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梅圣俞詩集序》資料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梅圣俞詩集序》資料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梅圣俞詩集序》資料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梅圣俞詩集序》資料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一、朗讀與淺析 梅圣俞詩集序 歐陽修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輒抑于有司。困于州縣,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猶從辟(bi4)書,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奮見(xian4)于事業(yè)。其家宛陵,幼習于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既長,學乎六經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yue4)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于詩而發(fā)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詩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嘗見而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fā)于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詩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至于吳興已來所作,次為十卷。予嘗嗜圣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遽(ju4)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余既哭而銘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余篇,并舊所藏,掇(duo1)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嗚呼!吾于圣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云。 廬陵歐陽修序。 《梅圣俞詩集序》淺析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①,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②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③;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④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⑤窮者而后工也。 ①此“達”“窮”皆指仕途上的發(fā)達與窮困。 ②自放,自我放逐。 ③探其奇怪,探究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奧妙。 ④興者,有感之辭。 ⑤殆,大概,推測判斷之辭。 予友梅圣俞,少以蔭補①為吏,累舉進士②,輒抑于有司③。困于州縣④,凡十余年。⑤年今五十,猶從辟(bi4)書⑥,為人之佐,郁其所蓄⑦,不得奮見(xian4)于事業(yè)⑧。 ①蔭補,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勛而推恩得賜官爵為“蔭”,官吏有缺額選人充職為“補”。梅少時累應進士試不第,后因其叔父梅洵而受蔭,得任河南主簿(辦理文書的小官)。 ②累舉,屢次被薦舉(去考進士)。 ③輒,總是。有司,負責某項職事的官吏,此指主考官。 ④僅在地方州縣任些微職,故曰之為“困”。 ⑤年今五十,實為四十五,取整數。 ⑥辟書,招聘的文書。為人之佐,給人當下屬(打工)。 ⑦郁,郁積而不得施展發(fā)泄。 ⑧奮的本義是鳥類展翅振羽。 其家宛陵①,幼習于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既長,學乎六經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②,不求茍說(yue4)于世③。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于詩而發(fā)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詩尤多。 ①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古名,梅為宛陵人,故世稱梅宛陵,有《宛陵先生文集》。 ②歐陽修主張為文要以儒家經典為榜樣,認為“《詩》、《書》、《易》、《春秋》,皆善載事而尤文者,故其傳尤遠”。故以“簡古純粹”為文章最高標準。 ③茍,茍且,違背自己的本意。說,通悅,取悅(眾人),今之謂“媚俗”。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①嘗見而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②。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③,而追商、周、魯頌④之作者,豈不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fā)于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 ①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時曾任宰相,他曾對梅說:“子之詩有晉宋遺風,自杜子美歿后二百余年不見此作?!? ②不果薦,沒有真正薦舉他。 ③薦之清廟,祭獻于宗廟。清廟,詩經周頌第一篇即為《清廟》。 ④詩經頌又分周頌、魯頌、商頌,此概指頌。 圣俞詩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至于吳興已來所作①,次②為十卷。予嘗嗜圣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遽(ju4)③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④序而藏之。 ①自洛陽至于吳興,梅于仁宗天圣九年(1031)在洛陽官河南主簿,慶歷二年至四年(1042-1044)在吳興(今浙江湖州)任湖州監(jiān)稅。已,通以。 ②次,編次。 ③遽,頓時,引為很,非常。 ④輒,即。 ⑤以上文字作于慶歷六年(1046)。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余既哭而銘之①,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余篇,并舊所藏,掇(duo1)②其尤者②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嗚呼!吾于圣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云。 廬陵歐陽修序。 ①銘之,當時歐陽修作《梅圣俞墓志銘》。 ②掇,拾掇,拾取,此為挑選。 ③尤者,特異、突出者。 ④以上文字為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補記。 課文參考資料 二、歐陽修與梅圣俞 歐陽修(參教材35頁)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據說他有金石拓本一千卷,藏書一萬卷,酒一壺,棋一局,琴一張,及自身一老翁,湊在一起為六一)。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詩文革新運動領袖。他反對宋初浮華文風,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事信”、“言文”。他在主管考試進士時,鼓勵考生寫簡古純粹的古文,凡內容空洞,華而不實,或以奇詭取勝之作,概在摒黜之列。與此同時,他又提拔、培養(yǎng)了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等一代新進作家。這樣,他倡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歐陽修不僅是文章大家,還善于作詩論詩,后人集其論詩內容,編為《六一詩話》。今人郭紹虞說:\詩話之稱,固始于歐陽修,即詩話之體,亦可謂創(chuàng)自歐陽氏矣。\(《宋詩話考》) (教學視頻:千秋史話歐陽修) 梅堯臣(教材408頁) 梅圣俞,即梅堯臣,字圣俞(1002-1060)。北宋著名詩人。他年輕時應進士不第,中年后才被賜進士出身,先后做過一些小官,在仕途上終身不得志。然而他的詩寫得很好,風格深遠閑淡,歐陽修認為他是窮而后工。 宋史梅堯臣傳 梅堯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讀學士詢從子也。工為詩,以深遠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 知。用詢陰為河南主簿,錢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賞之,為忘年交,引與酬倡,一府盡傾。歐陽修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堯臣益刻厲,精思苦學,繇是知名于時。