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級數學下冊 第2單元《觀察物體(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四年級數學下冊 第2單元《觀察物體(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四年級數學下冊 第2單元《觀察物體(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觀察物體(二) 本課課題 辨別從不同方向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簡單圖形的形狀p13例1 第1課時 / 共2課時 教學目標 及設置依據 1、通過觀察立體圖形,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三個小立方體拼成的幾何形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2、借助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活動,經歷觀察、想象及驗證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模型的形狀。 根據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視圖,能用正方體進行拼搭。 教學準備 小黑板式幻燈片、投影儀 教 學 過 程 內容與環(huán)節(jié)預設 個人二度備課 課后反思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師:這是一種飛機和軍艦的圖片(出示圖片) 2.師:同學們,為什么攝像師對相同的一款車要拍這么多張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觀察 3.師:看來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生: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教師板書: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4.師:如果給你一個組合的立體圖形,你會觀察嗎?我們就從這三個方向進一步全面的觀察物體,看看大家能夠有什么收獲?(板書題目: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觀察同一立體圖形 (1)師:請看屏幕這是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小強從三個不同方向進行觀察: 你能想象一下小強同學分別是從哪幾個方向進行觀察的嗎? (2)師:到底對不對呢?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四個小正方體,請你們輕輕搭出這個立體圖形,實際觀察一下。 (3)出示活動建議: ①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立體圖形。 ②在方格紙上拼擺出你看到的圖形。 ③驗證拼擺的圖形與觀察到的是否一樣。 (4)學生活動,師巡視。 (5)匯報信息:(將學生作品貼黑板上) (6)集體反饋: 問:誰的觀察結果和他的一樣? 看看,我們剛才的判斷對嗎? (7)小結:我們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了這個立體圖形,通過從不同方向進行的觀察,對于這個觀察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嗎? 生: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我們發(fā)現: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觀察不同立體圖形 (1)師: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這個由老師搭成的立體圖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試試? (2)一生任意將四個小正方體拼擺成幾何體(教師黑板上貼出學生對應作品) (3)師:請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幾何體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 (4)學生動手操作 (5)反饋交流,展示作品 3.確定方法。 (1)師:我們已經觀察了兩個不同的幾何體,結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嗎?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應該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2)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三)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小強從什么位置看到的?連一連 (1)學生試連線 (2)動手拼擺,驗證想象 2.提高練習: 練一練 3、把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擺成右面的樣子。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從什么位置 看到的?請你連一連。 (四)拓展提升 看三視圖,想實物圖,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小正方體各多少塊。 1、上面、左面、正面。(共6塊) 2、正面、左面、上面。(共7塊) 3、上面、左面、正面。(共8、9、10塊) 反饋如下:1、,2、 3、①、②③ 小結:看三視圖,擺實物圖想一想從什么圖形入手比較方便?(看三視圖,擺實物圖從上面看的圖形入手比較方便。) 4、同桌合作看三視圖,想實物圖,擺一擺,數一數,小正方體可能有多少塊? 上面 左面 正面 5、同桌合作看三視圖,想實物圖,擺一擺,數一數,小正方體最少有( )塊,最多有( )塊。 左面 正面 提煉升華 1.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3.師:這首詩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4.問:請你結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么想法?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作業(yè)布置或設計 課后反思: 教后整體反思 本課課題 從不同方向觀察3組正方體搭的幾何體 P14例2 第2課時 / 共2課時 教學目標 及設置依據 1、通過觀察多組由小立方體拼成的幾何形體,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并發(fā)現不同幾何體從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經歷觀察、想象、拼擺、驗證的過程,體驗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物體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情況的變化性和多樣性。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發(fā)現不同幾何體從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 小黑板式幻燈片、投影儀 教 學 過 程 內容與環(huán)節(jié)預設 個人二度備課 課后反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從上面、左面、前面看這些圖形,分別能看到什么形狀? 問題:你發(fā)現什么了? 二、探索新知 1.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觀察了這個由四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其實搭建的方法還有很多,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試試? 出示圖形: 2.活動建議: (1)用4個小正方體搭出一個立體圖形, (2)想象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并在紙上擺出來。 (3)觀察立體圖形,驗證想象的結果。 (強調:只擺一個立體圖形觀察) 3.學生活動,師巡視調樣。 4.師:哪組愿意把你們的作品到前面來展示? 第一組展示: (1)師:他們組擺了一個這樣的立體圖形(黑板貼圖),他們擺的和觀察到的形狀一樣嗎? (2)師:請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從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狀有什么特點嗎? 生:從正面看和從左面看相同。 (3)師:前面我們發(fā)現“從不同的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4)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 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第二組展示: (1)師:還有哪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的作品? (2)問:這個立體圖形,檢驗一下,他們擺的和觀察到的形狀一樣嗎? (3)師:比較一下這兩組的觀察結果,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嗎? 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從同一方向進行觀察,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5.同時出示三組圖形 (1)師:為什么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從同一方向進行觀察,所看到的形狀可能相同呢? (2)師:這3個物體,從哪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從哪面看到的形狀不同?怎樣可以快速判斷? 6.學生分組討論 7.交流信息 生:看三個物體的長、寬、高,對應兩個數據相等時,從對應角度觀察才有可能相等。 8.師:我們還有很多種拼擺的方式,是不是也會有這種現象呢?我們來看一看。 (展示其他方案,應用觀察方法對比) (三)鞏固練習 P14做一做 這3個物體,從哪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從哪面看到的形狀不同?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2)集體交流結果: 生:這3個物體從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3)實物驗證并說明方法的正確性 四、提升拓展 1、擺一擺,畫出從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圖形。 2、看一看,說一說。 (1)從前面看到的形狀是 的有哪幾個? 看到的形狀是的有哪幾個? (2)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 的有哪幾個? (3)這幾個物體從上面看有形狀相同的嗎? 3、下面是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圖形, 請把它擺出來。 問題:你是怎么擺的?說一說你思考的過程。 4、 (1)這3個物體,從哪面看到的形狀相同? 左面看形狀都是,右面看形狀都是 (2)從哪面看到的形狀不同? 上面看形狀不同:①③都是 ,②是 前面看形狀不同:①是,②是,③是 5、這個圖形是由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如果把這個圖形的表面涂上紅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有兩個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只有3個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只有4個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只有5個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 五、提煉升華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嗎? 預設: 生:要全面觀察 2.師:是呀,觀察要全面!請看屏幕,看到這張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3.師: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再來看看,你又有什么發(fā)現?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作業(yè)布置或設計 根據所給三視圖,判斷組成立圖形的小正方體個數(最少幾塊,最多幾塊?)。 正面 左面 上面 (最少,最多) 課后反思: 教后整體反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觀察物體二 2019年四年級數學下冊 第2單元觀察物體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 四年級 數學 下冊 單元 觀察 物體 教案 新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248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