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28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課件.ppt
《(江蘇專版)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28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28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課件.ppt(6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28講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江蘇最新考綱1.種群的特征(A)。2.種群的數量變化(B)。3.實驗: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c)。,1.種群的概念,種群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同種生物的___________。,考點一種群的特征(5年13考),自然區(qū)域內,全部個體,2.種群的數量特征,出生率,遷出率,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出率和遷入率,預測,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3.種群的空間特征,均勻分布,隨機分布,集群分布,4.種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兩看法”選擇合適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直接計數法,樣方,大,強,標志重,捕,(2)樣方法與標志重捕法的比較,五點取
2、樣,平均值,隨機,無影響,如圖是有關種群特征的概念圖,請據圖思考下列問題:,(1)圖中分別代表種群的什么特征? 提示分別代表種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年齡組成既影響出生率又影響死亡率,但性別比例只影響出生率。 (2)春運期間,影響北京、廣州等大城市人口數量的主要因素是 。 (3)利用性引誘劑誘殺害蟲會降低害蟲的密度,原理是怎樣的? 提示性引誘劑誘殺害蟲會導致害蟲的性別比例失調,從而降低出生率。 (4)某生物學家對某地的蝗蟲種群進行研究后大膽預測:不久后蝗災會更加嚴重,他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遷入率和遷
3、出率,蝗蟲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1.真題重組判斷正誤,(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鵲是一個灰喜鵲種群(2014江蘇卷,5A)( ) (2)調查草地某種蜘蛛種群密度時,要選擇草多的地方,否則結果偏低(2017江蘇卷,24A)( ) (3)可以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種群密度(2014江蘇卷,5B) ( ) (4)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2017全國卷,31(4))( ) (5)如果采用樣方法調查甲地蒲公英的種群密度,計數甲地內蒲公英的總數,再除以甲地面積即可(2016全國卷,5A)( ) (6)天敵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2013全國卷,5A)
4、( ),,,,,,,以上內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教材P6063,考查角度側重種群的四大特征及種群數量的取樣調查,準確記憶各特征具體內容及其內在關系,并把握種群密度調查的兩種常用方法是解題關鍵。,2.(教材P61“探究討論,23”改編)進行樣方法調查時,為何要強調“隨機”取樣?樣方多少會影響調查結果嗎?,提示為了確保所選擇的樣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使通過樣方統(tǒng)計的結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實的情況,應做到“隨機取樣”。調查時若樣方的數量太少,其統(tǒng)計結果的誤差可能就較大;一般而言,樣方越多,其統(tǒng)計結果越接近真實情況。但是,樣方數量太多,整體取樣花費的時間、精力就越多。從統(tǒng)計學上看,一定數
5、量的樣方即可以保證統(tǒng)計結果的真實性。,1.(2017南通一模) 科研人員研究了噴灑某種農藥對棉花蚜蟲種群密度動態(tài)變化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種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內在聯系,A.通常采用樣方法調查棉花蚜蟲的種群密度 B.施藥后第1天內蚜蟲數量急劇下降可能與藥物毒性和種群遷出有關 C.施藥后第3到9天內,蚜蟲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小 D.研究表明,該農藥防治不僅污染環(huán)境,而且藥效維持時間短 解析棉花蚜蟲的種群密度適用樣方法進行調查,A正確;據曲線和常識可知施藥后第1天內蚜蟲數量急劇下降可能與藥物毒性和種群遷出有關,B正確;曲線斜率逐漸增大,施藥后第3到9天內,蚜蟲種群增長速率逐漸