宋興,以詩名家為世所傳如堯臣者,蓋少也。嘗語人曰:\凡詩,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矣。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也。\世以為知言。歷德興縣令,知建德、襄城縣,監(jiān)湖州稅,簽書忠武、鎮(zhèn)安判官,監(jiān)永豐倉。大臣屢薦宜在館閣,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成,未奏而卒,錄其子一人。寶元、嘉祐中,仁宗有事郊廟,堯臣預祭,輒獻歌詩,又嘗上書言兵。注《孫子》十三篇,撰《唐載記》二十六卷、《毛詩小傳》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堯臣家貧,喜飲酒,賢士大夫多從之游,時載酒過門。善談笑,與物無忤,詼嘲刺譏托于詩,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織文乃堯臣詩也,名重于時如此。 網絡資料:梅城梅公亭 歐陽修《梅圣俞墓志銘并序》 嘉祐五年,京師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握城東汴陽坊。明日。朝之賢士大夫往問疾者騶呼屬路不絕。城東之人市者廢,行者不得往來,咸驚顧相語曰:“茲坊所居大人誰邪?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賢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親而舊者,相與聚而謀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賻卹其家?;浟录咨辏涔略鲚d其柩南歸。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某所。 圣俞字也,其名堯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自其家世,頗能詩,而從父詢以仕顯,至圣俞遂以詩聞。自武夫、貴戚、童兒、野叟,皆能道其名字,雖妄愚人不能知詩義者,直曰:“此世所貴也,吾能得之?!庇靡宰择妫是笳呷挣嚅T,而圣俞詩遂行天下。 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淡,久則涵演深遠,間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氣完力余,益老以勁。其應于人者多,故辭非一體。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諸子號詩人者僻固而狹陋也。圣俞為人仁厚樂易,未嘗忤于物,至其窮愁感憤,有所罵譏笑謔,一發(fā)于詩,然用以為歡而不怨懟,可謂君子者也。 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見其文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其后大臣屢薦宜在館閣,嘗一召試,賜進士出身,余輒不報。嘉祐元年,翰林學士趙概等十余人列言于朝曰:“梅某經行修明,愿得留與國子諸生講論道德,作為雅頌,以歌詠圣化?!蹦说脟颖O(jiān)直講。三年冬,袷于太廟,御史大夫韓絳言,天子且親祠,當更制樂章以薦祖考,惟梅某為宜,亦不報。 圣俞初以從父蔭,補太廟齋郎,歷桐城、河南、河陽三縣主簿,以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又知襄城縣,監(jiān)湖州鹽稅,簽署忠武、鎮(zhèn)安兩軍節(jié)度判官,監(jiān)永濟倉,國子監(jiān)直講,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嘗奏其所撰《唐載》二十六卷,多補正舊史闕謬,乃命編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曾祖諱遠,祖諱邈,皆不仕。父諱讓,太子中舍,致仕,贈職方郎中。母曰仙游縣太君束氏,又曰清河縣太君張氏。初娶謝氏,封南陽縣君;再娶刁氏,封某縣君。子男五人,曰增、曰墀、曰坰、曰龜兒,一早卒。女二人,長適太廟齋郎薛通,次尚幼。 圣俞學長于《毛氏詩》,為《小傳》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孫子》十三篇。余嘗論其詩曰:“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蓋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笔ビ嵋詾橹?。 銘曰:不戚其窮,不困其鳴,不礩于艱,不履于傾。養(yǎng)其和平,以發(fā)厥聲,震越渾锽,眾聽以驚。以揚其清,以播其英,以成其名,以告諸冥。 