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中期的體育.ppt
《封建社會中期的體育.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封建社會中期的體育.ppt(5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五章,封建社會中期的體育,兩晉到五代,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期。這一時期社會多有動蕩。 其中兩晉南北朝時期,一方面國家分裂;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隋于589年統(tǒng)一中國,李淵于618年建立了唐朝,封建帝國步入昌盛時期。 907年朱溫滅唐,半個世紀黃河流域相繼出現(xiàn)五個短命王朝,全國范圍內(nèi)并存的十個政權(quán),合稱“五代十國”。 本章重點介紹“大唐三百年”一些體育內(nèi)容的發(fā)展及與外國體育的交往。,第五章 封建社會中期的體育,第一節(jié) 娛樂體育的勃興 第二節(jié) 軍事武藝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玄、道、醫(yī)、佛與養(yǎng)生 第四節(jié) 中外體育交往 本章小結(jié),第一節(jié) 娛樂體育的勃興,一、各類球戲 擊鞠 蹴鞠 木射,二、其它活動 角抵戲 棋戲 拔河,一、各類球戲,(一)擊鞠 又稱“擊球”、“打球”, 在馬上揮杖擊球的運動,后人稱之為馬球。 唐代盛行擊鞠,并發(fā)展為最有代表性的體育項目。,,表明唐文宗李昂在位時(827--840年)修含光殿同時,修建了一個馬球場。,1.流行的體育項目,另外,為滿足帝王的觀賞需要,唐代還在宮中養(yǎng)了一批專職擊鞠人員,稱“打球供奉”。 許多人打球成癮,甚至日以繼夜。 五代時有的帝王(楊渥)“盡夜酣飲作樂,燃十圍之燭擊球,一燭費錢數(shù)萬”?!锻ㄨb記事本末》,,史料記載(《唐摭言》): 進士們在月燈閣打球,神策軍軍官要和他們比賽。新進士劉覃自愿代表。 他“馳驟擊拂,風驅(qū)電逝”(飛快奔馳,如聚星閃電)一會兒挑起球擊向空中,球無影無蹤。使神策軍垂頭喪氣地離場。 這時場下“數(shù)千人因之大呼笑,久而方止?!庇^眾之多,在我國體育史上并不多見。,2、馬球圖的發(fā)掘,1972年,在陜西乾陵章懷太子李賢墓道西壁出土了一幅反映唐代擊鞠的《馬球圖》。形象再現(xiàn)比賽場面。 “打供奉”栩栩如生,球呈紅色,圓形,大小如拳。球杖頂端彎如弦月。 (珍品,國內(nèi)罕見),3、驢鞠的出現(xiàn),有一些“柳腰”女子也能跨鞍揮杖,只是多為騎驢,稱“驢鞠”。 驢子矮小,性格溫順,唐人常好騎之。,4、軍隊馬球為“用兵之技,另一方面,軍隊把擊鞠作為有利于提高騎兵騎技而非常重視。 《全唐文》載,天寶六年(747)十月,唐玄宗李隆基以馬球為“用兵之技” ,詔令全國軍隊開展馬球運動,推動了唐代馬球在全國的普及與發(fā)展。,比賽方法: “凡擊球,立球門于球場,設賞格……各立馬于球場之兩偏以命。神策軍吏讀賞格訖,都教練使放球于場中,諸將 馬趨之,以先得球而擊過球門者為勝。 一般把騎馬擊鞠稱作大打,騎驢擊鞠為小打,徒步擊鞠為步打。步打球與今日的曲棍球十分相似。,(二)蹴鞠,唐代擊鞠的興起降低了蹴鞠在軍隊訓練中的地位。不過仍有所發(fā)展,在繼承漢魏時期蹴鞠活動的基礎上發(fā)展不少,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使用了充氣的球,唐以前的“鞠”,“以韋為之,中實以物”《漢書藝文志》 徐堅(659-727)《初學論》說:“今蹴鞠曰戲球。古用毛糾結(jié)為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太平廣記》卷257載“歸氏弟子”用皮球來嘲笑皮曰休的一首詩:“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彈了水中揉,一包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唐代仲無顏《氣球賦》:“氣之為球,合而成質(zhì),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 以上都說明,唐代已產(chǎn)生了用動物膀胱吹氣作內(nèi)胎的氣球,外部可能用8片皮縫制,結(jié)構(gòu)已較圓,便于有彈性。,2、出現(xiàn)了多樣的踢法,(1)用球門的競賽 漢代只有鞠域或鞠室,沒有“門” 。 