6、增大,呈現J型曲線的模式增長,C錯誤;從圖噴灑農藥對棉花蚜蟲種群密度動態(tài)變化的曲線和常識可知該農藥防治不僅污染環(huán)境,而且藥效維持時間短,D正確。 答案C,2.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雪松種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這屬于種群數量特征 B.四大家魚在水域中的分布狀況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 C.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種群數量保持不變 D.人口的年齡組成可預測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 解析雪松種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屬于種群空間特征,A錯誤;四大家魚在水域中的不同層次的分布狀況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B錯誤;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種群數量不是保持不變,而是在K值上下波動,C錯
7、誤;年齡組成可預測一個種群的數量變化趨勢,D正確。 答案D,種群年齡組成的類型及判斷技巧 (1)統(tǒng)計圖,(2)曲線圖和柱形圖,(3)各圖示共性及判斷技巧 無論何種圖形,均應注意各年齡段個體的比例增長型中的幼年個體多、老年個體少;穩(wěn)定型中的各年齡段個體比例適中;衰退型中的幼年個體少、老年個體多。,1.(2017南通四校聯考)科學家通過對三種作物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種群密度關系的研究,得到下列結果。將此結果應用于農業(yè)生產時給我們的啟示是(),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A.種群密度為4左右時是甜菜生產的適宜密度 B.提高氮元素供應量后就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種植密度 C.歐洲防風草根的生長與種群密度無關 D.合理
8、密植的目的是提高農作物某些部位的產量 解析種群密度為6左右時是甜菜生產的適宜密度,A錯誤;提高氮元素供應量時,玉米子粒產量達到最大值的種植密度變化不是很大,所以提高氮元素供應量后不可以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種植密度,B錯誤;據圖分析,歐洲防風草根的生長與種群密度有關,C錯誤;據圖分析,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農作物某些部位的產量,如種群密度為4左右時玉米子粒的產量最高,D正確。 答案D,2.(2017無錫一模)科研人員對某封閉小島連續(xù)兩年社鼠種群的數量和性別比例( )進行研究,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社鼠雌性個體在秋冬季環(huán)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個體 B.第二年911月份社鼠種群密度處于恢復狀
9、態(tài)下 C.決定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主要是遷入率、遷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研究該島物種豐富度可在種群層次和群落層次上進行 解析由圖可知,在秋冬季,社鼠雌性明顯多于雄性,說明社鼠雌性個體在秋冬季環(huán)境中生存能力高于雄性個體,A錯誤;由于是封閉小島,無遷入和遷出,故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錯誤;豐富度是群落的結構特征,研究該島物種豐富度只能在群落層次上進行,D錯誤。 答案B,(1)針對“樣方法” 須做到“隨機”取樣。 須把握取樣方法長方形地塊“等距取樣”,正方形地塊“五點取樣”。 需分別計數并最終求平均值。 須把握如下計數原則:同種生物個體無論大小都要計數,若有正好在邊界線
10、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相鄰兩邊及頂角上的個體。,,1.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提出合理的__________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__________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 2.種群數量變動的影響因素 主要有__________、食物、__________、傳染病等,考點二種群數量的變化及應用(5年13考),構建數學模型,假設,數學形式,氣候,天敵,3.種群數量增長的“J”型曲線和“S”型曲線,如圖表示兩種種群數量增長方式的增長速率變化,請據圖分析:,(1)甲和乙分別表示哪
11、種增長方式? (2)乙圖中在哪個時刻增長速率最快?在t1t2時段內,種群數量是不是會逐漸減少? (3)乙圖中種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變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使原來的環(huán)境容納量下降? 過度放牧對某種牧草種群的影響硬化地面、管理好糧食對鼠種群的影響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對魚種群的影響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對本地物種的影響引進某種害蟲的天敵對害蟲種群的影響,提示(1)甲表示的是“J”型增長;乙表示的是“S”型增長。 (2)在t1時刻增長速率最快,在t1t2時段內,種群數量仍然增加,只是增長的速率減緩。 (3),1.(2017蘇北四市一模)下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數量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經調查在第5年時該
