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19平拋運動的臨界問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微專題19平拋運動的臨界問題(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微專項19 平拋運動的臨界問題
【核心措施點撥】
波及平拋運動的臨界問題核心是找出“正好”“剛好”相應(yīng)的狀態(tài)物理量關(guān)系。
【微專項訓(xùn)練】
(·寧夏銀川高三質(zhì)檢)如圖所示為四分之一圓柱體OAB的豎直截面,半徑為R,在B點上方的C點水平拋出一種小球,小球軌跡正好在D點與圓柱體相切,OD與OB的夾角為60°,則C點到B點的距離為( )
A.R B. C. D.
【解析】設(shè)小球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v0,將小球在D點的速度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則有=tan 60°,得=。小球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x=Rsin 60°,x=v0t,解得v=,v=
2、。設(shè)平拋運動的豎直位移為y,v=2gy,解得y=,則BC=y(tǒng)-(R-Rcos 60°)=,D選項對的。
【答案】D
(·上海)如圖所示,寬為L的豎直障礙物上開有間距d=0.6 m的矩形孔,其下沿離地高h(yuǎn)=1.2 m.離地高H=2 m的質(zhì)點與障礙物相距x,在障礙物以v0=4 m/s勻速向左運動的同步,質(zhì)點自由下落,為使質(zhì)點能穿過該孔,L的最大值為______m;若L=0.6 m,x的取值范疇是________m.(取g=10 m/s2)
【解析】以障礙物為參照系,相稱于質(zhì)點以v0的初速度,向右平拋,當(dāng)L最大時,從拋出點通過孔的左上邊界飛到孔的右下邊界時,L最大,y1=H-d-h(huán)=gt,
3、x1=v0t1;y2=H-h(huán)=gt,x2=v0t2;解得t1=0.2 s,t2=0.4 s,x1=0.8 m,x2=1.6 m,L=x2-x1=0.8 m;從孔的左上邊界飛入小孔的臨界的值x′1=v0t1=0.8 m,x′2+0.6 m=v0t2,解得x′2=1 m,知0.8 m≤x≤1 m.
【答案】0.8 0.8 m≤x≤1 m
(·新課標(biāo)全國Ⅰ)一帶有乒乓球發(fā)射機的乒乓球臺如圖所示.水平臺面的長和寬分別為L1和L2,中間球網(wǎng)高度為h.發(fā)射機安裝于臺面左側(cè)邊沿的中點,能以不同速率向右側(cè)不同方向水平發(fā)射乒乓球,發(fā)射點距臺面高度為3h.不計空氣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若乒乓球的發(fā)射速
4、率v在某范疇內(nèi),通過選擇合適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網(wǎng)右側(cè)臺面上,則v的最大取值范疇是( )
A.<v<L1
B.<v<
C.<v<
D.<v<
【解析】發(fā)射機無論向哪個方向水平發(fā)射,乒乓球都做平拋運動.當(dāng)速度v最小時,球沿中線正好過網(wǎng),有:
3h-h(huán)=①
=v1t1②
聯(lián)立①②得v1=
當(dāng)速度最大時,球斜向右側(cè)臺面兩個角發(fā)射,有
=v2t2③
3h=gt④
聯(lián)立③④得v2=
因此使乒乓球落到球網(wǎng)右側(cè)臺面上,v的最大取值范疇為<v< ,選項D對的.