據(jù)元人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卷十五樂考》說:“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shù)丈,絡網(wǎng)于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否?!?以射門多少決勝負,既要踢得高,又要踢得準。,(2)“打鞠”, 也叫“一般場戶” 不用球門,個人象踢毽子一樣進行比賽,類似身體部位顛球表演,可多人上場,史載“一人場至十人場。”,(3)“白打”, 也叫“白打場戶” 方法是兩人對踢,也可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隊對踢。 這種踢法活動量小,主要在女子中流行,以踢高、踢出花樣為能事。,(4)趯(d)鞠,是比賽踢高的一種方法。 《酉陽雜俎》載張芬曾為韋臬行軍、曲藝過人,常于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 王維詩《寒食城東即事》有“蹴鞠屢過飛鳥上” 誰知道“寒食節(jié)”是怎么回事?,★寒食蹴鞠 “寒食”古代傳統(tǒng)節(jié)日,“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毕鄠鬟@一天是春秋時期的介子推在山西綿山葬身火海的日子。晉文公重耳為了悼代念介子推,禁止人們在這一天生火煮食,只吃冷食。相沿成習,稱“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前后,正是“春風不熱不寒天”。人們借節(jié)日之機,走出戶外,一面飽賞春光,一面參加有益的身體活動。,(三)木射,也稱十五柱球,是一種室內(nèi)球類賽,類似今保齡球(地滾球)。 木射即以木代侯,以球為箭,用球擊射木侯。,據(jù)《郡齋讀書志》記載,木射是“為十五筍以代侯,擊地球以觸之”。 它與今天保齡球不同是,15個“木筍”上分別寫字,其中10個紅字: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另5個寫黑字:傲、慢、佞、貪、濫。 球擊中紅字木筍為勝,擊中黑字為負。 這項活動帶有濃厚的封建倫理(道德教育)色彩。,晚唐,宮廷內(nèi)還有角抵組織——相樸朋,著名相撲手蒙萬贏從十四、五歲入相撲朋,歷懿、僖、昭三代,“累累供奉”,所向無敵,受賜豐厚,是一位杰出的角抵高手。 其方式與今日的相撲大同小異“壯士裸袒相搏較力,以分勝負”。《唐音癸簽卷十四》載,(二)棋戲,魏晉以來,圍棋、象棋、六博、樗蒲、彈棋等都有所發(fā)展 隋唐五代,圍棋更是盛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多次舉行大規(guī)模比賽 梁武帝時,就曾兩次舉行大規(guī)模圍棋比賽,一次參加者達數(shù)百人,其中還有年僅8歲的兒童。 2、開始按棋藝高低將棋手分為不同等級 高手輩出的年代,建立圍棋品位制,仿照魏文帝曹丕頒布的“九品官人法”,把品位也分為九個等級?!耙辉蝗肷?、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知、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與現(xiàn)在的圍棋段位制的高低順序相反。,3、出線了十九線棋局 從出土文物看,漢魏時期“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五十枚?!保ā端嚱?jīng)》) 兩晉以后,開始有了縱橫各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路的棋盤。 4、圍棋理論趨于成熟 魏晉以后,產(chǎn)生了許多序棋品、輯棋譜、論棋藝的專著,還形成了許多術語、定式及戰(zhàn)術思想。,5、出現(xiàn)了一些圍棋高手 史載,漢魏時期文人士大夫喜愛,馮翊歧、王九真、郭勃都是名震一時的高手。 唐代還設置了專門陪同皇帝下棋的專業(yè)棋手“棋待詔”(待命供奉之意),他們是從眾多的棋手中嚴格考核入選翰林院的,故有“國手”之稱,如玄宗時的王積薪,宣宗時的顧師言,僖宗時的滑能等。 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唐代圍棋、經(jīng)由遣唐使東傳日本。 另一種說法,傳日時間在南北朝時候。 (《中國圍棋》),二、其它活動 (三)拔河 (陽春拔河)古稱“施鉤”、“牽鉤”,唐代始稱“拔河”。 初時,主要在民間流行。 唐玄宗時還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拔河比賽,“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動地,蕃客庶士,觀者莫不震駭。