12、種群數量為200只。有關敘述正確的是(),“J”型增長和“S”型增長曲線應用,A.由圖可知,該種群數量一直呈“J”型增長 B.理論上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容納量約為400只 C.由于生活空間和資源有限、存在天敵等,第59年內該種群數量減少 D.若該種群為東方田鼠,則將其數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解析由圖可知,該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的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少,其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A錯誤;環(huán)境容納量(K值)是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在第5年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處于K值一半處,種群數量為200只,則K值約為400只,B正確;導致第5年到第9年這段
13、時間內種群數量增長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等,雖然種群的增長速率下降,但種群增長速率大于0,說明種群的數量仍在增加,C錯誤;防治鼠害時,要在200只之前處理,200只左右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會出現鼠患,D錯誤。 答案B,2.(多選)科學家將大草履蟲與袋狀草履蟲在盛有培養(yǎng)液的試管中混合培養(yǎng),試管中有好氧細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蟲主要以好氧細菌為食,袋狀草履蟲主要以酵母菌為食。實驗過程中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的數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S”型 B.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在培養(yǎng)液中都呈均勻分布 C.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之間的關系屬于
14、共生 D.常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試管中草履蟲的種群密度 解析由圖可知,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培養(yǎng)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中,種群數量增長符合“S”型曲線;大草履蟲主要以好氧細菌為食,袋狀草履蟲主要以酵母菌為食,故大草履蟲主要分布在培養(yǎng)液上部,袋狀草履蟲在培養(yǎng)液中隨機分布;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之間沒有互利關系,不屬于共生;標志重捕法適合對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進行種群密度調查,培養(yǎng)液中草履蟲的種群密度用血球計數板進行估算。 答案BCD,,(2)在不同圖形中識別K值與K/2值,【即學即練】,1.(2017蘇州一模) 研究人員調查了生態(tài)果園及對照果園中某些害蟲及害蟲天敵的密度,結果如下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15、),A.調查果園中蚜蟲的種群密度常采用標志重捕法 B.蚜蟲所同化的能量中恰有7.38%流入了瓢蟲 C.生態(tài)果園流入害蟲及其天敵的總能量比對照果園多 D.害蟲與害蟲天敵之間的數量變化是通過反饋調節(jié)實現的 解析蚜蟲的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故在果園中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樣方法,A錯誤;根據表格數據無法計算能量傳遞效率,B錯誤;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生態(tài)果園中害蟲數量少,因此生態(tài)果園流入害蟲及其天敵的總能量比對照果園少,C錯誤;害蟲與害蟲天敵之間的數量變化是通過反饋調節(jié)實現的,D正確。 答案D,2.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預測黑線姬鼠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是性別比例 B.
16、使魚群的種群數量保持在K/2水平,可持續(xù)獲得最大捕撈量 C.草原中,群落只存在水平結構不存在垂直結構 D.群落演替過程中,地衣等低等生物逐漸消失 解析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應該是年齡組成,A錯誤;草原中,群落既存在水平結構也存在垂直結構,C錯誤;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yōu)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地衣等低等生物沒有消失,只是不占優(yōu)勢,D錯誤; 答案B,1.實驗原理,(1)用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受培養(yǎng)液的 、空間、 、溫度等因素的影響。 (2)在理想的無限環(huán)境中,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 ”型曲線;在有限的環(huán)境條件下,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 ”型曲線,