三、《六一詩話》論圣俞詩 梅圣俞嘗于范希文席上《賦河豚魚詩》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焙与喑3鲇诖耗?,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云最美。故知詩者謂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圣俞平生苦于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構思極艱。此詩作于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而成,遂為絕唱。 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于淯井監(jiān)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圣俞《春雪詩》。此詩在《圣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見遺。余家舊畜琴一張,乃寶歷三年雷會所斫,距今二百五十年矣。其聲清越如擊金石,遂以此布更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寶玩也。 鄭谷詩名盛于唐末,號《云臺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曉,人家多以教小兒,余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梅圣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會飲余家,劉原父戲之曰:“圣俞官必止于此。”坐客皆驚。原父曰:“昔有鄭都官,今有梅都官也?!笔ビ犷H不樂。未幾,圣俞病卒。余為序其詩為《宛陵集》,而今人但謂之“梅都官詩”。一言之謔,后遂果然,斯可嘆也! 圣俞嘗謂予余曰:“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賈島云:‘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姚合云:‘馬隨山鹿放,雞逐野禽棲?!仁巧揭鼗钠?,官況蕭條,不如‘縣古槐根出,官清馬骨高’為工也。”余曰:“語之工者固如是。狀難寫之景,含不盡之意,何詩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覽者會以意,殆難指陳以言也。雖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嚴維‘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則天容時態(tài),融和駘蕩,豈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賈島‘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則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豈不見于言外乎?” 圣俞、子美齊名于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yōu)劣也。余嘗于《水谷夜行》詩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霈。譬如千里馬,已發(fā)不可殺。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后輩。文辭愈精新,心意雖老大。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態(tài)。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又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闭Z雖非工,謂粗得其仿佛,然不能優(yōu)劣之也。 圣俞嘗云:“詩句義理雖通,語涉淺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贈漁父》一聯(lián)云‘眼前不見市朝事,耳畔惟聞風水聲?!f者云:‘患肝腎風?!钟小对佋娬摺吩疲骸M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局^詩之好句難得耳,而說者云:‘此是人家失卻貓兒詩。’人皆以為笑也。” 晏元獻公文章擅天下,尤善為詩,而多稱引后進,一時名士往往出其門。圣俞平生所作詩多矣,然公獨愛其兩聯(lián),云:“寒魚猶著底,白鷺已飛前。”又“絮暖<此魚>魚繁,豉添莼菜紫?!庇鄧L于圣俞家見公自書手簡,再三稱賞此二聯(lián)。余疑而問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極致,豈公偶自得意于其間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獨知己難得,而知人亦難也。 