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的細胞基礎》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遺傳的細胞基礎》PPT課件(7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COMPANY NAME 第三章 遺傳的細胞基礎 醫(yī)學遺傳學 染色質 與 染色體 是同一物質的兩種不同形式 主要成分是 DNA和組蛋白 第一節(jié) 染色質與染色體 細胞間期:染色質 分裂期:染色體 代表著遺傳物質的不同壓縮程度 返回 常染色質 : 間期細胞核中螺旋化程度低的染色質 異染色質 : 間期細胞核中螺旋化程度高的染色質 結構異染色質 :細胞整個發(fā)育階段均處于凝集 狀態(tài)的異染色質 兼性異染色質 : 在特定細胞中或在細胞一定發(fā) 育階段 , 由常染色質轉變而來的異染色質 染色質的類型 根據(jù) 染色質 的形態(tài) 性染色質 (一)染色質 ? 指間期細胞核中性染色體的異染色質在光鏡 下所顯示出來的一種團塊
2、結構,包括 X染色 質和 Y染色質。 正常女性間期細胞核中一個緊貼核膜內 沿、大小約 1 m的橢圓形深染小體。 與之相關的問題? Barr小體(巴氏小體) X小體 Lyon假說 1、正常女性體細胞內僅有 1條 X染色體有活性,另 1 條在遺傳上失活,在間期細胞中螺旋化而呈異固 縮的 X染色質。 2、 X染色體的失活開始于胚胎早期,大約受精后 16 天。在此之前所有 2條 X染色體均有活性。 3、 X染色體的失活是隨機的,即異固縮的 X染色質可 以是來自父親的,也可以是來自母親。但卻是恒 定的,即細胞中某一特定的染色體失活,那么由 它分裂增殖的子細胞中也總是這一條染色體失活。 返回 X染色質 A
3、、 B、 C、 D、 E:分別為含 0、 1、 2、 3、 4、 5個 X染色質 X染色質數(shù)量 = X染色體數(shù)量 -1 X染色質并非全部失活,仍有部分有轉錄活性 TDF 基因 SRY 基因 XH Xh 16天 (二) Y 染色質 Y小體 指正常男性間期細胞中用喹吖因等熒光染料染色,在 熒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細胞核內有 1個直徑約 0.3m的強 熒光小體,這是 Y染色體長臂遠端的異染色質。 返回 性染色質 Y染色質數(shù)量 = Y染色體數(shù)量 學習性染色質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1、通過性染色質的檢查診斷某些性染色體疾病。 2、產前診斷中,通過羊水細胞的性染色質檢查可 鑒定胎兒性別,對防止性連鎖遺傳病患兒的
4、出 生有一定的意義。 真核生物染色體組成 DNA 組蛋白 結構蛋白 非組蛋白 RNA 染色質的結構與組裝 1.一級結構 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為染色質 的一級結構, 10nm。 染色質的基本單位 核小體 第 3章 染色質、染色體、基因和基因組 核小體的結構 中心是由 8個蛋白質分 子構成的核心結構 (八聚體), DNA就 纏繞在蛋白質外面。 纏繞在外面的 DNA分 子的長度是 146 bp, 纏繞將近 2圈( 1.75 圈)。 第 3章 染色質、染色體、基因和基因組 第 3章 染色質、染色體、基因和基因組 蛋白質分子叫做組蛋白, 8個蛋白質分子可以分 成 4種,分別叫 H2A、 H2B
5、、 H3 和 H4,各有 2 個分子。 8個組蛋白分 子排成 2層。每層有 4 個組蛋白分子,各由一 種組蛋白分子構成。 第 3章 染色質、染色體、基因和基因組 在每一個核小體的 外面還有一個組蛋 白 H1,與纏繞在核 小體上 DNA的兩端 結合,起到封閉 DNA的作用。 第 3章 染色質、染色體、基因和基因組 在核小體之間還有一段 DNA分子,長度在不同的物種有所差異。 酵母中長度為 18 bp,是已知最短的連接 DNA;人類大約為 60 bp。 人的連接 DNA加上核小體外面纏繞的 DNA長度一共大約為 200 bp。 連接 DNA 第 3章 染色質、染色體、基因和基因組 ( 2)螺線體(