17、而在恒定培養(yǎng)液中當酵母菌種群數量達K值后,還會轉而下降直至全部死亡(營養(yǎng)物質消耗、代謝產物積累及pH變化所致)。 (3)計算酵母菌數量可用 的方法顯微計數法。,考點三(實驗)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5年6考),成分,pH,J,S,抽樣檢測,2.設計實驗,3.注意事項,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 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小誤差。 溶液要進行定量稀釋。 顯微鏡計數時,對于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 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增長曲線的種群數量是先增加后減少。原因是
18、開始時培養(yǎng)液營養(yǎng)物質充足、空間充裕、條件適宜,酵母菌大量繁殖,種群數量劇增;隨著酵母菌種群數量的不斷增加,營養(yǎng)物質大量消耗、pH急劇變化、有害代謝廢物不斷地積累,生存條件惡化,酵母菌死亡率開始大于出生率,種群數量下降。,1.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之前,為什么要輕輕振蕩幾次? 提示使酵母菌均勻分布,從而使計數準確。 2.該探究需要設置對照及重復實驗嗎? 提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在時間上形成前后自身對照,所以無需設置對照實驗。但要獲得準確的實驗數據,必須進行重復實驗,求得平均值。 3.若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可增大稀釋倍數后再計數。 4.為什么每天取樣計數時
19、間要固定? 提示控制無關變量,減小實驗誤差。,1.關于“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分析,A.改變培養(yǎng)液的pH值不影響K值(環(huán)境容納量)大小 B.鏡檢計數時出芽酵母的芽體體積若超過細胞體積的1/2,則算獨立個體 C.營養(yǎng)條件是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唯一因素 D.酵母菌數量達到最大值后,會在該值上下波動,解析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實驗中,改變培養(yǎng)液的pH值會影響K值大小,A錯誤;鏡檢計數時出芽酵母的芽體體積若超過細胞體積的1/2,則算獨立個體,B正確;營養(yǎng)條件是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之一,C錯誤;酵母菌數量達到最大值
20、后,會略有下降,然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D錯誤。 答案B,2.某同學在進行“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根據實驗結果繪制出了如圖所示的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C點對應時間取樣計數時,需對樣液適當稀釋 B.CD段酵母菌種群的增長率約為0 C.造成DE段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營養(yǎng)物質缺乏 D.本實驗不存在對照,酵母菌數常用抽樣檢測法獲得 解析本實驗為前后對照。 答案D,血球計數板及相關計算 (1)血球計數板(如下圖所示):,血球計數板由一塊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兩個計數室。每個計數室劃分為9個大方格(如上圖A所示),每個大方格的面積為1 mm2,加蓋玻
21、片后的深度為0.1 mm。因此,每個大方格的容積為0.1 mm3。另外,中央大方格以細線等分為25個中方格(如上圖B所示)。每個中方格又等分為16個小方格,供細胞計數用。 (2)計算公式: 在計數時,先統(tǒng)計(圖B所示)5個中方格中的總菌數,求得每個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就得出一個大方格的總菌數,然后再換算成1 mL菌液中的總菌數。 設5個中方格中總菌數為A,菌液稀釋倍數為B,則0.1 mm3菌液中的總菌數為(A/5)25B。已知1 mL1 cm31 000 mm3,1 mL菌液的總菌數(A/5)2510 000B50 000AB。,【即學即練】 1.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動態(tài)變化”
22、實驗中,圖1是一塊規(guī)格為1 mm 1 mm0.1 mm的血球計數板正面示意圖,圖2是計數室某一個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血球計數板上有2個計數室,玻片厚度為0.1 mm B.制片時,先用吸管滴加樣液,再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 C.該方格中酵母菌的數量應計為9個 D.實驗中被臺盼藍溶液染成藍色的酵母菌為死細胞 解析血球計數板蓋玻片下液體的厚度為0.1 mm;制片時,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樣液;該方格中酵母菌的數量應計為7個,只計數內部和相鄰兩邊及其夾角處的酵母菌。 答案D,2.(2017常州一模)下列關于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相關操作,錯誤
23、的是(),A.用臺盼藍溶液染色可增強計數結果的有效性 B.加大初始接種數量可以縮短達到K值的時間 C.培養(yǎng)液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冷卻到適宜溫度才能接種 D.改變培養(yǎng)液氧氣供應對酵母種群的K值沒有影響,因為酵母呼吸方式是兼性厭氧型,解析臺盼藍大分子染料一般不能進入活細胞,可用于鑒別該細胞的死活,所以用臺盼藍溶液染色可增強計數結果的有效性,A正確;由于一定的培養(yǎng)條件下,K值基本不變,所以加大初始接種數量可以縮短達到K值的時間,B正確;培養(yǎng)液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冷卻到適宜溫度才能接種,否則酵母菌會因高溫而失活,C正確;改變培養(yǎng)液氧氣供應會改變培養(yǎng)液的pH值,從而影響酵母種群的K值,D錯誤。