《六一詩話》完整版 四、“窮而后工”與文學理論 《梅圣俞詩集序》入選教材的最大亮點是“窮而后工”。“窮而后工”是一種文學理論。(安排為“論學品藝”章) 我們對文學進行評價、批評,發(fā)表種種觀點,這些觀點從哪里來?有什么依據?這就是關于文學理論問題。 下面簡單介紹文學理論的系統(tǒng)、范疇、命題、形式。 中國文學理論主要有儒道兩大系統(tǒng)。儒家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鬃犹岢觥霸娊獭闭f,主張文學要做到美與善的統(tǒng)一,盡善盡美、文質彬彬;后世韓愈更明確概括為“文以載道”。儒家的禮樂思想,更是從內容到形式奠定了一種社會美學。 道家更注重文學與自然的關系,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山水以形媚道),認為“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莊子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贊美“天籟”之音,認為那不可言說的部分才是最美的,這就啟發(fā)了中國的意象理論和意境理論。 文學理論系統(tǒng)又包含獨特的理論范疇和命題。上面說到的風格、意象、意境等等就是范疇,盡善盡美、文以載道、得意忘言、無我之境、技進乎道等等就是命題,歐陽修提出的“窮而后工”也是儒家文學理論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命題,這個命題又是從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和韓愈的“不平則鳴”等命題發(fā)展而來的。 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作品在形式上少有西方那樣的個人巨著,而是更加注重集體創(chuàng)作,所謂述而不作,為六經作注,因此更多格言式的、點評式的作品,由歐陽修首創(chuàng)的“詩話”就是這樣一種機敏輕松的文體。當然中國古代也有《文心雕龍》這樣系統(tǒng)嚴密的文學理論專著。 五、“窮而后工”還是“富而后工”? 富而后工--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 張五常(香港大學教授、經濟金融學院院長) 2002年12月10日晚 同濟大學云通樓 各位同學: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富而后工——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個題目很多人對它有誤解?!案弧碑斎恢傅氖歉辉?,而“工”呢,是指做得好,做得很有成就。 在宋朝的時候有個詩人,名叫梅圣俞。他身后留下了許多的詩。當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為這位詩人的詩集作了一個序。那個序的名字就叫做《梅圣俞詩集序》。也就是在這個序里,他提出了“窮而后工”這個很有名的說法。 歐陽修的“窮而后工”說的是:為什么梅圣俞的詩能寫得那么好呢?是因為他貧窮,沒有飯吃,一輩子都很可憐。當他看到一些很可憐的事,就會對世界產生很大的感慨,很多悲觀的看法。所以,他寫的詩就很富有感情。 歐陽修說得很清楚。很多人以為,詩人窮,是因為詩詞換不到飯吃,所以寫詩寫得多就會變的窮。而他覺得,這樣的理解是不正確的。 那如何解釋詩人大多數都是窮的呢?歐陽修認為,并不是詩可以“窮”人,而是“窮而后工”。因為當人貧窮的時候,才比較容易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對世界的看法,所以才能成功。 這種“窮而后工”的看法,是歐陽修的看法。他認為,是因為詩人沒有錢,所以才能寫那么好的詩。于是,在藝術方面,也有很多人延用了這樣的觀點,認為藝術并不能“窮”人。但為什么藝術家都那么窮呢?是因為他們“窮而后工”罷了。 對于這種“窮而后工”的說法,后人還有不同的解釋。他們說,這個“窮”并非貧窮的窮,而是用功用到盡的意思,是“窮盡心力”的“窮”,所以才能“工”。這真是胡說八道。因為歐陽修的本意并非如此。在《古文觀止》中找出原文,無論你怎樣看,都看不出他指的是“窮盡心力”的“窮”。他指的確實是貧窮的窮。 所以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上,很多人相信,要想成為有成就的藝術家,有錢是不行的,要“窮”才行。 歐陽修的這個觀點,我個人認為是胡說八道。我曾經同時讀過西方的經濟歷史和西方的藝術歷史。尤其是西方藝術史,在美國加州大學時,因為讀得好,曾被當時授課的教授聘為助教。所以我對西方的藝術歷史很早就有了認知。當我讀西方藝術歷史的時候,再看西方的經濟歷史,一比對,發(fā)現(xiàn)他們藝術的發(fā)展同經濟的發(fā)達永遠都是一起的。經濟一發(fā)達,藝術家就涌現(xiàn)。但世界一亂,或者經濟走下坡路的時候,就沒有好的藝術家出現(xiàn)了。永遠都是如此。 所以我就看到,以歐洲的經驗來看,藝術的發(fā)展是“富而后工”的。這點無可非議。 