【答案】D
(河北省衡水中學(xué)高三上學(xué)期三調(diào))“套圈”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體育運動項目.如圖所示,水平地面
5、上固定著3根直桿1、2、3,直桿的粗細(xì)不計,高度均為0.1 m,相鄰兩直桿之間的距離為0.3 m.比賽時,運動員將內(nèi)圓直徑為0.2 m的環(huán)沿水平方向拋出,剛拋出時環(huán)平面距地面的高度為1.35 m,環(huán)的中心與直桿1的水平距離為1 m.假設(shè)直桿與環(huán)的中心位于同一豎直面,且運動中環(huán)心始終在該平面上,環(huán)面在空中保持水平,忽視空氣阻力的影響,g取10 m/s2.如下說法對的的是( )
A.如果可以套中直桿,環(huán)拋出時的水平初速度不能不不小于1.8 m/s
B.如果可以套中第2根直桿,環(huán)拋出時的水平初速度范疇在2.4 m/s到2.8 m/s之間
C.如以2.3 m/s的水平初速度將環(huán)拋出,就可以
6、套中第1根直桿
D.如環(huán)拋出的水平速度不小于3.3 m/s,就不能套中第3根直桿
【解析】由平拋運動可得h=gt2、L-r=vt,解得v=1.8 m/s,故選項A對的;如果可以套中第2根直桿,水平位移在1.2~1.4 m之間,水平初速度范疇在2.4 m/s到2.8 m/s之間,故選項B對的;如果可以套中第1根直桿,水平位移在0.9~1.1 m之間,水平初速度范疇在1.8 m/s到2.2 m/s之間,故選項C錯誤;如果可以套中第3根直桿,水平位移在1.5~1.7 m之間,水平初速度范疇在3 m/s到3.4 m/s之間,故選項D錯誤.
【答案】AB
(多選)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A點以速
7、度v1與地面成θ角射出一彈丸,正好以速度v2垂直穿入豎直壁上的小孔B,下列說法對的的是(不計空氣阻力)( )
A.在B點以與v2大小相等的速度,與v2方向相反射出彈丸,它必然落在地面上的A點
B.在B點以與v1大小相等的速度,與v2方向相反射出彈丸,它必然落在地面上的A點
C.在B點以與v1大小相等的速度,與v2方向相反射出彈丸,它必然落在地面上A點的左側(cè)
D.在B點以與v1大小相等的速度,與v2方向相反射出彈丸,它必然落在地面上A點的右側(cè)
【解析】以速度v1與地面成θ角射出一彈丸,正好以速度v2垂直穿入豎直壁上的小孔B,闡明彈丸在B點的豎直速度為零,v2=v1cos θ,根據(jù)
8、“逆向”思維:在B點以與v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彈丸,它必落在地面上的A點,A對的;在B點以與v1大小相等的速度,與v2方向相反射出彈丸,由于v1>v2,彈丸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不變,因此它必然落在地面上A點的左側(cè),C對的,B、D錯誤.
【答案】AC
(·江西八校聯(lián)考)某電視臺娛樂節(jié)目進行了一項拋球入筐游戲,如圖所示,該游戲球筐(筐壁厚度忽視不計)緊靠豎直墻壁放在水平地面上,球筐高度和球筐左側(cè)壁離墻壁的距離均為L。某同窗將球(可視為質(zhì)點)正對豎直墻壁水平拋出并投入筐中,球的拋出點離地面的高度H=3L,與墻壁的水平距離d=5L,球與墻壁碰撞前后瞬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有關(guān)墻壁對稱,不計球與墻
9、壁和筐壁碰撞的時間。已知球的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空氣阻力不計。則下列說法對的的是( )
A.球不管以多大的速度水平拋出,只要能投入筐中,落到筐底所用時間就相似
B.為使球落入筐中,球拋出時的最小速度為