24、答案D,易錯防范清零,易錯清零,易錯點1混淆種群“增長率”、“增長速率”,易錯點2不能精準解讀“”內涵,誤認為下圖中“b”段種群密度下降,“e”段種群密度上升。,點撥(1)準確理解“”內涵 NtN0t,代表種群數量“增長倍數”,而不是增長速率。1時,種群密度增大;1時,種群密度保持穩(wěn)定;1時,種群密度減小。 (2)圖示解讀:a段:1且恒定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a、b段“”盡管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則種群數量一直增長; c段“”1,種群數量維持相對穩(wěn)定; d段“”1,種群數量逐年下降; e段盡管“”呈上升趨勢,但仍未達到1,故種群數量逐年下降,至“e”點時達“最少”。,易
25、錯點3誤認為種群數量最大值為K值或誤認為種群數量不會超越K值,點撥K值即環(huán)境容納量,它是指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種群在某些時段,可能會由于環(huán)境條件變化或內部因素影響,其數量偶爾超越K值或偶爾在K值以下,即在K值上下波動,故K值并非任一時刻種群數量的最大值,如下圖甲中A、B均非K值,而圖乙的“捕食者獵物”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獵物和捕食者K值的數據分別為N2和P2。 分析該模型不難發(fā)現,獵物種群數量超過N2,則引起捕食者種群數量增加;捕食者種群數量超過P2,則引起獵物數量減少,兩者相互作用,使獵物和捕食者的數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動態(tài)平衡。,易錯點4“S”型增
26、長曲線的開始部分就是“J”型增長曲線,點撥“J”型增長曲線是一種理想條件下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遷入后種群數量馬上呈指數形式增長,不存在適應過程,種群增長率始終保持不變。而“S”型增長曲線的前段是種群對新環(huán)境的一個適應階段,始終存在環(huán)境阻力,如食物、空間有限等,種群增長率一直下降。,1.(多選)某科研小組研究某池塘內草魚種群增長速率的變化規(guī)律,結果如圖所示,其中T2之前的數據丟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糾錯小練,A.T2T4,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T4T5時間段內,種群數量逐漸下降 B.T3時草魚的種群密度約為T5時對應種群密度的一半 C.該池塘對草魚的最大容納量應出現在T5時且數值保持不變
27、D.當種群增長速率為m時,該草魚的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解析T4T5,種群的增長速率依然大于零,即在此時間段內種群數量依然增大,A錯誤;根據種群數量變化的特征,該草魚的數量變化符合“S”型增長曲線,而對于“S”型增長曲線來說,增長速率最大時的種群數量是環(huán)境容納量的一半,B正確;當環(huán)境遭到破壞時,環(huán)境容納量K值是變化的,C錯誤;當種群增長速率為m(最大)時,該草魚的年齡組成應屬于增長型,D錯誤。 答案ACD,2.生態(tài)學家高斯(G.W.Gause)在0.5 mL培養(yǎng)液中放入5個大草履蟲,每隔24 h統(tǒng)計一次大草履蟲的數量,經反復實驗得出如圖所示結果。數據顯示,第5天以后其數量維持在375個左右(即K值
28、)。下列有關K值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不同的種群在相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K值相同或相似 B.該實驗得到的K值僅適用于大草履蟲在該培養(yǎng)條件下 C.K值是指在環(huán)境不受破壞時,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D.滅鼠的有效辦法是既殺死老鼠,又采取措施降低K值 解析不同的種群在相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其K值也可能不同,A錯誤;大草履蟲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其K值大小一般不同,因此,圖示只能反映在題中實驗條件下K值的大小,B正確;K值是指一定的環(huán)境下所能容納的種群數量的最大值,C正確;滅鼠的有效辦法是既殺死老鼠,又采取各種措施降低其K值,D正確。 答案A,3.在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
29、種群數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圖所示的曲線。據此圖分析得到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A.前4年該種群數量基本不變,第5年調查的年齡組成可能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間種群數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敵增多 C.第8年時種群數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間種群數量增加,且呈“S”型曲線增長 D.如果持續(xù)第16到第20年間的趨勢,后期種群數量將呈“J”型曲線增長,解析前4年,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0,種群數量保持不變,第5年時1,種群數量持續(xù)增長,“S”型曲線的種群數量先增加后基本不變,C錯誤;由曲線圖知如果持續(xù)第16到第20年間的趨勢,2,而且基本不變,說明種群數量將持續(xù)增加,呈“J”型曲線增長,D正確。 答案C,課堂小結,樣方,標志重 捕法,“J”型,“S”型,氣候,抽樣檢測,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