幾年前,我和一個很著名的畫商談起經濟發(fā)展與藝術發(fā)展的話題。他是全世界最大的畫商,對這個問題,當然比我研究地要深。我說中國有“窮而后工”的說法,但我認為應該是“富而后工”,你怎么看呢?他也說,肯定是“富而后工”。 你們想想中國這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尤其是最近的十年,的確發(fā)展地非常快,開始出現(xiàn)富裕起來的跡象。起碼經濟的增長,可以說已是人類的歷史記錄了。 所以在十年前我就說,既然是“富而后工”,就一定會有好的藝術家出現(xiàn)。而現(xiàn)在,究竟有沒有出現(xiàn)呢?我還不是很肯定。但是,“富而后工”的觀點一定是對的。沒錢是搞不成藝術,這是一個必須的條件。有錢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但也并不一定是足夠的條件。所以,我隨便舉一些歷史上的例子,它們都是“富而后工”的例子。然后,再看看中國近代、現(xiàn)代藝術的發(fā)展,為什么還沒有大師出現(xiàn)呢?應該有了吧。為什么還沒有呢? 我們來看看歐洲的歷史。莫扎特,是一個很成功的音樂家,他也賺了很多的錢。我有一個朋友估計過,他說人們常常以為莫扎特窮,其實他寫音樂所賺的錢差不多相當于現(xiàn)在的20-30萬美金一年,這是很好的收入了。 你們要明白藝術家的本性。我自己也常常有些小的意圖。你想要讓我寫文章,你給五毛錢一個字的稿酬,我就給你值五毛錢一個字的文章。你給我一塊錢一個字,我就給你值一塊錢一個字的文章。你讓我寫五塊錢一個字,我當然不會馬虎,要給你值五塊錢一個字的文章。若你給到二十塊錢一個字,那我整個人就像蘇東坡一樣了。這是有關人的責任,還有誠意的問題。 我跟上海的周惠珺老師學書法。當我沒有進步時,周老師告訴我,你試試賣書法吧。她說,以前人家只給她兩塊錢一個字,她就能寫得不用睡覺,所以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當人家向你免費求字的時候,寫張過得去的也就算了;但當人家用錢買字的時候,你就很難說隨便交出去了。 莫扎特也是如此??此淖髌?,酬金高的,是寫得特別好的。在莫扎特去世前,有一個很有錢的鋼琴家,太太過世了,他要莫扎特為他太太寫一首彌撒曲,而且希望屬上自己的名字。為了不讓其他人知道這個內情,他沒有親自出面,而是暗地里請人送了一大筆錢給莫扎特。 莫扎特看到這么多錢,于是就很花心機的去譜寫這件作品,終于把自己的性命也寫上了。莫扎特的這首彌撒曲前半部由他本人完成,而后半部則是由后人補筆寫完的。仔細聽這首彌撒曲的前半部,你會發(fā)覺音樂真是沒有比這再盡善盡美的了。 所以,回到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話題,當你看到一件藝術品做工非常精細的時候,就可以想見,完成這件作品的藝人一定有著很高的回報。 繪畫的發(fā)展也是一樣。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繪畫開始值錢。例如荷蘭的倫勃朗(Rembrandt),極其富有。到了印象派的時候,法國經濟非常好。大約是1850年左右,在當時所有“認窮”的印象派畫家中,現(xiàn)在史學家們找回以前的資料證明,除了雷諾亞之外,其他全部都是富家子。 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 倫勃朗自畫像 我們中國的情況也是一樣。杜甫總是說自己窮,經常寫詩寫到老淚縱橫。但去成都看看“杜甫草堂”,在那樣的年代,若能有他的十分之一,都已經算是很富有的人了。 李白也是有錢的。他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中有這樣兩句:“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痹倏炊拍粒骸笆暌挥X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我同太太說,連張五常都沒有這樣的資格!大家都知道貝多芬,他的收入也是很高的。 我前幾天對一個朋友說,你們非常敬仰和崇拜的魯迅,把自己說的很窮,又是什么小康之家,后來又怎樣地貧窮,我去紹興看到了他的故居,就可以肯定那應該是當時紹興一帶最富有的人家了。 再舉個近代一些的例子。上海的張愛玲,是位天才。她在上海的時候,偶爾寫一篇短篇小說所能換得的稿酬,就可以供她天天去大酒店喝咖啡,買新衣服,還能給胡蘭成錢花。當時文藝的稿酬是很高的,但當她去了香港之后,相比之下境域就差了很多,她去雜志作了編輯,因為當時社會經濟的原因,文藝不再受人關注。后來,她又到了美國伯克萊,從事翻譯的工作,境況就更加可憐了。 回看歐洲發(fā)展的歷史,當經濟富裕的時候,就有很多的藝術家涌現(xiàn),中國的情況也是一模一樣的。但是西方與中國藝術的發(fā)展,也有著相當大的差別。 在中國的藝術發(fā)展歷史中,始終貫穿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藝術作品首先要皇帝欣賞才行。歐洲歷史上也曾有過相同的情況,被皇帝欣賞是首要的條件,但是到了后期,皇帝的看法不再那么重要了。 