6、管) 是在核小體結構的基礎 上進一步緊縮而成的一 種結構。主要依靠 組蛋 白 H1的相互作用 將核小 體之間連接起來,形成 直徑為 30 nm左右的螺 線體(管)結構。這是 在電鏡下最常看到的結 構,呈纖維狀。 第 3章 染色質、染色體、基因和基因組 螺線體的橫切面圖, 一般 每一圈有 6個核小體, 呈左手螺旋。 分裂間期染色質 和中期染色體的 基本組成成分 染色體的組裝 核小體 螺線管 袢 環(huán) ( 315個核小體 /袢環(huán) ) 微 帶 (18個袢環(huán) ) 染色單體 ( 106微帶 ) 超螺線管 染色單體 染色體四級 結構模型 袢環(huán)結構模型 返回 分類 :中央著絲粒染色體 亞中央著絲粒染色體 近端
7、著絲粒染色體 一人類染色體的數(shù)目和結構 2n=46 常染色體: 22 對 性染色體 : X、 Y 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 染色單體 次縊痕 短臂( p) 長臂( q) 隨體 常染色質區(qū) 異染色質區(qū) 主縊痕(初級縊痕) 端粒 根據(jù)著絲粒位置進行的染色體分類圖示 端粒( telomere) 一人類的正常核型 1.核型 : 一個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 ,按其大小, 形態(tài)特征分組排列所形成的圖像。 核型分析 : 核型表示 : 染色體總數(shù),性染色體組合 例: , ; , 第二節(jié):染色體的分組、核型與顯帶技術 第二節(jié):染色體的分組、核型與顯帶技術 1、核型( Karyotype)分析 將一個體細胞中全套染色體按一
8、定方式排列起 來 , 構成圖像 。 根據(jù)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 ( ISCN) , 根據(jù)染色體的 形態(tài) 、 大小和著絲粒的位置 將染 色體分為 七組 : A組: 13, 大 B組: 4、 5 大 C組: 612+X 中 D組: 1315 中 E組: 1618 , 小 , F組: 19、 20, 小 G組: 21、 22 +Y, 最小 核型的描述 染色體總數(shù) , 性染色體 正常男性 46 , XY 正常女性 46 , XX 記錄格式 : 46, xy 46, xx 人類正常核型 (一)常規(guī)核型 A B C F E D G 2、染色體顯帶技術 染色體顯帶:經不同的方法處理染色體 , 經染 色后
9、使染色體在縱軸上顯示明 、 暗或著色深 、 淺 相間的橫紋即顯帶 ( Banding) 。 這種帶對每一條染色體來說都是獨特的 , 可以 區(qū)分和確認每一條染色體 。 顯帶方法 : G-顯帶 :是最 常用的方法 。 標本經胰蛋白 酶處理后 , 應 用 Giemsa染色 , 鏡檢 、 分析 , 顯示深染和淺 染相間的帶紋 。 46, XY 46, XX (二 ) 顯 帶 核 型 顯帶染色體的命名 顯帶染色體 帶的標示: 染色體號 臂號 p/q 區(qū)號 次縊痕 帶號 染色條紋 例: 1P31 ; 14P12 ; 2q24 1p22 第三節(jié) 細胞周期中的染色 體行為 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
10、方式。細 胞進行有絲分裂具有周期性。這種周期性稱 “ 細 胞周期 ” 細胞周期: 即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 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一個細胞 周期包括兩個階段:間期和分裂期。 一、有絲分裂 細胞周期 分裂間期: 分裂期: (前、中、后、末) 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 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 之前。 (分為 G1期、 S期、 G2期 ) 間期 核 膜 核 仁 染色質 中心粒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末 期 赤道面 細胞的有絲分裂 -遺傳 返回 穩(wěn)定遺傳 母細胞遺傳物 質均等分配 細胞 -染色體 -DNA-基因 DNA復制 二、有絲分裂的特點和意義 親代與子代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相同,使構成機 體
