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模塊一農耕文明下的東西方世界1中國古代文明的奠基與初步形成課時強化演練.doc
《2019-2020年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模塊一農耕文明下的東西方世界1中國古代文明的奠基與初步形成課時強化演練.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模塊一農耕文明下的東西方世界1中國古代文明的奠基與初步形成課時強化演練.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模塊一農耕文明下的東西方世界1中國古代文明的奠基與初步形成課時強化演練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xx宜春四校模擬)有學者認為,周天子當時并沒有真正的統(tǒng)治權,周初萬邦并立,周不過只是其中之一邦。周代存在著主權分割現象,卻沒有形成個人之間的主從關系。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諸侯國與周王室的關系近乎平等 B.諸侯國是由周王室管轄的地方政權 C.周王室的權威尚未被諸侯國認可 D.周王室與諸侯國之間并無盟約關系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只是其中之一邦。周代存在著主權分割現象,卻沒有形成個人之間的主從關系”可以得出正確答案A項。B、C兩項與材料背離,D項表述與史實不符。 答案:A 2.(xx錦州檢測)夏商周時期每年節(jié)慶的時間和習俗是相同的,人們參與節(jié)慶活動的過程中不同地區(qū)的人產生了共同的時間觀念和時間體驗,由此可見,夏商周時期的節(jié)慶( ) A.束縛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 B.強化了人們的族群認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權的合法性 D.娛樂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解析:抓住材料中 三代時期“是相同的”“共同的”等關鍵術語就可以與B項中的認同感對應。A、C兩項表述與關鍵屬于主旨不同,D項表述錯誤。 答案:B 3.(xx福建莆田)商代至西周、春秋的軍制不同于后代,“國人當兵,野人不當兵”。而如圖秦始皇兵馬俑所示,秦國步兵、騎兵、車兵大多來源于地位低下的平民和奴隸。這一變化說明了( ) A.分封制下貴族世襲的兵權已被廢除 B.秦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略基本條件大體具備 C.秦國已消除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tǒng)治 D.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直接有效控制 解析:注意“國人”與“野人”的正確含義。國人是指自由民,野人是指下層民眾和奴隸,材料引文展示了先秦時期對于從軍的限制,而秦朝時期這種等級劃分的限制從軍事上已經消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屬于等級關系限制的只有A項。B、C兩項概念錯誤,D項與材料無關。 答案:A 4.(xx江西上饒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生態(tài)文明宣傳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弘揚生態(tài)文明價值觀,引導人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下列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①天人合一 ②與民休息 ③兼愛、尚賢 ④ 道法自然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注意材料強調的是自然生態(tài)觀,所以只有①④符合要求。②是仁政思想,③是墨家思想。 答案:A 5.(xx湖南益陽模擬)史學家認為構成史學的三要素是“史實”“史論”“史識”。下列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敘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 A.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哲學流派紛呈,社會各階層都對社會變革提出自己的主張 B.對諸子百家思想要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實現其古為今用 C.韓非子“法不阿貴”的思想在戰(zhàn)國時期有利于打擊奴隸主貴族特權 D.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來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然后得出的科學結論。故C項為正確答案。 答案:C 6.(xx福州模擬)觀察下面兩圖,周初所封諸侯多集中于王畿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邊遠地區(qū),而在統(tǒng)治中心渭河流域則幾乎沒有封侯情況。這一舉措的主要目的是( ) A.監(jiān)督商族殘余勢力 B.防范諸侯坐大割據 C.利于文化遠播天下 D.擴展王朝四周疆域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渭河流域是周的統(tǒng)治中心,經營多年,基礎深厚。而東部廣大地區(qū)屬于商的勢力范圍,統(tǒng)治不穩(wěn),從鞏固政權的角度來看,分封同姓諸侯國,很顯然是A項。 答案:A 7.(xx成都模擬)《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這說明西周時期( ) A.皇權宗法化 B.王權專制化 C.封國宗親化 D.王國同姓化 解析:A項有“皇權”字樣,可以排除,因為西周不是皇帝制度;B項與題干內容不符合,題干內容是一種分權形式;D項與西周實際不符,在分封的對象中,除了周天子的本家子弟以外,還有先代貴族的后代和功勞重大的臣子。C項正確,在分封的諸侯中,主要是周天子的本家子弟,并且在繼承諸侯爵位方面,實行嫡長子繼承制。 答案:C 8.(xx哈爾濱模擬)xx年的《文化周刊》評論我國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時認為:“我國上古社會是契約社會,其核心價值是嚴格嫡庶的權益分配,以嫡統(tǒng)庶,以庶輔嫡?!迸c此評論觀點無關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 解析:很顯然材料介紹的時期是先秦時期的血緣等級制度,結合所學知識,丞相制度屬于官僚制度,與血緣等級無關。 答案:C 9.(xx哈爾濱模擬)儒家尊崇“仁且智”“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在強調“知者不惑”“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的同時又強調“禮之用,和為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坦蕩蕩”“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也”。這反映出儒學的突出特征是 ( ) A.崇尚自身力量反對迷信鬼神 B.理性意識與道德規(guī)范相結合 C.以提升個人道德修養(yǎng)為目標 D.