進士河東薜勝為《拔河賦》(名拔河于內(nèi),實耀武于外)。其詞甚美,時人競傳之?!?這種背向而拉的拉牽方式,與現(xiàn)代拔河面對面拉引的方式完全不同。 比賽時“震鼓叫噪,使相索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但也有與現(xiàn)代相同的比賽方法。 《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卷八百五.宋啟承《事物記原》“今小兒兩頭拽索而對挽之,力強者索,弱者而仆,則以為勝負。此唐時清明拔河之戲也?!?總之,這一時期用于消閑娛樂的體育活動十分豐富,除以上外,還有秋千、拋球、游水、競渡、登高等節(jié)令體育活動。,第二節(jié) 軍事武藝的發(fā)展 一、射藝的發(fā)展 二、武舉制的創(chuàng)立 三、寺院的習武 四、民間的習武,一、射藝的發(fā)展,兩晉南北朝時期,戰(zhàn)爭的主要形式是騎戰(zhàn)和步戰(zhàn),因此,騎射受到重視。 鮮卑拓跋氏依靠幾十萬“控弦之士”,近百萬匹的戰(zhàn)馬,攻滅夏、北燕、北涼,從而統(tǒng)一中國北方(北魏),之后仍然重視以騎射為中心的戰(zhàn)備訓練。 對中原地區(qū)以及南方騎射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北方婦女也有善射者,因少數(shù)民族沒有儒家綱常禮教束縛,女子社會地位比較高。 《魏書》載: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贊美了李波小妹的騎射本領,“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最有名的北朝樂府《木蘭詩》,敘述木蘭從軍的故事。表現(xiàn)她身經(jīng)百戰(zhàn)堅強英勇。,以武藝弓射取士之事,先秦已有。 漢代入仕多經(jīng)察舉,武猛謀略等人才皆應時需而薦舉,沒有定規(guī)。 科舉取士發(fā)端于隋煬帝(公元589年),而且同時參用薦舉制度,武才選用仍在薦舉之列。,二、武舉制的創(chuàng)立,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始設武舉為科舉之一目。 是為了對付少數(shù)民族的外患,籠絡庶族地主,并在原有經(jīng)驗基礎上選拔武勇人材的必要措施,有劃時代的意義。,,唐代武舉制考選內(nèi)容: (1)武藝 A射箭 a“長垛” “長垛”是坐射。105步外設五環(huán)靶,有1石弓、6錢箭。射中了3環(huán)(稱“中院”)以內(nèi)為上。3發(fā)不出“中院”就錄??; b“騎射” “騎射”是乘馬用7斗力的弓,射并列于四周土墻上的兩只靶(長5寸約16.5厘米,高約3寸約10厘米)發(fā)而并中為上; C馬槍 “馬槍”是騎馬,持1丈8尺長、重8斤 的長槍,左右擊刺。4個頭戴方板(2.5寸約8厘米見方)的木上,擊中3板人上為上; (2)舉重 A“翹關” 舉重。雙手舉一根長1.7丈,直徑3.5寸的木棒。“后手持關,距出處無過一尺”,10舉中舉起5次為上; B“負重” 是負米5斛,行20步即算合格; (3)身體語言 “材貌”要求身高6尺以上,“軀干雄偉”者為上?!坝猩癫?、堪統(tǒng)領者”。,意義,其中既有作戰(zhàn)的實用技能,也有基本的身體素質(zhì),標志著對武士的要求趨于全面。還有“恐人忘戰(zhàn)”、“教人習武藝”的目的。 可見,唐代武舉開辟了以武取士的途徑,調(diào)動了人們習武的積極性,它制定了較科學、全面的考核標準,擴大了一定質(zhì)量人材的來源,同時又推動了民間習武風氣的發(fā)展,有一定進步性,因而,后世沿用了千余年。,南北朝以來,許多多寺院廣有土地,有的多達數(shù)千頃,不受國家管轄,成了大的地主莊園。因此,較大的寺院都有自己的武裝,用來保護寺院財產(chǎn)。其中,少林寺是最具典型的。 少林寺(河南省登封縣北,少室山北麓),系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5年為沙門跋陀所建。幾度破損重建,到隋末唐初,逐步成為天下第一名剎。,三、寺院的習武,佛門凈土出現(xiàn)了少林武功,原因有二:,一、是出于僧徒健身的安全需要。(活躍生活) 二、為了保衛(wèi)自身和寺院的安全。 北魏建少林后,除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外,一直享特權(quán),不交租、不當差、不充軍。為了保持這些特權(quán),建立寺院武裝,一些通武藝混跡沙門的人便成了“教練”。,在李氏父子翦滅群雄、統(tǒng)一中國的過程中,得到少林寺武裝支持,李世民也曾頒令嘉獎“以垂令范”,承認了寺院武裝的合法性。 