11、的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恒定; 2n=46 l 2n=46 2n=46 個體親代與子代之間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 ; 二、減數(shù)分裂 第 1次減數(shù)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第 2次減數(shù)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二、生殖細胞的增殖方式 減數(shù)分裂 減數(shù)分裂是生殖細胞 (又稱配子 )發(fā)生過程中進 行的一種 特殊的 有絲分裂。 人類的遺傳是通過生殖來完成的,而人類的生 殖過程必須由親代提供成熟的生殖細胞即精子和卵 子,然后經過受精作用完成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形成 受精卵,在此基礎上發(fā)育成新個體 。 一 、 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 生殖細胞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之前與一般細胞有絲 分裂一樣要經歷一個間期 ; 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只包含
12、一次分裂過程,而減 數(shù)分裂則包含 兩次連續(xù)的分裂 ,其結果使染色體數(shù) 目從體細胞的二倍體減為成熟生殖細胞的一半單倍 體(減少一半); 無論動物還是植物的生殖細胞,在形成過程中 染色體數(shù)目都減少一半,將這個過程命名為減數(shù)分 裂 ,又稱成熟分裂; (一)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分裂 ) 1.前期 前期 比有絲分裂的前期要長而復雜的多,染 色體要發(fā)生許多特殊的行為變化,該期可分為: ( 1)細線期 ( 2)偶線期 ( 3)粗線期 ( 4)雙線期 ( 5)終變期 同源染色體 : 指大小、形態(tài)相同,結構基本相似,一 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一對染色體 聯(lián)會: 同源染色體的相同部位準確靠攏并配對的現(xiàn)象 。
13、交叉現(xiàn)象 此時每對同源染色體(二價體)實際由 4條染色單體構成, 稱為四分體 二價體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 聯(lián)會復合體使 2條 同源染色體緊密相連形成的復合結構。 返回 四分體 粗線期光鏡下的二價體已能區(qū)分出每 條同源染色體是由 2條姐妹染色單體構成, 所以此期又將二價體稱為四分體。 細線期 ( leptotene stage ) 染色質凝集 偶線期 ( zygotene) 聯(lián)會( synapsis) 同源染色體 ( homlogoschromare)發(fā)生配對。配對從同源染色 體上的若干接觸點開始,進而像拉鏈一樣迅速擴展到整 個染色體所有的同源片段。 二價體( bivalent) 完全配對的同源
14、染色體 粗線期 ( pachytene) 主要特點: 進一步螺旋化,二價體縮短變 粗,含四條染色單體,稱為四分體。 非姊妹染色單體間會形成 交叉 或 交換 現(xiàn)象, 導致同源染色體發(fā)生片段 交換 ,最終導 致遺傳物質 重組 雙線期 ( diplotene stage) 主要特點: 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區(qū)互相排斥 , 交叉點向染色體的末端移 動 , 該過程稱為 交叉端化 終變期 ( diakinesis stage) 主要特點 : 染色體變成緊密凝集狀態(tài); 核仁、核膜消失 , 2.中期 已端化的交叉連接在一起的同源 染色體即四分體,排列于細胞的 赤道面上,構成赤道板。 3.后期 同源染色體分開 , 數(shù)
15、量減半 , 染色體隨機地移 向兩極。 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已端化的交叉連接在 一起的同源染色體發(fā)生分離,并移向細胞 的兩極。 每條染色體均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 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可發(fā)生自由的組合。 4.末期 核仁、核膜重新出現(xiàn),胞質分裂,形 成兩個子細胞 。 (二)減數(shù)分裂間期 此期持續(xù)時間較短,細胞中染色體 數(shù)目已經減半, 無新的 DNA的合成 。 (三)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第二次減數(shù)分裂分為前期 II、中期 II、后期 II、末期 II,最后形成 4個單倍體細胞。 減數(shù)分裂 I 間期 前期 I(細線期 ) 前期 I(偶線期 ) 1.同源染色體 配對:聯(lián)會 2.二價體 形成 前期 I(粗線期 ) 1
