了,帶著對親人留
7、戀、思念、依依不舍,再次齊讀課文題目。
(不用豪言壯語,緊扣文眼“親人”,撥動學生的心弦,觸發(fā)學生積累的情感,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體驗到了閱讀快樂,掌握了閱讀技巧。學生讀“再見了”時緩慢而深情,很有難舍難分、依依惜別感覺,“親人”重度,讀出感激之情,這是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
師:我們學習課文吧。哪三位同學愿意讀課文1、2、3自然段?
(生爭先恐后,人人想試)
師:別忘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用筆劃一劃課文中志愿軍戰(zhàn)士分別同誰道別?找一找課文插圖中的老大娘、小金花、大嫂。
(生甲、乙、丙分別讀課文1、2、3自然段,鑒于學生人人想讀,4、5、6自然段全班齊讀,讀后學生自劃,自找)
師:交流交
8、流初讀的收獲吧!
生1:我是從“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小金花,不要哭了”、“大嫂,請回去吧”三句體會到課文中分別寫了志愿軍戰(zhàn)士分別同老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別,作者選取了老、中、輕,她們代表了朝鮮人民。
生2:我:從“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小金花,不要哭了”、“大嫂,請回去吧”這三句體會到送別地點是在路上,而從“列車啊,輕慢一點開”體會到送別地點是在火車站。因此,文章按送別的地點不同,1、2、3自然段為文章第一段,講送別路上的情景。4、5、6自然段為文章第二段,地點是在火車站,寫列車開動時依依惜別的情景。
生3:課文通過志愿軍戰(zhàn)士分別與朝鮮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依惜別情
9、景描寫,表達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的友誼。
(教學中,摒棄了課文繁瑣分析,以生為本,以讀為本,為學生提供了瀏覽、自讀、齊讀、分角色讀平臺,一是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達到了初讀整體感知文本目的;二是調(diào)動了學生生活體驗,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初讀,基本上整體感知課本內(nèi)容,同時,對“親人”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同學們查一下工具書,什么樣的人,我們稱為“親人”?
生1: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妹妹、弟弟都可以稱為“親人”。
生2:有血緣關系的人稱為“親人”。
生3:中國人民志愿軍跟朝鮮人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雖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我星期天在中
10、央電視臺看了一個反映抗美援朝專題片,我還知道抗美援朝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高瞻遠矚、看準國際形勢、運籌帷幄進行一場正義戰(zhàn)爭。
生4:(急匆匆):老師,我根據(jù)你布置作業(yè),去采訪過一位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我村有3位志愿軍戰(zhàn)士還健在,他們正頤養(yǎng)天年呢:每月有津貼,每年有一次療養(yǎng),每年組織了一次旅游。(生呈欣喜若狂狀)
師:課外采訪志愿軍老戰(zhàn)士,把你的精彩采訪呈現(xiàn)給大家,讓大家也來分享你的快樂。
生4:我采訪的是我村五組熊青云老爺爺,他當時正讀高中,學校組織志愿軍到朝鮮作戰(zhàn),他自愿報了名,戴上大紅花,于1950年2月24日,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學生竟唱起了歌曲)
11、他當時分在34軍,整個作戰(zhàn)兵團屬十三兵團,彭德懷任總指揮。熊爺爺參加了無以數(shù)計的戰(zhàn)斗,腳上還光榮負了傷,留有疤痕。殘酷的戰(zhàn)斗沒讓熊爺爺流淚,有一次,熊爺爺看見三位朝鮮大嫂為了送豆腐給志愿軍戰(zhàn)士吃而被外國的汽油彈炸死,他難過極了,他說他那一天把淚流干了,把對親人的愛變作了對侵略者的恨。熊爺爺于1958年撤離朝鮮回國的,他們是最后一批撤離的志愿軍。
(按常理,我應該打住學生,但我沒有這樣做,我面對的是一位七十多歲老志愿軍戰(zhàn)士一份幾十年的親情,我面對的是我的學生一次終生難忘采訪,我面對的是我班齊刷刷60雙真誠的眼睛。我告誡自己:沒有比這更動人的時代背景介紹,沒有更多抗美援朝歷史意義告白。)
師:
12、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學到了許多語文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這篇課文老師教了不下二十次,也是第一次聽說這些感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學語文,這也是讀書。同學們,拿起手中沉重的筆,結合剛才同學的介紹,把你的心放到文章中去,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別忘了,把你認為你最感動的地方畫一畫,把你此時感受在書上寫一寫,也可以與同學交流交流。
(生自讀自悟課文。)
五、教學反思
反思之一:閱讀興趣是閱讀教學有序、健康進行瓶頸。學生不會讀書,更多責任在于教師?!缎抡n程標準》明確的指出指出:“閱讀教學是通過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互動的對話的過程?!蔽覀冊?jīng)一直在精講,一直在埋怨自己的學生:基礎太差,太不會讀書,太