而在中國來說,皇帝的看法一直都是相當重要的。例如,乾隆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收藏藝術品最多的帝王。乾隆非常喜愛藝術,書法、繪畫……身為皇帝,自然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他是一位大收藏家。那是“乾隆盛世”。 但問題是,雖然乾隆很喜歡中國的文化,也很喜歡中國的藝術,但他自己個人的藝術品味卻很差。你看乾隆的書法,呆板的很;你看他的詩詞,俗不可耐。乾隆是喜歡藝術,但卻沒有藝術的天分。不過,他的身份是皇帝。因此,他所鼓勵出來的藝術也就變得華而不實了。 回到宋朝。眾所周知,宋徽宗無能、腐敗,是一個很弱的皇帝,但他卻是個真正的藝術天才。再回看唐太宗,藝術天分也是很高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分量的藝術家便不斷出現(xiàn)。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大災難的年代。成吉思汗入侵中國,這些外族并不尊重中國文化。但清朝不同,滿人入關以后,非常重視中國的文化。康熙、雍正、乾隆都寫書法。到了慈禧太后,她請人代筆畫畫,還要蓋上自己的印章,可見不管怎樣她仍然是重視中國文化的。而滿族人納蘭容若,則是繼辛棄疾之后最好的詞人了。雖然我也認為毛澤東是非常好的詞人,但也輸給了納蘭容若。 因此,回看中西方藝術發(fā)展的歷史,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首先自然是要有一個比較富裕的經濟環(huán)境;其次,“顧客”能有說話的權利,是很重要的。在早期的歐洲,尤其是中國,全都由皇帝說話。這樣一來,如果皇帝自身的藝術品味不高,那么就會影響那一時期藝術品味的方向。 就我個人來說,我很崇拜蘇東坡。但就宋四家的書法來說,我認為米芾、黃山谷都高過他??墒?,就當時來說,蘇東坡的書法是全中國最風行的。無他,因為皇帝欣賞蘇東坡,卻看不起米南宮。 歐洲也是同樣的情況,皇帝的影響力非常大。法王路易十四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皇帝,他和中國的乾隆有許多相同之處。這個人很厲害,有很大的魄力,把經濟搞得非常好,同時又鼓勵藝術的發(fā)展。 我一直不明白,他有后宮佳麗三千,為什么還能早上八點起床,工作到晚上十二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路易十四。女人又多,做事犀利,也極其推崇藝術。但是,他所鼓勵出來的洛可可藝術(RococoArt),也透露出濃重的“華而不實”的味道,不是好的藝術,只貪個“靚”字,只講究豪華。這一點上,他和乾隆十分相似。乾隆時代的瓷器,做工非常精細、花俏,但卻略帶俗氣。所以,對于藝術的發(fā)展,皇帝的影響很關鍵,皇帝的品味很重要。 但有些時候,在歷史的某些片斷中,商人開始介入藝術品的買賣。這時,對于藝術品的說話權,就開始從皇帝的身上轉移。如果商人的品味不好,當然也是件很頭痛的事,藝術品會講究“意頭”,什么牡丹、松樹、長壽之類……往往帶有迷信的色彩。 盡管如此,商人成為藝術品買家所產生的影響,一般來說,比皇帝喜好的影響要好得多。因為商人們的愛好更大眾化。這樣一來,對藝術品的評判標準不再局限于皇帝個人的品味,而轉向商人們是否喜歡了。 最難得一點,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開始顯現(xiàn),但在中國,至今還沒有發(fā)生。那就是,什么樣的人開始買畫呢?恰恰是那些寫文章評論畫的人。 這一點很難相信。所以,歐洲藝術的發(fā)展在十八、十九世紀能如此輝煌是有它的道理的。評論畫的人來買畫,這是一個很難得的進步。畫商不只買畫,還出錢撰文對它進行評論。由此可以看出,買畫的人目的,在于投資。 藝術發(fā)展的方向再好不過如此了。懂畫的人來買畫進行投資,畫家的作品不再只是為了迎合皇帝,他們開始為懂畫的人、為藝術評論家作畫。 這就引起了日后重要的印象派的發(fā)展,以及在美國比較成功的抽象派畫風的發(fā)展。例如,杰克森波拉克(JacksonPollock)和威廉德庫寧(WillemdeKollning)。他們的畫都是為當時的評論家而畫的,是為懂得畫的人而畫的,所以藝術的層次自然高了許多。 就中西方藝術的發(fā)展作個比較。在宋朝的時候,大約在公元900年初,1100年以前,中國出現(xiàn)了范寬的畫。他的《西山行旅圖》,目前收藏于臺北的故宮博物院。在這幅作品中,他對空間的處理手法,在歐洲很多年都沒有人能達到那樣的水平。那時的歐洲,正是一個黑暗的時代。 歐洲的藝術水平與中國追成平手的時間,出現(xiàn)在1650年。當時,歐洲出了個倫勃朗,他的氣派可以直追范寬。但那時的中國出現(xiàn)了哪些人呢?出現(xiàn)的是“八大山人”、“四大高僧”。 所以,就我個人來講,客觀地說,在繪畫藝術方面,1650年,中西方可謂“打個平手”,是勢均力敵的。但是,如果從整個繪畫歷史的角度,自那以后,中國就開始輸了。 也就是說,中國的藝術,在唐朝、宋朝的時候達到高峰,但自十七世紀以后,開始走下坡。而西方呢?卻是一路向上。