因此,隋唐不少寺院中僧徒習武練力很常見。,這一時期的民間習武也較流行 1、為了強身自衛(wèi)的需要,并出現(xiàn)了一些武林高手。 史載:隋末唐初農(nóng)民起義軍將令闞棱善用拍刀;尉遲敬德善奪槊;隋末督君謨“善閉目而射”;唐末農(nóng)民軍將令黃巢“善擊劍騎射”。,四、民間的習武,2、民間習武的方法和某些強力健體的方法日漸結(jié)合,形成一種有別于軍隊訓練的練功法。 如隋唐許多關于內(nèi)功、輕功的記載。 《朝野僉載》記述:(1)唐高祖的附馬柴紹的弟弟具有“身輕如燕、飛檐走壁”之術。 (2)“站樁功”:“彭博通者,河間人也,身長八尺,曾于講堂階上臨階而立,取一只以臂夾之,令有力者后拔之,鞋底中斷,博通腳終不移?!?記載雖有夸張之嫌,但也可證明當時已出現(xiàn)各種武技功法,并有一些功底深厚的人。,劍是兩面開刃、銳利的短兵武器,在進攻和防御中能劈、刺、斬、截,因而受到歷代兵家的重視。 斐旻mn是唐玄宗時的驍將。他的劍舞與李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被譽為唐代“三絕”。 李白也好劍。唐詩中有許多以劍為題材的詩文,杜甫就先后在偃城、 州看過公孫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表演的劍器舞(吸收西域健舞中的動作和樂曲而表演的),寫下了《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載《全唐詩》卷,3、唐代劍術的普及與發(fā)展,也反映了民間習武的一個側(cè)面。,,第三節(jié) 玄、道、醫(yī)、佛與養(yǎng)生 一、玄學與養(yǎng)生 二、道教與養(yǎng)生 三、醫(yī)家與養(yǎng)生 四、佛家與養(yǎng)生,,第四節(jié) 中外體育交往 一、中國與日本的體育交往 二、中國與朝鮮的體育交往 三、中國與印度的體育交往 四、中國與東羅馬的體育交往,一、中國與日本的體育交往,中日友好,漢朝開始,體育交往拉開序幕。 三國時期,有兵器互贈; 漢代到南北朝,相撲傳入日本; 史載,日本官方組織的正式遣唐使團達19次之多。 中國也有使者和僧人前往日本。(鑒真)體育交流的內(nèi)容,涉及到蹴鞠、擊鞠、武藝、棋類等多種運動項目。,1、蹴鞠,日本古籍《游庭秘抄》引據(jù)《口傳集》說:“蹴鞠者,起自滄海萬里之異域,遍于赤縣九陌之皇城”。另一古書《蹴鞠九十九個條》也說:“蹴鞠始于大唐”。 說明蹴鞠唐代傳入日本。 據(jù)日古籍載,其主要內(nèi)容是“一般場戶”踢法,如三人場、四人場、八人場等,經(jīng)一些新興封建權(quán)勢人物提倡而得以推廣。,2、唐代擊鞠約在8世紀傳入日本,日本古書《經(jīng)國集》等多次出現(xiàn)有關詩作,源高明所著《西宮記》記載995年日本宮廷馬球,描寫其“衣冠如唐人”。競賽時打球,入球門則各亂聲。 反映了當時競賽也是伐鼓的。,3、不乘騎的“步打球”,也大約于8世紀傳入日本,現(xiàn)存日本古都奈良東大寺正倉院的兩條唐代花毯(長2.36米,寬1.24米),上織兒童舉曲棍而舞的形象,為一佐證。 唐775年進士王建《宮詞》描寫宮女步打球分兩隊比賽,先進第一球的一隊跪謝皇賞,然后接著比賽?!暗钋颁佋O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4、隋唐時期兩國圍棋交流進一步發(fā)展,隋唐以前,中國圍棋已傳入日本,隋唐有大發(fā)展。 唐玄宗天寶年間,日僧弁正入唐,因善圍棋而受到玄宗眷寵。 日本王子來朝與唐圍棋名手顧詩言比賽,顧“汗手凝思”方才取勝。 現(xiàn)日本正倉院藏的螺鈿棋局,和我國安陽出土的隋代青色的白瓷棋盤的局面為同一制度,都是縱橫19道,是為見證。,5、唐代中日射藝交流,唐永徽年間,日本射手隨遣唐使者團來,“其使者須長四尺許,珥箭于首,令人戴瓠立數(shù)十步,射無不中?!保ā缎绿茣毡緜鳌罚?公元777年,日本奈良留唐學生吉備、真?zhèn)湓鴮⒅袊摹跋依p漆角弓1張,馬上飲水漆角弓1張,露面漆四節(jié)角張弓1張,射甲箭20支,平射箭10枚等”帶回日本。 這對日本了解和吸收中國射藝顯然是有益的。 除以上,隋唐一些百戲內(nèi)容也被日本所吸收。,本章小結(jié):,1. “大唐三百年”,娛樂體育蓬勃發(fā)展,武舉制建立,與外國的體育多有交往,是中國古代體育最輝煌的時期。 2.何為武舉制?試述武舉制考試的內(nèi)容及意義。 3.簡述唐代中日體育的交流。,本章到此結(jié)束, 同學們再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封建社會 中期 體育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2839221.html