13、不會思考問題;我們一直在炮制問題,一直在放讓自己的學生眼花繚亂視頻。我們可曾想過:課堂的主人到底是主導作用我們,還是主體作用的學生?閱讀教學中的沉默的第三者-----自己的學生,是否有興趣參與閱讀教學實踐?成了第三者的學生沒有讀書興趣,沒有時間去讀書,不會讀書方法,沒有時間、空間去思考問題,不能與文本感情產(chǎn)生共鳴,哪里還對讀書有濃厚興趣?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文本問題有了濃厚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閱讀欲望。我們的學生每天無奈地面對自己毫無興趣東西,承受“分數(shù)低了,老師要批評,同學要嘲笑,家長要訓斥”心理負荷,這樣一想: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毅力,相反,我們的學生有著頑強的毅力。
反思之
14、二: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積累,缺乏自讀感悟、探究、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語文課得怎么上?!缎抡n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弊罱行易x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教師》一書,其中《質(zhì)疑公開課》一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李老師說學生讀書有兩點至關重要,一是讀出自己,二是要讀出問題。我說這里的“讀”應該是熟讀文本,只有把文本讀得滾瓜爛熟,學生學語文、寫習作才能得心應手。當然,我這里強調(diào)的“讀”,不是泛讀,也不是毫無目的的讀,應該是蘇軾筆下的廬山:“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閱讀應該是有一定的層次性的,應循序漸進。我們?nèi)镱叉?zhèn)歸納“三步走”,效果良好:初讀文本,抓文眼,重激趣
15、,整體感知文本;精讀文本,抓重點詞、句、段,深入體會、感悟文本;品讀文本,加強個性化朗讀指導,讓學生品讀文本,揣摩學法,二度開發(fā)文本,升華情感。我們的教師喜歡蜻蜓點水式的介紹時代背景,結果會給學生浮光掠影感。我在這節(jié)課前,布置學生采訪志愿軍戰(zhàn)士,用身邊的人,用親耳聽來的事,對抗美援朝意義,對“親人”“理解”,對文本中選的三個典型事例朗讀,我說一百遍也沒有學生感受真切。我們教師總在苦于經(jīng)營問題,頻繁炮制問題,結果吃好不討好,拼命的組織作秀,學生課文沒讀熟,對文本不能產(chǎn)生情感共鳴,于是教師不分講讀與自讀,引導學生亦步亦趨:淺層次問題,畫蛇添足地啟發(fā)解決;較難的問題,只能是越俎代皰,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
16、不了,教師顧慮又來了:領導要調(diào)考,家長要分數(shù)。教師自然要喧賓奪主,教師的講解自然替代了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閱讀的主權被剝奪了,學生自然就沒時間讀書了。如此循環(huán),課堂上自然很難聽得到瑯瑯讀書聲,教學目的順理成章的演變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學生自然成了被趕上架的鴨子、知識的容器。這,也許是教師儼然成為課堂主人、教師包辦課堂的真正原因。
六、后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面對紛擾莫測的語文閱讀教學,我們曾霧里看花,水中望月,面對困擾,我們曾有所困惑,有所疑慮,有所徘徊;但我們只要真誠反思,思想上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知識、智慧就會借我們一雙慧眼,我們就會把這問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17、、真真切切;我們會有所收獲,“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你會選準“閱讀教學最基本方法是閱讀,最好的方法也是閱讀”教學方法,你的閱讀課堂會呈現(xiàn)出“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個性特點。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生為本,以讀為本,扎扎實實的上好每一節(jié)課,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實效,不會是一種穿新鞋走老路的犧牲品,也不會是一句時髦流行詞。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實效不是一陣風,也不是教育局領導臨時開展的一項活動,它是我們教師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是我們教師生存、發(fā)展的法寶,也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結尾,我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和同仁:“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努力奮斗所要達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2、 海西教育網(wǎng)《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應對措施》 作者:周文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