出現(xiàn)了塞尚、凡高、畢加索,又到莫奈。那樣的境界,確實是值得我們欽佩的。 在此之后出現(xiàn)的抽象藝術,雖然很多是亂來的,但不可否認,有一些真是非常的好,例如杰克森波拉克(JacksonPollock)的作品。所以在繪畫方面,中國輸了西方兩百年。 那現(xiàn)在的問題是什么呢?是“富而后工”了。 現(xiàn)在的中國開始富有了,那會怎樣呢?陳逸飛行不行???羅中立行不行啊?艾軒行不行呢? 我該怎么回答呢?就繪畫來說,在中國是有市場的。中國開放以來,藝術家們的生活過得很不錯,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 我曾經問過一位在美國的中國畫家陳衍寧。他以人像出名,在廣東畫院。我問他:你畫人像生意那么好,廣東畫院里的畫師沒有幾個能比得上了吧?他說:張五常,不是這樣看的。你到廣東畫院的停車場去看看,全部停滿了車。那些都是畫家們的車啊。 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他說,貴有貴的畫,便宜也有便宜的畫。如果一幅畫能賣到300元,都已經是很好的收入了。所以,中國一旦富裕起來的話,對藝術品的需求會是相當大的。 另一方面,中國歷來都有毛筆的根底。因此純粹從油畫技術的角度,并不能批評陳逸飛、艾軒和冷軍。他們的繪畫技術屬世界級水平,這是無可非議的。 但是,在他們中有沒有一個畢加索、莫奈、塞尚或是波拉克存在呢?還是有些小疑問的。他們在畫技上是沒有問題,但距離國際大師級好像還是稍稍差了一些。 這是一個比較難答的問題了! 回看歐洲藝術最輝煌的時期,例如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后期,巴洛克時期以及印象派時期。每一個蓬勃的時期,必定有一群人聚到一起,日以繼夜地在競爭中相互爭論。那么,類似這樣的環(huán)境,何時才會在中國出現(xiàn)呢? 這就是所謂的“學派”了。就好像經濟學,在歷史上有多少是可以拿出來被人談論的呢?屈指可數。三十年代的倫敦經濟學院,六十年代的芝加哥大學,五六十年代的麻省理工學院,都是有一群人走到一起,彼此不斷地爭論,但卻是言語相通的。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一個學派。 學派,并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是,若要有很大的成就,就一定需要有一個學派形成。孤軍作戰(zhàn)不是那么容易的,雖然有機會存在。所以回看歐洲的歷史,當藝術繁盛的時候,就會有好似“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情況出現(xiàn)。當一個“將”出現(xiàn)的時候,總有很多的人圍著他。例如整個巴洛克時代,只有一個倫勃朗,“鶴立雞群”,說起那個時代,沒有人再會提起第二個名字。只有一個大師,卻有許多許多圍繞著他的人。再到印象派的時候,再到美國的抽象一派??偸怯心敲匆话嗳司鄣搅艘黄?,在某一個城市,某一個村落。 但在中國近代的藝術發(fā)展中,這種現(xiàn)象似乎并不存在。但我相信,類似的情況,應該會在某一個地方出現(xiàn)的。最近,聽說上海有一條街,有很多藝術家都聚集在那里。但能否真正形成一個重要的組合,來推動藝術的發(fā)展呢? 重要的組合,不一定是和諧的組合,是應該有爭論存在的。例如凡高和高更,吵到幾乎鬧出性命,但他們是為了繪畫的發(fā)展,正是因為相互爭論,才使得繪畫被推倒那樣高的境界。 那中國是不是已經有一些畫家走到一起了呢?我不是很熟悉,可能這幾年已經有了吧。但據我所知,十多年前,是還沒有出現(xiàn)的。 再說道第二個我比較擔心的問題。就歐洲的傳統(tǒng)來說,看看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印象派、巴洛克、畢加索以及德庫寧的時代。我個人的感覺是,這些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很有學問的。米開朗基羅留下了許多的文學作品。而在達芬奇、凡高的來往書信中,他們的理論和哲理,都反映出他們在學問上同樣有很深的功底。我曾看過塞尚的繪畫哲理,佩服得五體投地。 差不多十六七年前,黃苗子先生鼓勵我學書法的時候,曾對我說過一番話。他說,張五常,任何藝術包括書法在內,寫到最后,是寫學問。寫到最高境界,是在寫學問。 這番話是有道理的。于是我想,我讀了那么多年書,不學書法豈不是很可惜。 謝謝大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梅圣俞詩集序 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 2019-2020年高中語文梅圣俞詩集序資料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梅圣俞 詩集 資料 教案 蘇教版 選修 唐宋八大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263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