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0 端午粽》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題:10 端午粽(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題:10 端午粽
研究主題:識字教學中,注重思維訓練助力語言發(fā)展
研究背景與說明: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基于“語言就是思維,思維就是語言,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認識,去年,我們名師班的學員在導師張秀麗校長的帶領下,開始關注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習慣簡單地引導學生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來識記漢字。學生在這類識字學習過程中,將思維定勢到字形上,凝固而缺少發(fā)散,缺少將“字形”和“字義”建立聯(lián)結(jié)的思維活動,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是機械的
2、“什么加什么變成了什么”,漢字在他們眼前一晃而過,并沒有在他們頭腦中成為有意義的“語言”。
我們逐漸認識到,要想讓學生真正認識一個漢字,要想讓學生真正把漢字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課堂不能缺少學生的思維活動,只有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了,理解了漢字,嘗試運用了漢字,學生才算是真正地“識記”漢字。
怎么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呢?我們初步嘗試了引導學生依據(jù)漢字的字理(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等)來識字,幫助學生說清楚相比“加一加”“換一換”更具有理解內(nèi)涵的識字過程的方法。我們還嘗試了創(chuàng)設豐富的漢字與事物、情境等的聯(lián)結(jié)的方法,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想”到字符與生活
3、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增強語言的黏性,幫助學生從一個字到一個詞到一個句子輻射,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語言建構(gòu)。
在《端午粽》這一課中,我想具體探究的是,教師在課堂中呈現(xiàn)的漢字與事物、情境之間的聯(lián)結(jié),幫助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發(fā)散思維,發(fā)展有黏性的語言網(wǎng)絡的方法。
課 題
10.端午粽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
本文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作者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jié),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寫了粽子的花樣多;最后點出了端午吃
4、粽子的習俗由來。課文語言比較形象,比如對粽子的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棗;“一股清香”、“又甜又黏”、“美滋滋”形容香味、口感、感受的詞組,非常雅致。這些詞語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jié)奏,口語表達時,也可模仿運用這一類詞語。
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長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現(xiàn),在教學這兩個自然段時要加強對長句子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掌握讀好長句子的方法。
讀好長句子雖然是本單元才提出的訓練重點,但在前兩個單元中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小公雞和小鴨子》等課文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接觸了讀好長句
5、子的方法,本課作為該訓練重點的第1課,需要在前期學生自我感悟和教師示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訓練,讓學生明確“讀好長句子,首先要練習連著讀詞組,不把詞組讀破”。
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本課的有利點是:學生經(jīng)過近6個月的語文學習,對象形字、形聲字的構(gòu)成有了一些經(jīng)驗,本課生字中的“米”、“豆”、“肉”都是象形字,學生可以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較好地記住這3個字的字形;學生有過端午吃粽子的生活體驗,在生活中接觸過“粽子”這一事物,關于粽子的顏色、香味、口感也有一些個體的感受。不利點是:1.生字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順序并非按照學生學習的邏輯出現(xiàn)的,如課題中有“粽”字,第2自然段中才出現(xiàn)“米”字,同為象形字的“豆”和
6、“肉”出現(xiàn)在課文的第3自然段;學生對粽子的體驗是零散的,而非課文中這樣有序的、條理性的,在生活經(jīng)驗與文本的對接上,可能出現(xiàn)的錯位,需要學生在課堂練習中進行分析、思辨,重建有序的內(nèi)部語言。
教學目標
總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讀準“端、粽、節(jié)、總、米、間、分、豆、肉、帶、知、
據(jù)、念”等13個生字的字音。說出“立”“米”2個偏旁的名稱。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午、節(jié)、葉、米、真、分、豆”7個漢字。
2.能理解“端午節(jié)”、“箬竹葉”、“總”、“中間”、“一股清香”、“又黏又甜”、“花樣”、“美滋滋”、“紀念”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說
7、出粽子的色、香、味。
4.初步了解對端午節(jié)習俗,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和來歷。
第一課時
1.會讀“端、粽、節(jié)、總、米、間、豆、肉”等8個生字,認識立字旁和米
字旁,會寫“午”、“米”字。
2.通過圖文結(jié)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端午節(jié)、箬竹葉、糯米、總、中間、
一股清香、又黏又甜”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一股清香、又黏又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粽子是用……”長句子。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喜歡粽子的樣子、香味、味道等。
第二課時
1. 會讀“分、帶、知、據(jù)、念”等5個生字,
8、會寫“葉、真、分、豆”4個
生字。
2.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花樣”、“美滋滋”、“據(jù)說”、“紀念”等詞語的意思。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我們在外婆家……”這個長句子。
4. 運用句式,向大家介紹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和來歷。
科研目標
探索激活學生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建立漢字與事物形象的聯(lián)結(jié),引導學生建立漢字與生活的聯(lián)結(jié),從而豐富學生語言庫的策略。
教學重點
和難點
重點:通過圖文結(jié)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箬竹葉、糯米、中間”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一股清香、又黏又甜”等詞語。
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課前準備
9、
師:多媒體課件、粽子擺件等 生:初讀課文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 學 過 程(第一課時)
目標指向
師生活動
評價關注點
一、回憶節(jié)日,認識“端午粽”
1.會讀“節(jié)”。
1.會讀“端”、“午”、“粽”,認識立字旁。
2.理解“總”的意思。
1. 玩“猜節(jié)日”游戲。
老師說節(jié)日習俗,學生猜是什么節(jié)日:
貼春聯(lián)、吃崇明糕——春節(jié);
吃青團、去掃墓——清明節(jié);
望明月、吃月餅——中秋節(jié);
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jié)……
2.學習“端午”兩個生字:
(1)拼讀“端”,拼讀立字旁;
10、(2)書空“午”。
3. 認讀生字“粽”,讀準字音。
4.齊讀課題:10 端午粽
5.學習第一自然段:
“一到端午節(jié),外婆總會煮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
(1) 讀好“一”的變調(diào)。
(2) 老師引讀,理解“總”的意思。
根據(jù)提示猜節(jié)日,在猜一猜中認讀“節(jié)”字。關注全體學生是否積極參加游戲,能
否正確說出節(jié)日名稱。
關注A類學生能否把字音讀正確,關注大部分學生能否根據(jù)老師的提示進行說話,從學生的回答觀察學生是否理解了“總”。
二、整體感知,走近端午“粽”
1.會讀“肉”、“豆”。
11、
1. 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全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拼拼音;想一想,外婆家有些什么粽子。
(2)交流外婆家粽子的種類:
紅棗粽
鮮肉粽
紅豆粽
讀拼音,初步會讀“肉”、“豆”。
(3)猜一猜,小作者最愛吃哪一種粽子?為什么?