C.球剛落到筐底時的最小動能為5mgL
D.為使球落入筐中,球與墻壁碰撞的最高點離地面的高度應(yīng)為L
【解析】由于球與墻壁碰撞前后瞬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有關(guān)墻壁對稱,不計球與墻壁和筐壁碰撞的時間,因此球落到用時間只與拋出點高度有關(guān),A對的;設(shè)球拋出時的最小vmin,正好運動到筐左側(cè)壁上邊沿的時間為t1,則H-L=gt,d-L=vmint1,解得vmin=2,B錯誤;設(shè)球剛落到
10、筐底時動能為Ekmin,由功能關(guān)系得Ekmin=mv+mgH=5mgL,C對的;設(shè)球以最大速度vmax拋出到與墻壁碰撞所用時間t2,此過墻壁碰撞點離地面最高,設(shè)為hmax,然后球反彈與左側(cè)筐壁相碰,H-L=g(+t2)2,vmaxt2=5L,H-h(huán)max=gt,解得,hmax=L,D錯誤。
【答案】AC
如圖所示,豎直面有兩個圓形導(dǎo)軌固定在一水平地面上,半徑R相似,A軌道由金屬凹槽制成,B軌道由金屬圓管制成,均可視為光滑軌道,在兩軌道右側(cè)的正上方將質(zhì)量均為m的金屬小球A和B由靜止釋放,小球距離地面的高度分別用hA和hB表達(dá),則下列說法對的的是( )
A.合適調(diào)節(jié)hA和hB,均可使兩
11、小球從軌道最高點飛出后,正好落在軌道右端口處
B.若hA=hB=2R,則兩小球在軌道最低點對軌道的壓力為4mg
C.若hA=hB=R,則兩小球都能上升到離地高度為R的位置
D.若hA和hB均不小于R,兩小球都能從最高點飛出
【解析】A中為繩模型,小球A能從最高點飛出的最小速度為v=,從最高點飛出后下落R高度時,水平位移的最小值為:xA= =R,小球A落在軌道右端口外側(cè).而合適調(diào)節(jié)hB,B可以落在軌道右端口處,故A錯誤;若hA=hB=2R,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達(dá)到最低點時的速度v=2,則由向心力公式可得:F=mg+m=5mg,故B錯誤;若hA=hB=R,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兩小
12、球都達(dá)到與O點等高的位置速度為零,即兩小球都能上升到離地高度為R的位置,故C對的;由A的分析可知,A球最高點最小速度為v=,則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hA-2R)=mv,A球下落的最小高度為R;而B中小球只要在最高點的速度不小于2R即可,故D對的.
【答案】CD
如圖,窗子上、下沿間的高度H=1.6 m,墻的厚度d=0.4 m,某人在離墻壁距離L=1.4 m、距窗子上沿高h(yuǎn)=0.2 m處的P點,將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物體以速度v垂直于墻壁水平拋出,小物體直接穿過窗口并落在水平地面上,取g=10 m/s2,則v的取值范疇是( )
A.v>7 m/s B.v>2.3 m/s
C.3
13、 m/s
14、 )
A.
15、則正好越過球網(wǎng)落在球臺的右側(cè)
B.若球發(fā)射速度v=,則正好越過球網(wǎng)落在球臺的右側(cè)
C.若球發(fā)射速度v=L2,則正好落在球臺的右側(cè)邊沿
D.若球以速度v=L1垂直臺面左側(cè)底線水平發(fā)射,則正好落在球臺的右側(cè)邊沿
【解析】若球與網(wǎng)正好不相碰,根據(jù)3h-h(huán)=gt得:t1=,水平位移為:xmin=,則發(fā)射速度為:v1==.故A、B錯誤;
若球與球臺邊沿相碰,根據(jù)3h=gt得:t2=,水平位移為:xmax=L1,則發(fā)射速度為:v2==L1,故C錯誤,D對的.