16、.二價體 四分體 2.非姐妹染色單體 之間出現(xiàn) 交叉 。 前期 I(雙線期 ) 1.聯(lián)會復合體消失 2.同源染色體某些 部分分離 前期 I(終變期 ) 中期 I 后期 I 1.同源染色體分離(四分體 二分體) 2.非同源染色體隨機組合 間期 遺傳多樣性 產生的基礎 細胞 -染色體 -DNA-基因 減數(shù)分裂 II 前期 II 后期 II 1.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二分體 單分體) 2.非姐妹染色單體隨機組合。 末期 II 中期 II 返回 細胞 -染色體 -DNA-基因 遺傳多樣性 產生的基礎 有絲分裂與減數(shù)分裂的比較 1、減數(shù)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體 配對 (聯(lián)會); 2、減數(shù)分裂遺傳物質 交換 (非
17、姐妹染色單體片段交 換); 3、減數(shù)分裂中期后染色體獨立 分離 ,而有絲分裂則 著絲點裂開后均衡分向兩極; 4、減數(shù)分裂完成后染色體數(shù) 減半 ; 5、分裂中期著絲點在赤道板上的 排列 有差異: 減數(shù)分裂 中同源染色體的著絲點分別排列于 赤道 板兩側 ,而 有絲分裂 時則整齊地排列在 赤道板上 。 1、精子的發(fā)生 位置: 過程: 配子的發(fā)生 男性 睪丸曲細精管上皮 增殖期 : 生長期 : 成熟期 : 變形期 : 精原細胞 有絲分裂 增殖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減數(shù)分裂 1個初級精母細胞 2個次級精母細胞 4個精細胞 精細胞 精子 增 殖 期 46XY 生 長 期 成 熟 期 變 形 期 46X
18、Y 46XY 46XY 46XY 46XY 46XY 46XY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23Y 23Y 23X 23X 23Y 23X 次級精母細胞 精細胞 23Y 23X 23X 23Y 精子 6-7周齡男性胚胎 青春期 精子發(fā)生過程 頂 體 (溶酶體 ) 細胞膜 細胞核 中心粒 線粒體 頭部 頸部 中段 尾部 末段 2、卵子發(fā)生 位置:女性 卵巢的生發(fā)上皮 過程:增殖期:卵原細胞 有絲分裂 增殖 生長期:卵原細胞 初級卵母細胞 成熟期:減數(shù)分裂 1初級卵母細胞 1個次級卵母細胞 +1個極體 1個卵細胞 +3個極體 配子的發(fā)生 23X 增 殖 期 46XX 46XX 46XX 23X 23X
19、 23X 23X 23X 46XX 46XX 46XX 46XX 46XX 生長 期 成 熟 期 卵原細胞 初級卵母細胞 次級卵 母細胞 卵細胞 極體 胎兒出生時 Me 雙線期 胚胎 6個月 返回 卵子發(fā)生過程 青春期 受精作用 (細胞融合 ) 返回 受精卵細胞形成 從受精卵細胞開始 分裂增殖、分化、發(fā)育 個體生命開始 萊昂假說:正常雌性哺乳動物的體細胞中,兩 條 X染色體中只有一條 X染色體在遺傳上有活性, 另一條在遺傳上無活性;失活是隨機的;失 活發(fā)生在胚胎發(fā)育的早期。 X小體檢查的臨床意義:對個體進行性別鑒定, 臨床上可利用口腔上皮細胞、羊水細胞和絨毛細 胞等材料進行檢查。對懷疑有遺傳病的個體或 胎兒進行性別鑒定,對發(fā)育畸形的個體進行鑒別 診斷。 7、常染色質是在細胞間期呈松散狀態(tài)的部分, 其螺旋化程度低,染色較淺而均勻,含有單一或 重復序列 DNA,具有轉錄活性,常位于間期核 的中央部分。 異染色質在細胞間期呈凝縮狀態(tài),其螺旋化程度 較高,著色較深,含有重復 DNA序列,為間期 核中不活躍的染色質,其 DNA復制較晚,很少 轉錄或無轉錄活性。多分布在核膜內表面。異染 色質的特點為:間期凝縮;遺傳惰性(基因 多不表達);晚期復制。 COMPANY NAME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