關注社會和諧崇尚君子風范 解析:材料反映了儒學的思想主張,涉及多個角度。A、C、D三項各自只是材料的某個分支,都屬于斷章取義,不能代表材料整體,只有B項是從整體來反映儒學主張的特征。 答案:B 10.(xx湖南長沙模擬)周人封建制度的本意,是為了軍事與政治的目的,頗不必用經濟發(fā)展的理論當作歷史演化目的,頗不必用經濟發(fā)展的理論當作歷史演化過程中必經的一環(huán)。這表明( ) A.西周時期中國進入封建社會 B.周人封建目的在于鞏固統(tǒng)治 C.經濟發(fā)展決定實行封建制度 D.封建制是歷史發(fā)展必經一環(huán) 解析:材料已經明確指出“周人封建制度的本意,是為了軍事與政治的目的”,這已經充分說明其目的是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出發(fā)的。A項錯誤在于封建社會,C、D兩項表述與材料無關。 答案:B 11.(xx河北冀州)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魯國大夫臧文仲,因為在國內“廢六關”(毀掉阻礙商品流通的關卡)、“妾織蒲”(織蒲席出售,與民爭利)被斥為“不仁”的人??鬃拥膶W生子貢從事貨殖(商業(yè))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責。這從側面反映出春秋時期( ) A.新興商人日益活躍 B.儒家反對商業(yè)活動 C.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D.商人社會地位不高 解析:本題關鍵是把握臧文仲“廢六關”的解釋是消除商品流通障礙,以及子貢經商被世人指責,從正面反映商人地位不高,但是從側面就反映出商業(yè)活躍的現象。所以A項正確,D項錯誤。B項不符合子貢的行為,C項實行于戰(zhàn)國時期。 答案:A 12.(xx成都模擬)春秋初年,鄭桓公遷都新鄭時,因得大商人的資助而與之訂立盟約。雙方約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國家,國家就不奪取商人的貨物,不干涉商人的經營。這個盟約的簽訂( ) A.導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 B.表明重商政策的實施 C.體現商人經營自主性增強 D.推動階級結構的劇變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漢武帝鹽鐵官營說明A錯誤;重農抑商政策實施于戰(zhàn)國時期,B項錯誤;D項表述材料沒有涉及;材料僅僅是反映當時政府允許商人在不背叛國家的情況下自主經商。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氏室屬下的庶民也許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則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層是國君和同姓卿大夫構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層是周王和同姓諸侯構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異姓諸侯彼此間,則多半有姻戚關系。這整個封建帝國的組織大體上是以家族為經,家族為緯的。 ——張蔭麟、呂思勉《國史十六講》 材料二:秦漢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開的時期,官僚政治的各個要素都發(fā)展到了相當的高度……若從政府機構來看,秦和漢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務與國家事務尚未分離,九卿不僅從執(zhí)掌上來說是皇帝家務與國家政務沒有分離,而且“卿”這個稱呼本身即帶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濃厚的為皇帝個人服務的色彩。國家還保持了古老的家國不分、家國一體的傳統(tǒng)和形式。 ——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概括材料一中帝國組織形式的基本特點和等級關系,并說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礎有哪些。 (2)結合材料二,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演變的角度,歸納秦漢時期政治制度發(fā)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特點出現的時代背景。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先秦、秦漢時期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演變的認識。 答案:(1)特點: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等級關系: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制度基礎: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 (2)特點:由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型時期。背景:①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確立了土地私有制;②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③法家思想及儒家思想的運用。 (3)認識:建立在相應的經濟基礎之上;逐漸發(fā)展完善;專制制度不斷加強。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學而》 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材料三:知識即美德,愚昧是萬惡之源。 ——蘇格拉底 (1)根據材料一,歸納其論點(不可摘抄原文)。 (2)根據材料二,表述影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儒家社會道德觀。 (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西方從古代到18世紀發(fā)展的主題及主要趨勢。對比歸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政治上的發(fā)展趨勢。 (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東方孔子和西方蘇格拉底在社會道德建設上的相同點。 答案:(1)反對暴政,主張“克己復禮,以德治國”。 (2)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西方:人文精神不斷發(fā)展。中國: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思想并不斷發(fā)展以適應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 (4)強調道德,主張教育勸化。-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二輪 復習 模塊 農耕 文明 東西方 世界 中國 古代文明 奠基 初步 形成 課時 強化 演練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256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