【答案】D
(·漢中模擬)如圖5所示,一網(wǎng)球運動員將球在左側(cè)邊界中點處正上方水平向右擊出,球剛好過網(wǎng)落在圖中位置(不計空氣阻力),
16、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對的的是( )
A.擊球點高度h1與球網(wǎng)高度h2之間的關(guān)系為h1=2h2
B.若保持擊球高度不變,球的初速度v0只要不不小于,一定落在對方界內(nèi)
C.任意減少擊球高度(仍不小于h2),只要擊球初速度合適,球一定能落在對方界內(nèi)
D.任意增長擊球高度,只要擊球初速度合適,球一定能落在對方界內(nèi)
【解析】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位移為s和的運動時間比2∶3,則豎直方向上,根據(jù)h=gt2,則有=,解得h1=1.8h2.故A錯誤;若保持擊球高度不變,要想球落在對方界內(nèi),要既不能出界,又不能觸網(wǎng),根據(jù)h1=gt得,t1=,則平拋運動的最大速度v01==
17、,根據(jù)h1-h(huán)2=gt,t2=,則平拋運動的最小速度v02==s.故B錯誤;任意減少擊球高度(仍不小于h2),會有一臨界狀況,此時球剛好觸網(wǎng)又剛好壓界,若不不小于該臨界高度,速度大,會出界,速度小,會觸網(wǎng),因此不是擊球高度比網(wǎng)高,就一定能將球發(fā)到界內(nèi).故C錯誤;增長擊球高度,只要速度合適,球一定能發(fā)到對方界內(nèi),故D對的.
【答案】D
如圖8所示,水平屋頂高H=5 m,圍墻高h(yuǎn)=3.2 m,圍墻到房子的水平距離L=3 m,圍墻外空地寬x=10 m,為使小球從屋頂水平飛出落在圍墻外的空地上,g取10 m/s2.求:
(1)小球離開屋頂時的速度v0的大小范疇;
(2)小
18、球落在空地上的最小速度.
【解析】(1)設(shè)小球正好落到空地的右側(cè)邊沿時的水平初速度為v01,則小球的水平位移:L+x=v01t1
小球的豎直位移:H=gt
解以上兩式得
v01=(L+x) =13 m/s
設(shè)小球正好越過圍墻的邊沿時的水平初速度為v02,則此過程中小球的水平位移:
L=v02t2
小球的豎直位移:H-h(huán)=gt
解以上兩式得:
v02=L=5 m/s
小球離開屋頂時速度v0的大小為5 m/s≤v0≤13 m/s
(2)小球落在空地上,下落高度一定,落地時的豎直分速度一定,當(dāng)小球正好越過圍墻的邊沿落在空地上時,落地速度最?。?
豎直方向:v=2gH
又有:v
19、min=
解得:vmin=5 m/s
【答案】(1)5 m/s≤v0≤13 m/s (2)5 m/s
(·浙江理綜)如圖所示,裝甲車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 m/s沿直線邁進,車上機槍的槍管水平,距地面高為h=1.8 m。在車正前方豎直立一塊高為兩米的長方形靶,其底邊與地面接觸。槍口與靶距離為L時,機槍手正對靶射出第一發(fā)子彈,子彈相對于槍口的初速度為v=800 m/s。在子彈射出的同步,裝甲車開始勻減速運動,行進s=90 m后停下。裝甲車停下后,機槍手以相似方式射出第二發(fā)子彈。(不計空氣阻力,子彈當(dāng)作質(zhì)點,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裝甲車勻減速運動時
20、的加速度大??;
(2)當(dāng)L=410 m時,求第一發(fā)子彈的彈孔離地的高度,并計算靶上兩個彈孔之間的距離;
(3)若靶上只有一種彈孔,求L的范疇。
【解析】(1)裝甲車勻減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
a== m/s2
(2)第一發(fā)子彈飛行時間t1==0.5 s
彈孔離地高度h1=h-gt=0.55 m
第二發(fā)子彈的彈孔離地的高度h2=h-g()2=1.0 m
兩彈孔之間的距離Δh=h2-h(huán)1=0.45 m。
(3)第一發(fā)子彈打到靶的下沿時,裝甲車離靶的距離為L1
L1=(v0+v)=492 m
第二發(fā)子彈打到靶的下沿時,裝甲車離靶的距離為L2
L2=v+s=570 m
L的范疇492 m<L≤570 m
【答案】(1) m/s2 (2)0.55 m 0.45 m (3)492 m<L≤57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