關注被點名學生選取的信息是否是本課內(nèi)容,關注全體學生是否正確拼讀“豆”、“肉”。
三、聯(lián)結(jié)生活,品味“粽子”
2.通過圖文結(jié)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端午節(jié)、箬竹葉、糯米。
1.會寫“米”字,認識米字旁。
2.理解“箬竹葉”,積累“青青
12、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等短語。
2.認識、理解“中間”。
2.理解“一股清香”“又甜又黏”。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 句子對對碰:
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和第二自然段3
個句子做朋友,猜一猜3個句子的好朋友分別是誰?
點名讀句子
學生聽、想。
2.學習紅棗粽的樣子:
(1)讀第1句,把課文讀正確,圈出包紅棗粽的材料
箬竹葉 糯米 棗
(2)根據(jù)交流,辨音:箬、糯。
(3)學習“米”
認識米字旁
(4)看圖理解箬竹葉,學習“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指導理解箬竹葉、糯米、紅棗顏
13、色很美。
引導學生朗讀好短語,讀出美的感覺。
(5)引讀“紅棗粽是用……”句子。
(6)擺粽子,認識和理解“間”。
(7)句式練習:紅棗粽是用 包的,里面裹著 ,中間有一顆 。
3.課間操:包粽子。
4.學習描寫粽子香味的句子。
(1)引讀句子
(2)讀好詞語“一股清香”。
5.學習描寫粽子味道的句子。
(1)做動作理解“剝開”。
(2)理解“又甜又黏”。
(3)點名讀句子。
6.教師引讀第二自然段。
關注全體學生能否根據(jù)要求正確提取信息,關注被點名學生能否把
14、“箬”、“糯”讀準確。
關注大多數(shù)學生能否突出“青”字讀出箬竹葉的青,關注大多數(shù)學生能否把“怎樣的什么”短語中的輕聲讀得又輕又短。
關注大多數(shù)同學是否能在板書的提示下,把紅棗粽的樣子有條理地說清楚。
四、介紹粽子,結(jié)束全文
4.用自己的話介紹自己喜歡的粽子。
1.結(jié)合板書,介紹自己喜歡的粽子。
我最喜歡 粽,因為 。
2.總結(jié)全文。
關注被點名學生能否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把自己的感受說清楚。
板書:
10
15、端午粽
鮮肉粽 紅棗粽
中間
紅豆粽 看一看 青青的箬竹葉
白白的糯米
里面
紅紅的棗
聞一聞 一股清香
咬一口 又黏又甜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 學 過 程(第二課時)
目標指向
師生活動
評價關注點
一、復習“紅棗粽
16、”、學習“紅豆粽”、“鮮肉粽”
4.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喜歡的粽子。
1.認識“豆”、“肉”、“分”,會寫“豆”、“肉”、“分”。
2.理解“美滋滋”,積累“美滋滋”。
1. 復習,教師引說紅棗粽:
紅棗粽十分好看——
紅棗粽非常香——
紅棗粽特別好吃——
2.看圖猜字:看看圖,猜一猜外婆鍋里煮的是什么粽子?
說一說,自己怎么猜出來的。
讀句子,讀準“分”,說一說“分”字怎么記。
寫“豆”、“肉”、“分”
3.學習“美滋滋”。
一起剝開粽子,吃粽子,說說粽子的味道。
理解“美滋
17、滋”。
讀好“美滋滋”。
4.認識“帶”
關注被點名學生能否運用課文中的詞語把紅棗粽的色香味說清楚,引導學生互相說,互相評。
關注B類學生對字形和實物之間的聯(lián)想是否合理,引導全體學生互相說,互相評價說得是否有道理。
二、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2.介紹端午節(jié)的來歷。
1.猜一猜,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
2.觀看端午節(jié)習俗微視頻。
(1)讀句子“人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
讀準“念”
換詞理解“紀念”
理解“據(jù)說”
點名朗讀句子
3.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讀準“知”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關注B類學生是否能讀好長句子,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